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90分钟 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嘶哑(y) 窄窄(zhi) 荇藻(xn) 海峡(xi)B.蓬蒿(o) 干瘪(bi) 淤滩(y) 憔悴(qio)C.簇新(z) 胚芽(pi) 虔信(qin) 沦陷(ln)D.慰藉(j) 晨曦(x) 瞰望(kn) 白桦(hu),【解析】选A。B项“蒿”应读ho; C项“簇”应读c; D项“藉”应读ji。,2下列各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汹涌 锦帐 蝼蚁 黎明B.蜗行 笑窝 菲红 摸索C.颤抖 镶嵌 浮雕 蜗行D.深邃 潺潺 坳黑 灰烬【解析】选C。A项“帐”应为“幛”;B项“菲
2、”应为“绯”;D项“坳”应为“黝”。,3.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感情色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B.中学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态度是断不可取的。C.我们不要为一棵树木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个春天。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字句,有时不求甚解,反而收获颇丰。,D.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须匆匆一瞥,不求甚解、粗观其貌即可。【解析】选B。所给选项中,、C、D中的“不求甚解”为褒义,
3、指只须观其大意的读书方法;选项B中的“不求甚解”为贬义,指不求深刻理解的学习态度。,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她的家里,使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B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里,有一个名为“希望大地”的展区,在9平方米的范围内,满载着禾叶青青、穗子初成的活体超级水稻。C.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D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取名“乐羊羊”,一套5种,为历届亚运会中数量最多的吉祥物。【解析】选A。A项的语病属于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去掉“使”。,5判断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2分)(1)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 )(2)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4、。 ( )(3)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 )(4)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 ( )答案:(1)比喻 (2)拟人 (3)比喻 (4)排比,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其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B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抗战时期,他被日本侵略者关进监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著名诗篇。 C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著名女诗人,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D莱蒙托夫是原苏联著名诗人。休斯是美国诗人,是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被
5、称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解析】选D。莱蒙托夫应为俄国诗人。,7.综合性学习。(8分)头顶一片蓝天,脚踏一方热土,我们敬畏并深爱着养育我们的土地,用汗水耕耘我们的希望,用热血捍卫土地的尊严,用青春用生命在土地上演绎动人的故事,请结合这次综合活动,完成下列问题。(1)请写出与土地有关的成语、俗语各一个,并说说它们的含义。(2分)答:_答案(示例):成语:沧海桑田。含义: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俗语:太岁头上动土。含义:比喻触犯有权势或强有力的人。,(2)写出两句与土地有关的诗句。(2分)答:_答案(示例):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3)旅游宣传口
6、号就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它对于扩大该地区的知名度,吸引外地游客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宣传口号要特色鲜明、内蕴深厚、文字精练,如:西安盛世古唐魅力新西安 浙江诗画江南山水浙江请按照示例,写出你所熟悉的一个地方。(4分)答:_答案(示例):井冈山走红色之旅,游绿色井冈广西诗画江南,山水浙江,美在广西,8.全诗一共选取了哪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阅读全诗,找出诗人寄托情感的事物即可。答案:全诗一共选取了“土地”、“河流”、“风”、“黎明”四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9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答:_【解析】解答时要联系时代背景,诗中的
7、“鸟”是诗人自我的形象。答案: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10.本诗中的“土地”象征着什么?(3分)答:_【解析】做此题应留意诗的写作时间,即1938年11月17日,这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答案:诗中的“土地”象征着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饱受欺压和欺辱的旧中国。,11.诗歌的前后两节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4分) 答:_【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从所运用的词语、修辞手法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入手。如“假如”一词可看出运用了假设。答案:第一节诗,诗人采用假设兼比喻的手法;第二节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12.“鲜红的围巾”喻指什么?为什么不敢浣洗“鲜红的围巾”
8、?(4分)答:_【解析】联系后面诗句“失去你特有的温馨”思考其含义。答案:喻指母亲留给“我”的回忆。围巾里有母亲温馨的味道。不敢浣洗,怕母亲温馨的味道会和红色一样随着岁月的流逝褪去颜色,害怕记忆也慢慢的褪去。,13.诗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答:_【解析】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利于抒发深沉而强烈的感情。答案: “啊,母亲”。四个“啊,母亲”把诗人的感情融进对母亲的一声声呼唤里,把对母亲的怀念表达的淋漓尽致。,14.怎样理解“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这几句诗? (3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理解的能力。联系诗人的思想感情
9、,从所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入手理解其含意。答案:母亲在的时候,心中感到快乐和温馨,如激流、如瀑布一样唱着欢乐的歌。如今母亲不在了,失去了报答母爱的机会,因思念母亲,心中悲痛,所以说是“唱不出歌声的枯井”。,15你认为诗人思念母亲的感情是怎样的?试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主旨和对语言赏析的能力。可以从表达情感的诗句入手回答第一问。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是和朴实无华的语言融合在一起的。语言分析还可从修辞手法的运用、句式特点方面来考虑。答案:深沉强烈,哀婉动人。如运用四个“不敢”,两个“怎敢”,把诗人强烈的感情压抑成失声地哭泣,真切感人,催人泪下。,16.第一节中“静止”与
10、“连绵起伏,波涛汹涌”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3分)答:_【解析】从“静止”和“连绵起伏,波涛汹涌”的词性、意义,结合所修饰的对象进行分析。答案:不矛盾。“静止”说明大地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状态;而“连绵起伏,波涛汹涌”则描写了大地的外在形式。,17.从第一、二节中,可看出“大地”是什么样子的?(2分)答:_答案:大地有着连绵起伏的外形,繁衍着生生不息的人类。,18.诗歌第三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答:_【解析】根据修辞手法的特点判断,表达效果要从修辞手法对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分析。答案:比喻。把“父母”比喻成“枯老的树干”,形象的刻画出父母辛苦过后老去的容颜,蕴含着儿女
11、对父母深深的爱;把“我”比喻成“新枝”,表现出“我”作为新生力量的蓬勃生机。,19从全诗的内容分析,诗人赋予了大地怎样的象征意义?“父母”还可以象征什么?(4分)答:_【解析】根据“根”的所指,分析“根”与“父母”“土地”的关系,再结合本诗的思想内容判断其象征意义。答案:大地象征着祖国。“父母”不仅可以是生养自己的父母,也可看做是故乡的象征。,三、写作(40分)20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写一篇作文。 有一片杉树林,它经历了无数次风暴,却不见有哪一棵树被风暴吹倒折断过。原来,这些杉树的根,盘根错节,互相纠缠在一起,已分不清哪条根属于哪棵树,好像那所有交错在一起的树根,都属于每一棵树,就像是一条条相互
12、挽在一起的手臂。 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如2010年的玉树地震、西南旱灾、重庆大风冰雹暴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灾区人民团结起来战胜了困难。其实,人们只要懂得相互挽手,相互帮扶,相互关爱,就能战胜人世间的一切风暴。,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文体不限,600字以上。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写作提示】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写作时要认真审读所给的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确立写作的方向,尤其材料中最后一句就是提示语,是从材料中概括总结出来的道理或启迪, “只要懂得相互挽手,相互帮扶,相互关爱,就能战胜人世间的一切风暴。” 这就是我们写作所要表达的主旨。立意时抓住 “挽手”、“帮扶”、“关爱” 其中的一个方面即可。,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