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田国强:湖北要做 “中国芝加哥 ” 来源:长江商报 2012 年 2 月 6 日星期一 B22 财智周刊人物 编者按: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从科教大省湖北走出去的学界精英遍布海内外,无论是效力家乡,还是在他乡奋斗,他们都是湖北最好的名片!从本周起,本报将陆续推出 “ 经济学界的湖 北人 ” 系列报道,讲述那些湖北籍经济学家的成长故事,并请他们为湖北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人物名片 姓名:田国强 年龄: 56 岁 出生地:湖北公安 学历: 1982 年获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硕士学位, 1987 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职务: 1987 年起在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任教,
2、现为该大学终身任期正教授。2004 年起出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高等研究院院长 成就:全球前 1000 名经济学家、中国大陆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经济学家 在欧洲经济学会发布的全球经济学家排名中,有 19 名华人经济学家入选, 其中石寿永、艾春荣、田国强三位湖北籍经济学家榜上有名。 近日,著名经济学家田国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讲述自己的成长史,并为中国经济建设和湖北跨越式发展献计。 儿时岁月:梦想成为科学家 田国强,祖籍湖北京山, 1956 年生于湖北公安。 田国强坦言父亲对自己影响深远。父亲尽管工作很忙,几乎没有时间教田国强,但是一直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直到 2001 年离开人世时还在告诫儿子
3、要好好学习。从小,田父就跟田国强说华罗庚、钱学森的留洋经历。受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田国强在面临出国机会时,尽管英语只知道七八个词汇,也毫不犹豫地抓住 了机会。此外,田国强称父亲倡导 “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的理念,当干部从不染指腐败,思想开明、针砭时弊的作风,对于自己知识分子人格的形成,也是大有裨益的。 田国强小时候的梦想是当科学家。这个梦想一度被同学嘲笑是痴人说梦,可是田国强内心坚定,用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勉励自己, “ 什么事情不去想,没有愿景和目标,就永远做不到,只要有想法和目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即使最后没有成功,结果也接近成功。 ” 田国强笑着说自己正是靠着这个理
4、念克服了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很多困难,做到了想做的很多事情。 知青生活:教我学会与人打交道 在那个年代,要想上大学,必须下乡,所以田国强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于1974 年选择了下乡。 “ 可是由于父亲被打倒,我对于今后是否能上大学还是完全没底,感觉前途渺茫,常常一个人在夕阳下度过,我至今记得阳光斜射下来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惨兮兮的。 ” 田国强说,刚到农村的那段时间是他一生中最为低落的时期。 后来慢慢结交了一些朋友,田国强才开始习惯农村的生活,并在时代的 “ 紧箍咒 ” 下突围出自己的一条路。田国强回忆,农村的生活异常艰苦,几乎没有休假的时间。一年 365 天,几乎有 363 天在干活,而且劳动
5、时间很长,每天至少工作 12小时以上,遇上农忙时,甚至要一天工作 18 小时。在下乡的两年多里,田国强干活卖力,争优创先,很少偷懒,当过知青队长,工作组成员。 “ 下乡几年我和许多农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即使出国当教授以后,只要有机会都会回到下乡的地方,看望当年和自己患难与共的农民朋友。 ” 田国强不无得意地介绍,下乡的经历还让他学会了一种本事:在做调查的时候,只需 3、 5 分钟,就能同陌生的农民或普通老百姓谈得非常融洽。 求学华科:每周自学 60 个小时 1976 年,田国强凭借其在下乡期间的优秀表现,以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的身份上了大学,进入华中工学院 (现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学习。 入校之后
6、,田国强先在华中工学院的物理师资班,后来由于一次数学考试成绩优异被换到数学师资班。 1978 年,国家开始招收研究生,当时的田国强觉得考研究生对自己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后来,班上的两位同学考上了武汉大学数学系的研究生,对其触动很大。田国强心想: “ 别人能考上,我也能考上 ” 。为此,田国强制定了自学计划,规定自己每周自学 60 个小时。 在随后的一年里,田国强没有了节假日和周末,也取消了午睡时间。为了不影响同寝室同学的睡眠,田国强开始在路灯下、厕所里看书,甚至春节也没有回家。 这 段学习经历,为他的数学基础、逻辑分析能力及学习和研究现代经济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使 30 多年后的今天,田国
7、强仍能记得数学分析中几乎所有定理的证明。 两度考研:走上现代经济学研究之路 一年之后田国强报考了研究生。当时华中工学院数学系有几个专业招收研究生,其中一个是林少宫教授的数量经济学,田国强感觉这个专业大有前途,欣然填报并顺利考取。 好事多磨。参加完研究生考试,快要期末考试的时候,田国强得知祖母卧病在床,向寝室长请了假,没有参加期末考试就回家去了。寝室长也没有把他请假的事汇报给系领导。当时基础课部领导以田国 强 “ 刚考上研究生就骄傲了,居然不参加期末考试 ” 为由,取消了其研究生资格。 “ 被取消研究生资格后,我十分沮丧,独自在长江边上坐了 4 个小时,心乱如麻。 ” 在那里,田国强对自己说:
8、“ 在哪里倒下去,就要在哪里站起来,一定不要泄气 ” 。想到这里,田国强立即赶回学校,趁暑假投入了新一轮研究生考试的准备。 “ 人的命运有时真的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发生在我身上的一系列事件常常是巧合或历史误会,所有这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很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有所变更,都不会是今天的自己,冥冥天意中,似乎总有人在指引我的人生道路。 ” 田国强说:“ 在急 剧变革的时代,个人的命运总是被历史所裹挟,无所谓幸与不幸。 ” 1980 年 5 月毕业时,田国强留校当老师,随后报考了 1980 级研究生,成为林少宫教授的研究生,从此走向了研究现代经济学的道路。 念及刚刚去世的恩师张培刚先生,田国强回忆:
