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胰腺囊腺瘤约占胰腺囊性病的10%15%,胰腺囊腺癌约占胰腺恶性疾病的1%左右。,胰腺囊性肿瘤:以胰管或腺泡上皮细胞增生、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为主要特征。目前临床上常见及所指的主要包括:,浆液性囊性肿瘤(SCN),实性假乳头状瘤(SPN)(实质区和假乳头区),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非黏液性,良性或低度恶性,黏液性,有潜在或明显恶性倾向,临床表现,相当一部分胰腺囊性肿瘤患者无临床症状,部分表现为腹痛及腹部包块。IPM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患者常表现为慢性胰腺炎症状。,目前认为除无症状的浆液性囊腺瘤外,其余均需手术切除并随访,
2、但各类型之间的手术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有一定倾向性的影像学诊断也是有必要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好发于20-30岁年轻女性,属低度恶性或恶性倾向。 胰腺上皮源性囊实性肿瘤,易并发出血及坏死。,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特征1、增强后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2、实性成分表现为“浮云”征或呈附壁结节,或表现为囊实性相间分布。以实性成分为主者,囊性成分多位于包膜下。3、有明显完整光滑的包膜,且强化明显,CT平扫:见胰头边界清晰的囊实性占位,病例一女性,28岁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动脉期:实性成分强化,囊性成分与实性成分相间分布,病例一女性,28岁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静脉期:实性成分强化更明显,包膜光
3、整、强化明显,与胰腺分界清晰,病例一女性,28岁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增强后可见实性成分呈“浮云”征,病例二女性,32岁胰腺实型假乳头状瘤,病例三女性,35岁实性假乳头状瘤,囊性成分位于包膜下,浆液性囊腺瘤(SCN),浆液性囊腺瘤常发生在胰体尾部的偏良性肿瘤,中老年女性多见。 一般将SCN 进一步分型为单囊型、多囊型。,胰腺多囊型浆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 呈轮廓清楚的分叶状肿物,囊腔细小(8cm则考虑恶性可能大。,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癌,胰腺黏液性肿瘤的CT表现: 典型者表现为大单囊或几个大囊组成,囊壁薄厚不均伴强化(常2cm)而少。 胰腺囊肿相鉴别:胰腺囊肿表现为囊壁薄而均无强化、无壁结节
4、、无分隔。,鉴别诊断,57 岁 女性黏液性囊腺瘤,女性,54岁黏液性囊腺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是一种发生于胰腺导管内的胰腺外分泌肿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肿瘤来源于胰腺导管上皮,呈乳头状生长,分泌粘液,引起主胰管和分支胰管进行性扩张。 常见症状包括腹痛、黄疸、脂肪泻,易被误诊为慢性胰腺炎。,IPMN分型1、主胰管型:表现为局部或广泛的主胰管扩张,扩张的导管内可见强化的壁结节。此型恶性可能大。2、分支胰管型:好发生于胰腺钩突部,表现为分叶状或葡萄串样囊性病变,并与主胰管相通。3、混合型:主胰管及分支胰管二者均存在。诊断要点:病灶与胰管相通并伴胰管扩张 。,CT增强示:主
5、胰管明显、广泛性扩张,胰管内有细小结节,病例一 男性 67岁主胰管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病史:频发胰腺炎,病例二男性 68岁分支胰管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病史:频发胰腺炎,CT示:胰头见葡萄串样囊实行占位,CT示:胰头见葡萄串样囊实性占位,病例二男性 68岁分支胰管型IPMT病史:频发胰腺炎,部分胰腺组织的曲面重建图像,良恶性判断: 主胰管型倾向于恶性的可能性更大; 当肿瘤内出现10mm的壁结节,主胰管扩张10mm,提示为恶性。,鉴别诊断,慢性胰腺炎:主胰管呈粗细不均的扩张,胰腺实质内粗大钙化及主胰管内结石;而IPMT的胰管扩张较为均匀规则。,慢性胰腺炎,小结,浆液性囊腺瘤呈“蜂窝样”改变,中央的星状瘢痕、日光放射状钙化黏液性囊性肿瘤:大单囊或几个大囊,有明显的附壁结节或囊壁增厚、直径5cm时提示为恶性可能实性假乳头状瘤:“浮云”征或囊实性相间,或囊性成分位于包膜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主胰管型表现为主胰管弥漫性扩张,分支胰管型表现为胰头葡萄串样肿瘤,与扩张的胰管相通。主胰管扩张1cm, 壁结节1cm提示为恶性。,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