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的发展.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967827 上传时间:2019-09-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农村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业农村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业农村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业农村的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 (具体就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民以食为天,农业自然是根本,粮食安全是重要的战略问题,假如粮食问题解决不了,工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都会手牵制;当前城市富裕啦,但是城乡差距也大啦,假如不加以解决,就会出现两极分化,引发社会矛盾和社会动荡,所以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问题,一个是致富的问题,再有一个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工作,坚持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十年,是连续出台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形成新时期保护和支持农业的政策体系框架的十年,是粮食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

2、著提高、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的十年。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首先,农村大跃进式的城镇化发展导致区域规划的整体变更,加之部分规划不合理现象严重,造成农村在转变发展方式上的问题凸显。农村的城镇化本是件大好事,可在实际运作中部分地方为追求片面的城镇化,花大力想办法让农村被城镇化。原本合理制定的二三十年农村发展规划被迫搁置,随之被放弃的还有相关联的农业发展思路,集中规模发展的大花卉、大棚菜、大渔场均因村民在当地被城镇化而泡汤。失去了农地、拆迁没有被合理的补偿、面对被上楼、被城镇化、被冠呼之与市民同等待遇的农民

3、们,部分实践中的规划不合理、缺乏相关联配套措施的城镇化,确实损害了农民的根本利益,更把他们的生活逼上了绝境。只有合理、务实、规范的城镇化,健全与之配套的社会保障,放弃盲目不切实际的构想,少点官员的政绩观,切实从农村的实际出发,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从发展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符合当地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才是真正的造福于民。其次,农村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农地需持续利用,更须土地产权制度的完善作为保证。作为农民谋生的土地,不仅要充分利用,还要持久保护。可现实情况却是耕地在减少、结构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做法单一、破坏性严重且保护较差。有些地方肆意征用耕地,缺乏征用的相关制度和

4、对土地用途的管制监控,要杜绝这些问题的重复发生,必须要对农村土地产权有充分的保护。要严格依法落实执行土地所有权制度和土地使用权制度,坚持集体所有前提下的农村土地产权主体,稳定土地承包制,实行土地使用权有效轮转,促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健全和加强农户对土地使用权利的保障机制,调整产权结构,构建合理、有序的农地流转机制,建立起合理的价格形成和补偿机制,让稀缺的土地有序合理的流转,探索如何利用土地让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发挥农村土地的优势,细化土地的性质和作用,让土地为农民带去真正的实惠。再次,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不合理,剩余劳动力转移缺乏现代科学理论的指导,造成人不能尽其才,人力资源浪费现象

5、严重。在如今的农村,多半农民都有出去打工的经历,在从事的行业中多半是属于第三产业且年轻人居多。一些原本在农村就有家传手艺的人,在出来打工后却未能有合理的途径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而此时部分回乡的农民工因早已不适应农村的生活方式,对耕田种地早已失去了耐心,整日游荡、打牌赌博,不但会对农村的社会治安造成危害,而且还容易滋生犯罪的发生。部分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返乡后不干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年长力衰者仍下地种田,反倒是年长者养活年轻者的倒置现象频现。部分回乡欲创业者,也因种种原因而遗憾放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更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多途径多方法的培训指导,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培训体系,建立稳定的培训基地

6、,试点采用订单式、定向式、创业式的培训方式,提高农民们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通过经济手段、鼓励、诱导农民参与培训,让他们真正学会掌握一技谋生之长。多方拓宽合理就地转移剩余劳动力,使农民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更有发展之平台。乡村面貌变化快二、农业现代物质精密冲床 http:/ 农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在生物育种、粮食丰产、节水农业、数字农业、循环农业、动植物疾病防治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增加了我国农业技术储备,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据科技部统计,2011 年我国农

7、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 95%以上,良种对粮食作物增产的贡献率超过 4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 53.5%。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十六大以来,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实现快速发展。据农业部统计,2011 年全国农用机械总动力 97735 万千瓦,比 2002 年增长 68.7%,年均增长 6%;大中型拖拉机 441 万台,比 2002 增长 3.8 倍,年均增长 19.1%;小型拖拉机1811 万台,比 2002 年增长 35.2%,年均增长 3.4%;联合收割机 111 万台,比 2002 年增长2.6 倍,年

8、均增长 15.3%。2011 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54.5%,比 2005 年提高 18.6 个百分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十六大以来,国家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引导农民多施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据农业部统计,截至 2010 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已涵盖全国 2498 个县(场、单位) ,受益农户达 1.6 亿,技术推广面积 11 亿亩以上;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项目已涵盖全国 30 个省(区、市,含中央农垦系统 )的 619 个县(市、区、场),实施面积增加到2750 万亩。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9、根据水利部统计,2011 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为61682 千公顷,比 2002 年增长了 13.5%。农村交通更加便利。据交通部统计,2011 年末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 里程达 356.4 万公里,比 2002 年增长了 1.7 倍,年均增长幅度为 11.5%;全国通公路的乡( 镇)占全国乡( 镇) 总数的 99.97%,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 99.38%;其中,通硬化路面的乡( 镇) 占全国乡( 镇)总数的 97.18%,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84.04%。农村环境有所改善。农村改水成效显著。根据卫生部统计,截至 2011 年底,农村改水累计受益人口达

