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5 教育资源网版权所有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学习主题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共 6 课时)第一课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
2、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鸦片战争重点难点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重点掌握两大板块、六个问题: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二是中英南京条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2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首先明确
3、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而后依据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认识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南京条约的签订,仅仅是开始而已,不要因此造成认识上的错误。鸦片战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史料、自由阅读卡,学会从历
4、史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2结合时代背景、学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3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发展过程中,指导训练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4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分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教法建议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首先由导入框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疑问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在学生充分议论的情况下,教师加以归纳指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
5、市场就成为它首选的对象。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 (当时拥有鸦片专卖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其鸦片每箱成本 200 多卢比,1817 年在市场上的拍卖价为 1785 卢比,在中国的卖价为 2618 卢比,差额 833 卢比,折合银元 400 元或白银280 多两。 )于是英国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指导学生看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指导学生看自由阅读卡,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再概括归纳:鸦片是一种用罂粟汁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375 教育资源网版权所有人一
6、旦吸食鸦片就不易戒除,一染上毒瘾,则使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请同学朗读炮子谣,老师再解释含义。引用英国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在 1773 年的宣称:“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仅仅为对外贸易的目的外,它是不被容许的,明智的政府应该严格地限制鸦片的国内消耗。 ”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认为鸦片有害,应严格限制国内消耗;而一方面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而鼓励外销。这一目的彻底暴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无耻和伪善,认识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马克思曾引用英国史学家蒙哥马利马丁的话来痛斥鸦片贸易的罪恶:“鸦片贸易比奴隶贸易更残酷,因为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还折磨他们的
7、肉体。 ”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教师请学生阅读动脑筋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造成哪几方面的危害;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样的后果。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教师提出你将如何面对这因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重局势的问题。在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后,教师再归纳鸦片走私已严重危及清王朝的统治,所以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讲清楚鸦片的危害,林则徐为何禁烟即不言而喻)教师提问: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学生回答后老师进一步提出:采取了严厉有效的措施,并将缴获的 230 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注意
8、提醒学生,销烟是采用化学反应的方式方法进行,并非烧烟。教师还可指出,当时外国人并不完全相信林则徐真要禁烟,他们想林则徐这次要发大财了。但他们在仔细观察整个销烟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发现其紧张有序、滴水不漏的组织措施,根本使人无机可乘,他们的想法太天真了。林则徐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人格精神让这些外国人心悦诚服,赞叹不已。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罗瑞卿大将参观虎门时说过:“中国近代史就是在这儿首先开始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到了虎门就能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4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教师指出,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
9、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决心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教师提问: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引用德国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名言,指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由于这场战争是因鸦片走私引起的,所以马克思说:“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 ,因此,这场战争就被称为鸦片战争。5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让学生阅读课本回答,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以清政府战败
