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触和突触传递,黄智慧 博士 2012-4-11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神经网络如何实现信息传递?,突触生理学,一、 突触概念与分类,二、 突触的基本结构,三、 突触传递的过程(重点),突触后电位(难点),Charles Sherrington “syndesm” (Verrall: synapse)“Such a special connection of one nerve cell with another might be called synapse”,Charles Sherrington,Synapse,Synapse,Section A 突触概述和定
2、义,突触是指神经元和另一个细胞之间的功能性连接。,突触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另一个细胞是神经元;,在外周神经系统中,另一个细胞为神经元或非神经元细胞, 如肌肉细胞 (神经肌肉接头)。,神经元-神经元突触,轴突-树突,轴突-胞体,轴突-轴突,突触前,突触后,一个突触后神经元能和几个突触前神经元形成突触?,化学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囊泡,线粒体,致密区,(受体聚集),微管、微丝,受体,化学突触电镜结构,动作电位如何从突触前神经元传递到突触后神经元?,神经元间信息传递本质,突触传递,5.递质和受体结合,2.钙通道开放,3.钙内流,4.钙依赖的递质释放,1.AP到达轴突末端,6.递
3、质的移除,突触囊泡的循环,(泊靠),(启动),(融合),(入胞),1.内吞,2. Kiss-run,3.大型入胞,1,2,3,突触传递的特征,1. 单向传递,2. 突触延搁 (0.3 to 0.5 ms),3.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4. 易疲劳,5. 可塑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突触后膜去极化,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突触后膜超极化,EPSP,突触后膜通透性,Na+,Ca2+ 内流,去极化,IPSP,突触后膜通透性,Cl- 内流,超极化,GABA,空间总和,时间总和,突触总和,EPSP: 0.2-0.5mV,AP: 10 mV,EPSP
4、空间总和: 在同一突触后神经元不同突触部位,同时产生两个或多个EPSP,形成EPSP总和;,EPSP时间总和: 突触后神经元同一突触部位,在不同的时件内产生两个或多个EPSP,形成EPSP总和;,突触抑制(突触调节的方式)(自学),突触前抑制,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突触后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交互抑制),突触后抑制类型,感觉神经元,突触后抑制类型,回返性抑制(负反馈),关于这节课,Section A 突触概述和定义,Section B 突触的分类,Section C 突触的结构,Section D 突触传递(重点),Section E 突触后电位(难点),思考题,1.简述经典化学性突触结构和
5、突触传递过程。,2.简述神经递质囊泡循环过程和递质灭活形式。,3.何谓突触后电位?分几种类型及产生的机制?,非突触性化学传递,曲张体,曲张体,电突触结构, 电镜结构(A), 模式图(B),电突触,1105,电突触分子结构,Atomic force microscopy of a split open junction shows hexameric composition. Elevated Ca2+ causes the apparent pore in the center of the hemichannel to close.,通道门控,电突触特性,1.信息传递快而稳定2.潜伏期短3.双向传递,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