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年以来,中里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部署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增添举措,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努力下功夫,扶贫攻坚工作扎实稳步推进。一、基本情况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 1041 户,涉及贫困人口 4938 人,其中 9 个贫困村共 454 户贫困户,2118 人。今年摘帽的有(龙山、六台、双古、中里)4 个村,全乡脱贫贫困户 374 户,贫困人口 1843人。截止目前,中里乡*年脱贫户在“八有一超”完成情况方面:“八有”中的有水、有电、有道路、有医疗保障和有义务教育均为100%;23 户没有有稳固住房,完成率为 93.9%;63
2、 户没有电视机,完成率为 83.2%;有收入来源为 92.5%;“一超”完成率达60.7%;“双认定”完成情况为 49.2%。4 个摘帽村“十一有一低”完成情况方面,除新农合参合率未达标之外,其他指标均已达标(贫困发生率低于 3%正按照既定目标循序完成) 。新农合参合率情况为:双古村 89.53%,龙山村 87.49%,中里村 79.42%,六台村96.48%。二、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创新举措,打造扶贫亮点中里乡创新组合式扶贫攻坚措施,重点打造乡“扶贫工作站”和企业“扶贫服务站” ,实现帮扶精准化、精确化和精细化,走出了本乡精准扶贫工作的特色之路。成立中里乡脱贫攻坚作战室,面积 40平方米,由
3、书记、乡长作为总指挥,内设扶贫工作站,配备 3 名专职扶贫专干,工作站下设 7 大工作组共 36 人,确保各项工作有专人跟踪落实。与东方尚贤和港丰农牧有限公司对接,成立“企业扶贫服务站” ,积极响应和落实各项精准扶贫政策措施,通过土地流转、转移就业、金融扶持、教育培训、科学种植加示范引领等,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产业路子。(二)统筹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港丰农牧扶贫产业园” 、 “油茶树产业园” 、 “毛竹产业园”的种养产业。截止目前,产业扶贫方面,中里乡*年 374 户脱贫户中,360 户贫困户自愿与企业合作(其中,158 户与东方尚贤合作,202 户与港丰农牧合作) ,6
4、户贫困户参与福团村祥林合作社分红,8 户选择自主经营。企业带动扶持所需资金 180 万,合作社互动型所需资金 3 万,贫困户自主型所需资金 4 万。我乡将组织核验组对企业和贫困户进行产业经营项目进行核验(三)以点带面,全力推进小额信贷积极帮助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全乡已经完成 1041 户贫困户的评级授信和申请工作。截止目前,共发放小额信贷资金 1650 万元,涉及贫困户 330户。其中,*年脱贫户为 304 户,占*年脱贫任务数的81.28%。主要承载企业为广西贵港市港丰农牧有限公司、广西东方尚贤文化有限公司等,按年分红不低于 8%支付给贫困户。(四)异地搬迁,切实解决住房问题实施移民
5、扶贫,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动员和引导贫困户异地搬迁,切实解决贫困户无稳固住房问题。经宣传动员,中里乡贫困户报名集中安置 132 户,679 人。(五)抓好保障,实施政策兜底扶贫按照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的要求,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实行应保尽保,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六月份以来,为符合条件的 300 多户贫困户申请低保,目前已经办理 140 户涉及贫困人口 560 人。三、存在问题及困难1.“八有一超”中,没有电视机共 66 户,需要协调后盾单位解决无电视机问题;2.无稳固住房 23 户,除 3 户申请易地移民搬迁外,其他
6、都已申请危房改造指标。但是根据扶贫办给的非正式文件通知,住在兄弟家的也算有稳固住房。中里乡很多贫困户都住在兄弟家,甚至有部分*年脱贫户在没有拿到危房改造指标的情况下借钱起了房子,他们数据上已经有稳固住房,但是一直在等危改指标。希望扶贫办能够发一份正式文件,定义清楚稳固住房的概念,以备第三方验收,同时,希望建设局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下达危改指标。3.异地搬迁方面,中里乡贫困户报名集中安置 132 户,679 人。但是截至目前,移民搬迁指标还未真正落实,不知道多少户分别是哪一户能够搬迁。*年没有稳固住房但申请了移民搬迁的脱贫户,他们的稳固住房如何解决?希望上级能够给出明确答复。4.贫困村摘帽“十一有一
7、低”方面,根据最新反馈数据,新农合参合率未达到 95%以上的村有龙山、双古、中里 3 个村。希望区新农合办协调区教育局,尽快将学生参合人数统计汇总。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和省委、市委有关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市脱贫攻坚工作,6 月 22 日,市政协四届二十四次常委会议就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协商议政。此前,市政协组成 4 个调研组,就这项工作进行了调研。委员们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与建议。现综合报告如下:一、成绩与做法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领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
8、神,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暑,以坚定的信心和坚强的执行力,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注重加强领导。成立市、县、乡、村四级脱贫攻坚指挥部,坚持“四级书记联动”抓扶贫,明确脱贫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确保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落实到村、到户。坚持专项督查,严肃问责问效,严格落实各级责任主体的责任。二是切实澄清底子。制定信阳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整改工作实施方案 ,逐户填写第一书记精准扶贫入户档案 ,确保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一个不能漏、一个不能错” 。截止 2015 年底,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38 万,贫困
9、村 527 个。三是搞好结对帮扶。全市36 位市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村并包保贫困县脱贫,市直 121 个单位定点结对帮扶全市 121 个贫困村,省、市、县共派出 892 名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实现了干部驻村帮扶全覆盖。四是做到分类施策。坚持转移就业扶贫,有序推动农村劳动力到外地就业;发展优势产业,让“出不了门、就不了业”的贫困群众就地发展生产脱贫;强化对贫困人口技能培训,激励、扶持救助对象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要求,科学实施搬迁扶贫;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兜底,保障和救助到户到人。二、困难和问题我市作为革命老区,贫困人口占全省的十分之
10、一,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面临诸多困难。1.精准动态管理机制不健全。识别精准的 “五清”工作虽然阶段性完成,但由于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农户收入的多样性、隐蔽性较强,准确把握和核实农户收入的难度较大,9 个县区的精准识别准确率只有 92.8%,再识别、新录入仍有一定空间。扶贫对象的清退标准和程序尚不够明确,缺乏具体的操作规程。脱贫工作的绩效考核跟进不够到位,没有及时督促、推进一些帮扶措施的有效落实。2.扶贫行动方案出台缓慢。我市已经制定了 信阳市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方案 ,明确了分期分批实现脱贫的工作目标,但 3 个重点县和一些行业扶贫方案还没有出台。如金