10、的原因作为小讨论的主题,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自由发挥、自我表现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看鸦片战争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一是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二是占香港、进吴淞、到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再归纳提示: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却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结果“落后就要挨打” ,在战争中吃了败仗。尽管中国所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尽管有关天培这样的爱国将土的英勇抵抗,但仍然挽回不了失败的结局,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6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11、地半封建社会:教师提示,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让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看割让香港岛示意图。引导学生将条约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六个字。再与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斗争,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在图中填上:1中英南京条约强迫中国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2中英南京条约强迫割给英国的香港岛。3中英南京条约的签字地点南京。375 教育资源网版权所有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活动与探究1小讨论:
12、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知识介绍从罂粟到毒品罂粟是一种看起来很美丽的花,却能制成鸦片、吗啡和海洛因等毒品。罂粟经过初步加工后,可以制成鸦片。鸦片里面大约含有 10左右的吗啡成分。吗啡可以从鸦片中提炼出来,毒性比鸦片更大。如果再在吗啡里加入其它一些化学物质,就可以制成白色粉末状海洛因。海洛因比鸦片和吗啡还要毒得多。一旦吸上了鸦片、吗啡或海洛因这些毒品,就很容易上瘾,每天几次不能间断,不然就涕泪齐下,浑身瘫软;吸食时间一长,吸食者就会满脸烟容,最后骨瘦如柴,直至死去。毒品很贵,瘾君子们为了得到毒品,轻者倾家荡产,负债累累,重者铤而走险,杀人抢劫,危害社会。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13、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暴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本课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听、看、议)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不彻底消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赶走“法兰西” “英吉利” ,明天还有新的“法兰西” “英吉利”接踵而至) 。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
14、,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第二次鸦片战争重点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对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只须掌握其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及发动战争的国家即可,但教师应抓住课文的标题,讲述这次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它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使课文内容上下衔接。“列强侵华罪行”是本课的又一个重点,也是本课大量篇幅所叙述的内容,为使学生化繁为简,轻松掌握这一段史实,可把其罪行归纳为八个字“洗劫空前” (英、法) 、 “割地最多” (俄) 。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
15、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这里应讲清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农民起义军的斗争目标首指清政府,即推翻清朝的统治(清政府的腐朽,是国难当头的罪魁祸首) ;一是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讲述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法指导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看看有哪位同学从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中,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如果能由学生来述说最好,否则就由教师介绍,学生通过听,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怎么发生的。第二部分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是看和议。学生的议,可以有两个主题:“痛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谴责沙俄野蛮割土占地” 。让学生通过“说” ,锻
16、炼口头表达能力,且加深对这段史实的印象。第三部分,教师可以将问题打在屏幕上,让学生思考,而后四个小组的学生分别上台书写答案,每人写一题,一个接一个上来写,看谁写的既快又准确,教师最后评分。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法建议复习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375 教育资源网版权所有导入新课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三大板块:由全课板书设计构成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2具体的授课方式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本课极为简
17、略,但为什么把它单列一个板块,一是整体线索的思路结构分明,顺理成章。二是因为不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学生就无法理解这次侵略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而不是类似“甲午中日战争”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虽然这是后话) ,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肯定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联系。所以这一部分,教师可以从课目引入,即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利,但他们贪婪的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的要求,遭拒绝后,在此发动侵略战争,以此逼迫清政府就范。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
18、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板块“列强罪行”中,可做如下处理:a讲“火烧圆明园” ,可采用说看议的形式进行。说,即教师的解说: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且为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其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 ,可谓当之无愧(详细内容见资料) 。让圆明园这精湛艺术的宝库在学生脑子里占据先入为主的位置。看,即放一段火烧圆明园的录像,让学生产生对圆明园的直观印象。通过视觉,目睹侵略者的野蛮、贪婪与罪恶。通过听、看活动加深对侵略者罪行的痛恨。议,即让学生发表议论,谈谈感想,引导学生痛责思恨、激发爱国情绪。b对沙俄割地行径,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教学手段可利用一图一表,先“以表带图”
19、(看表识图) ,后“以图代表” (采用地理方位的识记法) 。第三板块,可采用连环提问法: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联系“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内容: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人民做出什么反应?(引出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农民政权抗击的目标是什么?结果怎么样?最后教师可把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间、侵略者、主要内容及结果做个小结,这样层层归纳,步步巩固,使学生了解,由于二次鸦片战争主权再丧失、领土被强占,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此外巩固两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对掌握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五大侵华战争知识的完整性做好铺垫。活动与探究动脑筋根据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
