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病案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金匮教研室1第10章胸痹.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807181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匮要略病案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金匮教研室1第10章胸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金匮要略病案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金匮教研室1第10章胸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金匮要略病案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金匮教研室1第10章胸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金匮要略病案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金匮教研室1第10章胸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金匮要略病案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金匮教研室1第10章胸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10 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曹颖辅医案:病者但言胸背病,脉之,沉而涩,尺至关上紧,虽无喘息咳叶,其为胸痹,则确然无疑。问其业则为缝工,问其病因,则为寒夜伛偻制裘,裘成稍觉胸闷,久乃作痛。予即书栝蒌薤白白酒汤授之,方用瓜萎五钱,薤白三钱,高梁洒一小杯,二剂而痛止。翌日复有胸痛者求诊,右脉沉迟,左脉弦急,气短,问其业,则亦缝工,其业同,其病同,脉则大同而小异,予授以前方,亦二剂而瘥。盖伛偻则胸膈气凝,用力则背毛汗泄。阳气虚而阴气从之也。(金匮发微),栝蔞薤白白酒汤,第 10 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2,第 10 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1、毛进军医案:王某,女,6

2、5岁,1999年11月23日诊。右胁痛,阵发性加剧2年余。患者性格孤僻,易生闷气,并常畏寒怕冷。每遇生气或受寒便感右胁下疼痛,呈阵发性加剧。痛时多放射至右肩背,平卧则痛甚,常伴气短胸闷,口苦腹胀,嗳气纳差。曾在医院查B超诊为慢性胆囊炎,服多种药物疗效不佳而求治。症见患者神情郁闷,手按右胁,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苔浊腻,脉弦滑。B超示胆囊收缩功能差。ECG示心肌呈缺血型改变。脉症合参,乃阳虚不运、气机痹阻、脾失温煦、湿痰内壅而痛。治宜宣痹通阳,散寒化浊。予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化裁:瓜蒌30g,桂枝9g,薤白20g,清半夏15g,枳壳15g,大腹皮15g,葛根30g,丹参30g,赤芍15g,郁金15

3、g。服4剂后,诸症好转。原方续用20余剂,诸症悉除,未再复发。(中国中医急症第10卷第6期2001年12月),栝蔞薤白半夏汤,第 10 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3,第 10 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伍炳彩医案余某,女,62岁,家务,萍乡人,于1975年6月20日初诊。哮喘间断发作十余年,此次发病月余,在当地服药无效,因其女在我院学习,故来昌诊治。自诉气喘,动则加剧,登楼需人扶持,喉中有水鸡声,胸闷特甚,心慌心跳,背心怕冷,咳嗽痰白稀,口稍渴,欲热饮,量不多,纳差,食后脘胀,头昏无力,大便软,苔白根稍厚,脉沉弦寸弱有间歇。证属胸阳不足,痰饮内停,凌心射肺,拟宣痹通阳化饮,瓜蒌薤白

4、半夏汤加味:全瓜蒌12g,薤白9g,法夏9g,云苓12g,桂枝9g,白术9g,炙甘草5g,干姜3g,细辛2g,五味子5g。3剂,每日1剂。6月24日二诊:药后咳喘减轻,可以独自上楼,胸闷心慌亦减,纳稍增,唯晚上气喘仍难平卧,舌淡、苔白,脉沉弦寸弱,间歇减少,效不更方,嘱守方再进5剂。6月29日三诊:咳喘继续减轻,能平卧,胸闷心慌大减,背心怕冷亦明显减轻,舌淡、苔白,脉沉略起仍弦寸弱,未见间歇脉,因患者归家心急,因拟下方以善后:全瓜蒌12g,薤白9g,法夏9g,云茯苓9g,桂枝9g,漂白术9g,炙甘草5g,苏子6g。每日1剂,患者回家连服10剂,其女来告,除稍觉胸闷气喘外,心慌等症全除。(江西中

5、医药2001年10月第32卷第5期 ),栝蔞薤白半夏汤,4,第 10 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张宗良医案:陈x x,女,28岁,1965年4月17日入院。西医病历摘要:平索有胃病,又患过肝炎,7年前突然右上腹剧痛伴冷汗,呕吐,但无发热,腹痛持续3天而急痛后出现黄疸(7年来每年均发二二次,有时需注止病针,方可缓解)。1周前腹痛又作,症与以前类似,曾赴京兴某医院诊治,经超声波检查谓胆石症。诊断:胆囊炎、胆石症。曾用青霉素、杜冷丁、颠茄等治疗无效。4月21日行手术探查,术中未见胆石及其他异物。术后疼痛仍然不除, 5月4日邀中医会诊。,枳实薤白桂枝汤,5,第 10 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

