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法精粹类编.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377203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兵法精粹类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兵法精粹类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兵法精粹类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兵法精粹类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国古代兵法精粹类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古代兵法精粹类编 第六章节 治军篇 第一节 以治为胜 1、 以治为胜。所谓治者,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虽绝成陈,虽散成行。吴子 -治兵第三 2、 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审能达此,胜之主也。同上 - 3、 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同上 - 4、 古者,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故德义不相逾。司马法天子之义第二 5、 恒胜有五:得主专制,胜。银雀山汉墓竹简 -孙膑兵法 -篡卒 6、 兵之胜在于篡卒,其勇在于制,其巧在于势,其利在于信,其德在于道,其富在于亟归,其 强在于休民,其伤在于数战。同上 7、 使民内畏重刑,

2、则外轻敌。故先王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刑重则内畏,内畏则外坚矣。尉缭子 -重刑令第十三 8、 军中之制,五人为伍,伍相保也;十人为什,什相保也;夫什伍相结,上下相联,无有不得之奸,无有不揭之罪。父不得以私其子,兄不得以私其弟,而况国人?聚舍同食,焉能以干令相私者哉?尉缭子 -伍制令第十四 9、 故有罪者不怨上,受赏者无贪心,则列陈之士,皆轻其死而安难,以要上事:为兵之极也。管子 -七法第六 10、 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三略 -上略 11、 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 动静不集,趋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解,与金鼓之指相失,引不习勒卒之过也,百不当十。汉书卷四十九,晁错传 12、 器

3、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四者,兵之至要也。汉书卷四十九,同上。 13、 故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将卒吏民,动静如身,乃可以应敌合战。淮南子卷十五,兵略训 14、 良将之用卒也,同其心,一其力,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同上。 15、 夫用兵之道,在于人和,人和则不劝而自战矣。若将吏相猜,士卒不服,忠谋不用,群下 谤议,谗匿慝互生,虽有汤、武之智,而不能取胜于匹夫,况众人乎?将苑 -和人 16、 军中不容冗食。一夫冗食,二、三人饷之,尚或不足。梦溪笔谈卷十一,官政一 17、 陛下为社稷之计,宫中用度皆

4、从贬损,而有司复多置军官,不恤妄费,甚无谓也。或谓军官之众所以张大声威,臣窃以为不然。不加精选而徒务其多,缓急临敌其可用乎?金史卷一百九,完颜素兰传 18、 任将之道固重,针必任之专、信之笃,然后可以成功。明太祖宝训卷六,武备 19、 以将对兵言,贵乎练心;以兵对敌言,贵乎练气。止止堂集 -愚愚稿 -大学经解 20、 必练将为重而练兵 次之。夫有得彀之将,而后有入彀之兵。练将譬如治本,本乱而末治者,未之有也。纪效新书(十四卷本)卷十四,练将篇题解 见 P523 页评述。“以治为胜”是著名军事家吴起提出的治军主张。强调军队令行禁止,进退有节,赏罚严明,内部团结,并以之作为基本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5、“以治为胜”作为封建军队的治军思想,是历史性的进步,其内容甚广泛,表现在各个方面,诸如上下“同心”的管理教育,“教戒为先”的训练思想, “信赏明罚“的军纪军法,“简募良才”的任人标准,以及“爱卒”、“善俘”等。主要是:在政治上,强调要“忠于王”、“ 以要君事”,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在军队内部,强调将帅要与士卒“同其心,一其力”,“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将卒吏民,动静如身,乃可以应敌合战”。为了求得这种“同心”、 “同力”,那就应“察众心,施百务”,关心士卒的痛痒。认为严刑峻法从来是封建军队治军的不二法门,无论行军,宿营,尤其是作战,都有各种军事法规和战场纪律,其理论根

6、据就是:“刑重则内畏,内畏则处坚矣”。为了控制军队,实行什伍连保连坐制度,以防止出现“干令犯禁者”。 封建军队内部官兵之间,上下之间,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往往借助于峻 法酷刑,因此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治理。只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才有良好的军内外关系和自觉的纪律。但是,“以治为胜”反映了重视治理、积极治理、多方面治理军队的思想,还是有价值的。 第二节 兵役 1、 凡兵,制必先定。制先定则士不乱,士不乱则刑乃明。尉缭子 -制谈第三 2、 古者,以田赋出兵,故兵农为一。无事则负耒而耕,有事则荷戈而战。何民而非兵,何兵而民耶?登坛必究卷十六,辑军制说 3、 兵民之分,自秦汉。 第三节 将

7、帅 一、 选将任将 1、 无求备于一人。论语 -微子 2、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孙子兵法 -谋攻篇 3、 故知兵之交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孙子兵法 -作战篇 4、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兵法 -计篇 5、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孙子兵法 -计篇 6、 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得之国强,去之国亡,是谓良将。吴子 -论将第四 7、 上贵不伐之士,不伐之士,上之器也。苟不伐则无求,无求则不争。司马法 -天子之义第二 8、 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六韬 -文韬 -举贤

8、第十 9、 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 国之辅,先王之所重,故置将不可不察也。六韬 -龙韬 -论将第十九 10、 将有五材十过。所谓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所谓十过者,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心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人任人者。 11、 知之有八征: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详;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 以观其勇;八曰醉

