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大全_民间节日集锦.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050685 上传时间:2019-09-1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_民间节日集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_民间节日集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_民间节日集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_民间节日集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_民间节日集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传统节日大全,民间节日集锦新年/元旦新年,即新一年的第一天或若干天,为世界多数国家通行的节日。世界各国,特别是古代都有不同的日期,现代世界多数国家为公元制纪年的 1 月 1 日。在中国古代,也称元旦,现代将“元旦” 称为公历新年,将 “春节”称为农历新年。当日,人们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庆祝。大年初一/春节大年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春节(Spring Festival)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2、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Lantern Festival),春灯节,是中国汉族民族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龙抬头节(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

3、,阴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节,也叫春龙节、春花节,郑州民间传统节日。民间传说在唐朝武则天当政时期,因得罪玉皇大帝而被罚三年无雨,人间河干沟竭,树枯苗死,人们难以过活。司管天河的龙王心中不忍,在二月初二这天私自给人间降雨,因而受到责罚。人们用炒熟的玉米花、豆子供献龙王,报答其救命之恩,因此感动了玉皇大帝,允许龙王继续为人间降雨。以后二月二祭龙王,相沿下来成为节日。植树节 (3 月 12 日)“植树节 ”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

4、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中国的植树节开始时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979 年 2 月 23 日,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 3 月 12 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清明节(农历四月五日前后)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 108 天,节气是按照阴历制定的,阴历没有闰年。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5、”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且吴越之地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母亲节(5 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Mothers 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 5 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父亲节(国际是 6 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是一年中特别感谢父亲的节日,每个国家的父亲节日期都不尽相同,也有各种的庆祝方式,大部分都与赠送礼物家族聚餐或活动有关。世界上有 52 个国家和地区是在6 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庆祝父亲节。七夕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

7、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 、“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 年 5 月 20 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七月节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

8、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教师节(9 月 10 日)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 11 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教师节,就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1985 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同意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 9 月 10 日定为教师节。1985 年 9 月 10 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从 2004 年开始,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著名人文学者李汉秋以提案的方式,多次呼吁以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经权威部门研究测算,孔子诞生于公元前 551 年 9 月 28 日(阳历),这个日

9、子也恰当其时:新学年开始时的繁忙已经过去,可以有时间筹办教师节和国庆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初三日“踏春” 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插茱萸、赏菊花。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兰盆会都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2012 年 12 月 28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

10、)为老年节。 国庆节(10 月 1 日)“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 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在我国,国庆节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的 10 月 1 日。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节(亦叫腊八);腊八节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人们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蒜,是中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为庆祝该传统节日,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专为

11、“腊八节” 创作的诗词作品,大诗人像杜甫、陆游等人都有为之热情撰写的力作;而且权高位重的帝王如道光皇帝也曾御书诗作,以示提倡。留存至今的大量描写腊八节的诗词作品和文人笔记,为人们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们当时的社会习俗和人情物态,具有丰富的人文意义和民俗意义,它也为社会的民俗弘扬提供有益的借鉴和足资参照的系数。除夕除夕:读作 ch x ;英文: Chinese New Years Eve,又称 Lunar New Years Eve。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

12、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 守岁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寒食节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惟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冬至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

13、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 12 月 21 日至 23 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吃南瓜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节气的诗词和影视作品。望果节(七、八月)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时间在每年藏历七、八月间,具体日期随各地农事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所以,望果节的日程都以乡为单位,根据当地的农作物成

14、熟情况由乡民集体议定。哈节 哈节,又称“唱哈节” ,所谓“哈”或“唱哈” 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传统歌节,通宵达旦,歌舞不息。哈节主要流行于广西的京族居住地区。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万尾、巫头二岛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正月二十五日。虽日期各异,但节日的形式与内容基本相同。京族“哈节”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依饭节依饭节是广西罗城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每隔 3-5 年立冬后举行一次,为期一至三天。活动分为请圣、占牲、劝圣、唱神、合兵、送圣六部份。依饭节为仫佬族独有的节日,是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卡雀哇节独龙族卡雀哇节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

15、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独龙江流域的所有独龙族村寨。卡雀哇节是独龙江地区独龙族的新年,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由各村寨长老在一年最后一月择一个吉日,一般在每年农历腊月底或次年的正月初举行,节期最短 3 天,最长 9 天。吃新节吃新节,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为了庆贺丰收并祈福来年丰收而举行的传统农事节日。大多在农历六月至九月间农作物成熟期间举行。节日期间将会举办与少数民族生活相关的活动,如西江千户苗寨的游方、仡佬族祭祀、侗族斗牛等活动。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

16、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 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跳花节跳花节是安顺苗族的传统节日,传说是苗族英雄人物杨鲁兴起的,至今安顺北门外跳花山仍以其名命名。颁金节(农历十月十三日)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 年农历 10 月 13 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 ,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1989 年 10 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农历 10 月 13 日定为“ 颁金节”。娱驴节娱驴节,是在中国西南边陲的西藏自治区每年 5 月春暖花开之际,形成了自发的娱驴节

