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行為諮商理論行為諮商理論基本上假設大部份當事人的問題乃是學習的問題。因此,行為諮商員的主要任務就是企圖幫助當事人能完成學習新的且比較適應的行為。,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一)行為主義的學習原理行為學派的立場認為個人的人格主要是學習而來的,亦即個人與其所處環境互動的結果。一般來說學習可以分成三大類:,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1、古典制約古典制約學習的歷程:將一個原來不會引發個體產生某種反應的制約刺激,伴隨另一個能夠引發該反應的非制約刺激,在經過多次出現之後,終能使制約刺激與該反應之間建立起新的聯結關係,而能單獨引發該種反應。,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2、操作制約:行為之續發後果
2、增強行為再現如果個人自發性的某種行為跟隨而來的結果可使個人滿足,那麼該行為再次出現的機會將會增加。換言之在某一個刺激的情況下,由於個體自發性的反應(非由該刺激所引發),帶來的結果而導致該反應強度的增加,並終能與該刺激建立起新的聯結關係的歷程。,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3、模仿學習觀察者經由注意某些人(模範)而學習得某些行為。,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二)行為主義的人格理論1、人性論傳統行為論對人性的觀點多持決定論立場,認為一切行為均決定於前置的因素。行為諮商學派認為人天生無善惡之分,人類行為表現大都是經由環境制約的結果,此為環境決定論的論調。,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2、人格論行為諮商的基本假設認
3、為人格是個人與其所處環境互動學習的產物。基本上,個人的人格結構就是其已學習到的行為模式。人生而為中性的,個人如何發展其人格主要是依賴與環境互動。在學習的架構中,人類行為是受到個人為自己建立的目標所決定,有時可能是受到環境的衝擊而定。,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行為總是被導向這些目標,個人以其所學習到的行為來反應,將引導個人在所給予的環境中獲得最大的滿足。人類的行為動機是由經驗發展而來,並且個人會逐漸發展一套分化的動機與需求。因此,動機、驅力或需求的發展,不是經由本能或其它天賦特性而是經由個人與環境的互動而來的。,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3、學習需求當個人繼續與環境互動時將發展出一套動機或是需求網絡,
4、以指引其行為。4、不正常人格的發展不正常或不適當的行為大部份也是個人與環境互動之中學習而得的。,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5、諮商目標隨著當事人問題的類型而有不同。一般來說諮商目標建立方式有以下幾個步驟:(1)問題界定(2)個人發展與社會史(3)建立特別的諮商目標(4)決定完成行為改變所需使用的方法,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6、諮商歷程學習諮商學者認為諮商歷程事實上就是一種特別的學習情境。諮商的中心歷程乃是界定當事人的特別憂慮。行為諮商員主動參與諮商歷程,協助當事人明確界定所擔憂的事,引導當事人進入諮商情境,並決定該提供何種幫助給當事人。諮商員對諮商歷程所使用技術的決定負有主要責任。故諮商員控制諮商的歷程以及接受可能結果的責任。,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7、行為諮商的策略 (1)系統減敏法 (2)內在抑制法 (3)嫌惡治療法 (4)示範法 (5)自我肯定訓練 (6)認知行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