20、示意图 ,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比一比,看谁叙述的更清楚、准确、全面。这个题目课结合到“谴责沙俄割土占地”中进行。学生可示图解说(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 。练一练规定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中国领土割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是?参考:英法联军劫焚圆明园1860 年 10 月 6 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抢劫三天。这群贪婪凶残的强盗,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凡是搬不动的就棒打棍敲,任意毁坏。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记者从北京发回的通讯写道:“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计和
21、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一个名为赫里斯的英国军官,第一次抢到一个缕金花盆,盆中栽着一株高 1 英尺的黄金树,树上挂着以红玉为核心的蓝宝石果子。他将这个金花盆和其他375 教育资源网版权所有宝物,装了七大筐,归为己有。第二次,他又抢到一座 7 英尺高的金塔和大批宝物。10 月 11 日,英国侵略者又组织了一支 1200 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的庞大抢劫队,再次洗劫圆明园。10 月 18 日清晨,英国骑兵团 3500 人,开进圆明园,手执火把,到处纵火。据当时记载:“倾刻工夫,几十处地方,都冒出了一缕缕的浓烟密雾,不久这缕缕的烟,聚成一团团的烟,后来又集
22、合为弥天乌黑的一大团,万万千千的火焰,往外爆发出来,烟青云黑,掩蔽天日,所有庙宇、宫殿、古建筑,被视为举国神圣庄严之物,其中收藏着的历代富有皇家风味的精美物品,都付之一炬了。 ”第三课 左宗堂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第一课时收复新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阿古柏侵略我国新疆和残酷剥削、压迫新疆人民;知道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的史实。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如果你是左宗棠,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 “如何评价左宗棠”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抗击外来侵略,捍
23、卫国家主权,都会得到人民的支持。收复新疆重点难点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本课的重点。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我国的西北大门,它的得失不仅关系到我国的主权,更维系着国家的安全。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得到朝野爱国者的支持和新疆各族人民的拥护。讲清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与付出代价的必要性是本课的难点。用一大块土地和大量的赔款去换取一座山城,有没有必要?学生可能无法理解、无法接受。教学时必须讲清楚:当时俄强清弱,要收回伊犁,没有付出一定的代价是不可能。而伊犁是新疆的大门,没有收复伊犁等于没有收复新疆,国家安全仍然没有保障。所以,伊犁比那块土地、那些赔款更为重要。收复新疆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学会借助其他学科知识进行
24、立体思维方法。2这一课牵涉到斗争策略,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懂得外交斗争必须有武力做后盾,才有可能取得胜利。3指导学生学会有所失才会有所得,懂得高瞻远瞩,用全局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4指导学生懂得:在封建社会,所有的爱国大臣、爱国将领都有两面性,既反人民,又反侵略,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们。收复新疆教法建议1出示中国填充地图,让学生找出新疆的方位,并提问“新疆占我国领土的百分之几?”再利用“动脑筋”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一是进行学科渗透,二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让学生了解新疆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回顾这时期我国边疆危机
25、的情况,从此直接导入新课。3讲述“阿古柏侵占新疆”一目,可结合地理知识,提问“苏联瓦解产生几个国家?”再提问“浩罕国是由什么民族建立的?”让学生了解浩罕国的由来,又明确它的地理位置。为后面的学习确立时空概念。4结合新疆地图或电脑课件,教师边演示边用简练的语言,叙述阿古柏侵略新疆的过程。或让学生自制课件,自己演示,自己讲解阿古柏侵略新疆的过程,并描述阿古柏如何残酷剥削和压迫新疆各族人民,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5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小字部分,指出沙俄、英国无视中国的主权,公然承认并支持阿古柏的伪政权,俄国还直接出兵占领新疆的伊犁地区。其罪恶目的,是企图分裂中国领土。6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
26、本课的重点。可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鸿章和左宗棠的资料和主张,上课时让学生分成“李鸿章派”和“左宗棠派”就“海防”与“塞防” (指西北防务)孰重孰轻展开争375 教育资源网版权所有论。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加深学生对左宗棠主张收复新疆正确性的理解。7可设问:“如果你是左宗棠,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再设问“左宗棠在打败阿古柏后,为什么不乘胜收复伊犁,而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同时又设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纪泽的外交斗争?”培养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9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用一块土地,大量的赔款换取伊犁值不值得
27、?”培养学生高瞻远瞩,用全局的眼光来分析问题。10讲完上述内容后,可提问“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你怎样评价左宗棠?”即可巩固旧知识,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又可以培养学生全面评价重要历史人物的能力。问题探究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后历代中央政府从没有放弃对新疆的管理。练一练活动与探究1比一比:分小组讨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然后选出一位代表在班上把本组的意见谈一谈,看哪个小组总结得好。让同学们自由发挥。2制表:回顾学过的内容,用表来反映沙皇俄国对我国的侵略。相
28、关知识阿古柏阿古柏(18251877 年) ,中亚浩罕国人,军队的帕厦(总司令) 。1864 年,新疆各族人民举行反清起义,占领大部分地区,但领导权被封建主掌握,出现许多割据政权,互相攻伐。1865 年,南疆封建主金相印向浩罕国求援。这时阿古柏在国内争权斗争中失利,便被国王派往支援,他便乘机侵入新疆,占喀什噶尔、疏勒、和阗、叶尔羌等地。1867 年其势力到达喀嗽沙尔及库尔勒一带。接着阿古柏仿照中亚汗国制度,建立哲德沙尔国(意为七城汗国) ,自立为“汗” 。1870 年继续向北发展,陷乌鲁木齐等地,几乎占有新疆全境。阿古柏盘踞新疆期间,曾得到沙俄和英国支持。阿古柏也为英俄肢解中国的侵略政策服务,
29、成为“一仆二主”的走狗。1872 年、1874 年阿古柏先后与俄、英订立“条约”:英俄承认阿古柏政权,给以金钱武器援助,阿古柏则给他们以通商、设立领事、低额关税等特权。英国为了排挤俄国势力,加强对阿古柏的援助,使阿古柏越来越依靠于英国。俄国更在 1871 年乘机出兵侵占伊犁。阿古柏统治下的新疆各族人民,受到残暴的奴役和掠夺,生活极度贫困,甚至出现买卖奴隶的历史倒退现象,激起各族人民的仇恨。1876 年 3 月,左宗棠率三路大军入疆,次年 5 月阿古柏兵败于库尔勒,服毒自杀(一说被部下杀死) 。曾纪泽与中俄伊犁交涉曾纪泽(18391890 年) ,湖南湘乡人,字劼刚,曾国藩之长子。1878 年出
30、使英法。18781879年崇厚在俄京交涉伊犁问题,擅订里瓦吉亚条约 ,出卖大量西北土地,清政府认为“流弊甚大” ,拒绝批准,并将崇厚革职治罪。1880 年 2 月,清廷任命曾纪泽赴俄京重开谈判。沙俄政府态度蛮横,坚持无理要求,曾纪泽据理力争,谈判很艰苦。左宗棠在国内组织抗俄司令部,表示坚决支持曾纪泽的斗争。1881 年 2 月 24 日,双方订立了中俄改订条约 (又称中俄伊犁条约 )20 款。主要内容:俄将特克斯河一带地方和伊犁九城归还中国,中国把霍尔果斯湖以西大片土地割让俄国;沙俄勒索 900 万卢布,作为俄国商民“抚恤费”及俄占伊犁期间的“代守费” ;允许俄国在伊犁、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等
