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专题开天辟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85279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专题开天辟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专题开天辟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专题开天辟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专题开天辟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专题开天辟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专题 共 12 页 第 1 页 1 第 二 专题 开天辟地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教学内容 】 第一 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为什么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在哪里?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 从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我们能获得什么 经验 ? 第二 讲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为什么“改造”? 二、如何进行“改造”?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意义 【教学 目的 】 帮助学生 了 解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线、基本纲领和革命道路,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

2、义;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和道路,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 【 重点难点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经验 【 课时安排 】 4 课时 【 教学内容 】 第一 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为什么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1、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认清国情也是认清和破解一切革命问题的逻辑起点。中国共产党要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领导革命并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 认清中国的国情,了解中国的历史特点。在此,分为两个问

3、题介绍如下。 (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最基本国情,其是如何由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过程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社会。但是,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 ,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国家。” 毛泽东的话深刻地说明了中国是如何由独立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毛泽东思想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专题 共 12 页 第 2 页 2 帝国主义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强行割占、租用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干涉行政司法,攫取了多种特权。同时,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培植买办实力,将地主阶级作为统治中国的支柱和工具,实现所谓“以华制华”政策,使中国丧失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经济方面,列强通过索取经济赔款控制海关贸易关税,垄 断财政金融,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其经济侵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商品输出阶段;第二,资本输

5、出阶段。在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进入第二阶段。所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开始在中国投资设厂,大量利用中国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经营厂矿企业,攫取高额利润。严重压制了中国民族工商业,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说帝国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国家沦为了形式上独立实质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的资本入侵使中国的手工业者和农民走 向了破产的边缘,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随着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封建内部孕育着资本主义,加之外国资本的侵入,中国社会内部已经资本化,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列强借助资本和政治的优势,极力排斥和阻止中国民

6、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但也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从 1914 年“一战”的爆发和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以后,发生了新的变化。 首先, 从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来看:十月革命使中国的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转变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时代,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其次, 从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来看,从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

7、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从此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阶级,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最后, 从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来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的传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反复分析、比较 和鉴别,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2、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与总结 ( 1)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 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反帝反封 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 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1 年,中共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达

8、到国内和平,对外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主义共和国。是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中 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于是决定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合作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三大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四大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从 1925 年到 1927 年,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专题 共 12 页 第 3 页 3 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一系列文章,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化 党的八七会议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9、 到抗日战争时期,通过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的新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面临着建立一个新中国,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这样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战略决战。围绕着中国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代表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同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展开了两种前途的战略决战,国共两党从军事政治文化

10、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 较量 , 在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的经验中,丰富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总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9 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同时也提出了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1948 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的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革命。这条总路线是在革命的实践基础上总结的,其反映了中国革命

11、的基本规律。 总路线的内容包括: (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 (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中国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也是革命的动力之一 (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段对农民的领导是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础,坚持把握无 产阶段领导权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键,在与资产阶级联合时要保持独立自主,既联合又斗争的方

12、针,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建立强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前途和步骤。毛泽东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来那只是完全的 空想。”中国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旧式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专题 共 12 页 第 4 页 4 【补充问题】 如何理解新民

13、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1)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义性质的革命,其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不同的,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在政治上要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反对共同的敌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允许有利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发展、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其目标是 消灭社会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互相联系互相衔接的。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民主主义革命是

14、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区别和联系,才能正确的领导中国革命。 关于两者的关系问题,党内有过两次错误的倾向。其中有教条主义者的毕其功于一役的一次革命论,其论点是看到了他们间的联系而混淆了其区别 ,其认为应该把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放在 民主革命一次完成,同时反对民族资产阶级 ,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过左的政策,使中国革命蒙受了重大损失。另一种是二次革命论的观点,其看到了两者间的区别,但忽略其两阶段的联系,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将来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在革命时期放弃了领导权,同样给革命带来了重大危害。他们都违背

15、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毛泽东的两步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其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前途问题。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纲领是党树立的旗帜,是党的重要标志。 1940 年,毛泽东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 和文化。 1945 年在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当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党的纲领联系起来,并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新民主主义纲领是新民主 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展开和体现,勾画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 ( 1)政治纲领 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其国体是革命阶级的

16、联合专政,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2)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没收官僚 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应有之义。“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 3)文化纲领 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也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其中据主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我们能获得什么经验? 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半封建国家进行革命,必须面对和回答以何种道路革命,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共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基本实际相

17、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以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 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中国革命应走何种道路,党对这个问题经过逐步探索的过程。在西方无论资产阶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专题 共 12 页 第 5 页 5 革命还是无产阶级革命都是在大城市展开的,在马克思的著作中无产阶级国家的重点也是在城市。十月革命正是以城市为中心实践成功的典型。这也似乎成为共产党人夺取革命胜利的唯一道路。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 1924 年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建立后,走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这一时期党在城市站稳了脚根,开展了工农运动,促进了革命

