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九年级下册考向及备考策略指导教学课件人教新课标.ppt

上传人:taixu****ngzhu 文档编号:3807264 上传时间:2019-07-20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8.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九年级下册考向及备考策略指导教学课件人教新课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中考化学九年级下册考向及备考策略指导教学课件人教新课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中考化学九年级下册考向及备考策略指导教学课件人教新课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中考化学九年级下册考向及备考策略指导教学课件人教新课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中考化学九年级下册考向及备考策略指导教学课件人教新课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年中考化学考向及备考策略指导,研讨主题,一、从考题规律看命题方向二、做好几个小专题复习三、如何上好复习课,2,一、从考题规律看命题方向,注意对精品考题的积累按题型找规律按知识点找规律按照规律改编或原创新题,3,溶解度的考查按知识点找规律 溶解度曲线与物质的溶解过程相结合,增加实验操作,增强试题的探究性、应用性是这部分考试命题的新特点。,题组一:溶解度曲线与溶解现象的关联,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所示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请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2)40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

2、(填“相等”或“不相等”)。,2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左图所示的现象。 (1)20时, (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右图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题组二:溶解度曲线与溶液状态的关联,20时,取相同质量的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置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向其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相应固体溶质,将温度升高到40,固体的溶解情况左图所示。右图为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仔细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种物质溶解度关

3、系为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_.(2)烧杯甲里是_物质的溶液,烧杯乙里是_物质的溶液(3)40时,烧杯_里的溶液中溶剂最少。(4)各种状态下,各烧杯(甲、乙、丙)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一定正确的是 A甲(状态2)甲(状态1) B乙(状态1)甲(状态3) C甲(状态1)=乙(状态2) D乙(状态3)丙(状态3),这道题是中考题,又是全国复赛题,可见题目命题形式有一定的影响力。题目体现溶解度曲线与物质实际溶解现象相结合的思想,并且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柔和在一道题目中。用简明的图表信息代替繁杂的文字叙述,使题目看上去更加精炼。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表信息能力,考查学生获取、加工、运用信息的

4、能力。综合考虑以上两道考题命制的新思想,加入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知识。,10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饱和溶液;保持溶液温度不变,分别向其中加入等质量的相应溶质;再将温度升高到40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情况图1所示。图2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仔细观察、分析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1)当温度t的取值范围为_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2)烧杯甲盛放的是_溶液。(3)状态三时,烧杯_中溶剂水的质量相对较小。,题组三:溶解度曲线与物质溶解现象的综合性考查,图1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

5、析出。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图2试管内所示现象正确的是,本题的命制创意源自于化学课程标准中对于溶解度的要求“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在几个版本的教材中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这方面的设计。这道题目囊括的知识点较多,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溶解过程的吸放热、物质结晶、饱和溶液等,对于能溶于水吸放热使溶液温度发生变化物质进行总结,吸热的有氯化铵、硝酸铵等,另外冰块也可以,但溶于水不会形成溶液;放热的物质有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等。在命制试题时,为了增加学生的熟悉度,选用了硝酸铵和浓硫酸两种物质。对于溶解度曲线选择了随温度升高和降低的两条曲线,特别是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曲

6、线,增加了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考查。为了降低本题的难度,对题目选项的位置放置和图像组合进行了调整,把正确选项放在a曲线上,避开b曲线,因为逆向思考对学生难度会很大,但题目设计的思想到位就可以了。对于试管内是否有晶体析出的设计,采用三只试管有固体,一只没有,也是为了降低难度,便于学生观察,有利于提高得分率。本题的解答结果直接反映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否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了实验,绘制了溶解度曲线,获得了亲身体验,是否真正理解了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能否把溶解度曲线应用于实际的溶解过程中。体现了思维的创新,对考查学生能力,体现课改方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变式题:,图1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时,将

7、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或冰块后,图2试管内所示现象正确的是,二、做好几个小专题复习,1、酸碱盐专题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转化关系,离子“共存”问题,H+:OH-、CO32-OH-:H+、Fe3+、Cu2+、Mg2+、NH4+CO32-:H+、Ca2+、Ba2+Ba2+:CO32-、SO4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复分解反应,HnR=nH+Rn-,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变色范围变色的是谁?酸溶液与酸性溶液的关系(维恩图)2.酸+活泼金属(单质)盐+H2(置换反应)酸:稀盐酸、稀硫酸(浓硫酸、硝酸有强氧化性;浓盐酸有