10、到 89972 万人,比 2002 年增长 3.6%;改水累计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94.2%,比 2002 年提高 2.5 个百分点。农村卫生条件改善。2011 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9.2%,比 2002 年提高 20.5 个百分点。农民住房面积增加较多。据调查,2011 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 36.2 平方米,比 2002年增加 9.7 平方米,增长 36.6%。其中,砖木结构的为 15.9 平方米,增长 14.7%,年均增长幅度为 1.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为 16.5 平方米,增长 1.1 倍,年均增长幅度为 8.8%。农村医疗制度逐步健全。从 2003 年起开始实行新型农

11、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病有所医” 。据卫生部统计,2011 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 8.32 亿人,农民参合率为 97.5%,新农合筹资总额达到 2047.6 亿元,人均筹资 246.2 元,补偿受益人次 13.15 亿。农村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和卫生人员数增加。2011 年末,全国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为 102.6 万张,比 2002 年增长了 52.9%;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数为 116.6 万人,比 2002 年增长了 9.5%。 2011 年,每千农业人口平均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和卫生人员数分别为 1.16 张和 1.32 人,比 2002 年分别增长 48.7%和

12、 11.8%。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趋于完善。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农村生活困难人口提供兜底的基本保障,实现“困有所济”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 2011 年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了 5313.5 万人和 2662.6 万个农户,比 2007 年制度建立之初分别增长 53.9%和69.3%;月人均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和月人均支出水平分别为 143.2 元和 96.4 元,比2007 年分别增长 1 倍和 1.6 倍。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促进农民养老方式实现重大转变,实现“老有所养”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1 年底,全国有 27 个省、自治区的 1914 个县(市、区、旗

13、 )和 4 个直辖市部分区县开展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 60%的县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32643 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 8525 万人。2011 年全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1070 亿元,其中个人缴费 415 亿元;基金支出 588 亿元。基金累计结存 1199 亿元。基础设施持续改善自 2005 年党中央做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部署以来,党和政府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农村交通更加便利。据交通部统计,2011 年末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 356.4 万公里,比

14、 2002 年增长了 1.7 倍,年均增长幅度为 11.5%;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 99.97%,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 99.38%;其中,通硬化路面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 97.18%,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 84.04%。农村环境有所改善。农村改水成效显著,据卫生部统计,截至 2011 年底,农村改水累计受益人口达到 89972 万人,比 2002 年增长 3.6%;改水累计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 94.2%,比 2002 年提高 2.5 个百分点。农村卫生条件改善。2011 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 69.2%,比 2002 年提高

15、 20.5 个百分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迈出坚实步伐。2011 年 10 月,国务院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每年安排 160 多亿元专项资金,为 680 个国家试点县的 2600 多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每天 3 元的营养膳食补助。2006 年,通过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国家对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还补助学校公用经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建立了改造维修校舍长效机制。2007 年春, “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惠民政策,推广到中东部地区 40 万所农村中小学的近 1.5 亿名学

16、生。农村医疗制度逐步健全。从 2003 年起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病有所医” 。据卫生部统计,2011 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 8.32 亿人,新农合筹资总额达到 2047.6 亿元,人均筹资 246.2 元,补偿受益人次 13.15亿。农村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和卫生人员数增加。2011 年末,全国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为102.6 万张,比 2002 年增长了 52.9%;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数为 116.6 万人,比 2002 年增长了 9.5%。2011 年,每千农业人口平均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和卫生人员数分别为 1.16 张和1.32 人,比 2002

17、年分别增长 48.7%和 11.8%。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趋于完善。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农村生活困难人口提供兜底的基本保障,实现“困有所济”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 2011 年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了 5313.5 万人和 2662.6 万农户,比 2007 年制度建立之初分别增长 53.9%和 69.3%;月人均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和月人均支出水平分别为 143.2 元和 96.4 元,比 2007 年分别增长 1 倍和 1.6 倍。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促进农民养老方式实现重大转变,实现“老有所养”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11 年底,全国有 27

18、个省、自治区的 1914 个县(市、区、旗)和 4 个直辖市部分区县开展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 60%的县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 32643 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 8525 万人。2011 年全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1070 亿元,其中个人缴费 415 亿元;基金支出 588 亿元。基金累计结存 1199 亿元。这些年,我国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把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农村。这些年,我国集中力量办了很多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大事、关

19、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好事,许多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新农村建设成就,来源于中央确立的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来源于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来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选择,来源于以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良种和农机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等农业补贴为重要标志的多予少取放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也应清醒看到,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 “三农”仍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显著短板。随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城乡、工农关系的调整在总体上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农村的社会结构

20、、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等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这些变化中,有很多是积极的变化,也有一些是挑战,需要认真对待、妥善处置。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经济社会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惟有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不断与农村实际的变化和农民意愿的变迁相适应,我们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总之,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这些年,是我国农业农村发生历史性巨变、农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三农”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带动下,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转变,现代农业深入发展,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农村面貌加快改善,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为国家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注:本文部分数据来源于国家林业局、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教育部、卫生部和民政部,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采集来源网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