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讲义.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836758 上传时间:2019-08-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非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韩非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韩非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韩非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韩非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子产杀邓析子产,郑国贵族,曾任郑国执政二十余年。他对内实行改革,对外周旋得当,内政外交都取得了出色成就,使夹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的国小势弱的郑国生存下来并赢得尊重,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当时的郑国人作歌称颂他:“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子产在法制史上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于公元前 536 年“铸刑书” ,把新制定的刑律铸在鼎上,公之于众。这满足了春秋时期随着私有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力量的壮大,新兴封建势力、商人和广大劳动者都强烈要求限制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以保障自己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的需要,使罪与非罪以及对犯罪的处罚有了比较明确而固定的标准,并为人民所周知,打破了“

2、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神话。 “铸刑鼎”违背了“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的传统,遭到了以叔向为首的保守势力的反对,子产与叔向展开了论争,这开创了后来战国时期“礼治”与“法治”之争的先河。邓析是与子产同时代的郑国大夫,春秋末期思想家, “名辨之学”倡始人,名学派的先驱人物,是一位具有法家思想萌芽的政治家与思想家。他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革新派,邓析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两可说” 。在正统观点看来,这是一种“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的诡辩论,其在法制史上的贡献有二。一是私造“竹刑” ,即改造子产铸刑鼎所确立的制度,另行制定刑法,并刻于竹简上。最初,竹刑仅仅是邓析的私家著述,不具备法律效力

3、。但子产之后,郑国的统治者就采用“竹刑” ,从而使“竹刑”成为了正式法律;第二是打破传统,公开传授法律知识,并助人诉讼,成为我国最早的律师与法学教育家,本段史料中对此亦有所反映。史料:郑国有许多人在交通要道人群聚集的地方张贴文字对抗新法令,子产下令禁止到处张贴,邓析就改用投递匿名书信的方式进行。子产下令不准随便投递,邓析又附在其它物品中到处投递。子产的法令不断地变化,邓析应付的方法也就没完没了。这样,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就无法区分了。既然可不可以做都无法区分,在这种情况下施行赏罚,其结果自然是罚得越多越重,社会就越混乱,这是治理国家所不能允许的。所以不符合事理的辨别就是奸巧,有知识才华不用

4、在正道上就是欺骗。奸巧欺诈之人都是先王所要杀掉的。事理,就是判别是非的根本。洧水涨水,郑国一个富人被淹死了,有人得到了他的尸体。富人的家人请求买回这具尸体,得到尸体的那个人要了个高价。富人家里2把这件事告诉邓析,要他出主意,邓析说:“放心吧,那个人找不到其他有买这具尸体的人。 ”得到尸体的那个人害怕了,也去问邓析,邓析又回答说:“安心吧。他们在其他人那里买不到这具尸体。 ”那些毁伤忠臣的人跟这就很相似。如果那些忠臣没有功劳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那些毁伤忠臣的人就会以他们没有功劳得不到老百姓拥护去诋毁忠臣;如果忠臣建立了功业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那些毁伤忠臣的人又会以他们建立功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威

5、胁到君主的威望与地位来中伤他们。那些没有是非准则的君主们不知道这个道理,这不是很可悲吗?比干、苌弘就是这样被陷害致死的;箕子、商容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走投无路的;周公、召公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招致怀疑的;范蠡、伍胥还是因为这样才被迫漂流世间的。生死、存亡、安危的结果都是从这里产生的。子产治理郑国,邓析想方设法为难他。他和那些有官司在身的老百姓商定,帮他们打官司,大的案件要用一件上衣作报酬,小的要用一件短衣作报酬,因此有无数的老百姓献上各式衣服来跟着他学习怎样打官司。这样就导致了把错误的当成了正确的、正确的当成错误的,是与非之间都没有了标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标准一日数变,打官司想要他胜他就胜

