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址: 第 1 页,共 3 页儿童淋菌性尿道炎 34 例临床分析儿童淋菌性尿道炎 34 例临床分析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0 年第 4 期第 29 卷 临床及实验研究作者:王丽珍 赵正平单位: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皮肤科,上海 200062关键词:儿童淋菌性尿道炎摘要:回顾分析了 34 例儿童淋菌性尿道炎病例,其中男女比例为 13.25,平均年龄 5.8 岁。本组淋球菌培养均为阳性,1994 年后的 17 例患儿还进行了沙眼衣原体培养和 RPR、HIV 检测及真菌培养,有 6 例沙眼衣原体培养阳性。本组中有 5 例患儿为同一幼儿园群体发病,提示儿童、尤其是女童较易受间接感染。同时 应重视可能同时
2、存在的沙眼衣原体感染。中图分类号:759.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0-4963(2000)04Clinic analysis of 34 cases of children gonococcal urethritisWANG LI zhen(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Central Hospital of Putuo Destrisct Shanghai,200062,China)ZHAO Zhen ping(Department of Urology, Central Hospital of Putuo Destrisct Shanghai, 20
3、0062,China)Abstract: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4 cases of children gonococcal urethritis were made in this article, in which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1 3.25, with the average age of 5.8 years. The culture of gonococcus was positive in all cases. The 17cases contracted after 1994 were als
4、o cultured for chlamydia trachomatis and fungi and detected for RPR and HIV, 6 cases of which were positive for chlamydia trachomatis. There were 5 spisodes in the same kindergarten. It suggested that the children,especially girls, were easily in directly infected by gonococcus. At the same time, we
5、 must take attention to the possibility of complicated infection by chlamydia trachomatis.网址: 第 2 页,共 3 页Key word: Child/children;Gonococcal urethritis自 1988 年 1 月至 1998 年 12 月的 10 年间,我们共收治儿童淋菌性尿 道炎 34 例,现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4 例均系门诊病人,男 8 例,女 26 例,男女比例 13.25。 年龄 11 个月12 岁,平均年龄 5.8 岁。本组患儿因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感染
6、症状就诊。男性患儿均同时有尿道脓性分泌物,女性患儿部分伴外阴瘙痒。体检见男性患儿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无包茎者可见尿道口红肿,挤压尿道后有脓性分泌物自尿道溢出。女性患儿外阴炎 性充血,尿道口和阴道口有脓性分泌物。2 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本组患儿均进行尿常规、尿道(阴道) 分泌物涂片镜检及淋球菌培养等检查。 1994 年后的患儿还同时进行了沙眼衣原体培养、RPR 、HIV 检测及真菌培养等检查。所有患儿尿液中均查见白细胞( ),分泌物淋球菌镜检及培养均为阳性。17 例行沙眼衣原体培养,阳性 6 例(5 女,1 男)。真菌培养有 3 例阳性,菌种均为白念珠菌,感染者均为女性患儿。RPR 及 HIV 检测
7、本组均为阴性。本组诊断标准为淋球菌培养阳性,并有典型的 尿道炎症状和体征。3 治疗及结果由于本组病例时间跨度较大,故治疗方法未能统一。早期主要使用青霉素、壮观霉素等治疗,以后分别使用过的药物主要有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头孢拉定、头孢三嗪等。对合并有沙眼衣原体感染者,给予强力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后 1 周、 2 周、3 周复查尿常规、尿道(阴道) 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并随访至 2 个月。所有患儿均获治愈,随访无复发者。亦未发现有明显的后遗症。各药物治疗组效果无差异。4 流行病学调查由于儿童性病的特殊性,我们对本组病例均进行了家属的 性病检查和环境的有关调查。值得一提的是,本组中
8、有 5 例患儿(2 男 3 女)为同一幼儿园,并在 3 天内群体发病。对其 5 对父母进行了性病检查,父方进行尿道拭子、前列腺液的涂片和培养,母方进行阴道涂片、培养检查。结果其中 4 对父母为阴性,而 1 对父母证实为淋菌感染者。在对该幼儿园的环境调查中发现,那里存在共用痰盂大小便的现象。虽然便器和有关物品中取样检查培养未获淋菌阳性结果,但根据其群发特点已可断定为间接感染所致。其他病例中,证实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为淋菌感染者 25 例,保姆为淋菌感染者 2 例,2 例未查到明确的感染源,均为女性。本组中未证实有性虐待情况。5 讨论随着我国性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高,儿童性病发病率亦有上升的趋势,尤其以
9、淋病的发病率最高。因解剖特点,女童更易感染淋菌性尿道炎。由于淋球菌在脱离人体后生命力很弱,故一般只有通过性活动等密切接网址: 第 3 页,共 3 页触方可感染。在儿童,除性虐待外,以儿童间的性游戏和淋球菌污染物的间接接触感染可能性最大。但一般认为,男性儿童间接感染的可能性很小,而本组中群体发病的 2 例男童遭感染则提示男童亦易被间接感染。故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对于男童的“尿路感染” 、 “包茎合并感染”等亦应考虑到有淋菌感染的可能。同时,对儿童的淋菌感染,亦必须注意有无沙眼衣原体、梅毒等其它性接触疾病的同时感染。本组中早期因条件及认识所限,部分病例未进行其它项目检查,后 17 例进行沙眼衣原体培
10、养的患儿中,则查出 6 例伴有沙眼衣原体感染,占 35,应引起高度重视。儿童性病的发生与成年人性病有密切关系,因此预防儿童性病的根本措施是控制成年人性病。在诊治成年人性病的工作中,应强调患者家庭中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以防传染给无辜的儿童。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群聚场所,应禁公用坐式便器、毛巾等,以杜绝类似本组中群体发病的不幸事件重演。在对已确诊的儿童性病患者治疗同时,当然应对其感染源 父、母或其中一方进行正规的治疗和随访。由于儿童性病可能牵涉到法律问题这一特殊性,故对儿童性病的诊断应十分慎重,必须通过可靠的病原学检查方可确诊。我们在本组儿童淋菌性尿道炎的诊断中,无一例外地均进行了淋菌培养,在获得可靠的科学证据后再进行有关的家属和社会环境调查,因而未发生任何与医院方有关的矛盾和纠纷。参考文献:邵长庚,林元珠.我国儿童性病的防治.中华皮肤科杂 志,1996,29(6):387390.戴桂英.33 例儿童性病调查报告.临床皮肤科杂志,1992 ,21(2):156.叶干运主编.皮肤性病防治.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4.248.吴昌辉,梁连辉,陈绍枝.女童生殖器沙眼衣原体感染 6 例.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 ,29(4) :215.收稿日期:1999-08-05 修回日期: 199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