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高校试办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合格评估方案一、 中国高校试办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合格评估方案说明二、评估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三、评估指标说明四、被评估单位应提交的教学资料、文件和表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全国 MPA 教育指导委员会2004 年 4 月 22 日2一、 中国高校试办公共管理硕士(MPA)合格评估方案说明我国高校从 2001 年 5 月起正式启动试办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三年多来,各个试办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位论文以及质量保证方面进行了探索;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要求试办 MPA 专业学位。为进一步规范和推动 MPA 教育的发展,坚持
2、正确的办学方向,保证 MPA 培养质量,以评促建,提高 MPA 的办学声誉与社会影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对试办 MPA 专业学位高校进行合格评估。本方案是根据有关规定,结合 MPA 专业学位特点,在全国 MPA 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2002 年 9 月下发的MPA 教学基本要求文件基础上,通过征求意见、专家反复研究讨论而形成的。有关说明如下:1评估对象: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同意首批试办 MPA 专业学位教育的 24所高校;2评估内容:试点高校被批准试办以来的 MPA 教育情况;3评估单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4承办单位:全国 MPA 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5评估性质:合格评估;6
3、评估方式:由试点高校提出申请,评估小组进行现场考评,专家独立打分;7评估小组组成:由全国 MPA 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评估小组;8评估指标:设 6 个一级指标,26 个二级指标;(见表 1)9单项指标评分标准:每个二级指标满分为 100 分,其中教学管理中的四个二级指标权重为 3,其余未作特殊说明的指标权重均为 4,按优良程度不同分四类予以评分。A 类:90-100 分; B 类:75-89; C 类:60-74; D 类:60 分以下;10合格标准:加权总分75 分,且得分大于 75 分的单项指标个数15个;11接受评估的高校提供的有关数据及情况必须真实、准确,
4、如发现不实3之处,相关项目按最低分计算。(1)案例教学设施1.教学设施 (2)多媒体教学条件, (3)图书资料(4)网络和计算机(5)教师数量(6)教师结构2.师资队伍 (7)教师的教学经验(8)教师的实践经验(9)师资培训(10) 教学管理机构与人员3.教学管理 (11) 教学服务与激励试办 MPA (12) 教学管理制度合格评估 (13) 研究生管理与服务指标体系 (14) 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15) 教材建设(教材数量,教材质量)(16) 案例教学(17) 外语教学4.教学实施 (18) 专题讲座及实践(19) MPA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保证(20) 教学质量与效果(21) 论文选题与实
5、用价值5.教学效果 (22) 论文的综合质量与学位论文 (23) 论文导师6.办学特色 (24) 办学特色及其它 (25) 创新成果(26)与政府的合作关系 表 1 评估指标体系4二、评估指标、指标权重和评分标准表 2 MPA 教育合格评估指标、指标权重和评分标准一级 指标二级指标 (除特殊说明外,均为 4%)评分标准1案例教学室A 类:具有足够数量的较高标准专用案例教室和案例讨论室;B 类:具有一定数量的较高标准专用案例教室;C 类:具有可用于案例讨论的专用教室;D 类:使用普通教室进行案例教学。2多媒体教学条件A 类:80%以上的 MPA 核心课程有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使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学
6、;B 类:50-80% 的 MPA 核心课程有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使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学;C 类:25-49% 的 MPA 核心课程有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使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学;D 类:24%以下的 MPA 核心课程有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使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学。3图书资料A 类:全部 MPA 研究生有条件使用网络或光盘信息检索系统,有足够数量的 MPA 专业图书资料可供 MPA 研究生使用;B 类:有足够数量的 MPA 专业图书资料可供 MPA 研究生使用;C 类:有一定数量 MPA 专业图书资料可供 MPA 研究生使用;D 类:MPA 专业图书资料较少或 MPA 研究生没有条件使用有关图书资料。教