6、,想要他受刑罚就让他受刑罚,郑国因此非常混乱,老百姓议论纷纷,不知所措。子产对此很是担忧,于是杀掉了邓析,并施以戮尸的刑罚。这样民心才顺服,是非才确定,法律也才可以施行。今天社会上的人,很多人都想治理自己的国家,但却没有杀掉象邓析这样的人,因此造成了想治理好却反而越治理越乱的结果。对于邓析是否是被子产所杀,史籍说法不一。除本则史料所载外,还有说是子产之后的执政駟歂所杀, “郑駟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 ”从已有的资料来看,子产与邓析在法律思想上确实有冲突,虽然基于郑国的实际情况,子产厉行改革以挽救国家的危亡,但其对于周礼本质上是持赞成态度的,虽然没有把礼看成是天命神权的宗教教条,但也肯定了它是天

7、地运行的规律,因而应当长久存在,不应该改变。而邓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革新派,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反对“礼治”的态度很坚决。但是否因为邓析是子产的反对派,子产就杀掉了他呢?从现存的史料来看,子产还是有容人之量的,如叔向坚决反对其铸刑鼎,子产并没有因此而杀掉了他。而“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最具说服力。“乡校”是当时人们举行比赛、宴会和其它公共聚会的场所。子产执政后,人们常在乡校议论他为政的得失。有人劝子产把乡校毁掉,但子产不同意,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他3认为防人之口,犹如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还不如开一个小口,让它注入河道中。他的言行连反

8、对他铸刑鼎的孔子都说:“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因此,应该说子产实在没有杀掉邓析的动机。参考结论子产铸刑鼎,公布成文法是中国法制史上划时代的大事,邓析也因作为中国律师业的祖师爷而成为法制史上不可缺少的人物。子产杀邓析,应该是一个历史上的冤案。这一点,可以从记载这一事件的吕氏春秋的创作动机来考察。一般认为,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是由秦相吕不韦纠集其门客集体编纂而成。事实上,无论是就吕不韦本人来讲,还是他及其他编纂者所处的时代来看, 吕氏春秋虽然兼容法、儒、道诸家的思想,它还是以法家思想为主的。 吕氏春秋产生的时代,正是秦国变法后日益强盛并进而凭借武力统一天下的时代, 吕

9、氏春秋不能不受秦国“以法治国”的传统政策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重视法律的作用,并就法律问题阐发自己的见解。它主张“必同法令,所以一心也。 ”认为:“使名丧者,淫说也。说淫则可不可而然不然,是不是而非不非。 ”,因此要统一思想,统一法令。 左传作为编年体史书,其所记载的駟歂杀邓析应该就真实可信的。但这一说法因駟歂的人气和政声都大大小于子产而被吕氏春秋所抛弃,它不是借古喻今,而是“编”古喻今,制造了“子产杀邓析”的假案以传后世。据钱穆考证,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事在左传定公九年,而子产死了已有二十一年,此见先秦诸子纪年邓析考 。另外,晋国的赵盾、赵鞅、叔向、士会等,也具有法家思想的萌芽。赵鞅曾在晋国

10、铸了铁鼎,即将赵盾所作的法典铸在铁鼎上。它与子产铸刑鼎、邓析作竹刑一样,都是法家先驱者制定法律和将法令条文公诸于世的一种重大举措,这是对“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奴隶制的礼治的否定。与此同时他们还提出过“治国制刑,不隐于亲” , “同罪异罚,非刑也”等主张法律平等、公正的执法原则。所有这些都成为后世法家思想的重要来源。春秋时期的法家:李悝李悝任魏文侯相,著法经 ,在法制史上是一个创造,成为我国法家鼻祖。法经是秦汉以后法律的滥觞,后来的秦律、汉律都受其影响,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的成文刑法典。李悝最早倡导变法,内容主要有:经济政策上, “尽地力之教” ,废除井田,4鼓励自由开垦,要求农民五

11、谷杂种,及时除草、收割,努力耕作,实现以农富国;政治上, “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剥夺旧贵族特权,强化中央集权。春秋时期的法家:吴起,吴起推行“明法审令” ,耕战之策。以保证变法顺利进行。吴起在楚国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肢解于楚。 春秋时期的法家:商鞅 “公孙鞅为法,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人臣之所师也.” 出自韩非子定法第四十三 ,意思是:“所谓法,就是由官府明文公布,赏罚制度深入民心,对于遵守法令的人给予奖赏,而对于触犯法令的人进行惩罚。 ” 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允许自由买卖;重农抑商,奖励

