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血管意外的护理脑血管意外的护理曹莎莎名词解释脑血管意外 : 亦称脑卒中或脑中风。 分为 出血性 及 缺血性两类。脑血管病不仅死亡率高,致残率也很高。主要致残表现是 偏瘫、言语障碍 。脑出血多发生在 白天活动时,如情绪激动、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等。 发病前少数人有头晕、头痛、鼻出血等先兆症状,病人突晕倒,迅速出现昏迷,面色潮红、口眼歪斜、目光呆滞、言语不利、偏瘫、小便失禁等,部分病人还出现喷射状呕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塞三种类型,一般多发生在睡眠或安静状态下,病人常有头痛、头晕、肢体发麻、沉重感或不同程度的瘫痪。由于脑血管疾病大多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且家中发生居多,若抢救不及时
2、或措施不当,病情很快恶化,危及生命。临床表现( 1) 内囊出血: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 其典型临床表现为 对侧 “三偏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内囊出血病辑范围较大,神经损害症状较重。但若出血偏于内囊外侧,主要损害外囊部位,则临床症状多较轻些,多无意识障碍,偏瘫也轻,预后较好。 ( 2)丘脑出血:如属一侧丘脑出血,且出血量较少时,表现对侧轻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特别是本体感觉障碍明显。如果出血量大,受损部位波及对侧丘脑及丘脑下部,则出现呕吐咖啡样物, 呕吐频繁呈喷射状 , 且有多尿、尿糖、四肢瘫痪、双眼向鼻尖注视 等症。病情往往危重,预后不好。 ( 3)脑叶出血:也称为皮质下白质出血,
3、可发生于任何脑叶。除表现头痛、呕吐外,不同脑叶的出血,临床表现亦有不同。如额叶出血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疑虑,对侧偏瘫、运动性失语等;顶叶出血则出现对侧感觉障碍;颞叶出血可出现感觉性失语、精神症状等;枕叶出血则以偏盲最为常见。脑叶出血一般症状均略轻些,预后相对较好。( 4)桥脑出血:桥脑是脑干出血的好发部位。早期表现病处 侧面瘫,对侧肢体摊,称为交叉性瘫 。这是桥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如果出血量大,则影响对侧,出现四肢瘫、瞳孔缩小、高热、昏迷等症;如果血液破入第四脑室则出现抽搐、呼吸不规则等严重症状,预后多不好; ( 5)小脑出血:若出血量少,临床表现常常是先出现头晕,继则有剧烈头痛、频繁呕
4、吐、走路不稳、讲话不清;如果出血量大,压迫延髓生命中枢,严重者可突然死 亡。( 6)脑室出血: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脑室出血为脑室内脉络丛破裂出血,较为少见。继发性者是由于脑内出血量大,穿破脑实质流入脑室。临床表现为呕吐、多汗、皮肤发紫或苍白。发病后 1 2小时便陷入深昏迷、高热、四肢瘫或呈强直性抽搐、血压不稳、呼吸不规律等。病情多为严重,预后不良。护理问题1、排便异常、尿失禁活尿潴留 意识障碍,中枢神经紊乱有关。2、便秘 意识刚爱、中枢神经紊乱、活动减少、摄入量不足有关。3、体温过高 与出血吸收有关。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有关。5、躯体移动障碍 与偏瘫有关
5、。6、有脑疝的危险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护理目标1、积极抢救,认真观察病情,及时发现 问题 并处理。2、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3、积极给予康复指导和训练,降低致残率。4、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实现高质量生活护理措施一般护理1、维持或稳定患者生命功能、防止颅内再出血及脑疝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或进一步改善脑部缺血区的血液供应(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早期应 2 3小时变换一次体位 ,急性期卧床休息,平卧或低枕位,头部禁止使用冰袋。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的变化,观察脑出血患者是否有颅内压增高现象,或脑血栓形成患者是否因缺血、缺氧致脑水肿,进而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发现颅内压增高,遵医嘱静脉快速滴入甘露醇等脱水剂。 3、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遵医嘱给予氧气吸人。4、 脑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发病 24-48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侧卧,头部稍抬高,以免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 4周。 头部 可置冰袋 ,可防止继续脑出血。 脑血栓患者 采取平卧位,以便使更多的血液供应脑部, 头部禁止冰袋或冰敷 ,以免脑血管收缩、血流缓慢而使脑血流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