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词名篇讲解(九)1.姜夔: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2.姜夔:一萼红 古城阴3.姜夔:霓裳中序第一4.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5.刘过:唐多令 芦叶满汀洲6.严仁:木兰花 春风只在园西畔7.俞国宝: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8.张镃:满庭芳 促织儿9.张镃:宴山亭 幽梦初回10.史达祖:绮罗香 咏春雨11.史达祖:双双燕 咏燕12.史达祖:东风第一枝 春雪13.史达祖:喜迁莺 月波疑滴14.史达祖:三姝媚 烟光摇缥瓦15.史达祖:秋霁 江水苍苍16.史达祖:夜合花 柳锁莺魂17.史达祖:玉蝴蝶 晚雨未摧宫树18.史达祖:八归 秋江带雨19.刘克庄:生查子 元夕戏陈敬叟20.刘克庄:贺新郎 九日2
2、1.刘克庄:贺新郎 端午22.刘克庄:木兰花 戏林推23.卢祖皋:江城子 画楼帘幕卷新晴24.卢祖皋:宴清都 春讯飞琼管25.潘牥:南乡子26.陆睿:瑞鹤仙 湿云粘雁影27.吴文英:渡江云 西湖清明28.吴文英:夜合花 柳暝河桥29.吴文英:霜叶飞30.吴文英:宴清都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作者:姜夔(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赏析】这首词写还家过年之情。过年是中国家庭天伦之乐的重要体现。家往往是中国人人生理想的起点和躲风避雨的港湾。特别是对多年飘泊在外的游子,家的感觉异常温馨。白石一生布衣,以清客身份
3、依人篱下,辗转飘泊,除夕不能回家过年,已是常事。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除夕前五日,白石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当时白石移家杭州,依张鉴门下) ,途中经过吴松,遂作此词。”雁怯重云不肯啼。 “起笔写向空中。大雁无声,穿过重云,飞向南方。南方温暖,对大雁来说,是一温馨的家。长空彤云重重密布,雁儿心情紧张,故说”怯“字。但雁儿急于回家,一个劲往南飞,故不肯啼。此一画面,恰成词人归心似箭的写照。妙。 ”画船愁过石塘西“,次句写出自己。石塘,苏州之小长桥所在。句中著一愁字,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又妙。既是归家,又有何愁?原来是:”打头风浪恶禁持。 “歇拍展开水面。头指船头。恶者,甚辞,猛也、厉害也。
4、禁持,摆布也,禁,念阴平。都是宋人口语。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归路。人间有风浪猛打船头。天上,有重云遮拦鸟道。又怎得令人不愁!然而,南飞之雁,岂是重云所可遮拦?归家之人,又岂是风浪所能阻挡?”春浦渐生迎棹绿“。过片仍写水面,意境却已焕然一新。浦者水滨,此指河水。河水涨绿,渐生春意,轻拍桨橹。虽云渐生,可是春之一字,冠于句首,便觉已是春波骀荡,春意盎然。歇拍与过片,对照极其鲜明。从狂风恶浪过变而为春波荡漾,从风浪打头紧接便是春波迎桨,画境转变之大,笔力几于回天。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诗)的突兀感和欣悦感。笔峰骤转,却不显得生硬,两相对照,只觉笔意轻灵,意境超逸。时犹腊
5、月,词人眼中之河水已俨然是一片春色,则此时词人之心中,自是一片温暖。 ”小梅应长亚门枝。 “下句更翻出想象。离家已久之词人,揣想此时之家中,门前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此一意境,何其馨逸,又何其温柔。小梅之句,颇似有一番喻意,暗示儿女之生长。经年飘泊在外之人,每一还家,乍见儿女又长高如许,其心情之喜慰,可想而知。小梅应长亚门枝,正是这种人生体验之一呈现。 ”一年灯火要人归。 “结笔化浓情为淡语。除夕守岁之灯火,一年一度而已矣。灯火催人快回家,欢欢喜喜过个年。一笔写出家人盼归之殷切,亦写出自己归心之急切。此是全幅词情发展之必然结穴,于淡语中见深情。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是以哀景写欢乐,以淡
6、笔写浓情。上片以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等惨淡景象反衬归家之欢欣,下片的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淡语写想法的浓情。一萼红古城阴作者:姜夔(丙午人日,余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堂下曲诏,沼西负古垣,有卢橘幽篁,一径深曲。穿径而南,官梅数十株,如椒如菽,或红破白露,枝影扶疏。著屐苍苔细石间,野兴横生,亟命驾登定王台,乱湘流入麓山;湘云低昂,湘波容与,兴尽悲来,醉吟成调。 )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沉沉。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朱户粘鸡,金盘簇燕,宽叹时序侵寻。记曾共、西楼雅集,