31、地通商,开辟新疆至嘉峪关陆路贸易,并在嘉峪关、吐鲁番设立领事馆;重勘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两处中、俄边界。375 教育资源网版权所有同里瓦吉亚条约相比, 改订条约部分条款对中国的损害减少些,主要交还了特克斯河流域二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但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沙俄破坏我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不平等条约。第二课时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讲一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甲午中日战争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黄海大战。讲述黄海大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沉着应战直至舰沉与全体将士共存亡的英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课的另一
33、个重点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况和内容。通过讲述马关条约的签定的情况和内容,揭露日本侵略者的贪婪、残暴和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卖国罪行。本课的难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2通过指导学生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甲午中日战争教法建议1在导入新课时,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言以渲染气氛:“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
34、字哪一句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 4 课甲午中日战争。 ”这段导言一开始就制造了浓重的气氛,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两句设问,既是对前课作了小结,也给下文作了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黄海大战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名称为甲午中日战争。二是黄海大战的经过。三是黄海大战的结果。可以先由老师放映影片甲午风云的重要片段,然后让课前准备好故事的学生进行演讲特别突出邓世昌的事迹。老师在学生讲完后进行归纳和总结。要求学生注意看有关的地
35、图和图片材料。3黄海大战后,李鸿章为保存自己派系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保船避战” ,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巡海迎敌。这样,黄海制海权为日本舰队所控制,此后中国遭到日军海陆两路的夹击。由老师简要讲述辽东半岛战役并着重讲清旅顺的陷落和旅顺屠城,指导学生看小字部分内容。老师再讲清威海卫溃败的情况,指出威海卫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4 马关条约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应依次讲明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1895 年)和双方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要求学生记忆。二是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四点划在书上,并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关于“三国干涉还辽” ,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小字,教师不必讲解。三是结合马关条
36、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第一、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是旅顺军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台湾省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包括本岛、澎湖列岛及其他大小岛屿七十多个,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375 教育资源网版权所有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是掠夺了资源的宝库,而且又是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基地。第二、两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当时的财政收入,一年不足九千万两。为了偿付赔款,除了加紧搜括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条件的“洋债” 。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 85被
37、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第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第四、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了。51895 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让学生动脑筋思考: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38、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干什么?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说明什么问题?指出那拉氏、李鸿章为首的投降派苟且贪安,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 ,这一小撮人主持国家哪有不败之理。6指导学生阅读以徐骧为首的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关材料,抨击当今台湾“台独”分子的言论。练一练连线搭配1842 年 南京条约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1860 年 马关条约 割让乌苏里江以东领土(包括库页岛)1895 年 北京条约 割让香港岛活动与探究(任选)1比较分析: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2故事会:搜集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故事,
39、在班里交流。第四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重点难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本课的重点。义和团的发展壮大,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利益,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极大仇视和恐慌。帝国主义列强一面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令其对义和团运动进行镇压,一面直接出兵疯狂绞杀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辛丑条约是本课的又一重点。通过辛丑条约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的武装控制之下。清政府已成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忠实走狗,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是本课的
40、难点。学生通过对史实的了解,必然形成初步的认识,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努力使认识提升到理性高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阅读本课图片和历史文献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有关的音像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2指导学生将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以深化学生对辛丑条约危害性的认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法建议375 教育资源网版权所有1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
