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体形容貌光艳美丽。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忌不自信。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如今齐国土地方圆千里,在齐国的土地上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全国范围内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的。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受上赏。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几个月以后,还不时的有人偶尔来进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填空梳理文章内容,文章标题中的“讽”,是用暗示比喻的方法进行委婉地规劝的意思;选文首先叙写了
3、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沾沾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自然段写邹忌以设喻说理(或类比说理)方法委婉进谏,由己及君,说明“王之蔽甚矣”的事实(用原文回答) ,讽谏齐王除蔽纳谏;接着叙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最后写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齐国在诸国中取得了“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用原文回答)的地位。,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2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B第3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4、。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用选择题应正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结构严谨。全文三段,第一段“比美”,三问三答;第二段“讽谏”,三比三喻;第三段“纳谏”,三赏三变。并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B邹忌能够讽谏成功,除了他有高超的讽谏
5、艺术之外,也与齐威王善于纳谏分不开,这一点可以从齐威王广开言路的“三赏”中看出来。C邹忌与徐公比美,虽然其妻、妾、客都赞美他比徐公美,但邹忌还是从三人的不同语气中明白了他们没说真话,进而悟出了一个道理:兼听也不一定能够明白事情的真相。D本文写法上设喻说理,以邹忌与徐公比美这种生活小事来喻治国大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4、下列有关对文意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主要是为了铲除
6、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关于人物,基本题: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2分),示例1: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说话讲究技巧,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有自知之明,能够冷静对待别人不切实际的赞誉等。示例2:我更欣赏齐王,他胸怀宽广,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知错能改,行动果断;虚心纳谏,从谏如流,善于开言路;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有富国强兵的愿望。,2、邹忌见徐公后, “窥镜而自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头脑
7、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关于讽谏,A.邹忌是怎样启发诱导齐威王纳谏的?(3分)B.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3 分),A.例如:邹忌以事设喻(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推己及人等)委婉规劝。他由“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推及到“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从而使齐王猛醒、纳谏。(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B.从小事入手,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贴近生活。(1分)设喻类比,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分)。说服力强,言辞委婉,让人易于接受,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
8、发,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1分),关于纳谏,A.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齐威王纳谏后在国内和国外产生什么巨大成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4分)B.请仿照示例,根据文章内容,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 (2分)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A. 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群臣纷纷进谏,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国内: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国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
9、.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谏,赢得了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的威望。,基本题:通过邹忌比美、设喻讽谏,使齐国走向强盛的故事,我们能够从中吸取哪些教益?试从讽谏者(下级),纳谏者(上级)和普通人(自身)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3分),关于启示,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1)作为讽谏者: 要注意对象和场合。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还可从勇气角度方面谈)(2)作为纳谏者:对于奉承话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要胸怀宽广,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谏如流,并积极采取措施。(3)作为普通人,
10、也应有自知之明,能够冷静对待别人不切实际的赞誉。善于思考反省,从生活中获得启迪。,A.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B.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其他中考题,1、根据选段内容完成下联。(3分)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下联: 2、本文用“ ”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1分)现指。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有:。与之意思相反的成语有:。3、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2分),齐国有邹忌这样敢于并善于劝谏君王的忠臣;齐威王能够接受和采纳群臣的劝谏和意见。(意对即可,每点1分,共2分),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 臣民面刺齐王受上赏,门庭若市 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近义词】:车水马龙、人山人海、车马盈门、比肩接踵 【反义词】:门可罗雀、门庭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