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能制造”中国制造 2025 的最大风口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推出“智能制造”专题,深入剖析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挖掘各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点。一、智能制造引领新一轮制造业革命1.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性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国制造业体量比较大,但我国制造业存在能耗比较高,产业附加值比较低等诸多问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中国制造业微笑曲线: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和品牌建设,如果叠加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定制化程度,就可以向微笑曲线更高端方向发起挑战,实现弯道超车,获取更高利润率。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中国制造的传统竞争不断被削弱,原
2、有的依靠廉价成本要素投入、产能规模优势的制造业扩张模式将落下帷幕,在这样的趋势下,生产方式会趋于扁平化。2.智能制造产业链及投资逻辑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和品牌建设,如果叠加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定制化程度,就可以向微笑曲线更高端方向发起挑战,实现弯道超车,获取更高利润率。目前,国内汽车、家电等行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已经较高,其他 3C、食品饮料、化工等行业正在加快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但是,互联化还是相对较为遥远的事情,智能化可能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智能制造的落地节奏:从硬件到软件,从物理到网络。3.中国制造业 2025 主攻智能制造中国制造 2025提出:加快机械、航空、船
3、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等。二、智能生产工厂/车间数字化行业总体结构:智能生产是以智能工厂为核心,将人、机、法、料、环连接起来,多维度融合的过程。智能生产的侧重点在于将人机互动、3D 打印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整个工业生产过程,并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监控、数据采集,便于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形成高度灵活、个性化、网络化的产业
4、链。生产流程智能化是实现工业 4.0 的关键。1.市场热点一:3D 打印3D 打印经过了 20 年的培育期,龙头公司开始实现显著盈利,市场认可度快速上升,行业收入增长加速。根据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技术产品从导入期进入成长期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加速增长的特征,判断目前 3D 打印产业正在进入加速成长期。2.市场热点二:人机交互未来各类交互方式都会进行深入融合,使智能设备会更加自然地与人类生物反应及处理过程同步,包括思维过程、动觉,甚至一个人的文化偏好等,这个领域充满着各种各样新奇的可能性。3.市场热点三:传感器中国已经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在材料、器件、系统、网络等各方面水平不断完善,
5、自主产品已达 6000 种,国内建立了三大传感器生产基地,分别为:安徽基地、陕西基地和黑龙江基地。政府对国内传感器产业提出了加快力度加快发展的指导方针,未来的传感器发展将向着智能化的方向改善。三、智能装备强化基础能力行业总体结构:通过先进制造、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成与融合,可以形成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执行、自主学习及维护等自组织、自适应功能的智能生产系统以及网络化、协同化的生产设施,这些智能化装备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能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关键基础零部件、智能仪表和控制系统、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专用装备等四大领域。1.市场热点一:工业机器人工业机
6、器人产业链由零部件企业、本体企业、代理商、系统集成商、最终用户构成。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09-2014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平均增速达到了 58.9%。由于造价、使用、维护、安全防护等方面应用门槛比较高,工业机器人很难被中小企业所采用。为了降低使用门槛,工业机器人技术始终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之中,未来有望在更多的行业得到推广应用。2.市场热点二:数控机床目前,我国数控机床基本以低档经济型和中档普及型数控机床为主,高档数控机床仍以外商为主。国内数控机床产业近几年增长趋势显著,数控切削机床占切削机床的比例已从最初的 10%以下迅速提高到 30%以上。国内工业化发展对高档数控的需求却与日俱增,未来机床企业需通过技术引进、海内外并购、自主创新等路径向数控机床高端化领域发力。3.市场热点三: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是“中国制造 2025”确定的十大产业之一。目前,我国海工装备的国际市场份额,已从 2010 年的不足 20%增长到 35%,跃居世界首位。外商在中国投资的海洋工程装备项目主要集中在江苏、辽宁、山东、河北、浙江和广东 6 省。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南海开发进程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海上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空间开发等相关装备的需求将更为急迫,也对我国高端海洋装备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