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为要讲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内心愿意做讲礼仪的人,并积极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2、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交往中加以运用。3、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知道礼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并懂得礼仪的作用。【重点难点】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指导学生看课本 67-68 页小李的例子。思考解决以下问题:1.小李的接待工作有哪些不妥之处?2.我们待人接物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分组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总结。教师还可选用以下方式导入。(1)名言导入。礼貌周全不花钱
2、,却比什么都值钱。塞万提斯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回答后 ,教师进行归纳:礼貌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历来注重文明礼貌。现在,文明礼貌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尊重的友好关系,也反映了公民自身文化修养的水平。中学生应学会礼貌用语、培养得体优雅的举止。怎样才能做到文明礼貌呢?(2)事例导入。可以利用教材上士辉和志强的事例,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典型事例,创设情景,在分析中直接切入主题。礼貌待人要通过外在的仪表、言谈、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本站内容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二、讲礼貌要仪表大方态度决定一切。礼仪、礼节、礼貌,是人重要的道德修养,它绝不是停留
3、在口头的空话,而是隽刻在灵魂中的优秀品质。文明礼貌待人,应从真诚的态度入手。可以搜集一些社交礼仪中对仪表要求的材料,丰富教学。也可以调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仪表、服饰是否存在不在意或者太在意的情况。针对本班的情况进行讨论,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能够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如:辩论赛。正方:中学生不可以佩戴首饰。反方:中学生可以佩戴首饰。课前,将学生分成两组,抽签决定正反方。每方选派四名选手参加辩论。按照主辩、一辩、二辩、三辩分工。课上,由老师(或选派一名同学)担任主席,两名同学为计时员,开始正式辩论。也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来源:学科网三、讲礼貌要语言文明一个人的谈吐可以反
4、映出他的思想感情,也可以体现出他的道德修养情况。社会成员语言的文明程度可以用来判断社会的文明程度。中学生语言的文明程度可以用来检验学校的校园文明程度。在生活中,很多的中学生张口必带脏话,严重污浊空气。美好的语言来自美好的心灵。建议老师在教学时,针对本校具体情况,展开讨论。如:让学生利用午休或放学后的时间,在校园里转转,并记录自己听到他人说脏话的次数。课堂上汇报,并讨论这种不良行 为习惯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号召学生:文明从说话开始!也可以举具体事例说明。如:金鱼的故事 。有一个渔夫捕到一条金鱼,它的色彩有如黄金一般夺目。于是,渔夫把金鱼献给了国王。国王很高兴,不仅赏赐了渔夫,还把金鱼放进了华美的
5、鱼缸。说来也奇怪,自从那条金鱼来了之后,整个皇宫就弥漫着臭气。后来国王找到精通金鱼语言的人,才弄清事实。原来这条金鱼经常贬损、咒骂其他的金鱼,所以它一张口,就会散发臭气。国王马上派人把金鱼扔进臭水沟,并且说“像它这样的金鱼根本就不配呆在这圣洁的皇宫中。 ”林清玄(台湾) 故事揭示的道理是:语言应文明。四、讲礼貌要行为得体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和个人素质是分不开的。不同的礼仪举止在不同场合是有不同的意义的。文明的举止是人的内在修为,要靠长期的培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既尊重了他人,又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体现。培养学生得体的行为,应从日常生活点滴入手,如打招呼、鼓掌、握手等。在教学中,可设计体验活动,