8、挥发性)金属:排在H前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反应:Fe+HClFeCl2(Fe2+,浅绿色)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H2O反应:Fe2O3+HCl FeCl3(Fe3+,黄色)(除锈) CuO+ H2SO4CuSO4(Cu2+,蓝色)有关Cu的转化主线(见板书),4.酸+碱盐+H2O(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可以看作是H+OH-=H2O(离子方程式)所有的酸和碱都可以反应,难溶的碱均可以溶于酸。反应:Fe(OH)3+HCl FeCl3(Fe3+,黄色) Cu(OH)2+ H2SO4CuSO4(Cu2+,蓝色) Ba(OH)2+ H2SO4 BaSO4 +H2O(导电性实验)用稀HCl

9、去完全中和一定量的NaOH溶液,如何操作?5.酸+盐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有:酸+碳酸盐碳酸(H2O+CO2 )+新盐难溶的碳酸盐均可以溶于酸,2H+CO32- H2CO3 H2O+CO2 ,碳酸盐检验:稀HCl、澄清的石灰水有:H2SO4+Ba(NO3)2 BaSO4,R(OH)n=Rn+nOH-,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变色范围变色的是谁?碱溶液与碱性溶液的关系(维恩图)2.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H2O反应:CO2+NaOHNa2CO3(吸收) CO2+Ca(OH)2CaCO3(检验) SO2+NaOHNa2SO3(尾气吸收,防酸雨)3. 碱+酸盐+H2O(略)4. 碱+盐新碱+新盐(复分

10、解反应)有:碱+铵盐氨水(H2O+NH3 )+新盐可以看做为OH-+NH4+ NH3H2O H2O+NH3 铵盐检验:与碱混合,有刺激性气味(NH3 ),有: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是沉淀。反应:NaOH+CuSO4Cu(OH)2(生成难溶碱) NaOH+FeCl3Fe(OH)3 (生成难溶碱) NaOH+MgSO4Mg(OH)2 (生成难溶碱) Ca(OH)2+Na2CO3 CaCO3 (生成难溶盐) Ba(OH)2+ CuSO4Cu(OH)2+BaSO4 (生成难溶碱和盐)有关Ca的转化主线(见板书),1.盐+金属单质新盐+新金属(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置后K、Ca、Na除外(

11、直接与水反应产生H2)盐必可溶反应:Fe+CuSO4FeSO4(Fe2+,浅绿色,Fe在溶液中发生的置换反应均显+2价)Cu+AgNO32. 盐+酸新盐+新酸(略)3. 盐+碱新盐+新碱(略)4. 盐+盐两种新盐(复分解反应)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至少有一种是沉淀。NaNO3、KNO3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NaCl只能与AgNO3反应。,初中化学推断题综合性强、灵活多变,难度较大。解答推断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题意,从题给的有关特殊物质、特殊现象和特殊反应及关系等,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题眼”。框图式推断题就是根据化学原理,通过框图的推理而得出正确结论的试题。这类题最具化学学科特点,能较全面考

12、查学习者对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题型多变、思维容量大和能力层次要求高等特征,还能考查学习者的逻辑思维、整体思维及知识联想与迁移的能力,是难度较大的题型,现已成为中考中的热点试题,亮点试题。,2、推断专题,推断题是历年中考的必考题型,这类题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和创造性。解题思路一般是:迅速浏览整体扫描产生印象找突破口注意联系意向猜测全面分析(正推或逆推)验证确认。,解题方法,主要“题眼”,1、以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黑色 Fe、C、CuO、MnO2、Fe3O4红色 Cu

