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377061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1、中国疆域与人口 一、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大洋位置上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由五带划分看,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 -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 陆兼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我国的陆地面积是 96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与加拿

2、大两国。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纬度相差约 50 度,相距 5500 千米;最东端与最西端经度相差约 62 度,相距 5000 千米,我国陆上疆界 20000 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 14 个。海上疆界长 18000 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 个。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 20000 多千米,邻国14 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南部缅、老、越。) 我国领土四至:最南是曾母暗沙,最北是漠河以北黑龙江 主航道中心线(南北纬度相差 49 度 5500 千米,因而生生了季节差异),最西是帕米尔高原,最东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东西经度相差

3、 60 度,距离相距 5000 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东部濒临的四海一洋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省东部直接濒临太平洋。台湾海峡属东海。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两个内海。东海有我国最大的舟山渔场。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 长芦盐场。海域面积 300 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 18000多千米,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 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 34 个省级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包括自治县、自治洲、市)乡(民族乡、镇)。我国共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23

4、个省、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 2 个特别行政区。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云、桂、粤、台。 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位置最西的省级行政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简称是新。位置最北、最东的是黑龙江省,简称黑。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省,简称琼。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最多的 是河南省(豫)。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云南省(云或滇),省会是昆明。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邻省最多 (8 个 )。四周临海或海峡的省是台湾和海南,其简称是台和琼。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收回的时间是1997.7.1. ;澳门特别行政区,收回的时间是

5、1999.12.20。 三、众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 12.95 亿,占世界人口 15 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我国的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我国的人口 2005 年 1 月 6 日为 止,我国人口为 13 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2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 135 人,是世界人口密度的 3 倍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 1200 万左右。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西藏自治区,其简称藏。人口密度最大的省是江苏省,简称苏。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澳门。我国人口

6、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计划生育。(人口密度 =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 /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 2、人口地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此线西 北面积 57%,人口仅占6%,此线东东南人口面积占 43%,人口占 96%。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东南多,西北少。为了使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具体要求是:晚婚

7、、晚育、少生、优生。 四、多民族的大家庭 1、 民族构成:我国共有 56 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数的 92%,其它 55 个民族占总人口的 8%,所以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 1600 多万人,人口 400 万以上的民族有: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壮族、彝族、土家族、满族、苗族。 2、 民族分布: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最广,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3、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 2、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中国的地形 1、我国地形的特征:地形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我国地形多种

8、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有利影响: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山区森林、草地、旅游、矿产等资源丰富,不利影响:耕地资源不足,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不利于农产品等山区资源外运。 2、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势的特征的有利影响是: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使我国的江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内陆地区的大开发。第三,我国的大型水 电站往往建在高一级阶梯与低一级阶梯交

9、界处,这是因为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水利资源丰富。 3、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包括: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掌握:课本 4、五种基本类型都有,山地占 1/3,山区(即包括山地、丘 陵、崎岖高原部分)占 2/3 5、我国的主要山脉: 东北 -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

10、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 ,其主峰玉山(海拔 3997 米)是我国东部最高峰。 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43 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6、我国的四

11、大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写照。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我国被称为“日光城”的地方是拉萨。 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黄土高原呈现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的状态。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形,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盆地内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准噶尔盆地纬度位置最北 ,柴达木盆地在青海省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有“聚宝盆”之称。四川盆地号称“紫色盆地”, 成都平原“天府之国”。我国

12、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有“水乡”“鱼米之乡”之称。 二、中国的气候 1、认识我国的三大火炉(重庆,南京,武汉) ,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 区是青藏高原,这是由于海拔高度高而造成的。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认识我国的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区) 2、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的空间分部的规律是南多北少。根据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我国四类干温地区是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东多西少降水最多(火烧寮)和最

13、少(托克逊)的两个地方。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一般不足全年降水的 10%。夏秋多,冬 春少。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大。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3、我国的平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是我国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4、秦岭准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我国一月份 0 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我国北方和南方的界线。 5、我国重要的气候特

14、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 大陆性 气候显著。 6、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界线东南受夏季风的影响,属季风区,界线西北夏季风很难到达,属非季风区,全年都较干旱。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风带来的,主要降水类型是锋面雨。 7、阿拉伯半岛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位置大体相同,气候和景观差异很大的原因是:两者的海陆位置不同,后者地处亚欧大陆东岸,深受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的影响。 8、我国季风气候带来的各种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三、中国的河流 1、我国河流大多数分布在东部的外 流区内。这里河流多且长,夏季易形成汛期。秦岭淮河一

