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ppt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822301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年 4月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口蹄疫俗称 “ 口疮 ” 、 “ 蹄癀 ” “ 五号病 ” ,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 偶蹄动物 的一种 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口腔粘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 (烂斑 )为特征。国际动物卫生组织将本病列为 A类动物疫病名单之首 ,我国也把口蹄疫列为 一类动物疫病 。动物感染本病将导致其 生产性能下降约 25%,由此而带来的贸易限制和卫生处理等费用 更难以估算。因此,世界各国都特别重视对本病的研究和防制。1-6号病:猪水泡病、马瘟、马传贫、鸭瘟、口蹄疫、牛瘟一、口蹄疫的基本情况一、口蹄疫的基本情况 (一)口蹄疫病毒 1.口蹄疫病毒的基本情况 口蹄疫病

2、毒属于微 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的成员。 口蹄疫病毒粒子直径为 23 25nm,无囊膜。口蹄疫病毒形态:无囊膜,正六边形粒子 口蹄疫病毒具有 多型性 、 易变性 的特点。现已知有 7个血清型,即 O、 A、 C、 SAT( 南非 1型 )、SAT ( 南非 2型 ) 、 SAT ( 南非 3型 )及 Asia( 亚洲 1型 )。各 型之间临诊表现没什么不同,但彼此无交叉免疫性。 每一血清型内有亚型,亚型内又有众多抗原差异显著的毒株。各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 。 O、 A、 C分布世界各地;SATl、 SAT2、 SAT3主要分布在非洲, Asia 型主要分布在亚洲。我国主要流行 A、 O和

3、亚洲 型。 病毒的这种 易变特性 ,给本病的检疫、防疫带来很大的困难。2.口蹄疫病毒的型3、口蹄疫的流行状况 近十几年以来,全世界口蹄疫的流行态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一方面未消灭口蹄疫的国家和地区,口蹄疫继续流行,另一方面已控制和消灭口蹄疫的国家和地区,也出现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 从 FAO/OIE口蹄疫参考实验室报告的资料来看,口蹄疫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还是非常严重的, 7个型的口蹄疫均有流行,其中以 O、 A、和 Asia1型的流行较为严重。 1953-1954, O型口蹄疫( Cathay,中国型)。 1963-1964, O型口蹄疫( Cathay,中国型)。 1973-1975, O

4、型口蹄疫( Cathay,中国型)。 1978-1985, O型口蹄疫( Cathay,中国型)。 1993-1997, O型口蹄疫( Cathay,中国型)。 1999-2001, O型口蹄疫( WE-SA-PanAsian O型,口蹄疫泛亚型毒株 ,Cathay,中国型)。 2003-2004, O型口蹄疫( PanAsian O型)。 2005-2006, O型口蹄疫( Asia1型 , O型)。 2009-2010, O型口蹄疫( A型 , Asia1型 , O型)。 2012-2018, O型口蹄疫( A型 , O型)。我国建国以来口蹄疫的流行情况O型口蹄疫型口蹄疫Akesu/58

5、China/99guangzhou/10Asia1型口蹄疫型口蹄疫云南云南 58谱系谱系新疆新疆 03谱系谱系江苏江苏 05谱系谱系A型口蹄疫型口蹄疫SEA-97谱系谱系 -当前我国口蹄疫流行的型及亚型 4.病毒变异口蹄疫病毒非常容易发生变异。口蹄疫病毒的毒力、抗原性均易封锁变异。不断出现新的抗原性变异的毒株,使已有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好,而导致口蹄疫出现新的流行。5.口蹄疫病毒的抵抗力 FMD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 耐干燥、低温 。含毒组织和污染的饲料、饲草、皮毛及土壤等可保持传染性达数周甚至数月之久。 病毒对紫外线、热、酸和碱十分敏感 。水疱液中的病毒在 60经 5 15分钟可灭活, 80

6、 100 很快死亡。鲜奶中的病毒在 37 生存 12小时, 18 生存 6天,酸奶中的病毒迅速死亡。 1 -2% 氢氧化钠、 30热草木灰、 3 -5甲醛等都是良好的消毒液。 (二)口蹄疫的流行特点 1.易感动物 口蹄疫主要感染 偶蹄兽 。牛、羊、猪、驼、野生 偶蹄兽。 牛最易感,其次是猪,再次为绵羊、山羊和骆驼。 幼龄动物较成年动物易感性高。 2.传染源 病畜和带毒动物(包括潜伏期、恢复期和免疫带毒) 发病初期的病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症状出现后的头几天 , 排毒量最多,毒力最强 。 病牛以舌面水疱皮排毒为最多,其次为粪、乳、尿; 病猪以破溃的蹄部水疱皮为最多,约为牛舌面水疱皮的 10倍,

7、病猪排毒量远远超过牛、羊。 绵羊是本病的 “ 贮存器 ” ,猪是 “ 扩大器 ” ,牛是 “ 指示器 ”。 (二)口蹄疫的流行特点 2.传染源 潜伏期病毒就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具有传染性;病愈动物带毒,其带毒期长短不一,康复牛的咽喉带毒可长达 24-27个月;隐性带毒者 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3.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 传播, 间接接触 (患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脏器、血液及动物产品)多见; 主要经 消化道和呼吸道 传播,也可经 损伤的黏膜和皮肤感染; 空气 也是口蹄疫重要的传播媒介,病毒能随风散播到 50 1OOkm以外的地方,故有人提出顺风传播的说法。常可发生 远距离的跳跃式传播 。气源性传播在口蹄疫流行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