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亭集序 学案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书序体裁特点;学习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现象。2.技能目标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学习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及书序的特点。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关于生死的慨叹,把握作者对生死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诞之意。第一课时学习重点:1、 了解书序体裁特点,及作者的基本情况。2、 熟读课文,读准字音。3、 学习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现象。学习步骤:一、文学常识。、作家、作品。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他有“ ”的美称。他不仅
2、长书法,也长诗文。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 第一” 。、了解序的体裁特点:明确: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二、注读字音。癸丑( ) 、会稽( ) 、禊( ) 、急湍( ) 、流觞( ) 、骋怀( ) 、晤( )言、趣( )舍、曾( )不知、嗟( )悼( ) 、彭殇( ) 形骸( )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请写
3、在横线上:三、文言基础知识。1、文言基础知识。古 今 异 义 : ( 指 出 下 列 加 深 词 语 的 古 义 )1.引以 为 流觞曲水。 2.列坐其 次 3.是 日也 4.俯察品 类 之盛 5.所 以 游目骋怀 6.俯 仰 一世 7.或取诸怀 抱 8.向 之所欣 9.亦将有感于斯 文 句 式 ( 指 出 下 列 句 子 的 句 式 , 并 翻 译 )a) 判 断 句 修禊事也 死生亦大矣 其致一也 b) 倒 装 句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当其欣于所遇 不能喻之于怀 亦将有感于斯文 虽无丝 竹 管 弦 之盛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 省 略 句 (指出下列句子省略了什么词,把这个词换成
4、现代汉语) 映带( )左右 列坐( )其次 悟言( )一室之内 放浪( )形骸之外 引以( )为流觞曲水 词 类 活 用 : 群贤 毕至,少 长 咸集。 固知一 死生为虚诞。 齐 彭殇为妄作。 死生亦大 矣。 映带 左右。 一觞 一咏。 所以游 目骋 怀。 犹不能不以之兴 怀。 足以极 视听之娱。 重 点 实 词 : ( 解 释 词 语 )( 一 ) 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二 ) 一 1、若合一契 2、其致一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 觞 一 咏 ( 三 ) 次 1、列坐其次 : ( 四 ) 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五 ) 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5、 :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六 ) 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 七 ) 之 1、所之既倦。 2、以之兴怀。 3、夫人之相与。 4、极视听之娱。 5、暮春之初。 ( 八 ) 犹 1、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2、亦犹今之视昔 通 假 字 : ( 指 出 通 假 字 , 并 做 解 释 )趣舍万殊 悟言一室之内 第二课时学习重点:逐字逐句翻译全文学习步骤: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6、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6、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7、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8、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9、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1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1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
7、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翻译: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2、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3、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一、整体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 讨论: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一)记叙兰亭盛况; (二)抒发人生感慨; (三)交代作序目的。 二、讨论第一段内容 提问:本段共有六句话,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一)记叙兰亭盛会: (1)时间:“永和癸丑暮春” 地点:
8、“兰亭” 目的:“修禊事也” (2)人物:“群贤少长” (3)环境:“此地有,又有” , (4)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 (5)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6)感受:“信可乐也。 ” 讨论: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写景抒情,叙议结合。如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 ”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 ;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讨论: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 25 个
9、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 二、讨论第二段内容 2 “俯仰”一词在这一段中两次出现,意思是否相同?引导学生参看注释,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4提问:这段话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是如何逐步展开的?学生发言后,明确:作者承上文的“乐”字,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 5结合课后练习(一)中的(2),讨论这段话的议论与上一段的叙事有何联系。讲析:首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言;也是承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晶类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开一步的说法。下面承此句论述了两种人:一种是“
10、晤言一室之内”倦于涉猎游玩的,一种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们虽然“取舍” “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时都是“不知老之将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是情随事迁,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表议论,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板书: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晤言一室之内(静) 或放浪形骸之外(躁) 欣于所遇(快然自足)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况修短随化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 6齐读。指导学生在板书提示下试背诵。 三、讨论第三段 交代作序目的,引起后人感怀。 2讨论: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表
11、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这段议论中饱含感情,写出了阅读昔人兴感之作时内心苦闷伤感与古人产生共鸣。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观点,认为“有生就有死” ,对于生死说得如此痛切,虽有悲观消极情绪,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批判了老庄哲学中的虚无主义世界观。 3如何理解这篇书序行文的巧妙?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写供后人阅读的兰亭集序 ,却先写阅读昔人兴感之作,由“今之视昔”想到“后之视今”亦是如此,为使后人也对今天的所为所思“兴怀” ,所以“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以便“后之览者”也会“有感于斯文” 。作者把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后人有感串联起来,巧妙地交代了诗集的由来,说明了编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