15、线以北,冬季河流易结冰,普遍有结冰期。我国水量最大河是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是珠江,含沙量最多的是黄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是黑龙江。我国的一条惟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2、我国东部外流河汛期变化的规律是:自北向南汛期越来越长。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中的天是巴颜喀拉山,海是渤海。凌汛出现在黄河的上、下游河段。黄河之害主要在于下游河段的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4、地上河 形成的原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入河,河水含沙量大。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流速变慢,大量泥沙沉积

16、在河床,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面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冲刷严重。 6、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库和水利枢纽工程,在下游加固堤防,也是根治黄河的重要手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 6300 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是我国第一大河。 7、长江是水能宝库,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 1/3,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 1/2。其水能主要蕴藏在上游河段。从玉树到宜宾流经横断山区,河水落差极大,长江流经重庆,江水深切巫山形成水流湍急的三峡。现在正在

17、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即位于此。 8、长江是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自宜宾以下四季通航。为发挥长江的航运价值,治理了“九曲回肠”的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滩多流急的川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疏浚了航道,加强了港口的建设。 9、长江上中游分界线是宜昌,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湖口,黄河上中 游的分界线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旧孟津。 10、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13、我国最长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14、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具有“塞上米粮

18、川”美称的是河套平原。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15、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 :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边的汉江。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 提纲 第 15 章 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 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 水中 : 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 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

19、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行走:如猫、够、大象、马。 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跳 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空中: 飞行动物的类别:鸟类,昆虫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 注: 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对翅) 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 -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 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2、动物运动的形成: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

20、分 骨膜中 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的长粗与再生有关) 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 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密坚硬,白色,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骨松质: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容纳红骨髓),红色。 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性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 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

21、人体内的钙约有 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骨的成分和特性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 1/3 少于 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 1/3 约占 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 1/3 多于 2/3 弹性小,易骨折 骨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它使骨具有韧性。 关节的结构: (结合图形记忆 ) 关节头 关节面 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关

22、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 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骨骼 : 人体有 206 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 躯体运动: 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 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其中屈肘与伸肘都是在两组以上肌群协调下完成。 记住特例: 手臂自

23、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 手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 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运动所需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第 16 章 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 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 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

24、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 、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懂得举例和分辨) 注意: 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 是否为同种动物。 记住: 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特别记住社群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 3、动物行为的研究: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懂得分辨) 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 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 提出问题(假设) -根据假

25、设,设计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 那么为了减少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 动物行为研究案例: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观察法为主)(法国昆虫学家)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 -通过颜色卡片来验证蜜蜂的色觉。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英国籍荷兰动物学家)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奥地利学者,“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 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 第 17 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生物圈中已知的动物约有 150

26、多万种。我国脊椎动物的种类有 6300 多种,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 14%。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 A 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将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被称作为消费者) B 对植物的积极作用: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使植物顺利受精,促进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C 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 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与各自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食物链与食物网: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各种生物之间的复杂的捕食与被食的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之间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从而促进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 生

27、物圈中的任何一种动物,与它栖息的环境都是相互作用的。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须的物质与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2、我国的动物资源: 我国许多的特有珍稀动物: 哺乳类 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白鳍豚。鸟类 褐马鸡、黑颈鹤。爬行类 扬子鳄。两栖类 大鲵。鱼类 白鲟、中华鲟。 大熊猫 -哺乳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在四川省建立了卧龙自然保护区; 扭角羚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四川、甘肃、陕西、西藏等。 褐马鸡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山脉与河北西北部等山地。 扬子鳄 -古老的爬行类,被誉为“活化石”。 & 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

28、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是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栖息环境。 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遗 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最根本的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 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就地保护是主要措施;易地保护是补充措施;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纲要 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 18 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 生物圈中的生物: 生产者 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消费者 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分解者

29、 腐生性的 细菌、真菌 (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回归自然) 微生物: 单细胞:如细菌、蓝藻(体内无成形细胞核),酵母菌(体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无细胞结构:如病毒。 细菌包括:球形菌、杆形菌、弧形菌和螺旋形菌。 一些微生物以腐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属于分解者; 一些微生物以寄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属于消费者; 一些微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如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一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 (如根瘤菌、黏球菌)。 微生物与人类 的关系:酵母菌:酿酒(无氧产生酒精)、制作面包(有氧产生二氧化碳) 乳酸菌:制酸奶(无氧产生乳酸)、