9、之以洒,以观其态。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六韬 -龙韬 -选将第二十 12、 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13、 兵法曰:“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繇此观之,安边境,立功名,在于良将,不可不择也。汉书卷四十九,晁错传 14、 军无適主,一举可灭。三国志卷一,魏书 -武帝纪 15、 良将之为政也,使人择之,不自举;使法量功,不自度。故能者不可蔽,不能者不可饰,妄誉者不能进也。太平御览卷二百七十三,诸葛亮兵要 16、 克敌之要,在乎将得其人;驭将之方,在乎操得其柄。将非其人者,兵虽众不足恃; 操失其柄者,将虽材不为用。兵不足恃,与无兵同;将不为用,与无将同。将不能使兵,国不能驭将,非

10、止费财豫寇之弊,亦有不戢自焚之灾。陆宣公奏议卷一,奏草 -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 17、 兵家所利,随其长短而用之也。是以,善抚恤者,勿频斗 ,虑其劳疲而无勇也 ;善保守者 , 勿使进攻 ,虑其迟缓而不猛也 ;多方者 , 勿使与于决事 ,虑其犹豫也 ;多勇者 , 勿与谋 ,虑其过轻也。虎钤经卷之一,人用 -第三 18、 夫大将受任,必先料人,知其材力之勇怯,艺能之精粗,所使人各当其分,此军之善政也。武经总要前集卷一,制度一 -料兵 19、 唐及五 代至于国朝,征伐四方,立功行陈,其间名将多出军卒,只于军中自可求将。凡求将之法,先取近禁军。登坛必究卷十二,任将引宋欧阳修语。 20、 至治之时,常不忘

11、于武备;用兵之要,在先择于将臣。欧阳修全集 -内制集 -除李端懿宁远军节度使知澶州制 21、 有贤豪之士,不须限以下位;有智略之人,不必试以弓马;有山林之杰,不可薄其贫贱。欧阳修全集 -居士集 -准诏言事上书 22、 天下之实才,不可以求之于言语,又不可以较之以武力,独见之于战耳。战,不可得而试也。是故,见之于治兵。苏东坡全集 -应诏集 -策别二十 23、 其择人有四事:一曰身,二 曰言,三曰书,四曰判。武官则受于兵部,取其躯干雄伟、应对详明、有骁勇材艺及可为统帅者。通志卷五十八,选举一 24、 智勇兼备者,使之典兵;活泼乔捷者,使之看守辎重;愚钝之人则付之以鞭,使之看守牲畜。多桑蒙古史第一卷

12、宗第十章,引成吉思汗语。 25、 古者因事设官,量能授职,无清浊之殊,无内外之别,无文武之异文献通考 -自序 26、 将必择有识、有谋、有仁、有勇者。有识,能察几于未形;有谋,能制胜于未动;有仁,能得士心;有勇,能摧坚破锐。兼是四者,庶可成功。明太祖定训卷六,武备 27、 国之所恃者兵,兵之所赖者将 。将得其人,则兵无不精,兵无不精,则国威自振,而虏寇之患自平矣。明经世文编卷三十三,于忠肃公文集一 -建置五团营疏 28、 欲得良将而用之,必不以远而遗,不以贱而弃,不以仇而疏,不以罪而废。大学衍义补辑要卷十一,不严武备下将帅之任 29、 夫军旅之任,在号令严一,赏罚信果而已。慎择主帅,授钺分?

13、P549,当听其所为。王阳明全集卷十四,辞免重任乞恩养病疏 30、 人之才能,自非圣贤,有所长必有所短,有所明必有所蔽。故曰:用人之仁去其贪,用人之智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夫求才于仓卒艰难之际而必欲拘于规矩绳 墨之中,吾知其必不克矣。王阳明全集卷宗九,陈言边务疏 31、 任力者劳,任人者逸。善任人者,总其纲,则万目张;握其纪,则万目起。虽治千百万众,何以劳为!阵纪卷二,众寡 32、 全才者有几?夫一人之身,才技有长短,处事亦有工拙。有阵中之勇者,于理国则拙而无用;有宜于国中者,于从军则无用矣。自是任用,皆随其材。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之二,乙卯年十一月 评述: P552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二

14、、 将帅修养 1、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孙子兵法 -地形篇 2、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引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 -地形篇 3、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

15、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孙 子兵法 -九变篇 4、 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吴子 -治兵第三 5、 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 ,兵之事也 .主人论将 ,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耳。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理者,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戒者,虽克如始战;约者,法令省面晃烦。受命而不辞,敌破而后言返,将之礼也。故事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吴子 -论将第四 557 6、 凡战,胜则与众分善;若将复战,则重赏罚。若使不胜,取过在已;复战则誓, 已居前

16、,无复先术。胜负否反,是谓正则。司马法 -严位第四 7、 将者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力,无力则三军之利不得。故德者,兵之手也。孙膑兵法下编,将义 8、 智不足,将兵,自恃也。勇不足,将兵,自广也。不知道,数战不足,将兵,幸也。夫安万乘国,广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银雀山汉墓竹简 -孙膑兵法 -八阵 559 9、 将受命之日忘其家,张军宿野忘其亲,援枹而鼓忘其身。尉缭子 -武议第八 10、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 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并进,则明不蔽矣。六韬 -文韬 -大礼第四 11、 将已受命,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六韬 -龙韬 -立将第二十一 12、 不知战攻之策,不可以语敌;不能分移,不可以语奇;不通治乱,不可以语变。故曰: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锐;将不智,则三军大疑;将不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