18、形式的向前发展。但是对于农民参加革命,建立革命根 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一系列武装起义的失败使共产党人不得不思考中国革命应该怎么走,这是根本问题,而解决根本问题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认清中国国情的特殊性。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中心开始转向农村,中国共产党人就走上了一条与十月不同的新型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武装夺取政权,在中外都是正确的,而夺取政权的道路各国是不同的,而不应该强求一致。毛泽东从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立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理论。 1928 年 10 月和 11 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 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

19、斗争中,分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 二是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它们在国家政权中占有重要位置 ,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三是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因此,这三种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 ,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并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为什么?因为这一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仍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与这种两面性相联系,这一时

20、期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相对抗的一面,也有相互合作的一面。这种两重性,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面前的特殊身份:既是被消灭的对象,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这便 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采取和平的方式,即通过和平的社会主义改造,而逐步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即: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的设想,发展变

21、化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步过渡。 最初提出的是“先建设、后改造”的基本思路。就是先用 “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完成工业化建设,然后再向社会主义过渡,搞社会主义改造,即要把新民主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分开来进行,时间为 15 到 20 年。后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1952 年党中央认为,我国正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机已到来,于是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和步骤作了重新思考,提出“现在( 52 年)就要开始用 10 到 15 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 10 年以后才开始过渡”,即“改建并举”的思想

22、。 1953 年底,中共中央正式地、完整地表述了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 年 2 月,中共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专题 共 12 页 第 9 页 9 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了这条总路线,并在 9 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会上将这条总路线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二、如何进行“改造”? 1、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恩格斯曾提出过在无产阶

23、级取得政权后,可以用示范和提供社会帮助的方法引导农民 向社会主义前进的设想。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明确指出了无产阶级改造个体农业经济的唯一出路是用组织合作社的办法,吸引农民参加社会主义事业。 在对农业的改造过程中,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这一原理和中国农村的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把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成了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从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在农村的经济基础。 首先,毛泽东论证了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他认为农业合作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需要,不解决农业合作化问题,就不能解决日益增长的商品粮、工业原料的需要同现时农作物产量偏 低的矛盾,社会主义工业化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24、另外,实行农业合作化也是巩固工农联盟的需要。因为过去在土地革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那个联盟,农民已经不满意了,他们要求摆脱贫穷,共同富裕。只有走合作化的集体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工农联盟才能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得到新的巩固。 第二、阐明了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原则。 针对农民既是小私有者又是劳动者的两重性质,毛泽东指出在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合作化道路时,不能采取剥夺和强迫命令的办法,而要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马克思主义原则。 自愿互利,是指农民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参加集体经济组织的各成员之间,利益均能得到保障,互相有利。绝对不可以用强迫命令将他们拉进来,更不能用剥夺的

25、手段使农民的生产资料公有化,只能采取引导、说服教育,使之自觉自愿地走上合作化道路。典型示范,就是在口头说服的基础上,还要办好一批合作社来作为实践的榜样,让农民亲眼看到合作社确实是为他们的利益的,从而自愿加入合作社。此外,国家还要根据需要和可能,给农业生产合作社适当的物质帮助。它能使农民很快地感觉到国家给他们带来是实际利益,感觉到国家、合作社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 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阐明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阶级政策。 毛泽东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科学地对中农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进行了全面分析,将其分为上中农和下中农。紧紧依靠

26、贫农、下中农,把上中农作为巩固的团结对象,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在依靠农民大多数和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在对待富农问题上,创造了消灭富农阶级和改造富农分子相结合的办法,减少了富农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反抗和破坏,有益于改造的顺利进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二专题 共 12 页 第 10 页 10 第四、阐明了循序渐进的由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 的“三步走”的步骤。 第一步,在农村中按照自愿和互利原则,号召农民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几户或十几户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第二步,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小型的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步,在

27、初级社的基础上,进一步领导农民联合起来,组织大型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在农业合作化理论和政策的正确指导下,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取得成功。 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数的 96.3%,其中加入以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又占 总农户的 87.8%。 全国 5 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插播视频 _农业合作化 )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的手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对外贸易方面不可缺少的生产环节和供应城乡人民生产和生活资料的重要经济力量。国家需要手工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然而,个体手工业经营分散、规模狭小

28、、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对此,只有采用合作化的方式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鉴于手工业的特点,党对个体手工业采取了如下改造 方针和政策。 实行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通过耐心的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办法,提高了手工业劳动者的社会主义觉悟,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 在具体改造形式上,是从手工业供销小组到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逐步前进的步骤和方式。 此外,毛泽东还规定手工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方针是:为农业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特别强调要为农业生产服务。他还要求手工业要向半机械化、机械化

29、方向发展,也告诫不要将手工业中许多好的民族传统性的东西搞掉,要保护民间老艺人等等 。到 56 年底,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者占了总数的 92%以上,产值占了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 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中心内容,也是最具中国特色最有理论创造的一个方面。它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用和平赎买的方式,逐步把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重点把握两个内容:一是“和平赎买”这个概念;二是为什么可以对资本家实行和平赎买? 所谓“和平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 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中获取一部分利润,而不是由国家支付补偿金买断,更不是没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