9、“ 我的经济学入门课程是张老教的,他当时教我们经济学,讲课非常清晰、深刻,至今我依然能清楚地回忆起当年张老给我们上课的情景。张老也很风趣、健谈,武大每次派车接送张老,我们几个研究生也就跟着坐张老的车从华工去武大听课,来回的路上听张老谈了许多他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他留学的经历,使我对出国留学有了憧憬。 ” 留学美国: 8 年实现终身教授之路 在林少宫、李楚霖、张培刚等优秀教授的循循善诱下,田国强在经济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并于 1983 年元月去了明尼苏达大学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 明尼苏达大学经济系是理性预期学派 的大本营,大师云集。在美国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很不容易。但勤奋好学的田国强只用
10、了四年多一点的时间,在经济学界泰斗赫维茨教授的亲自指导和教诲下学习,于 1987 年 5 月博士论文获得答辩委员会的一致同意,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那时的他,刚过而立之年。 随后不久,博士论文也获得了全美斯隆博士论文奖。这个奖当时每年在美国只评选 25 名,只给经济学和数学前 25 名学校的博士候选人。 1987 年夏天,田国强来到了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经济系任助理教授。这以后的几年中,田国强始终在经济学学术海洋的最前沿探险,在研究中学习新东西和新技巧,不 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每年都能出产近十篇学术论文,被系主任称赞为 “ 文章的生产机器 ” 。 1991 年,他顺利晋升副教授并获得了终身教职。 1
11、995 年, 39 岁的他又被破格提升为正教授,仅 8 年时间就走完了从助理教授到终身正教授的路程,这在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历史上也是少有的。 中国经济:让市场自己学走路 2004 年,在上海财经大学的热情邀请下,田国强归国执教,并担任经济学院院长。他被评为 “ 全球前 1000 名经济学家 ” 、 “ 中国大陆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经济学家 ” 。 在谈到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时,田国强认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成为世 界关键一极不是愿不愿意当的问题,而是已经成为客观现实和所面临的历史使命。中国经济现在处于十字路口,可能进可能退,这时候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有必要的,但这应该是一个过渡性的安排。 “ 中国的
12、改革也是这样的,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随着你学会走、跑、到扶你上马送一程,政府要学会慢慢放手。现在中国的问题是没有合理的界定政府、市场与社会的治理边界,导致了 “ 三重三轻 ” 重政府轻市场、重国富轻民富、重发展轻服务。 ” 田国强建议,政府职能需要有两个根本转变,从与民争利的发展型政府向公共利益服务 型政府转变,从行政干预过多的全能政府向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有限政府转变。 谈到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向?田国强强调,从经济发展来说,必须经历三个阶段发展驱动力的转变:一靠要素驱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靠的都是劳动力要素、资金的驱动;第二是效率驱动,必须建立完善的市
13、场体系,竞争的市场产生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市场产生效率;第三,中国向前迈进必须有创新驱动,发展驱动,要解决中等收入陷阱等等问题。创新驱动就需要大量的中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要结合国家方针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人才。 针对湖北省政府近期提出的湖北 “ 壮腰工程 ” 复兴大荆州,田国强表示:复兴大荆州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命题,像荆州这么好的地方有文化的优势,一定要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在全中国看来,没有哪个地方比得上荆州。江浙一带都没什么好看,但是每年来的人不少。 田国强认为荆州有古城,应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把旅游业放到和工业同样的高度,并建议把 “ 加强改革创新 ” 作为主要工程中最重要的一条,进一步改造思想
14、、发挥人才作用,重视从世界范围内吸引和凝聚优质人才资源,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氛围,把勇于改革创新的人才引进来。可以找一些学者专家,好好利用自己家乡现有的人才资源,请 他们来当顾问、把把脉,解放思想,凝聚人才,制定规划、目标、远景。 田国强认为湖北省的地理优势犹如芝加哥在美国的地理优势,地处长江中游,铁路贯穿南北。改革开放之前,湖北省经济发展在全中国处于前列,无论是自然资源、重工业、轻工业、教育资源等都有得天独厚的基础。 同时,田国强建议,湖北要积极吸引国内外一流的思想库,尤其是要把众多从湖北走出去的经济学家吸引回来,让他们为政府决策出谋划策。 本报记者张学荣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15、林玥对本文亦有贡献) 献计湖北:打造 “中国芝加哥 ” 湖北省的地理优势犹如芝加哥在美国的地理 优势,地处长江中游,铁路贯穿南北。改革开放之前,湖北省经济发展在全中国处于前列,无论是自然资源、重工业、轻工业、教育资源等都有得天独厚的基础。 湖北省政府近期提出的湖北 “ 壮腰工程 ” 复兴大荆州,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命题,像荆州这么好的地方有文化的优势,一定要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在全中国看来,没有哪个地方比得上荆州。 湖北要积极吸引国内外一流的思想库,尤其是要把众多从湖北走出去的经济学家吸引回来,让他们为政府决策出谋划策。 什么事情不去想,没有愿景和目标,就永远做不到。只要有想法和目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即使 最后没有成功,结果也接近成功。 人的命运有时真的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发生在我身上的一系列事件常常是巧合或历史误会。所有这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很小,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有所变更,都不会是今天的自己,冥冥天意中,似乎总有人在指引我的人生道路。 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个人的命运总是被历史所裹挟,无所谓幸与不幸。 田国强 湖北籍著名经济学家田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