6、九,初诊:5月4日。术后未见胆石而脘痛仍作,牵引及右肩部,痛处觉冷,脉缓弦小,此痰饮为患,治以温化。薤白头6克 全括楼12克 上肉桂3克 云茯苓12克 陈胆星5克 白蒺黎10克 沉香末2克(冲) 炒枳壳10克 川朴5克 高良姜2克。2剂。服药2剂后,疼痛消失,痊愈出院。2个月后随访,亦无再发。(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张宗良医案 1979年10月 内部资料),枳实薤白桂枝汤,6,第 10 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吉益南涯医案:一妇人患胸痛一二年,发则不能食,食即不下咽,手足微厥,心下痞硬,按之如石,脉沉结。乃与人参汤,服之数旬诸证渐退,胸痛痊愈。(汤本求真:皇汉医学 上海中华书局 民

7、国18年9月),人参汤,7,第 10 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姚国鑫医案:何,男,34岁,门诊号6372。主诉:咳嗽已5年,经中西医久治未愈。西医拟诊为支气管炎使用棕色合剂、青霉索等药;中医认为“久嗽”,常用半夏露、麦金杏仁糖浆等,皆不效。细询咳虽久而并不剧,痰亦不多,其主要症状为入夜胸中似有气上冲至咽喉,呼呼作声,短气,胃脘胸胁及背部均隐隐作痈,畏寒纳减,脉迟而细,苔落薄。颇似金匮“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证,乃以橘枳姜汤加味治之。,橘枳姜汤,8,第 10 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处方:橘皮12克 麸枳实9克 生姜15克 姜半夏12克 茯苓12克。二诊:服药3剂后,诸证消退,胁背

8、部痛亦止;惟胃脘尚有隐痛,再拟原方出入。处方:橘皮12克 麸枳实9克 生姜12克 桂枝6克 陈薤白9g克 全栝蒌12克三诊 5年宿疾基本痊愈,痛亦缓解,再拟上方去薤、姜、桂枝加半夏、茯苓、甘草以善其后。(录自中医杂志6:22,1964),橘枳姜汤,9,第 10 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曹x,男,50岁,工人。患肋间神经痈10余年。1975年1月4日晚,因连日劳累,觉胸部胀痛加重至次晨痛无休止。此后,20余日来,胸部持续胀痛不止。严重时,常令其子女坐压胸部,以致寝食俱废,形体哀疲。伴有呕恶感,口唾清涎,畏寒肢冷等证。经西医检查,超声波提示肝大,X射线为陈旧性胸膜炎,钡餐显示胃小弯有一龛影

9、,其它无阳性发现。留用西药解热镇痛剂、血管扩张剂、制酸、解痉、保肝、利胆及中药活血化瘀祛痰法,均无效。疼痛严重时用杜冷丁能控制三四小时。1975年1月28日初诊:形证如上,闻及胃部有振水音,脉细弦,舌淡苔白润多水。属寒湿胸痹,宜温阳利湿。先予薏苡附子散:,薏苡附子散,10,第 10 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薏苡附子散,附子15克 苡仁30克。2剂。1月30日复诊:述服药当晚痛减,可安卧三四小时。两服后,胸痛又减,饮食转佳。即于前方合理中及栝蒌半夏汤, 2剂。2月2日三诊:疼痛大减,仅遗胸中隐隐不舒,体力有增,饮食渐趋正常。改拟附子理中合小建中汤3剂,胸痛止。又续服10余剂,钡餐透视龛影

10、消失,胸痛末再复发。 (尚炽昌医案,摘自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39,1978),11,第 10 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桂枝生姜枳实汤,高某,50岁,素多郁怒,阳气窒痹,浊饮凝滞,汤饮下咽,吐出酸水,胃脘痛痹,已经三载,渐廷噎膈。先与通阳彻饮,使阳气得宣,庶可向安。半夏 枳实皮 桂枝木 茯苓 淡干姜又,脉右弦,不饥,纳谷不远,吞酸,浊饮尚阻,阳仍不宣。半夏 良姜 桂枝木 茯苓 延胡 淡干姜。(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上诲人民出版社 第1版 1976年7月),12,第 10 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乌头赤石脂丸,肖某某,男,42岁。心悸,有时胸痛彻背,按其部位是心前区,询其胀痛为阵发