12、耕织,提高民众生产积极性;颁布度量衡标准器,促进贸易发展;奖励军功,彻底废除世卿世禄制;公布法令,宣布贵族犯法与庶民同罪;推行县制,以君主直接任命的官吏取代世袭贵族。韩非:生平与著作(约公元前 280-前 233 年) ,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韩非将商鞅的“法” ,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韩非子一书,共 55 篇,十万余字。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

13、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在体裁上,有论说体、辩难体、问答体、经传体、故事体、解注体、上书体等七种。辩难体与经传体为韩非首创。在内容方面,则论“法” 、 “术” 、 “势” 、 “君道”等,文裁条理清楚,用意深刻。其中以下列五篇最能代表其思想:孤愤论述自己对当代法家对更法之志的愤概。韩非子著书之余时常登临的孤愤台犹存,位临棠溪岸边,原是一处高地,松柏银杏苍苍。之后,孤愤台渐渐之低小,乡民们平素叫“孤坟摊儿” ,专家考证应为“孤愤”台,正好符5合韩非“驱车劝谏韩王不用”而闭门著书的历史事实。终年 47 岁,有记载说,韩非尸体运回韩国,葬在故土,即孤坟摊处,另

14、说葬九女山古墓群。说难第十二,论述对君主进谏的困难,反映韩非对君主的心理分析之清楚,为论说体。奸劫弑臣第十四,前半部论述奸臣的奸行及治奸之法,后半部则反对儒家思想,倡导法家思想治国之道。显学 ,批判儒家与墨家,阐扬法治,该篇是韩非对法治思想的代表作,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史料来源。五蠹 , 蠹字意指由内部危损整体的木中之虫,五蠹指五种蛀虫,韩非认为为学者(儒家) 、言议者(纵横家) 、带剑者(墨家侠者与侠客) 、患御者(怕被征调作战的人) 、工商买卖者等,为扰乱君王法治的五种人,考量历史应除掉他们。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守株待兔 自相矛盾 抱薪救火 买椟还珠

15、 老马识途 滥竽充数 买履取度 长袖善舞 良药苦口如虎添翼 妇人之仁 施恩望报 一鸣惊人。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 、 “守株待兔” 、 “讳疾忌医” 、 “滥竽充数” 、 “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韩国, 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便退而著书。而秦王嬴政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秦王很喜欢韩非,但还没有决定是否留用。韩非口吃,但是文采斐然,为秦

16、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 ,妨碍秦国统一大计,于是李斯就向秦王讲韩非的坏话。他说:“韩非是韩王的同族,大王要消灭各国,韩非爱韩不爱秦,这是人之常情。如果大王决定不用韩非,把他放走,对我们不利,不如把他杀掉。 ”秦王轻信李斯的话,把韩非抓起来。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服毒自杀。 韩非想上书始皇帝,被拒绝。后来始皇帝后悔了,派人赦免他,但是韩非已经死了。李斯因嫉妒韩非的才能,将韩非害死在秦国。但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6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刑名法术之学” ,

17、 “而其归本于黄老:韩非对老子道德经有相当大的研究, 解老与喻老两篇,集中表述了韩非的哲学观点。直述自己思想源自于老子,故后世称之为道法家,意味从道家里面延伸出来的新法家思想。从思想上说,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从政治上说,商鞅是法家最杰出的人物。商鞅以其思想和行动,创造了一个国家的富强,奠定了天下统一的基础,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法家这两个巅峰人物,都从老子那里得到了丰富的营养。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指出: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事非”,“皆原于道德之意” 。说明韩非思想源于道家, 韩非子反对天命思想,主张天道自然。他认为“道”是万物发生发展的根源,