7、想垂柳、还袅万丝金。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翻译】丙午年的人日,我客居在长沙观政堂。堂下有一个曲形的池沼,池沼西是古墙。生长着卢橘和青竹,一条小径曲折幽篁。穿过小径南行,有官府种的几十株梅花。有的花蕾像花椒,有的花蕾像豆粒,有的稍露浅红,有的微显白色,开放得美丽动人。走在长满苍苔的小石间,顿时兴趣大发,我于是立即决定登古老的定王台,又横渡流湘江,登上岳麓山,站在高处望见湘江上楚水山水相绕。不禁悲从心起,我醉吟成此词。一片官府的梅树林,倚傍着古老的城墙。花苞刚刚露出,尚无法摘下。池塘上的冰凝固如胶,墙角的积雪要化去了。天空中轻云浮荡,意气沉沉。我们曾共同拄着翠竹的手杖,愉快地在竹间小道漫步,一
8、路上笑声不断,惊起了睡在沙滩上的鸥鹭鸳鸯。我们这些流连于山间的老人,有心去问候故王的台榭回廊。我究竟为什么要四处飘泊?就像眼前的湘云楚水,不住地向远方流荡?我极目远望,只见一片烟水迷茫,令我生出无限感伤。眼见人家的大门上贴了金鸡的图样,春盘中把应节的玉燕盛上,人们都正在团圆,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厚。可我却漂泊在外,只能为时光不再而独自伤心。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初与恋人相聚幽会的幸福时光。可以想象到那里的垂柳,如今又是春天柳丝飘扬,一派新鲜的春色盎然。可等我骑马返回的时候,想与她再见面,只怕春天已过,一切一去不会回头。【点评】一萼红 ,词调名,始见于乐府雅词载北宋无名氏词。毛先舒填词名解云:”太真初
9、妆,宫女进白牡丹,妃捻之,手脂未洗,适染其瓣,次年花开,俱绛其一瓣,明皇为制一捻红曲,词名沿之,曰一萼红 。 “乐府雅词所载北宋无名氏词上片结句云:”未教一萼红开鲜艳“, 词谱三十五谓调名曲此而得。据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这首词”托兴梅柳,以梅起柳结“当是继浣溪沙 (客山阳)之后第二篇记合肥情事的词章,为淳熙十三年(1186 年)客居长沙游岳麓山时所作。上片纪游,描写作者与友人在早春的寒冷中赏梅、登临的雅兴,生动有致。 ”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二句状严寒景象,用语生新瘦硬,属对精工。过片如奇峰突起,笔锋陡转,发兴尽悲来的深深喟叹。作者时年已三十有二,尚无进身机会,浪迹天涯,寄人篱下,登高临远
10、之际,不觉触景伤情,便借眼前流荡的楚水湘云作譬、寄慨,巧妙自然而情味凄苦。 ”朱户“三句切合节令,并叹时序更迭,含他人欢乐已独悲的伤感。 ”记曾共“以下抒怀远之情,蕴籍深婉。此词奖纪游、抒慨、叙别熔为一炉,感情层层递进,曲折动荡,脉络分明,章法井然,语言锤炼功夫很深,却不失生香真色。【讲解】姜夔(jingku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据夏承焘姜夔系年 ,这是姜夔词是最早的怀念合肥女子之作,时年 32 岁,当时客居长沙。词中抒写怀人之思及飘泊之苦。据夏承焘姜夔系年 ,这是姜夔词中最早的怀念合肥情侣之作。姜夔青年时在合肥曾结识姊妹二人相交情深,后来却演化为一场爱情悲剧,
11、使姜夔从此郁郁寡欢,刻骨相思。姜夔与合肥情侣初识合肥赤兰桥,其地多种柳,分手时为梅开时节,故姜夔词写及梅、柳,均与此一段”合肥情事“有关,由梅、柳而忆及旧日情侣,抒发一种绵绵不尽之相思之情,成为姜夔的一种思维定势和其词的一种惯性情绪。小序记作词缘起。丙午即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人日是正月初七。长沙别驾指湖南潭州通判萧德藻,当时姜夔客居其观政堂。堂下有曲池,池西背靠古城墙,池畔植有枇杷竹林,曲径通幽。穿径南行,忽见梅花成林,满枝花蕾,小的如花椒,大的如豆子,少许花蕾乍开,有红梅,也有白梅。头上枝影扶疏,脚下苍苔细石,词人与朋友们漫步其间,不觉动了游兴,于是立即动身,出游城东的定王台,又
12、渡过城西的湘江,登上岳麓山。俯眺湘云起伏,湘水慢流,终于游兴已尽,悲从中来,遂醉吟成词。上序片词序相表里,主写游赏心情。 ”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 ”古城墙下,些许官梅,红萼尚小,还不到摘花插发的时候呢。官梅即官府种的梅花,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诗,有“东阁官梅动诗兴”之句,何况梅花与柳树一样,最能钩起姜夔的伤心心事呢。句中几许、未宜簪等语,流露出一片爱怜护惜之情。序中既描写出梅花的各种姿态,故词中便着意于抒发情意,词较序翻进一层。 “池面冰胶,墙阴雪老” ,二句对仗极工整。以胶状冰,以老状雪,写出凝冰难化、积雪不融,字面生新硬瘦的是姜夔词笔。姜夔诗法江西诗派,以拗折瘦硬为追求,给人
