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0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小说阅读 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第 13 题。微信综合征刘七平阿辉百无聊赖地挤在地铁人流里 , 准确地说 , 是困在隐形的手机网络里。人们都在埋头把玩自己的手机 , 玩游戏 , 刷微信。阿辉的超薄手机没电了 , 要不然他会像往常一样 , 埋头关注微信朋友圈里的动态。阿辉又试着长按了一下开机键 , 手机还是黑屏。他长舒了一口气。什么时候开始迷上微信 , 以至于每天不看微信就心里空落落的 ?阿辉自己也记不清了。走在复兴门换乘站的人流中 , 阿辉忽然决定去附近的大学室友阿鹏家蹭顿晚饭。阿辉想起微信里的一条段子 : 因为微信 , 朋友变成了网友 , 网友变成了
2、朋友。 阿辉苦笑了一声 , 细想起来 , 自己半年 多没跟阿鹏见面了 , 平时两人只在微信上互动交流。阿辉敲开了阿鹏的房门 , 却见阿鹏一脸疲惫地开了门 , 眼眶泛红。“大哥你这是咋了 ?”阿辉一边往客厅走 , 一边关切地问。“没什么 ”阿鹏在阿辉对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 , 问道 , “你怎么想起来看我了 ?也不提前打声招呼 ”“嘻 , 我的手机没电了。内人加班 , 所以我想来蹭嫂子做的美食。咦 , 我嫂子呢 ?”阿辉四处张 望着。“她刚出去了 ”阿鹏给阿辉倒了一杯水 , 转移了话题 , “你最近咋样 ?忙不 ?”“我呀 , 瞎忙 , 老样子。”阿辉也转移了话题 , “借你的充电器使使 , 我的
3、充电器落家里了。 ” 阿鹏起身从书房里拿来充电器 , 递给了阿辉。阿辉打开手机后 , 登录了微信 , 津津有味地浏览着朋友圈里的最新动态。阿辉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舞 , 一会儿点赞 , 一会儿分享转发 , 一会儿留言评论。“大哥你看这条 , 超搞笑 ! ”说着 , 阿辉把手机递给了阿鹏。2 阿鹏探头瞅了一眼 , 兴致不高地说 : “我看过这个 , 没啥意思。” 阿辉看了阿鹏一眼 , 这才察觉他的心情不太好。3 阿辉放下手机 , 一追问才知道阿鹏和媳妇吵架了 , 祸根竟是微信。自从阿鹏最近迷上微信后 , 每 天回家后一有空就刷微信 , 话比从前少了 , 跟媳妇几乎没什么交流。以前两人经常一起看电
4、视 , 或者出门遛弯 , 家长里短 , 其乐融融。赶上今天媳妇上班累 , 心情不好 , 就和阿鹏拌嘴吵起来了。阿辉有些难为情 , 劝慰了阿鹏一番。阿鹏领着阿辉来到楼下的一家饭馆 , 聊了很多知心话。聊到动情处 , 两人都唏嘘不已。“面对面聊聊天 , 挺好 , 久违的感觉啊。”阿辉一边给两人的杯子里添酒 , 一边感慨道。 “是啊。来 , 再干一杯 , 为了这种久违的感觉。”阿鹏端起酒杯 , 一饮而尽。这时 , 阿辉媳妇打来电话 , 说已经到家门口了 , 发现没带钥匙。阿辉挂了电话 , 与阿鹏匆匆道别。赶回家中后 , 阿辉跟媳妇说起阿鹏吵架的事 , 媳妇愤慨地说 : “微信就是害了不少人 , 包括
