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 第一课 杜甫传》 教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787790 上传时间:2019-07-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 第一课 杜甫传》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 第一课 杜甫传》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 第一课 杜甫传》  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 第一课 杜甫传》  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 第一课 杜甫传》  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杜甫传教案 6-1中外传记教案传记常识:1、什么是传记。 见调研p42、中国古代传记有哪些种类?(史传、史外传)3、传记作品的社会功用(见教参 p105-107) 。第一课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关注国计民生,感时忧国的精神,在逆境中不懈追求人生价值的抱负,与忍耐和承受苦难的人格;注重学生人格和人文精神的养成。2、了解这篇传记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会文学真实性的特点,以及此传记中人、诗、史三者有机结合的特点。3、充分利用教材,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传记,有效的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资料。【重点难点】1、本文学术性强,牵涉到许多历史时间,学生阅读可能有难度。2

2、、阅读时需提醒同学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历史时间的讨论上,重点应放在大致了解杜甫的文学生涯及诗人在“万方多难”中生发的诗歌创作上,体会杜甫的人格追求。【教学安排】 2 节预习课这篇传记文学性较强,牵涉到的历史事件较多,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学习本文之前,同学们一定要先对文章中的一些内容作一些预习,最好能够做一些笔记和摘录。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杜甫生活的时代有什么样的特点?从杜诗入手,分析诗人、感情、社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从杜甫其人入手,分析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第一课时一、导入1000 多年前,当唐朝岌岌可危、风雨飘摇之时,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就是用他的一根笔写下了无数的诗篇。“江汉思归客,

3、乾坤一腐儒”,这是杜甫逝世前一年对自己的写照。后人从这孤独的形象中看到了他包容乾坤的博大胸怀以及回旋天地,与元气同在的精神力量。二、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传主名片杜甫简介(见调研)三、文本解读1、解题(课本 p1 note)2、杜甫一生的五个时期(同上)3、杜诗的典型情感(同上)4、通读全文,填写表格。 (穿插杜诗鉴赏)(一)表 1:长安十年时间 社会状况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诗歌特点 人格追求746755这时的政治正显露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兵车行丽诗歌常有这样的对句:忧国忧民,关 杜甫传教案 6-2出日趋腐化的征象。长安被阴谋和恐怖的空气笼罩着,几年前饮中八仙的那种浪漫的气氛几乎扫

4、荡无余了。没有消逝。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随之产生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 ;一方面 又想在长安谋个官职。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上句说要脱离使人拘束的帝京,下句紧接着说不能不留在这里。在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心民生疾苦,形成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解读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和投简咸华两县诸子二诗:解读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

5、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注释:1 辚,音邻,众车声。 2 萧萧,马鸣声。 3 行人,即行役之人。 4 咸阳桥,在咸阳西南渭水上,秦汉时名“便侨” ,由长安到云南,多经由四川,故也是往西走。爷娘妻子,奔走相送,尘埃涨天,连大桥也淹没了。5 这个“过者”就是壮甫他自己。 6 点行,就是搂名强制征调。频是频繁,即指下防何营田等。 “但云”二字直

6、贯到底,所以这句以下都是行人的答活。 7 “十五”是指年龄。当时因吐蕃侵扰黄河以西各地,曾征召陇右、关中、朔方诸军集合河西一带防秋,所以说防河。 8 “四十”亦指年龄,营田就是汉时屯田之制。无事种田,有事作战。西营田也是防备吐蕃的。9 通典:食货三:“凡百户为一里,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是非,催驱赋役” 。古以皂罗三尺裹头曰头巾。因年纪小,所以得里正给他裹头。 10 “边庭”二句主题所在。 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天宝八载六月,哥舒翰以兵六万三千,攻吐蕃石堡城,拔之,唐士卒死者数万。 ”这类事庄当时很多。 “成海水”是夸大的说法。武皇,汉武帝。一来是唐玄宗好开边,与汉武有类似之处;

7、二来是不敢直斥,故拿汉武帝来比拟他。开边,用武力开辟边疆。意未已:意图还没有停止。11 此山东,指华山以东之地。 十道四蕃志:“关以东七道,凡二百一十七州。 ”唐行“府兵制” ,兵农未分,穷兵黩武,以致破坏生产。 12 秦兵,即关中之兵。 史记:“秦人勇于攻战。 ”岑参诗:“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体。 ”耐苦战,即能苦战。因能苦战故被驱使如 杜甫传教案 6-3鸡犬。13 这里再提“长者”和“役夫” ,意在点明这些都是役夫自己的话。 “敢伸恨”是说不敢伸说自己的愤恨。这句用反问口气,写出人民被压迫的痛苦,所谓“敢怒而不敢言” 。当时事实也正是这样, 唐书:杨国忠传:“自仲通、李宓再举讨蛮之