13、、Fe2O3淡黄色 S粉绿色 Cu2(OH)2CO3蓝色 CuSO45H2O紫(黑)色 KMnO4 红磷,主要“题眼”,1、以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2)溶液颜色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紫色溶液:含MnO4I2遇淀粉溶液 (蓝色),主要“题眼”,1、以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3)沉淀颜色 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 白色:BaSO4、AgCl、CaCO3、Mg(OH)2、MgCO3、BaCO3,主要“题眼”,1、以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4)火焰颜色 淡蓝色: H2、S在空气中燃烧 蓝色:CO、CH4和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蓝紫色:S在氧

14、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Fe在氧气中燃烧,主要“题眼”,2、以反应条件为突破口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电解H2O催化剂: KClO3、H2O2分解制O2 高温: CaCO3分解;C还原CuO;C、CO还原Fe2O3,主要“题眼”,3、以特征反应现象为突破口 与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无味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种物质中含有CO32-或HCO3- 在空气中能自燃的是白磷遇Ba2+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的物质中含有SO42-遇Ag+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物质中含有Cl-遇碱液能生成蓝色沉淀的物质中含有Cu2+ ,遇碱液能生成红褐色沉淀的物质中含有Fe3+ 与碱反应(研磨)有NH3产生的物

15、质是铵盐(铵态氮肥),主要“题眼”,3、以特征反应现象为突破口 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但通入CO2后变浑浊的溶液不一定是澄清石灰水,也可以是Ba(OH)2溶液。吸水后由白变蓝的是无水CuSO4 能使黑色CuO变红的气体为H2或CO,固体为C,其中CO和C都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主要“题眼”,4、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突破口常见的能发生分解反应的物质:H2O2、KClO3、KMnO4、H2O、CaCO3等常见的能发生置换反应的物质:还原性单质(C、H2) + 金属氧化物 金属 + 酸 金属 + 盐溶液,主要“题眼”,5、以物质的常见用途为突

16、破口O2:炼钢、医疗 CO:炼铁、燃料 CO2:灭火 人工降雨 CaO:建筑材料 Ca(OH)2:制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 CaCO3:建筑材料、工业制CO2 NaOH:化工原料、制肥皂、精炼石油、造纸、纺织;固体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 HCl :除锈、少量助消化、制化肥 H2SO4:除锈、制化肥,浓硫酸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 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生产 碳酸氢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可治疗胃酸,主要“题眼”,5、以物质的常见用途为突破口氯化钠:医疗生理食盐水,农业选种,融雪剂,工业制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盐酸等。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治疗胃酸过多用Al(OH)3

17、 含SO2等的尾气吸收用NaOH,主要“题眼”,6、一些常见化学之最(作为已知条件出现)地壳(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O)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Ca)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碳(C)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最常见的液态物质是H2O、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CaO常用的食品脱氧剂是Fe粉常温下唯一有氨味的铵态氮肥是NH4HCO3(碳铵),主要“题眼”,7、一些常见物质的俗名(作为已知条件出现)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Na2CO3 纯碱、苏打;NaHCO3 小苏打;Hg 水银;CO

18、2 (固体)干冰;CaO 生石灰;Ca(OH)2 熟石灰、消石灰;CaCO3 石灰石、大理石;CH4 沼气、瓦斯、天然气;C2H5OH 酒精;Fe2O3铁锈;NaCl食盐 CuSO45H2O胆矾、蓝矾,主要“题眼”,8、一些常见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作为已知条件出现)H2O18;CO2 44;CaCO3 100;HCl 36.5;H2SO4 98;NaOH 40;Ca(OH)2 74,物质常见的转化关系图,复分解反应,物质常见的转化关系图,物质常见的转化关系图,物质常见的转化关系图,数据、图表类试题的意义:化学数据、图表类题目以图象、表格、标签、模型等为载体,主要是利用数据信息,并借助数学和物理的

19、分析方法来解决化学问题。此类题目的优势是以科学素养立意,图文并茂、灵活多变,能将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化学与社会的发展等五个主题巧妙融入其中,考查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体现了化学教学改革的最新理念,是当前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走向之一。,53,3、数据、图表题,(1)表格数据类这类目题以给出的一组或多组数据为条件,通过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对比思维等思考行为,回答问题或进行计算,是中考化学试题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54,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1)6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2)在30时,