41、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从1898 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上面的歌谣就是当时传唱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拼凑起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讲述本课前,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然后阅读课文提示,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从 1898 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上面的歌谣就是当时传唱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拼凑起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2讲述“八国联军侵占
42、北京”时,强调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取得廊坊狙击战的胜利,挫败了西摩尔联军进犯北京的计划,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粉碎了所谓“西方军队无敌”的神话。义和团在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00 年 8 月北京陷落,慈禧太后挟光绪帝西逃,这是继四十年前(1860 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之后,北京城又一次为列强所占领。 (建议复习比较北京两次被列强占领的史实)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恶本质。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课文中的小字叙述八国联军在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教师不必补充内容,可指导学生
43、阅读,进一步认识侵略者的强盗面目。另外,课文中在八国联军炮火下燃烧的北京城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员插图及瓦德西的一段话,为学生了解八国联军的侵华暴行提供了形象资料,讲述时应注意使用,使学生有较直观的认识。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有关的音像资料,加深学生的印象)3 “辛丑条约 ”一目是本课的又一重点。教师应提醒学生,同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国家,除出兵中国的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之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荷兰三国,共十一国。教师应讲明两个问题:(1)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条约的主要内容,教材列举了四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归纳记忆。第一,经济上, “清政府赔款白银 4.5 亿两,以
44、海关等税收作保” 。第二,政治上,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第三,军事上,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第四,外交上,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通过辛丑条约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最终确立了清政府为帝国主义列强忠实走狗的地位。指导学生看辛丑条约签订的情况插图,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但不作为要求。(2) 辛丑条约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通过对条约主要内容进行分析,而后再指导学生对南京条约 马
45、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以深化学生对辛丑条约严重危害性的认识。4本课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可以简单将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进行列表归纳,结合活动与探究 1 进行小结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练一练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 A赔款 2 亿两白银B拆毁大沽炮台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这种说法是否有道375 教育资源网版权所有理,为什么?2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知识介绍克林德碑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时,作恶
46、多端的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东单被清兵击毙。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外国侵略者以此为借口,强迫清政府向德国政府公开道歉,并为克林德修建一座纪念碑。清政府被迫答应这一无理要求,在崇文门用大理石修筑了一座牌坊式的纪念碑,并在上面刻着“为国捐躯,令名美誉”等字样。这是中国的奇耻大辱。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战败而告终,中国成为战胜国之一,北京人欣喜地拆毁了克林德碑。后来,他们把拆下来的牌坊移到中山公园,重新修好,改为“公理战胜”碑。新中国成立后,在 1953 年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上,为表彰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决定将“公理战胜”碑改为“保卫和平”碑。活动课 列强侵华史综学习模拟时事报道侵
47、略与反抗1840 年,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五千年文明古国从此惨遭帝国主义列强铁蹄的蹂躏,四万万中国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尊严,为了中华的崛起,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请你作为一名记者,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一百多年前的今天,将你见到的这幅交织着腥风血雨,凝聚着亲仇爱恨的历史画卷告诉世人。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请用你的这正义之笔,将侵略者的残暴和丑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把中国人民的不屈反抗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吧!一、活动目的1通过搜集、选择、整理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和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图片、实物、史料,培养学生想象思维和分
48、析、比较、归纳能力。2通过模拟时事报道,加深对中国近代屈辱史、抗争史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时事报道的交流、展示、评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4通过撰写时事报道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感悟历史,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二、活动程序1分工选题: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负责教科书第一单元一节课内容,选出正副组长。每组选定一项专题。 (若不设组亦可,由学生按其所好选题,使学生更有自由发展空间)2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了解有关近代列强侵华的图片、实物、史料;考察有关近代反抗与斗争的历史遗迹;观看影视林则徐 火烧圆明园 甲午战争等作品,在拥有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对图片、实物、材料、遗迹等历史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写出一篇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期间的帝国主义侵华或中国人民反抗的时事报道。3阅读林则徐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 义和团运动 中国近代战争史等书籍,撷取有关片段,写成时事报道。4将写成的报道按标题、作者、撰稿时间、内容、评价的要求在小组交流,由小组选出若干篇到班级评比。5按约定的评分标准,用全班投票的方式评出优秀作品一、二、三等奖。6把获奖作品编制成图文并茂的“侵略与反抗”时事快报的墙报。第二学习主题 近代化的起步共 5 课时第一课 洋务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