18、“道”先天地而存在。有了“道”才有了万物, “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维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恒其光。 ”“宇内之物,恃之以成。 ”(解老 ) 。他以老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道论与辩证法为他的“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人南面之术”寻求哲学基础,而且开拓了道家的形下之道。在韩非子一书中,无论是解老 、 喻老,还是主道 、 扬权 、 外储说右下、 八经主道 、 南面等,所阐述的都是“道可道,谓经术政教之道也(本道)。韩非以“法、术、势”皆源自对道家的政治解释,使道家的“无为”内涵从形而上滑落到形而下,关注政治与人生。韩非在解老 、 喻老 、 主道 、扬权诸篇中,都吸取了道家的思想。韩非思想的根源来

19、自于老子。1、唯物主义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理”这个哲学概念,并论述了它与“道”的关系。他认为, “道者万物之所成也,理者成物之文也。 ”(解老 )“理”在韩非看来,就是事物的特殊规律,人们办事应该尊重客观规律。韩非子的认识论继承了先秦哲学中的唯物主义的思想传统。他提出的反对“前识”和“因参验而审言辞”的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韩非子反对“前识”的观点。所谓“前识” ,就是先验论。韩非主张“虚以静后” ,通过观察事物得到认识而非妄加揣测。韩非子提出了“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 (奸劫弑君 )的著名论题。 “参”就是比较研究, “验”就是用行动来检验,就是实践。韩非

20、认为,不经过实践(参验)而硬说是如何如何,是无知的表现;不能确定的东西而照着去做,是自欺欺人。因此他主张“明主之吏,7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 (显学 ) 。2、辩证法韩非子的思想中有不少辩证法的因素。看到事物不断地变化着,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 ”“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 ”(解老 )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论”的概念。他所讲的矛与盾的故事,对人们分析问题 表达思想至今仍有着深刻的启发作用。韩非子的政治思想为中国封建统一事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对立统一的矛盾论问题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包含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

21、想,开拓了人们的思路。韩非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思想家。3、社会历史进化论:反传统,主张因时制宜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显学,崇尚“法先王”和“复古” ,韩非子的观点是反对复古,彻底否定原始的宗教和周文传统。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 五蠧:(1)学者(2)言谈者(3)带剑者 (4)患御者(5)工商之民 。主张因时制宜,改革图治,变法图强,他继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传统,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观点,主张“世异则事异” , “事异则备变” 。 (五蠹 )韩非主张社会历史进化论,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必遵循古

22、代的传统。韩非子用进化的历史观点分析了人类历史。他把人类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当今几个阶段,进而说明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那种想用老一套办法去治理当世之民的人都是“守株”之徒。韩非子的进化历史观在当时是进步的。他看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并用这种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人类社会。韩非子把社会现象同经济条件联系起来,这在当时是难得的。韩非子对经济与社会治乱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注意到人口增长与财富多少的关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民众而货财寡”会带来社会问题的思想家。4、封建专制论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 韩非子备内认为,君臣之间,国君与其家庭成员和左右亲近之间,都充满着尖锐的矛盾。他

23、说,群臣服从国君,并不是有骨肉之亲,而是受到国君权威的束缚,不得不如此。事实上,朝廷里如韩非子杨权所说:是“上下一日百战” 。 “臣之所不弑其君者,党与不具也。 ”一旦臣下羽毛丰满,条件成熟,就可能对国君取而代之。因此,要巩固国君的地8位,就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杨权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即把一切大权都集中在国君一人手中,全国各地都对国君负责。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说:“能独断者,故可以王天下。 ”韩非这种思想,在君臣关系上,是站在维护国君的绝对统治权的立场上说话的,它直接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秦王朝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

24、)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人主 ) 。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 “散其党” “夺其辅”(韩非子主道 ) ;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韩非子显学 ) 。对于臣下,他认为要去“五蠹” ,防“八奸” 。 (韩非子八奸 韩非子五蠹 )所谓五蠹,就是指:1、学者(指儒家) ;2、言谈者(指纵横家) ;3、带剑者(指游侠) ;4、患御者(指依附贵族并且逃避兵役的人) ;5、商工之民。他认为这些人会扰乱法制,是无益于耕战的“邦之虫” ,必须

