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常识.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773866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汉语常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汉语常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汉语常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汉语常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汉语常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甲子 2 乙丑 3 丙寅 4 丁卯 5 戊辰 6 己巳 7 庚午 8 辛未 9 壬申 10 癸酉 11甲戌 12 乙亥 13 丙子 14 丁丑 15 戊寅 16 己卯 17 庚辰 18 辛己 19 壬午 20 未 21甲申 22 乙酉 23 丙戌 24 丁亥 25 戊子 26 己丑 27 庚寅 28 辛卯 29 壬辰 30 癸巳 31甲午 32 乙未 33 丙申 34 丁酉 35 戊戌 36 己亥 37 庚子 38 辛丑 39 壬寅 40 癸卯 41甲辰 42 乙巳 43 丙午 44 丁未 45 戊申 46 己酉 47 庚戌 48 辛亥 49 壬子 50 癸丑 51甲寅

2、 52 乙卯 53 丙辰 54 丁巳 55 戊午 56 己未 57 庚申 58 辛酉 59 壬戌 60 癸亥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对家人的称谓(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

3、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

4、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 12 )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 13 )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年长者会叫少年人为“郎”或“郎君”,称呼熟悉的男子多以其姓加上行第或最后再加以“郎”呼之;如白居易呼元缜为“元九”,唐德宗曾呼陆贽为“陆九”;而称呼女子则多以其姓加行第再加“娘”呼之,例如:“公孙大娘”、“李十二娘”。 中国古代表示年岁的专用术语“汤饼之期” 一般指婴儿出生

5、的第三天。或称“汤饼三朝”,特指婴儿出生的三日、满月、百日三时期。“初度” 亦即周岁,有时候生日也称初度,如 18岁生日叫“18 初度”,60 岁生日为“60初度”。“龆龀” 78 岁,泛指童年时期。“教数之年” 9 岁,亦即开始读书识字的年龄,古时的 9岁实际上相当于今天 78周岁。“外傅之年” 10岁。古代“外傅”是教导学业的师傅,是相对于在大户人家掌管教养事情的保姆“内傅”而言的。 “总角” 泛指童年。”角“,小髻;丱,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 。“垂髫” 亦泛指童年。“髫”,旧时指小孩下垂的头发 。“舞勺之年” 指 13岁。“舞勺”是古代儿童学的一种乐舞,后来以“舞勺之年”用作童年的代

6、称。 “束发” 泛指青少年古代男孩子成童时束发为髻,“束发”就成了“成童”的代称,“成童”是年龄比较大的儿童,古代对于成童的具体年龄有较大的争议,一般是 815岁,这一阶段在古代是学习各种技艺的年龄 。“及笄” 指女孩子 15岁。“笄”本意指簪子,后特指女子到了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亦即成年,所谓“及笄”、“笄年”。 “破瓜之年” 指 16岁的少女,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两个“八”字,亦即 16岁,文学作品中所用来特指女子。 “待年” 指女子成年待嫁。古代女子成年后才能许嫁命字,故“待年”亦称“待字”,所谓待字闺中。“弱冠” 指男子 20岁左右,是可以结婚的年龄。古代男子 20岁行冠礼,“弱”指年少

7、。 “有室之年” 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亦即结婚之年。古代“有室”特指男子娶妻 。“而立” 指 30岁。论语为政载:“三十而立。” “不惑” 原意是遇事能够明辨而没有疑惑,但由于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之句,后来就用该词作为 40岁的代称。“知命” 指 50岁。这里的“命”为天命之意,论语为政里有“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说到了 50岁才懂得天命,后来就用该词作为 50岁的代称。“艾” 50 岁,泛指老年人。“艾”别称“家艾”、“艾蒿”,菊科草本植物,颜色苍白,故古代用以对老年人的尊称。 “杖家之年” 亦指 50岁。“杖”指手杖、拐杖,礼记王制云:“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

