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预 防,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一、未病先防,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措施来防止疾病的发生。,(一)养生,养生又称摄生,即通过各种方法来增强正气,预防疾病,延年益寿。,调养情志 坚持锻炼 顺应自然 注意饮食起居 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二)防止病邪的侵害,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防止病邪侵害是指平时要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防止空气、水源和食物不受污染;注意气候的变化,提倡“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注意病人的消毒隔离,以避其传染。,二、既病防变,早期治疗防止病情发展与传变,(一)早期
2、治疾病初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二)控制传变,金匮要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第二节 治疗与护理原则,治疗原则与护理原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制定的,对中医临床有普遍指导意义。治则与治法不同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治疗方法是治则的具体化。,一、治病求本,治病求本就是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以正邪而言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以病因和症状而论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以病变部位来分内脏为本体表为标以发病先后来说旧病
3、、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为标,(一)治标与治本,急则治标 是在标病危急时所采取的一种暂时的治疗措施。例如 大出血先止血以治其标,而后针对病因以治其本。,缓则治本 是在病情不急的情况下,针对疾病本质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是一般情况下的常规治疗原则。例如 脾虚泄泻,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使脾气健运后,泄泻自然停止。,标本同治 是在标本俱重时,标本兼治的方法。如 身热、腹硬满痛、大便燥结、口干渴、舌燥苔焦黄,用增液承气汤标本兼顾治之,泻其实热可以存阴,滋阴润燥有利于通下,而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二)正治与反治,正治 又称“逆治” 是指在疾病临床表现的性质与疾病本质相一致的情况下,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
4、治疗法则。正治法:“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反治 又称“从治” 是指在疾病临床表现的性质与疾病本质相反的情况下,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施治的一种方法。从治法:“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三)病治异同,同病异治 就是对同一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证候,采用不同的治法,异病同治 就是对不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相同证候,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治疗。,二、扶正祛邪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适用于正虚为主的病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分别运用益气、养血、滋阴、壮阳等治法。,祛邪,即祛除邪气,使邪去正安。适用于邪实为主的病
5、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分别运用发汗、攻下、清热、散寒、消导等治法。,三、相因相宜,相因相宜,是指治疗和护理时,针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时制宜 是指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特点,来决定治疗原则。因地制宜 是指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来确定治疗原则。 因人制宜 是指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来确定治疗原则。,四、调整阴阳,疾病的发生,其本质是机体阴阳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阴阳偏盛偏衰的结果。因而,调整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疾病的根本法则之一。,损其有余 即对阴或阳一方过盛、有余的病证,采用“实则泻之” “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 的方法治疗。,补
6、其不足 即对阴或阳一方偏衰、不足的病证,采用“虚则补之”的方法治疗。,第三节 治 法,治法即治疗疾病的方法。治法与治则不同,治则指导治法,治法是治则的体现。,治法治疗大法治疗大法又称基本治法,概括了多种具体治法的共性,临床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如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具体治法具体治法是针对病证进行治疗的方法,属于治疗大法的具体体现,如辛温解表法,辛凉解表法,都是属于八法中的“汗法”。,一、汗 法,汗法,又称解表法 是运用解表发汗的方药开泄腠理,驱邪外出,解除表证的一种治疗大法。主要适用于一切外感表证,某些水肿和疮疡病初起,以及麻疹透发不畅而兼表证者。汗法又分为辛凉解表和辛温解表法
7、。汗法的应用以汗出邪去为度,不可发汗太过,以防伤津耗气。对于表邪已尽,或自汗、盗汗、失血、吐泻、热病后期津亏者,均不宜用汗法。,二、吐 法,吐法,又称催吐法 是运用涌吐方药以引邪或毒物从口吐出的一种治疗大法。主要适用于误食毒物尚在胃中,宿食停留胃脘不化或痰涎壅盛,阻塞气道者。吐法是一种急救措施,用之得当,收效迅速,但易伤正气。凡体质素弱、年老体衰或孕妇、产妇及出血病人,均不宜用吐法。,三、下 法,下法,又称泻下法 是运用泻下作用的方药,通过泻下通便,以攻逐实邪,排除积滞而治疗里实证的一种治疗大法。主要适用于胃肠积滞,实热内结,胸腹积水,瘀血内停,大便不通者。下法又分为攻下、润下、逐水等法。下法
8、易伤正气,应以邪去为度,不可过量。对于老年体虚,产后血亏,月经期、妊娠期及脾胃虚弱者均应慎用或禁用下法。,四、和 法,和法,又称和解法 是运用和解疏泄作用的方药,以祛除病邪,调理脏腑气血等,使表里、上下、脏腑、气血和调的一种治疗大法。本法应用范围颇广,如半表半里之少阳证,肝脾不和证等。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等法。凡邪在肌表而未入少阳,或邪已入里而阳明热盛者,均不宜使用和法。,五、温 法,温法,又称温里法、祛寒法 是运用温热性质的方药,达到补益阳气,驱除寒邪以治疗里寒证的一种治疗大法。主要用于中焦虚寒、阳衰阴盛、亡阳欲脱、寒凝经脉等证。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化痰饮、温经散寒等法。阴亏
9、、血热等证,不宜用温法。孕妇亦当慎用。,六、清 法,清法,又称清热法 是运用寒凉性质的方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以清除热邪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各种里热证。分为清热泄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养阴以及清脏腑热等具体治法。不宜久用。,七、补 法,补法,又称补益法 是运用具有补益作用的方药,扶助正气,消除虚弱证候的一种治法。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气血双补,阴阳双补等。肝阳上亢、阴虚内热者应慎用。脾胃虚弱者,应佐以健脾益胃药同用。,八、消 法,消法又称消散法 是运用消导、消散、软坚、化积等作用的方药,消除体内积滞,瘕瘕、痞块等病证的一种治疗大法。分为消食导滞、软坚散结、行气化瘀等法。体质较虚者,使用消法时,应攻补兼施,以防损伤正气。,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和医疗实践的需要,实际上,临床治法应用已超出“八法”范围,如理气法、熄风法、固涩法、开窍法等等,也都是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治疗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