8、军,几举二十万人弃之死地,只轮不返,人衔冤毒,无敢言者。 ” 14 通鉴:“天宝九载(七五)十二月关西游奕使王难得,击吐蕃,克五桥。技树纱城,以难得为白水军使。”据此,则“今年冬”当指十载冬。因去冬征兵,今冬又征,放下句有“未休”的话。 15 休,罢也。这句是说因未停止对吐蕃的军事行动,以致关西的兵士都未得到罢遣回家。16 以女形男,诉兵役之苦,写出人民对不义战争的痛苦心情。比邻,犹近邻。唐制: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 “比邻”是唐时习惯语。17 青海头,即青海边。唐高宗龙朔三年为吐蕃所并。仪凤中,李敬立与吐蕃战,败于青海。 玄宗开元中张景顺、张忠亮、崔希逸、皇甫维明、王忠嗣等

9、先后破吐蕃,皆在青海西。 18 啾啾,犹卿卿,是一种呜咽之声。这首诗揭露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同情。解读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诗的第一部分是自述平生之志,并揭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矛盾。杜甫以”稷契“作为立身的标准,稷和契是辅佐虞舜的两个贤臣,他们爱民如子,政绩显著。然而,这种高尚的志向却遭到了世俗之辈的嘲笑,遭到了当权者的冷漠,把杜甫长期置于衣食不保的境况之中。相反,那些经营私利的“蝼蚁辈”们却衣食饱暖,飞黄腾达。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况闻内

10、金盘,尽在卫霍室。中堂有神仙,烟雾蒙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诗的第二部分是记述途经骊山时的观感。杜甫半夜从长安出发,行至骊山脚下,天已黎明,这时,他听到从骊山行宫里传来震天动地的音乐声,想到君臣们正在通宵达旦地作乐,于是便依据平素所闻,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他们的享乐生活,揭示了统治者靠掠夺民财以膏腴自身的社会本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群冰从西下,极目高远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第三部分是叙述路过泾渭时的艰难情形和到家后的见闻感受。以上十句,笔墨集中在过河这件事上,写得曲曲折折,感

11、慨淋漓。先是渡口移动,不得不改道;到了新渡口,又无船可渡,从上游漂下来的巨大冰块,汹涌而来;幸而有座桥,却又摇摇晃晃,走在上面,心惊胆战。这一情节实为作者 10 年长安艰难生活的缩影。作者使用以小见大,寓情于事的艺术手法,展示出久历的坎坷和积郁的心境。 )附:丽人行约作于天宝十二年(753) ,时值杨国忠任右相不久。诗作对杨家兄妹骄 杜甫传教案 6-4纵荒淫的生活和狂妄嚣张的气焰进行了有力鞭挞,也从侧面揭露出当时君王昏庸、朝廷腐败的社会现实。诗人用细腻的笔法、富丽的词采,描画出一群体态娴雅、姿色优美的丽人,接着写其服饰之华丽和头饰之精美,这些都显示出丽人们身份的高贵。据旧唐书记载,杨贵妃的大姐

12、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每逢出门游玩,她们各家自成一队,侍女们穿着颜色统一的衣服,远远看去就像云锦粲霞;车马仆从多得足以堵塞道路,场面甚为壮观。诗人对三位夫人宴饮的奢华场面描写得尤为细腻,她们在云帐里面摆设酒宴,用色泽鲜艳的铜釜和水晶圆盘盛佳肴美馔,写出了杨氏姐妹生活的豪华奢侈。然而,面对如此名贵的山珍海味,三位夫人却手捏犀牛角做的筷子,迟迟不夹菜,因为这些东西她们早就吃腻了,足见其骄矜之气。可怜了那些手拿鸾刀精切细作的厨师们,真是白忙活了一场。内廷的太监们看到这种情形后,立即策马回宫报信,不一会儿,天子的御厨房就络绎不绝地送来各种山珍海味。后面写杨国忠权势煊赫、意气骄恣之

13、态。他旁若无人地来到轩门才下马,大模大样地步入锦毯铺地的帐篷去会虢国夫人。他外凭右相之尊,内恃贵妃之宠,在朝中独揽大权,阻塞言路,使朝政变得十分昏暗。诗人借曲江边的秀美景色,并巧用典故,揭露了杨国忠与虢国夫人私通的无耻行径。在诗的最后两句中,诗人终于将主题点出,但依然不直接议论,而是温和地劝说旁人:千万不要走近他们,否则丞相发怒后果就严重了。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这样的结尾可谓绵里藏针,看似含蓄,实则尖锐,讽刺幽默而又辛辣。总结:长安十年的生活磨砺,杜甫已变成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不但在思想上已经成熟,而且在艺术上也已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二)表 2:流亡生活时间