25、铲除。 所谓“八奸” ,就是指:1“同床” ,指君主妻妾;2“在旁” ,指俳 pi 优(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 、侏儒(古代权贵好以侏儒为倡优取乐,故亦指侏儒中之充任优伶、乐师者)等君主亲信侍从;3“父兄” ,指君主的叔侄兄弟;4“养殃” ,指有意讨好君主的人;5“民萌” ,指私自散发公财取悦民众的臣下;6“流行” ,指搜寻说客辩士收买人心,制造舆论的臣下;7“威强” ,指豢养亡命之徒,带剑门客炫耀自己威风的臣下;8“四方” ,指用国库财力结交大国培养个人势力的臣下。这些人都有良好的条件威胁国家安危,要像防贼一样防备他们。韩非子所说的君臣关系与孔、孟所讲的君臣关系有很大的区别。孔子认为:“君

26、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君臣关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还认为,国君若不行“仁政”就可以流放,甚至还认为杀昏暴之君不叫杀君,而叫“诛一夫” 。这里,不存在臣对君绝对服从的问题。虽然我们可以说儒家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孟子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与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有一定关系,但是都不如韩非讲的明确。 韩非子忠孝篇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 ”韩非把臣、子、妻对君、父、9夫的从属关系作了肯定,并把三者的顺逆看成是

27、天下治乱的“常道” 。这就有了三“纲”的基本内容。韩非子还提出,为了适应中央集权封建专制政权的需要,必须统一人们的思想。他说:“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他主张独尊法家,禁止其他各家学说。甚至他反对知识文化,反对藏书,主张焚书。性恶论: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种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 ”韩非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 ,

28、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为萌” 。因此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 (韩非子心度 ) 。容易让人忽视的是韩非是主张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他认为严重的徭役和赋税只会让臣下强大起来,不利于君王统治。韩非子根据当时的形势情况,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另主张名实相符 ,认为君主应根据臣民的言论与实绩是否相符来决定功过赏罚。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5、法家思想韩非在国家政体方面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

29、制国家,韩非子的“法” 、 “术” 、 “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韩非子著作吸收了儒、法、道诸家的一些观点,以法治思想为中心。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韩非子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本。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时指出,申商学说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把法与术结合起来,其次,申、商学说的第二大缺点在于“未尽” , “申子未尽于术,商君未尽于法” 。 (韩非子定法 )韩非按照自己的观点,论述了术 法的内容以及二者的关系,他认为,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同申不

30、害相比,韩非的“术”主要在“术以知奸”方面有10了发展。他认为,国君对臣下,不能太信任,还要“审合刑名” 。在法的方面,韩非特别强调了“以刑止刑”思想,强调“严刑” 、 “重罚” 。 法:道是变化的,天地是变化的,人是变化的,社会是变化的,治理社会的方式方法也是变化的。但道也有相应的稳定性,这个稳定,就是人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在现实中就是法。法就是依着道而建立的。法必须随时代变化,法必须人人遵守。因为认识到万事万物的变化,韩非子、商鞅同老子一样,也是反传统的。韩非子取老子 无为的思想, 老子认为处世,不需要拘泥固定形式与方式,只要顺着大道即可。儒家讲究:“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韩非强调制定

31、了“法” ,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韩非子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这是对中国法治思想的重大贡献,对于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术:韩非认为无为,落实在君王统治上,应该是无论特定喜好,或不喜好都不能被臣下推测与掌握,此观点还包括施政习惯,统驭方式等,应该阴晴不定,难以掌握。如此才不会反被臣下驾驭,这也就是申不害的“术” 。韩非子之学出于荀子,而成为法家,又归本于道家。其最高理想为“君无为,法无不为” ,认为法行而君不必忧;臣不必劳,民但而守法,上下无为而天下治。但其学说过于尊君,为后世所诟病。“势”:韩非子认为,光有法

32、和术还不行,必须有“势”做保证。 “势” ,即权势,政权。他赞赏慎到所说的“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 (难者 ) ,提出了“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难势 )的论点。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势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