11、性,左颈左肩都痛,是冠心病象征。体材中等,面色晦滞,舌质正常,舌苔白,大便正常,小便清长,畏寒、肢冷、脉弦。治宜理气活血,通脉止痛。处方:栝蒌10克 薤白10克 枳实8克 桂枝12克 延胡索9克白酒2杯(分兑)。4剂。复诊:痛渐缓,胀渐松,仍畏寒、肢冷、苔白,脉弦。治宜活血理气通脉疏滞。处万:丹参12克 西砂5克 降香5克 桂枝12克延胡索9克。3剂。,13,第 10 章: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乌头赤石脂丸,三诊:畏寒更甚,欲饮滚水,肢冷,背痛彻心,心痛彻背,面色白,舌质淡白,舌苔白腻滑,脉沉且迟。治宣扶阳抑阴,制冲止痛。处方:附片18克 制川乌10克 椒衣6克 干姜5克 赤石脂12克

12、延胡索9克 白蜜45克(蒸兑)。5剂。四诊:痛胀如故,寒冷悉除。拟原方减味:附片18克 椒衣6克白蜜45克(蒸兑)。日服1剂,服至10天以杜复发。(录自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第一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 1980年3月),14,第 11 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10,厚朴七物汤,陈会心医案: 腹胀(完全性肠梗阻)关x x,见 3个月。患者其父代诉; 日前原因不明的阵发性哭闹,当时腹胀,可能有腹痛, 3日不大便,吐奶不止,以后吐出黄色如大便样物,此间末曾进食,症状日益加剧。曾经两个医院诊治,检查腹部可见肠影,腹壁紧张而拒按,经X线腹部透视,发现有液平面六七个,并充满气体

13、,确诊为完全件肠梗阻,经灌肠下胃管等对症治疗,不见好转,终于决定手术疗法。患者家属考虑到小儿只3个月,不同意手术,而来中医处诊治。,15,第 11 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10,厚朴七物汤,1974年4月5日来诊,患儿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时出冷汗,腹胀拒按,大便不通,脉微,舌苔灰白,系脾阳不运,积滞内停所致。治以行气泄满,温中散寒,厚朴七物汤治之。厚朴10克 桂枝75克 甘草10克 枳实10克 生姜5克。按上方服1次即效。服药后约l-2小时内,排出脓块样大便,以后2小时内,共排出3次稀便,随着腹胀消失,腹痛减轻。经10余日,逐渐好转,与健康婴儿无异。(录自老中医医案选编),16,第 11

14、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10,厚朴七物汤,1974年4月5日来诊,患儿面色苍白,精神萎靡,时出冷汗,腹胀拒按,大便不通,脉微,舌苔灰白,系脾阳不运,积滞内停所致。治以行气泄满,温中散寒,厚朴七物汤治之。厚朴10克 桂枝75克 甘草10克 枳实10克 生姜5克。按上方服1次即效。服药后约l-2小时内,排出脓块样大便,以后2小时内,共排出3次稀便,随着腹胀消失,腹痛减轻。经10余日,逐渐好转,与健康婴儿无异。(录自老中医医案选编),17,第 11 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10,附子粳米汤,赵守真医案:彭君德初夜半来谓:“家母晚餐后腹内痛,呕吐不止。煎服姜艾汤,呕痛末少减,且加剧焉,请处方治

15、之。”吾思年老腹痛而呕,多属虚寒所致,处以砂半理中汤。黎明彭君仓卒入,谓服药痛呕如故,四肢且厥,势甚危迫,恳速往。问诣其家,见伊母呻吟床第,辗转不宁,呕吐时作,痰涎遍地,唇白面惨,四肢微厥,神疲懒言,舌质白胖,按脉沉而紧。伊谓: “腹中雷鸣剧痛,胸膈逆满,呕吐不止,尿清长。”凭证而论,则为腹中寒气奔迫,上攻胸胁,胃中停水,逆而作呕,阴盛阳衰之候。彭母之恰切附子粳米汤,可以无疑矣!但尚恐该汤力过薄弱,再加于姜、茯苓之温中利水以宏其用。服2剂痛呕均减,再2剂痊愈。改给姜附六君子从事温补脾肾,调养10余日,即健复如初。 (赵守真:治验回亿录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版1962年),18,第 11 章: 腹