7、学 设施 (16%)4网络与计算机A 类:有 MPA 课程实验条件并为所有 MPA 研究生提供了使用校园网的条件;B 类:为所有 MPA 研究生提供了使用校园网的条件;C 类:为所有 MPA 研究生提供了使用计算机的条件;D 类:MPA 研究生没有条件使用计算机。师资 队伍 (20%)5教师数量A 类:近 3 年内,每门 MPA 核心课程至少有 2 名教师授课;B 类:近 3 年内,至少 7 门 MPA 核心课程有 2 名或 2 名以上教师授课;C 类:近 3 年内,至少 5 门 MPA 核心课程有 2 名或 2 名以上教师授课;D 类:近 3 年内,不足 5 门 MPA 核心课程有 2 名或
8、 2 名以上教师授课。56教师结构A 类:近 3 年内,所有 MPA 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比例80%;B 类:近 3 年内,所有 MPA 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中具有副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比例为 6579%;C 类:近 3 年内,所有 MPA 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中具有副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比例为 5064%; D 类:近 3 年内,所有 MPA 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中具有副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比例不足 50%。7教学经验A 类:MPA 核心课程教师中有不少于 2 次讲授该课程经验者所占比例在 90%以上;B 类:MPA 核心课程教师中有不少于 2 次讲授该课程经验者所占比
9、例在 8089%;C 类:MPA 核心课程教师中有不少于 2 次讲授该课程经验者所占比例在 7079%; D 类:MPA 核心课程教师中有不少于 2 次讲授该课程经验者所占比例不足 70%。8实践经验A 类:MPA 核心课程教师中有参加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咨询或项目研究经历者所占比例在 60%以上;B 类:MPA 核心课程教师中有参加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咨询或项目研究经历者所占比例在 45-59%;C 类:MPA 核心课程教师中有参加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咨询或项目研究经历者所占比例在 30-45%;D 类:MPA 核心课程教师中有参加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
10、咨询或项目研究经历者所占比例在 30%以下。9师资培训A 类:近 3 年内,MPA 核心课程教师平均每人参加 1 次以上进修、培训或校际课程研讨活动,每学期定期组织 MPA 核心课程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B 类:近 3 年内,MPA 核心课程教师平均每人参加 1/2 次以上进修、培训或校际课程研讨活动,每学期定期组织 MPA 核心课程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C 类:近 3 年内,MPA 核心课程教师平均每人参加 1/3 次以上进修、培训或校际课程研讨活动,每学期定期组织 MPA 核心课程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D 类:近 3 年内,MPA 核心课程教师平均每人参加进修、培训或校际课程研讨活动不足
11、1/3 次,没有或很少组织 MPA 核心课程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610教学管理机构与人员(3)A:有专门的 MPA 教学管理机构(如 MPA 教育中心) ,配备专职的 MPA 教学秘书和案例制作与教学的技术人员,负责MPA 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与服务;B:有专门的 MPA 教学管理机构(如 MPA 教育中心) ,配备专职的 MPA 教学秘书,负责 MPA 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与服务;C:有专门的 MPA 教学管理机构(如 MPA 教育中心) ,配备有兼职的 MPA 教学秘书,负责 MPA 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与服务;D:没有专门的 MPA 教学管理机构,没有专职与兼职 MPA 教学秘书。11教学服务与激
12、励(3%)A 类:为 MPA 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条件(计算机、教学软件、资料购置与复印) ,对案例建设和教学创新给予了有效的激励;B 类:为 MPA 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条件(计算机、教学软件、资料购置与复印) ;C 类:为 MPA 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些支持条件(资料购置与复印) ;D 类:没有或很少为 MPA 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支持条件。12教学管理制度 (3)A 类:MPA 教学管理制度(任课教师责任、研究生考勤、考试、论文选题与指导、论文答辩、教学质量评估等)完备,实施手段有效,教学管理制度被全面严格执行;B 类:MPA 教学管理制度基本完备并得到全面执行;C
