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观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2学习本课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过程与方法:1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2背诵课文第 3、4 自然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大
2、意。2、学会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3、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 605 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读书要求:自己轻声读课文,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3.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4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5 (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观潮的观
3、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学生打开字典查一查,说一说。三、自主学习,识记解词1.借助拼音,读准生词。2.根据字的组成规律记忆字形。把难写的字在生字表下方写两遍,易混的字找出形近字写在生字下方。3.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不懂得查字典。4.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重点检查:读准多音字:闷(mn)雷 薄(b)雾 风号( ho)浪吼(hu)涨(zhng)起 颤(ch n)动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横贯 山崩地裂 人声鼎沸 漫天卷地四、读课文,理清层次(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2)同桌交流。(3)说说各段的段意。(4)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
4、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写会生字词。六、板书设计观潮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时间顺序)七、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观潮的情景的?(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2.文章那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第一句)在这节课
5、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呢?齐读第二自然段。(1)用横线划出写潮来时见面景象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写观潮时人们心情的句子。(2)学生交流勾画出的句子,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此时江面的特点及人们的心情。(平静,急切)(3)再读,看图想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和人们的心情。2.学习第三段读第三段,划出写潮声、潮形的句子。(1)知潮声A 读写潮声的句子B 读句子,你知道了什么?山崩地裂一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大潮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人们的心情怎样?(由“人声鼎沸”的欢喜,到“又沸腾起来”的情绪高涨
6、,最后对“如同山崩地裂”的惊叹)C 再读写潮声的句子,读出潮声的巨大及人们的惊叹之情。(2)知潮形A 读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B 四人小组讨论,体会大潮的特点。 (越来越大,猛、近、快、高)谈谈自己的感受。C 再读本段,读出壮观及喜爱之情。(3)知其序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这一段的?学生讨论交流: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远 近)3.学习第四自然段。(1)轻声读第四段,思考:潮过后江面上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又体会出什么?学生结合关键词句思考回答,教师简单点评。(潮头汹涌,余威犹在;“霎时”一词中体会出江潮变化之快;从“江水已经涨了两丈高”体会出大潮之汹涌)(2)读出自己的体会。4学完
7、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三、总结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作者为什么能够将这天下奇观如此精彩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四、作业(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2)完成第一课的配套练习题。五、板书设计1 观潮潮来前 平静声巨大 闷雷滚滚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潮来时 浪浩荡 一条白线 横贯江面 白色水墙潮过后 平静 (涨高)六、课后反思2*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过程与方法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
8、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观赏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这节课我们再来领略一下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风光,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板书课题)二、初步细读,感知理解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2、自学反馈,质疑问难3、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4、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
9、谷。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三、抓住要点,简要复述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小组讨论交流。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地理位置,世界第一,景象奇特,生物多样)四、深入研究,品位语言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a、雅鲁藏布大峡谷处在什么位置?b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里最突出的写作方法是什么?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重点点拨: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 这些景观都在海拔 3000 米以上的山坡上,于
10、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 。五、熟读课文,积累词语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六、布置作业完成第二课的配套练习题七、板书设计2*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理位置世界第一 成为世界景观奇特 关注热点生物多样八、课后反思3 鸟的天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浆、耀”等 14 个生字,会写“隙、暇”等 8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 20 个词语。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教学重点感受
11、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课前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学习文章中出现的生字、新词3、理清文章的层次,概括段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天堂” ,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二、初读课文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自学生字a.借助拼音,读准生词。b.根据字的组成规律记忆字形。把难写的字在生字表下方写两遍,易混的字找出形近字写在生字下方。c.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不懂得查字典。d
12、.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重点检查以下词语: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3、指名读课文。4、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三、理清层次1、默读,思考: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都看到了什么?(两次。第一次看到茂盛的大榕树,却看不见一只鸟;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2、划分段落A 找出第一次去和第二次去的段落。B 再思考:第 1 至第 4 自然段和第 14 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全文可分为几段,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划分段落后再集体交流。3、小结方法理清结构可以先把重点内容提取出来,再看其他内容可以怎样归并,就可以很轻松地理清作者的思路,这种方法叫“提取重点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布置作业写会本课的生字、
13、新词,完成配套练习题 1、2 小题。五、板书设计3 鸟的天堂一(14)晚饭后 去游玩二(59)第一次 见榕树 不见鸟三(1013)第二次 见到许多鸟四(14)回去时 的确是鸟的天堂六、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来探讨“鸟的天堂”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一)精读大榕树部分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划出来,集体交流。2、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
14、,你先自己试试。3、指名读以下句子:A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你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B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二)精读写鸟部分1、请大家静静地看插图,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那么巴