20、100g水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g。(3)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 方法。(4)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g。,(2)坐标图象类:这类试题是图表类题目的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也是广东中考化学试题中的热门题目。其特点是利用坐标图象,直观地反映如质量守恒定律、金属和酸的反应、溶液的性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酸碱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等。此类题目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间的联系较密切,对学生的化学能力的考查也比较全面。,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此题以坐标图象为载体,考查的知识较全面,溶液稀释时pH的变化,酸与碱、盐的反应,

21、金属与酸反应,饱和溶液中加入晶体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难度较大,综合性很强,属于选拔类题目。,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13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该实验操作是将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 色。,本题以考生熟悉的中和反应实验为素材,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一是用曲线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二是将中和反应实验与溶液知识相结合。考查的知识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的判定以及酚酞在碱性

22、溶液中呈现的颜色等。此题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思维能力,更适合于真正做过实验的考生作答。本题4个空有较好的梯度,兼顾了学生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对各个层次的考生都有较好的区分功能。(1)写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比较容易;(2)、(3)则比较难,二者之间有关联,(2)不能作答则(3)也无法作答,所以弄清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二者之间的滴加关系至关重要;对于(4)只要考生掌握了pH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以及酚酞溶液在碱性溶液中所呈现的颜色,作答并不难。,60,(3)商品标签类此类题目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标签如药品、食品、化肥等为载体,要求学生能从标签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23、,组织准确的语言表达或进行简单的计算。考查了学生阅读商品标签的能力及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突出了新课标中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61,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右图所示。(1)硝酸铵属化学肥料中的 (填序号): A钾肥 B氮肥 C磷肥(2)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 (填序号): A易溶于水 B有挥发性 C受热易分解(3)硝酸铵能与强碱反应,其中与烧碱反应的方程式为: NH4NO3+NaOH=NaNO3+NH3+X, 则X的化学式是: ;施用该类肥料时,要避免与 (填“酸”或“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减低肥效。,62,(4)分子、原子模型图片类此类试题通过分子、原子模型等图片,生动直观地把物质构成的微粒

24、展现出来,弥补了用语言叙述物质构成时的抽象化,是中考试题的创新题型,近些年被普遍采用。,63,64,65,用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某化学反应为情景,考查考生对认识化学元素、微粒构成物质和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试题用三个不同特征的小球表示质子数不同的3种原子,在选项中既有物质的宏观组成问题,又有反应的微观解释,还有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从答题情况看,B、D选项错选率较高,特别是D选项高达40.62%,其原因是考生对化学反应的实质认识不清,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把握不到位。,66,(5)其他用数轴表示化学知识的数轴题、用Excel中的统计图表表示化学知识、

25、用相交圆等表示化学知识的共性或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等题目,都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着重考查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能力,也要引起大家的关注。,67,A:使用数轴表示化学知识,有简明易记的效果。碳素钢的分类溶解性分类酸碱度金属活动性顺序,68,B:用Excel中的统计图表表示化学知识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中国环保网后,绘制出某省四地区2009年度全年降雨平均pH柱状图,则图中雨水酸性最强的地区是A地区B地区C地区D地区,69,C:用相交圆表示化学知识的共性或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铁、盐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3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

26、)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有气泡产生 B无明显现象 C有红色固体析出 D有蓝色沉淀生成,70,图3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图4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71,本题主要特点:考查知识点多题中考查了常见化合物中的物质H2SO4、Ca(OH)2、Na2CO3、H2O;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碱和盐的复分解反应;酸碱溶液稀释;溶液酸碱度变化、pH等。 考查功能强大试题涵盖了对课标三维目标的立体考查,既有丰富的认知性技能性、体验性内容做载体,又有图形、图像的抽象思维能力及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运用,还有对事物间变

27、化和联系之美的体验。表现形式活泼运用了维恩图和坐标图表达题意,替代单调的文字叙述,使题目呈现方式简洁明快,赏心悦目。全新原创在确定了考试目标的基础上,将所选素材巧妙组合、精心构思、科学呈现,保证了题目的全新原创,从而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难易程度适当有一定难度,但不生涩偏怪,具有较好的区分功能。,72,D:用框图表示工业流程信息,73,【类型一】对基本技能和观察能力的考查;(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对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备、检验、收集、除杂、干燥、性质实验。【类型二】 C、Fe、Cu、Fe2O3、CuO等物质性质及金属活动性的探究题。【类型三】 CaO、Ca(OH)2、CaCO3、NaOH、N