11、融扶贫尚未破题,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水利扶贫、交通扶贫等缺乏行动计划,政策兜底还没有实施细则。3.产业扶贫拉力不足。特色农业、优质农业、高效农业方兴未艾,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低,本地就业的带动力不足。产业集聚区尚处于成长阶段,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不足,转移就业有限。产业扶持刚刚起步,有的尚在制定扶持规划,有的尚在探索扶持模式。4.宣传引导不够到位。部分贫困户缺乏志气和信心, “等、靠、要”思想严重, “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 。个别群众不能正确理解脱贫政策,游说上访, “争贫不真贫” 。一些贫困户不能客观认识自身不足,好高骛远,不愿参与扶贫项目。如商城县在省妇联大力支持下,开办为期
12、两个月的“月嫂” “家政”培训班,仅有 13 人参加培训,却无一是贫困户。对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工作检查的多,业务指导的少。5.社会帮扶氛围不浓。一些企业、民间组织、社会机构虽然热心公益和慈善活动,但没有有组织、有目标地参与脱贫攻坚。一些帮扶部门虽然有脱贫帮扶任务,但计划不明确、措施不到位,使命感、责任感不强。在已经明确的“四结对、四协同”中,产业集聚区、乡贤人士行动迟缓,有的尚没有动员。三、意见与建议脱贫攻坚是我市目前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加快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1.聚焦精准完善机制。牢固树立精准意识,紧紧围绕
13、 “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坚持精准脱贫的政策导向和工作取向,突出“特惠”和“滴灌” ,因户因人施策、因致贫原因和贫困类型施策,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完善精准脱贫的工作机制,建立扶贫对象的动态管理机制,对经过帮扶已经达到脱贫标准的,通过程序及时退出;对因各种原因致贫返贫的,按照程序及时纳入,做到应退尽退、应扶尽扶。建立和完善脱贫工作的绩效考核机制,将日常督查、年度核查、第三方的评估调查有机结合,增强考核的真实性、及时性,有力促进各项扶持计划的落实,做到真扶贫、实现真脱贫。2.及时出台各项行动计划。财政、发改、交通、教育、民政、旅游、国土等部门要按照省、市分工方案,深入调查研究,牵头制
14、定支持脱贫攻坚的行业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转移就业脱贫、教育脱贫、产业脱贫、医疗救助脱贫和政策兜底脱贫。帮扶单位、乡村要制定和完善因户施策的具体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时限、措施、进度,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各项扶持措施应相互衔接,互相配合,形成合力。3.着力推进产业扶贫。将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一是发挥资源优势,加快茶叶、畜禽、水产、油料、花木、林果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打造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二是立足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山水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旅游业,建设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旅游基地。三是按照“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
15、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要求,强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4.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市、县财政每年新增扶贫资金增幅应高于财政收入增幅,并通过财政贴息、项目补助、以奖代补等手段,鼓励引导全社会增加扶贫投入。市财政的奖补资金应提前或及时拨付县区,各部门应加大行业扶贫投入力度,将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向贫困人口集中地覆盖。二是加大信贷扶贫力度,增加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用于贫困地区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大小额贷款发放力度,积极稳妥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切实帮助贫困农户解决发展生产筹资难的问题;鼓励在贫困地区开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以及新型农业
16、保险试点。三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将各类资金统筹整合,相互配套,形成扶贫投入合力。5.强化扶贫工作创新。抓住信阳是国家第二批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点的机遇,以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试验为载体,在优化扶贫政策、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拓宽产业扶贫方式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方式、新路径。将光伏扶贫、电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新业态、新方式引入扶贫开发,创新产业扶贫方式;健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合作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采取租赁、入股、合作、托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创新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在新县、光山
17、县开展“扶贫保险”试点的基础上,创新扶贫保险机制,逐步在全市推广,将贫困户整体纳入农业保险,保障全市贫困群众脱贫零风险。6.大力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宣传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政策规定,做到脱贫政策家喻户晓。坚持鼓干劲、聚能量,引导干部克服畏难情绪,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利用“全国扶贫日”等重要时段,突出宣传帮扶典型、脱贫典型和脱贫攻坚的成功事例,扩大示范带动效应,营造良好舆论氛围。7.加强社会帮扶工作。引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成功人士、民营企业等主动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开展“百企帮百村扶贫行动” ,组织百家以上企业与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不脱贫不脱钩。搭建社会机构和志愿者参与扶贫的工作平台,鼓励各类社会团体、扶贫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志愿者,发挥自身特点与优势,开展捐助款物、助教、助医等扶贫济困活动,壮大脱贫攻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