17、喜庆活动,藏民们用青棵酒、酥油茶喂毛驴,让毛驴休息一日,以示慰劳。利用这天举办娱驴节骡马牲口交易会,赶驴参加交易,同时举办物质交流大会,为春耕牧民提供生产工具、肥料。插花节(农历二月初八)插花节是颇具特色的彝族传统节日,以云南省大姚县政府举办的节庆活动尤为隆重盛大,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当地彝族群众把从山中采回马樱花等鲜花,插在房门、农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在昙华山中欢聚一起唱歌跳舞,举行祭花活动,并且互相插戴马樱花,表示美好祝愿,祈祷人寿年丰。另外,布朗族插花节即泼水节。小年“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

18、的祭灶节为小年。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指农历腊月是小年的的年份;2、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3、指果树歇枝、竹子等生长得慢的年份。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 ,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 。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闽南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 ”;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 。寒食节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在夏历冬至后一

19、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惟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鲁班节(农历四月初二)鲁班节是蒙古族人的传统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初二,蒙古族人便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并把供在中村大佛殿中的檀香木鲁班雕像迎到各村瞻仰。奉迎师祖时,游行队伍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耍龙灯、划彩船、跳蚌壳舞,观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欢庆鲁班节的前后三天,外出做工的蒙族工匠,必须在四月初二前赶回家乡拜师祖,如不回来过节者,将被认为是忘师欺祖之徒。澡塘节澡塘节是怒江傈僳

20、族节日之一,也称春浴或歌会,定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六。每逢节日,一般全家出动,扶老携幼一同前往,还带上行装和几天的口粮,准备好节日里的美酒佳肴,到温泉附近的集会地结帐宿营。也是傈僳族群众即兴对歌的好机会。俄喜节(农历十二月初七)俄喜节是四川凉山木里藏族自治县藏族人民的古老节日,每年农历十二月初七举行。除夕前晚上,按照传统习惯,每家还给猫,狗准备一顿美餐,即有肉,又有饭。如果猫,狗先吃肉,后吃饭,那么预兆来年风调雨顺。土楼节地处福建西部山区的永定县,是闻名遐迩的“土楼之乡”,土楼数量之多,结构之奇巧,历史之悠久,堪称世界之最。据统计,该县现存土楼三十多种、两万三千多座。其中承启楼、振成楼、福裕

21、楼、奎聚楼已被列为中国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湖坑镇已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洪坑村建成为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每年都要举行土楼节。祭敖包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敖包 (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 由石头垒起 ,上插树枝、柳条。树枝上挂满五颜六色的布条和纸旗,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祭敖包时,在古代,由萨满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人旺年丰。蒙古族青年男女在活动中互表爱慕之情。祭山会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为“祭山会” (又称转山会)和“羌年节” (又称羌

22、历年),分别于春秋两季举行。其实本质上说应该算是农事活动的一种表现瑟宾节(6 月 18 日)每年的 6 月 18 日是鄂温克族的传统的节日瑟宾节。“瑟宾节” 是鄂温克族语,意为“欢乐祥和 ”。每逢“瑟宾节”,部落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参加,由部落首领主持,猎人们在落叶松的间隙里点燃篝火,煮熊脖、熊头。猎人们围着篝火边歌边舞,祭祀山神,然后举行盛大的晚餐,吃熊肉、喝熊汤。晚餐结束后,人们成群结队寻找理想树,把熊的颅骨挂在树枝上,以示崇敬陇端节陇端节,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壮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陇端为壮语,“陇” 为下之意,“端” 为平坦宽阔的地方,“陇端” 即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的意思。节日

23、里,要举行歌舞、杂耍、演壮剧活动,习惯白天演武剧,晚间演文戏。青年男女则聚集唱歌,夜以继日。但白天在野外唱,晚间一定要回到村内,女在屋内,男在屋外,隔墙对歌。“陇端节”,也称壮族传统的 “情人节”。陇端节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贺岁贺岁,简言之“贺岁”就是庆贺岁末。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贺” 的含义是“庆贺”,“岁” 的含义是“年” ,“贺岁 ”也就是表示“庆贺(新) 年 ”。 过寒节过寒节,苗族姑娘的节日。流行于贵州黔东南一带。每年农历七月举行。节日期间,姑娘们穿上艳丽的民族服装,集中到到邻近村寨的山坡上玩乐,相互交谈自己意中人的情况,唱歌、说笑等。有的还邀请男友一起打皂角,熬水浆布,为冬天绣

24、花做准备。六月六节“六月六 ”是汉族和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汉族和有些布依族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有些布依族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六,布依族人民居住的村寨,家家户户都要宰牛宰猪,杀鸡包粽子祭祀祖宗。尔后,合家欢饮。隆重地欢庆布依族人民世代沿袭下来的传统节日吊喜灯吊喜灯:灯火在祀神礼节中是作为光明喜乐的象征。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因潮语“灯” 和“丁”同音,点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点灯即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