16、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10,大柴胡汤,马某,外观白胖而肌肤疏松,体质一直不错。半月前因感冒而静点抗生素数日,发热停止。但头部很痛(血压160/110mmhg),以头顶和枕颈部为主。又静点甘露醇并服脑清片、降压灵片、浮瑞尔等皆无效。诊时汗出、口苦而干、大便数日未行、头晕目眩、心下压之有阻碍及疼痛、舌苔白腻尖红、脉数。与太阳、少阳、阳明通解法,方选大柴胡。北柴胡25克葛根30克桂枝15克黄芩20克生姜25克生半夏20克白芍30克枳壳30克生川军10克服药一剂,大便转稀、头痛大减,血压正常,两剂头痛即无。但患者自诉头晕加重,汗出、纳少、精神萎软而心慌,脉诊腹诊皆见柔缓之象。根据舌脉证与近效术附汤补阳化

17、湿、健胃调中。,19,第 11 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10,大柴胡汤,白术40克附子20克甘草15克生姜30克大枣30克服药一剂的第二日凌晨,患者打电话叫我去说很难受。诊时心慌、恶心。诊后无恙,嘱其喝些淡姜汤即可。服药两剂后,头晕消失。但仍汗出(平素也容易汗出,属黄芪体质)、萎软无力,时有恶心、心慌,望舌苔仍然白腻,恍然大晤。此应该用温胆、二陈之类调理收功为正。取小半夏加茯苓汤合橘皮汤治之。清半夏35克生姜40克陈皮25克茯苓40克一剂后,诸证皆愈。疗效出于意外。看来”非经方不能治大证“并非虚言。,20,第 11 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10,大柴胡汤,白术40克附子20克甘草15克

18、生姜30克大枣30克服药一剂的第二日凌晨,患者打电话叫我去说很难受。诊时心慌、恶心。诊后无恙,嘱其喝些淡姜汤即可。服药两剂后,头晕消失。但仍汗出(平素也容易汗出,属黄芪体质)、萎软无力,时有恶心、心慌,望舌苔仍然白腻,恍然大晤。此应该用温胆、二陈之类调理收功为正。取小半夏加茯苓汤合橘皮汤治之。清半夏35克生姜40克陈皮25克茯苓40克一剂后,诸证皆愈。疗效出于意外。看来”非经方不能治大证“并非虚言。,21,第 11 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10,大建中汤,谭日强医案:腹痛吐蛔(蛔虫性肠便阻)杨x x,男 6岁。患蛔虫性肠梗阻,脐腹绞痛,呕吐不能食,吐出蛔虫1条。其父正拟护送进城就医,适我自

19、省城归里,转而邀我诊治。患儿面色萎黄有虫斑,身体瘦弱,手脚清冷,按其腹部有一肿块如绳团状,舌苔薄白,脉象沉细。此中气虚寒,蛔虫内阻,治以温中散寒,驱蛔止痛,用大建中汤:西党参10克 川椒3克 干姜3克 饴糖30克,加摈榔10克,使君子10克嘱服剂。因患儿哭闹不休,进城买药,缓不济急,乃先用青葱、老姜切碎捣烂,加胡椒末拌匀,白酒炒热,布包揉熨腹部,冷则加热再熨,肠鸣转气,腹痛渐减。此时药已买到,急煎成汤,分小量多次服。l剂呕吐已止再剂腹痛消失,并排出蛔虫100多条,后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加盐少许佐餐治其贫血。(谭日强:金匣要略浅述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版 1981年9月),22,第 11 章: 腹满寒

20、疝宿食病脉证治第10,大黄附子汤,钟,腹痛有年,理中四逆辈皆已服之,间或可止,但痛发不常,或一月数发,或两月一发,每痛多为饮食寒冷之所诱致,自常以胡椒末用姜汤冲服,痛得暂解。一日,彼晤余戚家,谈其病疾之异,乞为诊之。脉沉而弦紧,舌白润无苔,按其腹有微痛,痛时牵及腰胁。大便间日一次。少而不畅,小便如常。吾曰:“君病属阴寒积聚,非温不能已其寒,非下不能荡其积,是宜温下并行,而前服理中辈无功者,仅去寒而不逐积耳,依吾法2剂可愈。”彼曰:“吾固知先生善治异疾,倘得愈,感恩不忘。”即书予大黄附子汤:大黄四钱,乌附三钱,细辛钱半。并曰:“此为金匮成方,屡用有效,不可为外言所惑也。”后半年相晤,据云:果二剂

