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原卷版).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3775336 上传时间:2019-07-1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原卷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原卷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原卷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原卷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2017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原卷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 年高考历史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专题 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1秦国以法律的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这表明国家的着眼点在于( )A重视农业生产 B推行重农政策C发展小农经济 D保护农民利益2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是连续第 13 年聚焦“三农”的文件,我国政府在三农方面的投资已超 1 万亿人民币,用世界上 1%的土地养活了世界 21%的人口。农业发展靠政策是古今人们的共识,下列与历史上三农政策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著名水利工程有都江堰、郑国渠B “井渠”灌溉方法在汉代关中已出现C筒车于隋唐时期已在长江流域使用D清代王景成功治理黄河3宋朝

2、的户籍制度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划分城市户口与乡村户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等级观念的影响 B城市经济的发展来源:ZXXKC征收赋税的需要 D社会管理的需求4我国的南北分界自古是淮河跟秦岭一线。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唐代科第人物北方占绝对优势,然而到了宋朝,考中进士淮河以南却占了 95.2%。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源于( )A丝绸之路的衰落 B政治中心的转移C程朱理学的兴起 D经济重心的 南移5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

3、三尺七寸三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6 数字中国2016:“从城市建制、城市功能、城市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宋代的城市化远超其他王朝。城市人口比例达前所未有 20%,而后世就连清朝嘉庆盛世也只不过 7%,民国只有 10%。当时世界上的最大城市开封人口达 150 万,远远超过当时的伦敦的 10 万。 ”下列与宋代城市化增长无关的因素是( )A古代中国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繁荣C海外贸 易与货币经济的发达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扶植7史载,明中期江南某地区“机户出资,机工 出力,相依为命” 。清朝初年,衙

4、门则对工匠“倡众歇作,另投别户”之行为严加禁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地( )A资本主义萌芽已高度发展B工匠群体的斗争意识增强C政府实行积极的抑商政策D私营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8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到清代乾隆皇帝时,1741 年突破 1 亿,1776 年达到 2 亿,1790 年超过 3 亿。发展到道光皇帝时的 1834 年突破了 4 亿人口,这种人口的大量增长对中国来说( )A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B促进了城市化发展C是长期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D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9有学者说过,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

5、的整体特点是( )A农村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为主B自然经济已退居次要地位C商品化趋势明显D市镇是进行农贸商品交换的场所10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 ”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 “尽逐绫绸之利” 。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自然经济日益解体B国家“重商”政策确立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易错起源 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例 1(2016高考全国乙卷)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

6、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变式探究】(2016高考全国甲卷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 ”只占民户总数 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名师点睛】1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农业起源最早培植水稻和粟。耕作方法:实行刀耕火种。工具有石、木、骨器。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2)夏、商、周奠定农业社会基础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3)春秋战国传统农业初步形成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生产技术

7、:注意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土地制度:井田制遭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经济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4)秦汉至宋元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耕作方式:牛耕普及。生产工具:出现耦 犁、耧车、曲辕犁等。耕作技术:出现代田法、耕耙技术。水利灌溉:汉代修建漕渠等,出现翻车、筒车等工具。(5)明清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2经营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土地制度(1)井田制:出现于商周时期,是一种

8、土地国有的所有制形式;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2)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主要形式有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 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3)土地国有制:北魏、隋唐都曾经实行过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唐朝后期,均田制瓦解了。4土地兼并原因及影响(1)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带来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激化了农民与地主、国家与地主之间的矛盾。(2)以上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锦囊妙计,战胜自我】1.小农经济 VS 自然经济小农经

9、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生产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具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三种社会属性;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就等于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 1840 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开始瓦解。2.古代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四大因素(1)政治因素:封建土地私有制很难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及向商业资本的转化。 “抑商”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既不能积累财富,也不能拓展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难以推动工业化。

10、(2)经济因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商品市场的扩大和农产品的真正商品化。 (3)思想因素:以农立国的经济思想,导致民间资本不能成为工商业资本。(4)科技因素: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使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易错起源 2、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从“工商食官 ”到资本主义萌芽例 2(2016高考全国丙卷)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 “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 ,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 “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

11、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变式探究】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名师点睛】1手工业发展历程从先秦到秦汉形成与发展来源:学.科.网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 ,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

12、于鼓风冶铁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发展与繁荣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方烧制白瓷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明清辉煌与滞后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在某些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2区域分布变化:受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丝织业分布变化最明显 )。3资本主义萌芽 (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

13、进步。(2)实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3)特点:出现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最初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4)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5)阻碍因素:自然经济,传统观念,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封建制度。【锦囊妙计,战胜自我】1.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1)技术先进:历史悠久、分工细密,长期领先于世界。(2)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成为封建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3)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要地位。(4)私营手工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14、明朝中后期,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计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5)“男耕女织”式的家庭手工业:秦汉开始, “男耕女织 ”式的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形式渐趋稳定。家庭手工业成为自给自 足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四大因素(1)市场因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2)资金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政策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

15、主义萌芽的成长。(4)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3.影响古代手工业未能向近代工业转型的三因素(1)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对手工业商品的需求量不大,制约了技术的革新。(2)水平较高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和贵族服务,技术改造的动力不足。(3)民营手工业在明朝中后期发展较快,但抑制工商的政策、行业技术垄断等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应用。易错起源 3、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从严格控制到突破时空限制例 3(2016高考全国甲卷)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

16、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变式探究】(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 卷)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 “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 ,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名师点睛】时期 发展表现 阶段特征先秦时期(1)商朝人善于经商,是“商人”的来历(2)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3)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兴起和繁荣发展秦汉时期(1)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2)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隋

17、唐时期(1)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2)农村集市(草市 )贸易发展起来(3)出现柜坊和飞钱宋元时期(1)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2)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3)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4)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品种齐全打破时空限制,商业贸易发达明清时期(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2)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进入市场成为商品(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4)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如徽商和晋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锦囊妙计,战胜自我】1.古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五个规律(1)从城市功

18、能上,早期“城”与“市”是分开的。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宋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了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宋代以前,市坊分开,严格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宋代逐渐打破市坊界限。(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城镇。(4)从城市布局和分布上看,城市的布局体现君主专制统治的理念;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唐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城市逐渐增多。(5)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19、同样也推动了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2.明清商品经济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关联(1)政治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封建的自然经济,原来的统治措施已经不能维护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成为必然。 (2)经济上: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来源:Zxxk.Com(3)思想文化上:产生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理学走向僵化;小说、戏曲、绘画等市民文艺繁荣。易错起源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从“重农”的辉煌到“禁商”的落伍例 4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 )A

20、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变式探究】(2016高考全国乙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 1.8 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 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 “田地贵少,寸土为金” ;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21、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 “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 。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 “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 ;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 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康有为全集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名师点睛】时期

22、 发展历程战国来源:Zxxk.Com 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产生西汉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势力,发展官营商业严格中唐以来 鼓励对外贸易,官商分利,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松动重农抑商政策来源:ZXXK明清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固守明朝海禁政策内容: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实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维护专制统治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内容: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寸板不许下海后果: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锦囊妙计,战胜自我】1.古代中国四大主要经济政策(1)工商食官:西周实行,官府严格控制工商业(2)坊市制度:宋代以前县以上城市严格划分坊市;宋代以来被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监视商业活动(3)重农抑商:产生于战国,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4)闭关海禁:明代开始实行,清代前期更加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是中国落后世界的原因之一2.重农抑商政策长期盛行的三大因素(1)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根本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