8、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后来就用“杖家”表示 50岁。“杖乡之年” 指 60岁,如上面礼记王制所讲的“六十杖于乡”。 “花甲” 也指 60岁,所谓“六十花甲子”,古人指干支名号错综参互,称“花甲”。 “耆”、“耆老”、“耆年” 亦指 60岁,泛指老年。“耆”是老的意思,古人将 50岁称为“艾”,60 岁为“耆”。“耆老”、“耆年”都是指老人。 “下寿” 相对“中寿”、“上寿”而言,指 60岁,一般指 60岁的生日庆祝。亦有指 80岁一说 。“杖国之年” 70 岁,这里的“国”指古代的城邑,后以“仗国”代称 70岁。“古稀”、“古希” 指 70岁,杜甫曲江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

9、七十古来稀。”“杖朝之年” 特指 80岁。“中寿” 80 岁,一般指 80岁的生日庆祝。亦有其他说法,如 70岁 、100 岁或 90岁以上等。“大耆” 指 80岁以上,泛指老年人。“皓首”、“白首” 指老年。 “耄耋”、“耄耋之年” 指八九十岁的老人,亦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龄。“上寿” 最高的年寿,指 100岁或百岁以上。 “鲐背”、“鲐老”、“鲐背老人”、“台背”、“骀背” 长寿老人。 “期颐” 百年,泛指老年。 “花甲重开”120 岁的老人,泛指老年人。 “古稀双庆”即两个 70岁,也就是 140岁,泛指高寿的人中国古代官职任免升降常用术语 一、关于任职

10、授官的有: 任(担当,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毅,蒙毅,人名) 授(授官,任命)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除(任命,授职)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 拜(授给官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用于布衣任官的多为“征、辟、荐、举、起、拔、点”等: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古时写着“徵”,现简化成“征”)史记吕太后本纪:“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辟(音 b,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当初受司徒府征召,拜官为佐著作郎) 荐(推

11、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古时写着“薦”,现简化成“荐”)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荀)彧荐嘉。” 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孟子告子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战国策秦策二:“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 提(提拔)北史魏收传:“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名行:名望和德行)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李白与韩荆州书:“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此外,还有: 封(帝王

12、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孔丛子答问:“(陈涉曰)六国之后君,我不能封也。”史记李斯列传:“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后一例“封”动作名用) 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汉书苏武传:“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 内侯。” 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 世凯,特赏侍郎。” 二、关于提升职务的有: 擢、升、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汉书赵充国传:“擢为后将军。”(后将军:武官名。)李密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进(用于较高职务)史记孙膑传:“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13、 起复(恢复原职务)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雨村道:“你說的何嘗不是。但事關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圖報之時,豈可因私枉法,是實不忍爲的。” 超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 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三、关于调动职务的有: 转、移、调、徙(一般的调动,调迁)汉书袁盎传:“调为陇西都尉。”史记淮阴侯列传:“徙齐王信为楚王。”宋史理宗纪:“程大元、李和以下将士六百一十三人补转官资有差。”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汉书翟方进传:“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 史。”后汉

14、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汉书萧望之传:“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四、关于兼职的有: 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晋书谢安传:“又领扬州刺史。”宋书范晔传:“(范晔)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服终,为父亲服丧结束) 摄(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左传昭公十三年:“羊舌鮒摄司马。”(羊舌鮒,人名。) 权(临时代职)

15、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权知,代理主管)假(暂时代理)汉书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行(代理官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行备武将军。”欧阳修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署(也有“代理,暂任”的意思,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护(原官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护”有“统辖,统率”的意思)史记陈丞相世家:“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 五、关于降级免职的有: 罢、免、解、黜、夺(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汉书贡禹传:“免官削爵。”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韩愈送李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放(“委任委派”的意思,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贬、谪(因过失而降级)旧唐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革、褫(皆为“革除”的意思,指撤职查办。褫,音 ch)谢庄上搜才表:“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张勃因推荐陈汤而被革除爵位) 左迁(降级使用,贬官)三国志魏书卢毓传:“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还有开缺(官员因故去职或者死亡,职位一时空缺,另选他人充任)、致仕(带职退休)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