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 容1、 ICD发展简史2、心脏性猝死 (SCD)3、 ICD的临床试验4、 ICD治疗的适应证一、 ICD 发 展 简 史1.1980年, Micheal Mirowski 植入第一台ICD( AID), 无程控功能2.1985年, ICD通过 FDA3.1986年,应用经静脉 -皮下除颤导线,避免开胸4.1988年, ICD有程控功能,识别心律失常、低能量转复 “ 第二代 ICD”5.1989年,抗心动过缓及抗心动过速起搏,多个识别区及再识别 “ 第三代ICD” 6.1990年,引进双相除颤脉冲波,避免开胸植入心外膜导线7.1993年,体积显著减小,可在前胸壁植入8.1995年,双腔 I
2、CD问世。可提供 DDD或DDDR起搏,提高心律失常识别特异性,减少误识别及误放电ICD植入的进展1980年代 2000年植入医生 心外科 心内科仪器体积 120140cc 40cc植入位置 腹部 胸部手术过程 开胸 表皮切口手术时间 24小时 1小时术后死亡率 2.5% 0.5%术后住院时间 35天 1天电池寿命 18月 可达 9年植入量 02,000/年 80,000/年二、心脏猝死 (SCD) 心脏猝死是最常见、最凶险的死因心脏性猝死的分类1.心律失常性猝死(最常见) 意识和脉搏丧失之前无循环功能障碍 之前有轻度心力衰竭 之前有重度心力衰竭2.循环衰竭性猝死 主要由外周循环衰竭所致 主要由心肌衰竭所致心律1020304050607080901000 1 2 3 4 5 6 7 8 9% 成功成功*非线性非线性 Time (minutes)每分钟减少成功机会 7 - 10% Adapted from text: Cummins RO, Annals Emerg Med. 1989, 18:1269-1275.复苏成功机会 与 时间心脏猝死 (SCD) 只有 2-15% 得到医院救治;其中 50在除颤治疗前已死亡 复发率高 及时除颤是制止心脏猝死的唯一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