21、而瘥。噫!经方之可贵如是。(治验回忆录第50页),23,第 11 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10,大黄附子汤,寒积痢疾刘,男,48岁。患者下利两月不愈,经县医院诊断为慢性痢疾。乃求中医诊治。症见:痢下赤白,量少不爽,昼夜十余次,里急后重,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此乃寒积肠中,气机受阻之证。治宜温中散寒,调畅气机。方用大黄附子汤加味:大黄10克,附子15克,细辛3克,干姜、木香各6克,白芍20克。服用两剂,便下赤白较多,便后自觉腹部舒适;又三制服尽,便赤白消失,诸症均见明显好转,改用附子理中汤调理逾旬而愈。,24,第 11 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10,大乌头煎,吉益东洞医案疝瘕

22、(腹股沟斜疝?) 建殊录曰:一男子,年70余。自壮年患疝瘕,十日、五日必一发,壬午秋,大发,腰脚挛急,阴卵偏大,欲入腹,绞痛不可忍。众医皆以为必死,先生诊之,作大乌头煎(每贴重八钱)饮之,须臾,瞑眩气绝,又顷之,心腹鸣动,吐出水数升,即复原,尔后不再发。(金匣要略今释第105页),25,第 11 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10,大乌头煎,吉益东洞医案疝瘕(腹股沟斜疝?) 建殊录曰:一男子,年70余。自壮年患疝瘕,十日、五日必一发,壬午秋,大发,腰脚挛急,阴卵偏大,欲入腹,绞痛不可忍。众医皆以为必死,先生诊之,作大乌头煎(每贴重八钱)饮之,须臾,瞑眩气绝,又顷之,心腹鸣动,吐出水数升,即复原,

23、尔后不再发。(金匣要略今释第105页),26,第 11 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10,大乌头煎,1、赵,女。有多年宿恙,即阵发性腹痛,一次因旅途劳累,饮食不节,夜间突发腹痛,经当地卫生所注射阿托品等解痉止痛剂,仍腹痛不止。诊见患者脘腹急痛,面包苍白,额上汗出,不能言语,不吐不泻。急以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痛止能言。第二天诊时患者自述腹部常觉寒凉不适,每发皆与受冷、劳累有关。发作时感觉有气从脐部上顶而作痛,痛甚即不能言,多次治疗无效。观其所服方药,多为香砂、理中之辈。诊其舌淡,脉弦紧。思此等沉寒痼冷之证,非峻烈之剂莫属,遂以制川乌6克、蜂蜜15克。2剂,水煎服。药后腹部舒适,乌头增至9克,

24、蜂蜜改为25克,又进4剂,腹痛未再发作。(河北中医 1992;3:33),27,第 11 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10,当归生姜羊肉汤,眩晕(低血压) 徐某,男,80岁。患低血压性眩晕多年,头晕目眩,裹首闭目,立则晕倒,卧床不起。血压常在9055毫米汞柱左右。前医投参、芪诸药及人参蜂王浆等惘效。复于西药眩晕停、培他定、胞二磷胆碱等,效亦不显。投予当归生姜羊肉汤:先梢羊肉250克与生姜15克切片,文火熬成羊汤,加入调料,分2次服用;另将当归、大枣各50克,放成200毫升,亦分2次服用,连服1周。2周后复诊,血压升至10570毫米汞柱,未用它药,请症悉除。原方当归与羊肉混用难服,故采取单煎分别

25、服用之法,效果满意。(浙江中医1992;33),28,第 11 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10,乌头桂枝汤,刘渡舟医案寒痹 张,女,62岁。患者周身关节疼痛3年。尤以双侧膝关节及肩关节为重。现疼痛剧烈,伴活动功能障碍,上肢举不过肩,下肢难以屈伸,行路不便,腿肿,甚为痛苦。初以桂枝芍药知母汤、甘草附子汤调治未效。现舌质暗红苔白而厚,脉沉而濡。虑此病寒湿邪气凝滞日久不化,周身气血为之壅塞,非峻剂不能获效。迭投以乌头桂枝汤。处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生姜15克,大枣十二枚,川乌12克。用蜂蜜30克,煎川乌减半,去滓取汁兑入桂枝汤服。服3剂后复诊:疼痛大减,上肢已能举过肩,腿已能伸