25、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裸体节裸体节又叫“会阳节”,参加者都是男性,他们只系日本传统的兜裆布,几近全裸。这一活动开始于江户时代末 裸体节期。在众多几乎全裸的人中,有一名男子是全裸,人们相信,谁能摸到他,就会获得幸福。库扎节库扎节,是云南省西南边陲崇山区拉祜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傣历三月或四月初举行,为期四五天。“库扎”是拉祜语,意思是“过年的日子” ,库扎节就是拉祜年。是拉祜族最隆重的节日,分大年和小年,大年是女人的年,从农历年三十到正月初五;小年是男人的年,从农历正月初七到初九。会龙节会龙节,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中国多数地区,苗、壮、满、侗、黎、畲、布依、赫哲、鄂温克

26、等少数民族也过此节。此节风俗活动较多,又有花朝节、踏青节、挑莱节、春龙节、青龙节、龙抬头日之称。赛装节赛装节,顾名思义,就是服装,服饰大比赛的。这是一个充分显示彝族人民聪明,勤劳,能干的节日。也是一个爱美,选美,比美的日子。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聚居在永仁县直苴地区及附近中和、大姚县桂花等地的彝族人民,都要聚集在一起欢度赛装节。到彝族的赛装节会上观光,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赛装场,色彩缤纷,满眼都是花花绿绿,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鲜艳服装,一定会令你目不暇接。彝族妇女也很会刺绣,不光在衣服,帽子,围腰上绣花,而且还在挎包,鞋子,鞋垫上绣满了可爱,顽皮的俏丽图案。羌年羌年为羌族传统节日又称小年,每年农

27、历十月一日举行。在茂县一带,过羌年有特殊规定:当年全寨没有成年人死亡过羌年,否则只能过春节。 牛羌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一日举行,节期一天。此日,要让耕牛休 息,喂以面馍和麦草。有的地方,要做日月形馍馍挂在牛角上,然后放其出圈 自由活动。主人到牛王庙焚香烧纸,并宰羊一只、鸡一只,祈求牛王爷保佑耕 牛平安不遭瘟疫。渔潭会渔潭会是滇西仅次于三月街最大的物资交流会,以经营嫁妆为主。会期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因八月十五日始会,又称“八月十五会”。日美吉日美吉:羌人一般以农历十月初一为年节,羌语称为“日美吉”,意为羌人逢九(吉),吉祥欢乐的节日。是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汉语意为“羌年节” (又

28、称羌历年),是羌民族一年一度庆丰收、话团圆的民族传统盛会。忌雷节贵州丹寨有些苗族寨子的群众过“忌雷节” 。 在高高的龙泉山下,有一道小山游龙般沉浮着向南伸去。住在山下 忌雷节的丹寨合心公社塘中、杉木等寨的苗族群众,过着一个独特的节日忌雷节。每年从第一声春雷响起,以后每隔十二天便忌雷一次,直到秧叶长成鸡毛状为止。忌雷期间,不能犁田、耕地、播种,如果违犯,以为雨水不宜,庄稼歉收六一儿童节国际儿童节(又称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定于每年的 6 月 1 日。为了悼念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1949 年 11

29、 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 月 1 日为国际儿童节。它是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抚养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而设立的节日。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 6 月 1 日定为儿童的节日。那达慕“那达慕 ”是蒙古语, “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 “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2012 年 8 月 27 日晚,第二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暨内蒙古自治区首届体育大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开幕。人日“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 、“人口日”、“人

30、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 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国际护士节(5 月 12 日)每年的 5 月 12 日是国际护士节。该节是为纪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劳伦斯南丁格尔,于 1912 年设立的。设立国际护士节的基本宗旨是倡导、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

31、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祭灶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 “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 ”,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敬老节(农历九月初九)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九九重阳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的浓浓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敬老、尊老已蔚然成

32、风,国家将重阳节这天定为“敬老日”、“敬老节”或“ 老年节”、“ 老人节”, 积极开展尊老敬老活动,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道上一声祝福,送上一份安康,吉祥而温馨。祭灶节(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汉族传统节日祭灶节,民间又称“交年”、“小年下” 、“小年”。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均行“祭灶神” 的仪式。祭灶神为商周时代五祀之一,初为夏祭,后改为腊祭。古称“炎帝于火而死为灶” 。古祭灶日期,有“ 官祭三,民祭四,王八祭五,鳖祭六” 之说。圣纪节纪节,亦称圣忌节,冒路德节,为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相传穆罕默德(约570 一 632 年)诞辰和逝世都在伊斯兰教历的 3 月 12 日,穆斯林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圣人穆罕默德复兴的伊斯兰教,在他诞辰和逝世的这天举行集会。以后,逐渐演烃为伊斯兰教的节日。节日活动多由清真寺主持。届时,穆斯林要穿戴整齐,到清真寺沐浴。更衣、礼拜,听阿匐们念经,讲述穆罕默德的历史和复兴伊斯兰教的功绩。然后息、游玩一天。祭祖节(农历十月初一)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 ,又称“祭祖节” 。为送寒衣节。 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