13、类:MPA 教学管理制度基本完备,但未被全面执行或执行中有漏洞;D 类:大部分 MPA 教学管理制度未建立或未被实际执行。13研究生管理与服务(3%)A 类:有专人负责 MPA 研究生管理与服务,与研究生定期沟通并及时解决问题,且研究生反映良好。积极组织 MPA 研究生参加各种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实践活动;B 类:有专人负责 MPA 研究生管理与服务,与研究生定期沟通并能解决一些问题,且研究生反映较好;C 类:没有专人负责 MPA 研究生管理与服务,与研究生不定期沟通,研究生反映一般;D 类:没有人负责 MPA 研究生管理与服务,研究生意见较大。教学 管理 (16)14培养计划与教学大纲
14、 A 类:全部 MPA 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并及时发给研究生;B 类:80%以上 MPA 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并及时发给研究生;C 类:70%以上 MPA 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并及时发给研究生;D 类:没有达到上述要求。715教材建设151 教材数量(分值为 2 分)A 类:自编教材数量占 40%以上;B 类:自编教材数量占 30%以上;C 类:自编教材数量占 20%以上;D 类:自编教材数量不足 20%。152 教材质量(分值为 2 分)A 类:专家、研究生共同为自编教材评分达到 80 分以上;B 类:专家、研究生共同为自编教材评分达到 70 分以上;C 类:专家、研究生共
15、同为自编教材评分达到 60 分以上;D 类:专家、研究生共同为自编教材评分不足 60 分。16案例教学A 类:最近一届 MPA 研究生在全部专业课程学习中使用案例数25 个,核心课程学习中使用案例数15 个,筹建案例数10 个,教学效果良好;B 类:最近一届 MPA 研究生在核心课程学习中使用案例数10 个,筹建案例数 69 个;C 类:最近一届 MPA 研究生在核心课程学习中使用案例数6 个,筹建案例数 35 个;D 类:最近一届 MPA 研究生在核心课程学习中使用案例数5 个,筹建案例数3 个。17外语教学A 类:最近一届研究生有 2 门或 2 门以上课程使用英文教材、英语授课;B 类:最
16、近一届研究生有 1 门课程使用英文教材、英文教学,另有 1 门课程使用英文教材、中文教学;C 类:最近一届研究生 2 门课程使用英文教材、中文教学;D 类:最近一届研究生 1 门或没有课程使用英文教材。18专题讲座及实践A 类:近 3 年来,每年聘请校外专家及公共管理部门资深专家为 MPA 研究生举办各种专题报告或组织 MPA 研究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的次数10 次,且效果良好;B 类:近 3 年来,每年聘请校外专家及公共管理部门资深专家为 MPA 研究生开设各种专题讲座、报告或组织 MPA 研究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6-9 次;C 类:近 3 年来,每年为 MPA 研究生举办各种专题报告或组织
17、MPA 研究生参加各类实践 3-5 次;D 类:近 3 年来,每年为 MPA 研究生举办专题报告或组织MPA 研究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不足 2 次。教学实施(20% )19MPA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A 类:三年在校学习时间六个月以上;B 类:三年在校学习时间五 六个月;C 类:三年在校学习时间四 五个月;D 类:三年在校学习时间不足四个月。820教学质量与效果A 类:近 3 年 MPA 研究生核心课程评价总平均得分 85 分;B 类:近 3 年 MPA 研究生核心课程评价总平均得分 70-84 分;C 类:近 3 年 MPA 研究生核心课程评价总平均得分 60-69 分;D 类:近 3 年 MP
18、A 研究生核心课程评价总平均得分不足 60 分。21论文选题与实用价值A 类:近 3 年全部被抽查学位论文选题为公共管理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针对性强,论文实用价值高,思路新颖;B 类:近 3 年 90%以上被抽查学位论文选题为公共管理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针对性强,论文实用价值高,思路新颖;C 类:近 3 年 80-89%以上被抽查学位论文选题为公共管理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针对性强,论文实用价值高,思路新颖;D 类:达不到以上标准者。22 论文综合质量A 类:近 3 年全部被抽查 MPA 学位论文能够充分体现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格式规范,内容充实,研究方法先进可行,文字精炼,引证规范
19、;B 类:近 3 年 90%以上的被抽查学位论文能够充分体现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格式规范,内容充实,研究方法先进可行,文字精炼,引证规范;C 类:近 3 年 80%以上的被抽查学位论文能够充分体现运用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格式规范,内容充实,研究方法先进可行,文字精炼,引证规范;D 类:达不到以上标准者。教学效果与学位论文 (16% )23 论文导师A 类:近 3 年 90%以上的研究生论文指导教师由高校与实践导师两方面构成;B 类:近 3 年 80%90%的研究生论文指导教师由高校与实践导师两方面构成;C 类:近 3 年 70%79%的研究生论文指导教师由高校与实践导师两方面构成;D