26、屈自如,高兴至极。唯腿仍肿,小便少,色黄口渴,用五苓散调治获愈(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1:21),29,第 11 章: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10,乌头桂枝汤,门纯德医案高热(变应性亚败血症) 7岁男娃,持续发热11个月,辗转多处诊冶无效,后转北京某院住院3个月,先诊断为“风湿热”,复诊断为“变应性亚败血症”,用多种抗菌素、激素及中药治疗,发热不退,转归原籍大同请门纯德老中医诊治。诊见高热4070c,但有时降至35左右。满身有红疹,四肢关节疼痛较甚。面黄。食少舌淡胖,脉洪大无力。证系寒凉太过,冰伏其邪。先予甘草附子汤小剂试服,不料2剂后,其家属欣喜告曰:热势大挫,关节疼痛亦减。于是坚定投用

27、辛温重剂,药用桂枝、炙甘草各6克,生白芍15克,生姜3片,红枣4校,川乌头10克、蜂蜜25克。以蜜先煎乌头20一30分钟,再将乌头入水煎,30分钟后纳入桂枝汤同煎。进退16剂。体温恢复正常,诸症悉退。未再复发。(江苏中医 1986,12:1),30,第 12 章: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旋复花汤,胸胁挤压伤 杜某,女,42岁,1994年3月23日初诊。患者3天前乘公共汽车时,由于急刹车,胸胁被挤压伤,当即胸闷气憋,面色苍白,欲言不能,回家后立即自服田七末少许,但两日来如物塞胸,胸闷不适,以夜间明显,且左胁胀痛日显,张口太息以虚拳叩胸则舒,诊察胸胁部无明显压痛点,脉沉弦,舌淡红,苔薄白腻

28、。诊为肝脉气血郁滞。速投旋复花汤加味:旋复花30g(布包),茜草15g,枳壳15g,葱白头6根(后下),延胡索15g。5剂,水煎日2服。药后胸憋顿除,胸中气顺不太息,仅存左胁隐隐胀痛。效不更方,再进5剂后诸症皆除。(胡立敏 汪栋材 江西中医学院 (330006) 原载于国医论坛1996年第1期 总55期),31,第 13 章: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苓桂术甘汤,陈,女,52岁。大便秘结,五、六日一行,坚如羊屎。伴有口干渴,但又不能饮,自觉有气上冲,头晕,心悸,胸满。每到夜间则上冲之势明显,头目昏眩更甚。周身轻度浮肿,小便短少不利,面部虚浮,目下色青。舌胖质淡,舌苔水滑。此证为心脾阳虚,水气

29、上乘阳位,水气不化,津液不行,则大便秘结而小便不利;水气上冲,阴来阳搏而心悸,眩晕、胸满,水饮流溢,浩浩莫御,则身面浮肿。治法:温通阳气,伐水降冲。方药:茯苓30克,桂枝9克,白术9克,炙甘草6克。服2剂头晕、心悸与冲气均减,此为水饮得温药之运化而减轻。乃于上方更加桂枝3克,助阳以消阴,泽泻12克,利水以行津。服2剂,口干去,大便自下,精神转佳,冲气又进一步好转。转方桂枝9克,茯苓24克,泽泻12克,猪苓9克,生姜9克,附子9克,白芍9克。服至3剂,诸证皆除。面色转红,从此痊愈。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7,1:22),32,第 13 章: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苓桂术甘汤,小儿麻痹冀,男,7

30、岁。患发热数日,即出现下肢软弱无力,不能站立,更不能行走。儿科诊断为“小儿麻痹病”。针灸治疗2个月,下肢活动稍有好转,但还不能独立行走,需人扶持。要求服中药治疗。就诊时见患儿下脓浮肿,按有凹陷,并有振振摇的现象,不时呕出清水,按之心下胀满,似有痛感。此为痰饮停聚中焦,当时先以温药化痰饮为主,并未考虑到下肢痿弱。进先以苓桂术甘汤投之,以轻剂除痰消肿。讵料服4剂后,患儿下肢肿消,居然行动也有好转,这实是意外收获,后即照此方加当归,川芍等,共服一个月,患儿步健如常,唯跑步时容易摔例。(经方发挥第98页),33,第 13 章: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甘遂半夏汤,蒋,女,32岁。患者腹部逐渐增大已四