6、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如让部分学生扮演不同身份的人(家长、老师、同学、邻居、学校门卫、清洁人员等) ,另一部分同学以自己现在的身份模拟怎样与不同的人打招呼。在体验结束后,教师及时进 行总结。不仅要表扬做得好的同学,同时要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补充相关知识,进行升华。如:握手十忌忌不讲顺序。作为一种礼节,握手是很讲究先后顺序的 。在家里接待客人,客人来时,主人要先伸出手来,以示热情欢迎;客人告辞时,主人却应在客人后面伸手,否则,就有“逐客”之嫌疑,除此以外,握手的正确顺序是:上级,长辈,女士优先;下级,晚辈,男士在后呼应,切不可抢先。忌掌心向下压。一般情况下,与人握手时,把手自然大
7、方的伸给对方就可以了。如果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伸手与之相握时,掌心应向上。但切忌掌心向下压,去握他人的手,那样会给人一种傲慢、盛气凌人、粗鲁的感觉。忌心不 在焉。跟人握手时,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者一边同人握手,一边又与其他人打招呼,这些都是不礼貌的行为,是对对方的不尊重。正确的做法是:与人握手时,双眼正视对方的眼睛,以示专心有诚意。忌戴手套。有人习惯于戴手套,但在握手时,必须把手套摘下来。在 有些地方,女士被允许戴手套与人握手,其实,摘下手套更不失身份。忌持久握手。握着别人的手问长问短,看似热情,实则过分。尤其是对异性,更不能握着人家的手长时间不放。三四秒 钟足矣。 忌左手握手。除非右手有不适
8、之处,否则,决不能用左手与他人握手。尤其是对外国朋友,这一点特别要注意。比如:印度和穆斯林便认为,左手只适用于洗浴和去卫生间方便,而决不能去碰其他人。西方人也不喜欢用左手和别人握手。忌随处滥用双手握手。有人为了表示自己的热情、友好,常常是像做“三明治”也是不妥当的。故友重逢,或对他人进行慰问时,可以用双手握,但不能夹得太紧,像捉鱼一样便不合适了。忌不讲“度” 。做任何事都有个度的问题,握手也不例外。怎样才适度呢?研究家们认为,正确的做法是,用手掌和手指的结合部不轻不重地握住对方的手,然后再稍稍上下晃一下。忌过分客套。有的人不论跟谁握手,都一个劲儿地点头哈腰,这样做,明显地让人觉得客套过分。与人
9、握手,应该同时致以问候,但如条件所限,不允许出声,点下头也算打了招呼,致了问意。对上级长辈或者贵宾,为了表示恭敬,握手,欠一下身,也未尝不可,但点头、欠身和没完没了的点头哈腰是两码事。忌交叉握手。 有些场合,需要握手的人可能较多。碰到这种情形,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与人握手。切不可交叉握手,尤其是和西方人打交道,更应该避免。即两个人想握手,另外两个人相握的手不能与之交叉。因为交叉会形成十字架图案,西方人认为这是最不吉利的事。(摘自:师宁、王颉编著, 中国公民素质训练 100 例 )(5)学会谦让、互敬互让。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在家庭中基本处于“小皇帝、小公主”的地
10、位,喜好“拔尖” ,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不懂谦让。建议教师在教学时,采用情景分析法。用学生中常发生的相关事例做情景,深入探讨,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6)学会道歉。道歉是礼貌、真挚、诚恳的表现。单纯的依靠教师的说教,缺乏实际体验,学生很难将这种礼貌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动力。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因为误会而错怪他人的事情。你是否被他人错怪过?你当时的感受如何?你是否错怪过他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谈自己的切身感受。可以设计访谈活动。教材文明礼貌集训营活动,体验道歉的心理感受,易带给学生震撼!(7)尊老爱幼、尊重妇女、关
11、爱弱者。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是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对待他们更应该尊重、关心。在家庭中,学生习惯了被父母照顾,很少有学生想到要照顾父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给父母做一顿饭来锻炼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的同时感受父母平日的辛苦,并加深对父母的理解。(8)移风易俗、见义勇为、关爱公益。这既是中华传统道德规范,又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五、课堂小结总之在教学中,教师根据自己课时安排情况、学生情况可自主安排教学内容的详略、处理方式等。板书设计讲礼貌要仪表大方行为要讲礼讲礼貌要语言文明讲礼貌要行为得体评价建议建议本课采用观察和描述的方式进行评价。如观察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些思想倾向,实际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并用描述性评语表述出来。同时采用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将学生活动的资料收集起来,作为学生成长记录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以后评价的参考依据。并可以跟踪观察,了解学生行为的变化。六、作业布置观察周围讲礼貌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