30、制作泡菜的原理: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无氧条件下)。 抗生素:由真菌和放丝菌产生的,能杀死细菌的物质。 第 19 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 :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产生后代,繁衍种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的。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构图) 主要性器官(性腺):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属性器官:附睾(贮存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阴茎(排出精液的 尿液)。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结构图) 主要性器官(性腺):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附属性器官: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 子宫:胚胎

31、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女性体内、婴儿产出(分娩)、月经排出的通道。 3、胚胎发育的过程: 精子 受精卵 胚胎 胎儿 成熟胎儿 卵细胞 第二个月末 & 卵细胞呈球形,细胞质内含丰富的卵黄,是胚胎发育初期所需的营养物质。 & 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内获得养料和氧气,并排出废物。 4、 发育:人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分裂开始的,分为胚胎发育和出生后的发育,通常所说的发育,是指从婴儿出生到性成熟(成年人)的阶段(出生后的发育)。注意分期 &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身高和体重突增,脑和内脏功能趋于完善,性发育和性成熟。 & 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昆虫的变态发育包括不完全变

32、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 & 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即: 受精卵 若虫 成虫。(如蝗虫、蟋蟀、椿象、蜻蜓和蝼蛄等的发育过程。) 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中要经历 5 次蜕皮,幼虫期蜕皮 4 次。 & 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即: 受精卵 幼虫 蛹 成虫。(如家蚕、蜜蜂、蝴蝶、蚊子和苍蝇等的发育过程。) 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经历 4 次蜕皮,均在幼虫期。 & 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相比多了一个什么阶段?(答:多了一个蛹) 青蛙和其他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卵生,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

33、异)。 & 雌雄蛙抱对行为的意义:刺激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 & 在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下列事 件必须在水中进行:雌雄蛙抱对;雌蛙释放卵细胞;雄蛙释放精子;受精作用;受精卵和蝌蚪的发育。 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 :卵生,体内受精 ,体外发育(主要)。 & 鸟卵(已受精)的结构中,胚盘发育成雏鸡;卵黄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胚盘和卵黄是主要结构);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另有保护作用;系带固定卵黄,气室提供氧气,卵壳保护卵。(结合结构图) 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后代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

34、体直接发育成 新个体的过程称之。 特点:速度快、后代能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但后代生活力会下降。 植物的无性生殖: 1、营养生殖:包括扦插、嫁接和压条三种。 扦插:如马铃薯、葡萄、月季、秋海棠等。 嫁接:如桃、梨、苹果等果树。包括:芽接(接穗是芽)、枝接(接穗是枝条)。 & 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要紧密结合。 嫁接法常用于改良果树的品质和培育优良品种。 压条:如夹竹桃、桂花等。 2、组织培养: & 原理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低等动物、低等植物、微生物的无性生殖: 分裂生殖:如细菌、蓝藻、变形 虫、眼虫等。 出芽生殖:如水螅、酵母菌等。 孢子生殖:如根霉、青霉、曲霉等霉菌。 第

35、20 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总称为性状。如:人的肤色、眼色、身高、血型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之。如:人的血型有 A型、 B型、 AB型和 O 型等。 遗传:性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称之(性状传递)。如:狗生狗,猫生猫。 变异: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个体间存在性状差异的现象称之(性状差异)。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与遗传有关的几个概念: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染色体: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原核生物 无染色体)。 &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DNA和蛋白质。其中,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在体细胞中

36、,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由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组成:男性, 22 对 +XY;女性, 22 对 +XX & 男性精子的染色体组成: 22+X 或 22+Y;女性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22+X。 & 生男生女取决于卵细胞同哪种精子结合,卵细胞 与 X 精子结合则生女,卵细胞与 Y精子结合则生男。 基因: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基本遗传单位)。 在体细胞中,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称为等位基因,包括显性基因(起主导地位,会掩盖另一基因的作用,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和

37、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 & 基因型: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 AA、 Aa 和 aa。(注意:只有两个隐性基因组成的基因型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 表现型: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单眼皮、双眼皮等。 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 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 生物体的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一对黄种人的兄弟,弟弟常在室内工作而肤色较白;而哥哥常在室外工作而肤色较黑。 & 生物变异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性状的差异),包括: 可遗传的变异 遗传物质的改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应用) 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只有生殖细胞(系统)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才有可能遗传给后代。 不可遗传的变异 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直接作用于新陈代谢过程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如上 例的变异。 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遗传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质。 近亲结婚会大大提高遗传病的发病率,要禁止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是指三代之内有共同祖先的男女婚配)。 遗传咨询又叫遗传商谈,与有效的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措施相配合,能有效地降低遗传病发病率,改善遗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人口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