5、你 , 每天睡觉前抱着个手机看些没用的东西。依我看 , 微信比女人更有魅力 , 你干脆跟手机一起过日子算了。”阿辉连忙放下手机 , 哈腰赔不是。临睡前 , 阿辉趁媳妇洗漱的空隙 , 还是忍不住偷偷登录了微信。通讯录显示有一条未验证消息 , 竟是父亲的手机号发来的。父亲年初刚学会发短信 , 如今怎么用上微信了 ?阿辉迟疑一下 , 验证通过了。不一会儿 , 阿辉收到父亲发来的一条微信语音 : 儿啊 , 我刚跟邻居小张学会用微信了 , 还不太熟练。他说经常在朋友圈里跟你交流 , 说城里年轻人都好玩微信。有了微信 , 以后我就不用专门等你的电话了。最近都挺好吧 ?阿辉愣坐在床头 , 眼眶不禁湿了。他快
6、一个月没给父亲打电话了 , 此刻心里愧疚不已。他马 上拨通了父亲的手机 : “爸 , 您还没睡呢 ?”“没 , 我不困。你收到我发的微信了吗 ?”电话那头传来父亲激动的声音 , 紧接着是一阵咳嗽声。“收到了。爸 , 您的哮喘又犯了 ?”阿辉关切地问。“我没事 , 老毛病了 , 别担心我。你以后每天在朋友圈里说点工作、生活的事吧 , 我会经常关注你。”电话那头又传来一阵刺耳的咳嗽声。“爸 , 我会经常更新朋友圈的 不 , 我会经常给您打电话 ”阿辉没说几句 , 一时哽咽得说不出话了。4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 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阿鹏也是“微信综合征”患者
7、, 本是其乐融融的家庭再加上巨大的生活压力 , 家庭出现危机。, 却因阿鹏迷上微信使夫妻形同陌路 ,B.本文擅长以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如“阿辉又试着长按了一下开机键”的细节 , 形象地表现了阿辉对微信的依赖以及微信对人的毒害。C.本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 , 阿鹏与阿辉在喝酒时的一句“为了这种久违的感觉 ”道出了现代人 生存的误区以及回归真实后的发自内心的感慨。D.文中阿辉的父亲没有落伍于时代 , 也跟邻居小张学会使用微信 , 目的是更好地和儿子交流 , 不用再等电话。真诚朴实的父爱令人动容。答 案 C解析 A 项 , “阿鹏迷上微信使夫妻形同陌路”错 ;B 项 , “微信对人的毒害”错
8、;D 项 , “没有落伍于时代”的表述不准确。2.( 探究艺术手法 ) 本篇小说构思极有特色 , 请从情节安排、表现主题的角度探究其构思特点。参考答案情节安排 : 因手机没电而想起朋友 , 和朋友聊天引发“微信”话题的感慨 , 并从两个家庭中的摩擦引发思考。结尾处却以阿辉父亲添加微信再生波澜 , 反映了更深刻的社会主题。表现主题 : 提炼于生活 , 高于生活。充分表现了作者思考的深刻性。科技给人带来便捷的同时 , 也可能使感情淡漠。解析题干要求从情节安排、表现主题方面概括。分析情节安排 , 就是要分析文章在谋篇布局上 的“特殊性”。分析表现主题的特色 , 也就是分析如何巧妙地反映出主题的。3.