15、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A 作者是怎样写鸟多的?找出关键句子。(两个“到处”从所处的位置写多;“有的有的有的”从花色、大小、活动写鸟多)B 这么多的鸟,看都看不过来,但作者还是具体写了一只画眉鸟的活动。读有关句子,划出描写动作的词语。 (飞出、飞进、站、叫) C 请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开心呢?学生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5、教师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总结: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 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
16、,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三、抄写句子,积累语言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四、布置作业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完成本课的配套练习题五、板书设计3 鸟的天堂树:很多 枝繁 叶绿 (静)喜爱 赞美鸟:叫 飞 扑 (动)六、课后反思24* 火烧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 5 个生字。过程与方法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
17、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谈话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七十年前,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板书课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2、读后反馈:a、指名分节朗读。b、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c、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三、学习第一部分课
18、文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的同学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指名读。评价。3小结: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学生练读。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1快速阅读课文第 26 节。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2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连
19、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一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办法连连看。小组讨论,交流。3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那么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自读课文,思考。教师点拨: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序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分别说说看。联想丰富的同学,还可以加进自己的联想来说。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 (挑你最感兴趣的说。 )方式:这时空中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五、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20、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齐读。找一个词语来说说看。理解:恍恍溜溜六、总结七、布置作业想象火烧云的样子,仿照课文写一段话。八、板书设计4 火烧云景物变化色彩变化 快、多形状变化4九、课后反思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积累对联。过程与方法: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积累对联教学准备词语卡片。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
21、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二、新课1、指名一生上台交流:听众反馈: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2、教师总结:5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自由准备,稍作调整。、再次指名交流: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
22、补充。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三、布置作业读写景的作文不少于 3 篇。四、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积累语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一、我的发现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2说说自己的发现: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样的句子。二、日积月累1读读认认。(1)自己读一读。(2)指名读,(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2读读背背(1)自己练习读诗句。(2)指名读(3)想一想: 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
23、联系)(4)男女生比赛读6(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 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6)抄写诗句。三、趣味语文(一)出示句子: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1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2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3师生小结。4再读。5生自由读,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6师生再读。7生收集其它这样的例子。四、作业抄写“读读认认”和“读读背背” 。五、课后反思5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教学难点: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24、学习题西林壁7教学过程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二、学习题西林壁1、激趣导课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 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3、 了解作者,理解读题(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1)学法指导: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5、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2)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3)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5品读悟意境(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2)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
26、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三、品读诗歌1反复练习朗诵古诗。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3学生齐读。84熟读成诵。四、布置作业背诵、默写古诗。五、板书设计题西林壁横看成岭各不同远近高低不识原因 身在此山中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游山西村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一首古诗1指名背诵古诗。2指名说诗句意思。二、学习游山西村(一)整体感知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教师补充小结。2、自由吟读古诗。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二)试讲诗意1、同桌一组,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
27、,试着串讲。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2、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3、重点理解“莫笑、足”的意思。(三)深入体会1、读前两句,思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9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3、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a、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b、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c、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4、体会名句的引用教师读下列句子,学生想一想,这句诗在什么
28、情景中用。a、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诗句。b、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三
29、、布置作业背诵、默写古诗;完成本课配套练习题。四、板书设计6 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游山西村莫 笑 疑无路 欢悦 富足丰、足 又一村 热情 好客课后反思10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具准备1学生准备水彩笔。2爬山虎实物。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教学过程一 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
30、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二、学生自读,自主学习生字词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2、检查交流: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枯萎 逐渐 牢固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a 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b 集体交流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四、布置作业生字写三遍组两个词,生词抄写一遍。五、板书设计6 爬山虎的脚一(1) 生长的地方二(2) 叶子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