13、一种刚劲的感觉,形成一种深远清苦的意境。寒意犹深,解冻何时。 “云意还又沉沉。 ”彤云沉沉,欲雪大时,加倍写出寒意。词境之幽深清苦,正暗示着词人心境之沉郁。词人有意无意,也想舒散一下郁解的情怀。 “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于是与友人一起,闲步穿过翠藤、竹径,来到林园能幽之处。一路行来,兴致渐高,不觉谈笑风生,惊起水边栖鸟。这两句很好地表达了此时词人野兴横生,乐以忘忧的心情。下一渐字,尤能传出心境由郁闷而趋向开朗。这是大自然对人心的感发。这几句与前几句境界迥异,一边是官梅红萼,一边是冰雪寒寒,一边又是翠藤径竹和沙禽,移步换景,情随景移,真有“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张炎词源 )的
14、妙处。“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 ”歇拍以简练生动之笔,写出偕友登定王台、渡湘江、登岳麓之一段游赏。故王台榭,指汉长沙定王刘发所筑之台。野老林泉,虽然泛指,但或者也不无怀昔感今之意。以前名人流寓长沙者不少,如唐末韩侂便曾避地于此,其小隐诗云:“借得茅斋岳麓西,拟将身世老锄犁。 ”投入大自然怀抱,兴林泉之逸趣,发思古之幽情,词人一时乐以忘忧。呼唤登临四字,写出一片欢闹场景,试比较“云意又还沉沉” ,前后心情已迥然不同。下片从序言兴尽悲来四字翻出,写出追远怀人的深深悲慨。 “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 ”岳麓山上,词人极目天际,看湘云起伏,湘水缓流,顿时伤心无限,自己年年南去北来,
15、飘泊江湖,竟为何事?姜夔玲珑四犯云:“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羇旅。 ”可作此词换头之诠释。陈锐袌碧斋词话云:“换头处六字句有挺接者,如南去北来何事 。 ”上片以呼唤登临之乐歇拍,换头挺接南去北来之悲,笔峰骤转,突兀峭拔,两相对比,大能突出词人悲怀之年深日久,以致刻骨铭心,于欢乐处犹不解释怀于往日悲情。此处有岭断云连之势。荡湘云楚水一句亦妙,写尽词人平生浪迹江湖无所归依之感。 “朱户粘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 ”朱门贴上画鸡,写人日民俗。 荆楚岁时记云:“人日贴画鸡于户,悬苇索其上,插符于旁,百鬼畏之。 ”金盘即春盘,金盘所盛之燕,乃生菜所制,此写立春风俗。武林旧事云:“春前一日,后苑
16、办造春盘,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工巧。 ”此三句,慨叹转眼又是新年,时光徒然流逝。空叹二字,呼应换头何事二字,流露出光阴虚掷而又无可奈何的悲苦。词人所伤心空叹者何?“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柳、还袅万丝金。 ”全词主旨,至此才转折显现出来。忘不了,曾与伊人在西楼的美好集会,窗外,万缕嫩黄的柳丝,在春风中袅袅起舞。想垂柳、还袅万丝金,堪称佳句。此句用一想字、一还字,便将回忆中昔日之景与想象中今日之景粘连叠合,灵思妙笔,浑融无迹。美好的回忆不过一刹而已。 “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等到回到旧地,只怕已是春暮。结笔由过去想到未来,春初想到春深,时空转换处更显其情极悲伤,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从字面上
17、看,是应合此时红萼未宜簪的早春时节而言,而其意蕴实为无计可归,归时人事已非的隐痛。姜夔怀念合肥女子诸词,如淡黄柳 “恐梨花落尽成秋色” , 点绛唇 “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青青草” , 鬲溪梅令“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与此词结笔同一语意。此词与序是一整体。序主要写景物、游赏,上片与之相映照。但序以写景为主,词上片则融情入景,如“云意又还沉沉” 。下片摆脱序文笼罩,托出伤心人之别有怀抱,另辟一境。但亦融景入情,如“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柳、还袅万丝金” 。下片既是核心层次,上片及序文所写景物、游赏,便成为下片所写悲怀难遣之反衬。此词结构安排可谓严谨。词中意境,先由狭而广,即由城阴竹
18、径而故王台榭,再由广而狭,而深,即由湘云楚水而写出种种悲怀。词境的迤逦展开,也反映出词人心灵由郁闷而希求解脱但终归于悲沉的一段变化历程。此词营造意境亦可谓精心。这是姜夔词的一大特点:善用暗线结构,时空的转换,意境的切换,情绪的变换均笔断意连,看似无迹可求实,则有暗脉潜通。构思之妙,无如姜夔。霓裳中序第一作者:姜夔(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 ,苏合香 。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辞。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 ,此特两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余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余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辞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