14、社会状况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诗歌特点 人格追求755757安史之乱开始,唐代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剧烈变化:政治上,丧失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御不了外族的入侵;经济上,生产力下降,社会贫困日渐加深。杜甫在长安沦陷前的一个月离开了长安。春望月夜北征时代的变化反映在杜甫的诗中,他在这些诗中发扬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此后唐代的诗歌有一部分走向现实主义的朴质的道路。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解读春望:解读月夜: 杜甫传教案 6-5解读北征(课文节选了本诗的中间部分):(这首长篇叙事诗,实则是政治抒情诗,是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履职的陈情

15、,是一位艰难度日、爱怜家小的平民当家人忧生的感慨,是一位坚持大义、顾全大局的爱国志士仁人述怀的长歌。本诗于平实的叙述中反映重大的生活感受,显示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高度才能和浑熟技巧,足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地用诗歌体裁来写出这样一篇“博大精深、沉郁顿挫”的陈情表。 )总结: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三)表 3: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时间 社会状况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诗歌特点 人格追求757759唐军收复长安,肃宗也回到长安。杜甫和家属再次回到长安。新安吏石壕吏新婚别不仅反映人民的痛苦,而且深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从思想感情上完成了日渐远离皇帝而

16、走向人民的痛苦过渡。解读“三吏”之一新安吏:解读“三吏”之二石壕吏:解读“三别”之一新婚别:兔丝附蓬麻, 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 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 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 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 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 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 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 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 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 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 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 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 与君永相望!(诗中描写了一对新婚夫妻的离别,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头天结婚,第二天新郎就去当兵,

17、这完全违背当时新婚者不服兵役的常理和习俗。一想到丈夫就要到九死一生的战场上去,新娘悲痛得心如刀割。但她同样认识到,丈夫的生死,爱情的存亡,与国家民族命运,是不可分割地连结在一起的,要实现幸福的爱情理想,必须作出牺牲。于是,她强抑悲怨痛楚,在离情别绪中,平静而深情地鼓励丈夫,同时炽热坚定地表达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这首诗写出了当时人民面对战争的态度和复杂的心理,以及他们对正常人生和亲情的留恋,他们为国家承担责任的勇气。 )小结:从思想感情上完成了日渐远离皇帝而走向人民的痛苦过渡。【总结】 杜甫传教案 6-6“长安十年”的困顿,孕育了杜甫思想变化的种子;“安史之乱中的流亡生活”则使得杜甫有机会接触下

18、层社会,丰富了自己的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杜诗中反复呈现的两种感情旋律:一、无论“慨世”还是“慨身” ,杜甫个人的喜怒哀乐总是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通;二、杜甫无论遭遇多少挫折与艰难,始终不放弃对生活的承担与执著的意志。第二课时一、问题探讨1、试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为什么杜甫的诗歌会被称为诗史?提示:杜甫的诗之所以被称为“诗史” ,就在于他在诗歌中真实记录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 20 年间的社会历史状况,这其中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也有普通老百姓痛苦呻吟的写照,不同于正史只关注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他的诗歌把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的感喟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 2、 “还杜甫的本来面

19、目,他的伟大之处和历史局限都要写够,写出分寸。 ”请从原文中找出一两处,说说冯至是如何实践他的这种写作要求的?提示:杜甫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关注现实,关心民生疾苦,这些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很具体的放映。但是,杜甫并不是一个高大全的人物,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Eg:“ 他在长安一带流浪,一天比一天穷困,为了维持生活,他不能不低声下气,充作贵族府邸的宾客 。” “他 40 岁以前存留下来的并不多,一共不过 50 来首,其中固然有不少富有创造性的诗句,但歌咏的对象不外乎个人的遭遇和自然界的美丽和雄壮。” 最后一节结尾指出杜甫对统治阶级的某些幻想,以及对“

20、变乱”在性质的模糊看法,这也是杜甫历史局限性的表现之一 通过上面的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冯至在作品中刻画了一个为贫困和仕进心折磨的真实的杜甫。但是,作者如实写出杜甫的局限性,不不会削弱杜甫的伟大,相反,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二、总结在杜甫生活的近 60 年的时间中,随着年代的不同、环境的不同、以及作者本身思想、情绪的不同,所创作的诗歌的思想内容也有所不同。杜甫的诗歌,有的记叙时事、议论时政,有的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还有的流露出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以及对亲朋邻里的真挚情意。但无论内容如何,杜甫诗歌总体来说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同时,有着精于锤炼而又天然自成的语言。三、节选部分的写作特色见调研四、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