28、a2CO3性质有关的探究题。,4、实验与探究题,74,教材中的实验分布:(1)人教版教材:有57个实验,28个探究实验,11个家庭小实验。(2)科学版教材:有69个实验(观察活动)里,14个探究实验,6个 制作活动。(3)湘教版教材:有75个实验(请你尝试)里,15个探究实验。,三本教材共有的探究实验:我们呼出的气体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酸雨的危害水的组成溶液的组成金属活动性金属的锈蚀溶液的pH,关注新课标中的八个重点实验:1、粗盐中难容性杂质的去除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3、CO2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5、燃烧的条件6、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置7、溶液酸碱性的检

29、验8、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师要积极加强研究,详细考察近年各地中考试题,结合中考要求,把握实验命题走向,做到心中有数,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复习策略。同时教师应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在整体把握各地中考题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题目,从更多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切入,通过设计不同的题型指导学生进行中考复习,走在中考的前面。,关注命题热点,平时多关注国内外的热点大事,挖掘出其中与化学密切相关的结合点作为命题背景。,中考对STS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内容:认识化学对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熟悉基本日常化学知识: 如:水的净化、海水的淡化、水的硬度及硬水软化,食品的腐败原因及保鲜方法,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洗涤剂、食品添加

30、剂、胃药、食物、香料、资源(可再生及不可再生)、环境污染(空气:空气质量日报、温室效应、厄尔尼诺、臭氧空洞、光化学污染、酸雨;水:赤潮及水华、富营养化;土壤:土壤酸度、荒漠化)、油漆的作用、各种燃气、干电池、常用酸和碱、灭火器材,清洁剂、塑料制品,汽油、化学药物等等。,任题型如何发展创新,解题还是需要基础理论和能力的支撑,所以在复习中要注重实验双基复习,构建实验基础知识板块,这就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为达到这个目的,可采用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的方法。分散复习时,要求在复习各章节的内容时,引导学生认识实验装置要点、实验仪器作用、实验成败关键、重要现象,理解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同时

31、充分利用好教材的习题,较简单的基础题可以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只有有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学生的思维创新、探究能力才能有进一步的拓展。,立足教材实验,课例1:由蜡烛引出的化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后有以下10个蜡烛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状态和颜色?蜡烛由什么组成?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蜡烛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燃烧?用火柴点蜡烛时,为什么开始很难点着?平时家中断电,用蜡烛照明时,室内为什么会有黑烟?黑烟是什么物质?当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有白烟冒出,白烟是什么?白烟能否燃烧?蜡烛中间为什么要放一根棉线?点燃蜡烛为什么要先点棉线?棉线的作用是什么?能否用其他材料代替?蜡烛燃烧时为什

32、么会有液体流下来,流下来的半透明液体是什么?蜡烛一经点燃,为什么能持续燃烧?蜡烛火焰为什么会闪烁摇晃?为什么火焰是外部明亮中间暗?,讲题策略:营造追问氛围,维持高思考力水平,课例2:复习课探究空气的成分教学思路设计,空气的组成,定性研究,现象解释:空气中含有哪些物质,定量研究,材料分析:稀有气体的发现,实验评价:测定空气中O2体积分数的实验,教学重点、能力训练点,课例2:复习课探究空气的成分教学思路设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氧气的体积,空气的体积,物质反应消耗氧气,反应能否耗尽氧气,反应是否仅消耗氧气,容器内气体减少的体积,100%,反应能否生成气体,反应是否放热吸热,从实验原理分析,课例2

33、:复习课探究空气的成分教学思路设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氧气的体积,空气的体积,物质反应消耗氧气,操作是否破坏气密性,容器内气体减少的体积,100%,装置是否漏气,从仪器装置、操作方法的角度分析,集气瓶容积,密闭容器的容积,课例2:复习课探究空气的成分教学思路设计,下列装置能否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培养发散思维,中考往往更多考综合实验,因而不仅要复习个性实验,还要进行实验的组合,即综合实验的复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练习讲评时,不就题论题,要适当扩散,善于借题发挥,将原题改头换面,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来引导学生分析,善于从一道题中引伸出其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去联想。对于一些典型的题目,要引