31、月,经中西医治疗无效,而转外地某院,就诊时见腹部膨隆,大如妊娠八个月,按之松软如棉絮,自觉胀闷不舒,沉重乏力,神疲嗜唾,纳减便溏,经闭三月,日带量多,质清稀而有腥味,小便清长,舌质谈,苔白腻,脉沉滑。证属脾虚失运,痰湿内停。治以健脾涤痰,方用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9克,半夏9克,白芍9克,炙甘草9克,白术12克,茯苓18克,3剂。二诊:药后腹胀减轻,精神转佳,食纳增加,白带减少,推大便溏泻反剧,泻下之物粘腻如鱼冻,余无不适。原方续进3剂。三诊:腹胀大已减三分之一,余症俱觉好转,大便仍间有粘腻物,脉沉沿,原方再进3剂。两年后,其至妇幼保健站分娩遇余,谓:服药九剂后,健如常人,食纳正常,腹大全消,带

32、止经行,尔后怀孕。(江西中医药1982,3,45),34,第 13 章: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大青龙汤,热病无汗流脑、乙脑) 庄,女,8岁。夜间突然发热,畏寒,头痛,项强,喷射性呕吐,吐出宿食,痰涎,周身出现紫色瘀斑,神志时清时昧。血检与脑脊液常规检查初步印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医诊治:头痛项强甚剧,身热恶寒,无汗心烦,口渴欲饮,饮则呕吐宿食痰涎,咽喉红痛,周身遍布紫色瘀斑,胶冷,舌质赤,苔薄白,脉浮缓。证属太阳少阴两感。拟大青龙汤加附子。处方: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各9克,生石膏45克,熟附片6克,红枣6枚,生姜3片。水煎每隔2小时服1次。服上方2剂后,病情好转。原方中石膏加至75

33、克。前后共服药5剂,诸症均已消失,神情活泼。,35,第 13 章: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大青龙汤,杨,女,X岁,农民。于18年前患麻疹合并肺炎,治愈后,遗留周身无汗,沉重拘紧,两目肿如卧蚕。既使夏暑野外劳动,肌肤仍不汗出,甚或战栗起粟。近一年来日益加重,且时时欲伸后仰,右上肢拘急而痛,虽经多方诊治,但元起色,进来就诊。细察皮肤,汗毛倒伏,汗孔不显,舌淡暗,苔白腻微黄,脉滑。纵观患者脉证,病虽十几载,但麻疹后复感外邪,表气郁闭,汗不得泄是其基本病机。内经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又忆医圣伤寒论有用大育龙场治无汗表实之法,金匮更有“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治用大青龙场

34、之训,因拟大青龙汤加味。处方:麻黄12克,桂枝9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6枚,加白芍9克,苍术9克。4剂,日1剂,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3次温服。服药2剂,病无变化。后2剂合煎。分3次照。药后胸背及上肢汗出,上半身肢体顿觉轻快,汗孔显露。因下肢汗出较少,故以上方略加减化裁,又服药6剂,下肢亦汗出,诸症悉除。,36,第 13 章: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木防己汤,臌胀(风心病、心源性肝硬化)耿,女,38岁。气短心悸数十年,喘咳气短不能平卧,全身浮肿。腹大如鼓两年,某医院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源性肝硬化。住院治疗一年多,虽然气短心悸好转,但腹胀、浮肿、紫绀不减,后请某医以真武汤、实脾饮等加味治之,诸症非但不减,反见口渴加重。审其全身浮肿,腹胀如鼓,有青筋暴露,面颊、口唇、手足均紫暗而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舌质紫暗,舌苔黄厚而干,脉虚大紧数而促或间结涩。综合脉证,诊为水饮阻滞,心阳亏损,瘀血凝结、肺胃郁热之证。方拟木防己汤加味化饮散结,活血清热。处方:防己10克、桂枝10克,苍术12克,生石育15克,茯苓10克,杏仁10克、川牛膝12克,人参10克。服药4剂,腹胀、浮肿、气短均改善,食纳增加,继服30利、腹水消失,浮肿、紫绀、气短等症亦大减,乃按上方继服月。诸症大部分消失。(山西中医1989; 4: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