20、类:近 3 年 69%以下的研究生论文指导教师由高校与实践导师两方面构成。24办学特色A 类:特色鲜明(包括专业或课程特色、教学法、案例和教材建设、MPA 素质教育、国际合作等) ;B 类:特色比较鲜明;C 类:有一定特色;D 类:没有或很少有特色。办学特色及其它(12% ) 25创新成果A 类:MPA 教学具有较显著的创新性(包括专业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法、案例和教材建设、MPA 素质教育等) ;B 类:MPA 教学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C 类:MPA 教学具有创新性但不明显;D 类:MPA 教学没有创新性。926与政府的合作A 类:与政府密切合作,相互参与程度高,包括培训、咨询、科研合作等
21、;B 类:与政府合作较为密切,相互参与积极;C 类:与政府合作一般;D 类:基本与政府没有合作。三、评估指标说明1案例教学设施:“高标准案例教室”是指具有不少于 6 间(1 大、2 中、3 小;“大”指 60 座位以上, “中”指 2060 座位, “小”指 1020 座位)的较高标准(有多媒体电子投影设备)专用案例教室和案例讨论室,有专为 MPA研究生设立的案例制作与实验室。2多媒体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自行编制、出版社免费提供和外购的课件。3.图书资料:“足够数量的图书”指学院(中心)的资料室或学校的图书馆拥有能满足 MPA 教学需要、反映学科最新发展的相关图书、报刊、资料,且为 M
22、PA 研究生提供了与其他研究生一样的从校图书馆借阅图书,在阅览室阅读图书的条件。 (即:教学设施允许校内共享,但应保证 MPA 专业学位教学的使用)4网络与计算机:“MPA 课程实验条件”是指供 MPA 研究生在课程教学中使用的各类专业课程实验设备和实验室。 “使用校园网的条件”是指在技术上和制度上允许 MPA 研究生使用校园网;学校 (院) 拥有能满足 MPA 教学需要的上机条件,并允许 MPA 研究生在课外使用其计算机室(中心)的计算机。5教师数量:“每门核心课程至少有 2 名教师为 MPA 授课”指近 3 年内每门核心课程至少有 2 名或 2 名以上不同的教师为研究生授课。6教师结构:“
23、MPA 专业课程 ”指除公共外语以外的所有课程。 “所有MPA 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中具有副高职称以上或博士学位的比例”指以课堂为单位计算,由具有副高职称以上或博士学位教师授课的课堂数占课堂数的比例。3 年中教师职称或学位若发生变动,以授课结束时的实际职称或学位为准。7教学经验:“MPA 核心课程教师中有不少于 2 次讲授该课程经验者所或两年以上挂职参与公共管理者占比例”指近 3 年为 MPA 研究生讲授核心课程的教师中,有 2 次或 2 次以上授课经验教师或有过两年以上挂职参与公共管10理经验者所占的比例。 8实践经验:“MPA 核心课程教师中有参加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构咨询或项目研究经历者
24、所占比例”指近 3 年为 MPA 研究生讲授核心课程的教师中,有参加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构咨询或项目研究经历的教师所占的比例。对每一个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须列出至少一个所参加项目咨询或项目研究的单位、部门的名称、实施的具体时间和教师在项目中承担的工作。9师资培训:“MPA 核心课程教师平均每人参加各种师资培训的次数”等于 3 年内 MPA 核心课程教师参加各种师资培训的人次数除以 3 年内承担MPA 核心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总人数。 “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指围绕MPA 教育定期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10教学管理机构与人员包括 MPA 教学管理机构、专职的 MPA 教学秘书、案例制作与教学的技术人
25、员等。11教学服务与激励:教学服务指为 MPA 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教学支持条件包括计算机、教学软件、参考书和资料购置与复印。教学激励指承认教师的案例建设和教学创新成果,如教学研究成果的发表,并给予物质或精神鼓励。12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指为保证 MPA 培养质量制定的,已形成正式书面文件并向教师和研究生公布的管理制度(如任课教师责任、研究生考勤、考试、论文选题与指导、论文答辩、教学质量评估等制度)。 “实施手段”指监督制度执行的方法。 “制度完备”指教学管理制度覆盖了 MPA 培养的全过程。13研究生管理与服务:“专人负责 MPA 研究生管理与服务”指的是有健全的 MPA 研究生管理机构,包括设立专职管理人员和班主任。与研究生定期沟通并及时解决问题,指召开各种座谈会和帮助研究生解决在校期间学习、生活中的困难。14教学大纲:“全部 MPA 专业课程”指近 3 年内各届各班的 MPA 专业课程。编写规范的大纲一般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简介(课程描述和目标)、授课计划(内容、案例、习题、时间)、评价标准等。发放给研究生可以通过书面印刷或网上下载。已经编写、但没有发放给研究生的教学大纲不予计算。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