34、导学生从五个方面考虑: 怎样做? 为什么要这样做? 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做? 不这样做行不行?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这些方法哪个最好? 这个问题如果改变设问角度,还会变成什么样的题目,是变容易了,还是变难了?,案例:石景山区苹果园中学分校王冬梅老师非凡集气瓶出现多:14个实验装置图中出现集气瓶,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之一。,88,89,课本实验重现,5、压强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石家庄41中刘松林老师提供),拓展延伸:,如何无论哪套装置检查气密性时都要创设稳定的压强差。检查气密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收集气体,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气体收集的方法有哪些呢?,拓展延伸:,你知道这几种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

35、吗?,课本实验重现,课本实验重现,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课本实验重现,玻璃棒,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课本实验重现,拓展延伸:,课本实验重现,拓展延伸:,设计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反应?,拓展延伸:,设计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反应?,课本实验重现,课本实验重现,拓展延伸:,学以致用,在化学实验中涉及到许多压强变化的现象,大家来分析以下几组实验的现象及产生的原理。,学以致用,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这个气球在瓶内鼓起来呢?,学以致用,我们大家看一下这个装置,要想让气球向外膨胀,你有什么好办法?,学以致用,由此可知压强变化还与温度有关,我们看以下这个装置,老师想让它出现以下两种现

36、象,大家帮老师分析一下:(1)在试管水中加入什么物质才会产生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2)在试管水中加入什么物质才会产生U型管液面左高右低?,消耗气体后装置内气压变小,归纳整理:,装置内气压可能变大,归纳整理:,密闭装置内气压变化的实验,密闭装置气压,归纳整理:,气压变小类型,.碱性气体 + 酸 气压变小,.易溶性的气体 + 水 气压变小,.遇水降温的物质气压变小,.酸性气体 + 碱溶液气压变小,(HClNH3),(NH4NO3 + H2O),归纳整理:,气压变大类型,. 活泼金属 + 酸 氢气,(Mg Al Zn Fe),(HCl 稀 H2SO4),. 碳酸(氢) 盐 + 酸 二氧化碳,(CaC

37、O3 Na2CO3 NaHCO3),(稀HCl 稀 H2SO4),. 双氧水 氧气,归纳整理:,三、如何上好复习课,117,1.复习几轮根据实际而定。 一般分为三轮。第一轮:单元复习、形成知识网络。第二轮:专题复习、重点突破。第三轮:模拟训练、题型训练,提高命中率。,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基础知识为核心,突出 主干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认真挑选例题和习题。,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用时的关系。,重视对习题和考试题的透彻讲解。,对学习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生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推进。,3.强化课标意识,将化学知识的复习与领悟过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38、,在联系实际中激发兴趣。,搜集整合化学核心知识点的实际应用素材。,培养学生主动联系实际的学习意识。,认真分析学生的典型错误。,在实际情境中增强学生对复习教学的兴趣。,4.教学中悉心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教育,重在问题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处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方法问题和习惯意识问题。,给学生思维留出“顿悟”的时间和空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教师的行为习惯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5.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重视过程、方法等策略性知识教学,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教材上所有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仪器装置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39、。,关注教材实验的改进和创新。,利用趣味小实验和化学小魔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其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自然显现的实验与探究的素材。,6.合理安排考试,及时获取教学质量反馈信息。,章节过关测试或是月考题题量要适当,知识和能力覆盖面要宽。,考试安排不要过于密集。,模拟测试应该控制好难度梯次。,注重用卷面分析反馈的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考试自我总结,建立错题集。,7.认真研读中考说明和教材。,精读中考说明,把握好复习的方向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考说明中的考试信息。,重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详细阅读。,8.联系实际,关注STSE试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2012年新的背景材料:“天宫一号” 发射成功;气候峰会;全国两会;低碳生活;酒驾;塑化剂;地沟油;勾兑假酒。,1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