9、( 探究标题内涵 ) 本篇的标题为“微信综合征” , 有人建议改为“莫让亲情等待 ” , 你是否同意这一改法 ?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答案示例 (1) 不同意。理由 : “微信综合征”更贴近生活 , 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是全文的线 索 , 使行文流畅清晰。是对“阿辉”们的生活现状的准确概括。同时也指出这种生活方式给人带来的危害。5 (2) 同意。理由 : “莫让亲情等待”吸引读者 , 更具有抒情性和启示意义。 设置悬念 , 在结尾处出现“亲情”的故事。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 老父亲的形象令人感动。主题更突出鲜明。科技可以带来更多的便捷 , 但亲情不容等待。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标题的丰富意蕴
10、。做这种探究文中关键字词、句子及标题的内涵题目 , 首先要明确观点 , 然后再结合文本谈自己的看法。有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 , 有的标题则暗含了写作的技巧。如本文标题“微信综合征”是全文的线索 , 将文章所写的故事以及引发的人生体验贯穿在一起, 前后呼应 , 结构完整。二、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第 46 题。猴 王孟小书前些日子秦梦的奶奶去世了 , 虽然长大后很少再能见着李奶奶 , 但听闻这一消息后还是无比心痛。这么些年过去了 , 也不知道长顺儿怎么样了 , 是不是还在这世界上冲着某家的花姑娘吐口水 , 或是早就被打死了也说不定 , 它实 在 是 太 淘 了 。长顺儿死了也好 , 这样李奶奶
11、就不寂寞了。长顺儿是只猕猴儿 , 有两个巴掌大小 , 眼睛大而无神 , 满脸惆怅。第一次见到长顺儿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 而那时 , 它就已经把自己封为家里的猴王了 , 原因是李奶奶无微不至地照顾和秦梦的无限忍让。身为猴王的它见不得姑娘穿得漂亮 , 但凡谁家的姑娘穿了花哨些的衣服 , 它就疯了 , 冲人家龇牙咧嘴 , 还发出像吐痰般的声音。也许 , 长顺儿确实很想冲人家吐几口口水来的。身为一只母猴儿 , 这举止实在是过于粗俗。李奶奶给它起名为长顺儿 , 就是想让它能给家里带来些好运。秦梦是我的发小。每当放学后 , 我先回的是秦梦家 , 玩一会儿后再回自己家。记得那天我们一到家 , 扔下书包就
12、爬上榻榻米 , 李奶奶端上来一大盘葡萄。我和秦梦一人手里拿了一串 , 边吃边看外面的景色 , 没吃多一会 , 就发现手里的葡萄已经所剩无几 , 再一看 , 长顺儿神不知鬼不觉地躺在那串葡萄下 , 两只手紧忙活着往嘴里倒腾 , 两个腮帮子已经快被撑爆了。长顺儿贪吃这个毛病看来是改不了了。6 这天是中秋节放假的前一天 , 秦梦说晚上奶奶要做好吃的给我们。当我到她家时 , 李奶奶刚刚出门 , 烟灰缸里还有尚未掐灭的半支烟。我和秦梦坐在榻榻米上玩着一只刚捉回来的蜻蜓。这时候 ,7 我们闻到阵阵呛鼻的烟味。回头一看 , 长顺儿蹲在摇椅上 , 学着李奶奶的样子 , 用两根手指头正夹着烟。一股一股的烟雾正从
13、它的嘴里吐出来 , 云山雾罩的。长顺儿被烟呛得直咳嗽 , 眼睛也睁不开了。我们指着它笑得差点背过气去。长顺儿把烟头一下扔在地上。秦梦见后一个箭步把烟头捡起来 , 抄起李奶奶的“老头乐”就要揍长顺儿。长顺儿身小灵活 , 在沙发和茶几之间窜来窜去 ,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跳马猴子”。长顺儿蹲在书柜上 , 冲着秦梦龇牙咧嘴 , 以表胜利。秦梦气得冲着它说 , 你等着我奶奶回来 ! 话音刚落 , 李奶奶左手一只鸡 , 右手一只鸭地回来了。长顺儿见李奶奶 , 一下钻进了笼子里 , 装可怜。秦梦看着它小声说了句“瞧你那德行”后 , 直接冲进了奶奶怀里 , 哭着说 , 奶奶 ! 长顺儿欺负我 ! 奶奶一
14、见秦梦哭了 , 这下有点慌。秦梦故作抽泣状 : “长顺儿抽烟不说 , 还故意把烟头儿扔在地上。我就想说说它 , 谁知道它窜到我头上 , 抓我的头发 ! ”奶奶听后 , 皱着眉头看躲在笼子的长顺儿 , 她的眼神就像那小刀 , 飞快地向笼子里掷去 , 长顺儿这下子害怕了 , 嘴里发出“嘶嘶”声 , 在笼子里上蹿下跳并使劲摇晃着笼子。每当长顺儿有此举动 , 就代表着它承认错误了。当然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猜测 , 没准它在抗议。还好长顺儿不会说人话 , 也听不懂人话 , 可以凭秦梦任意编造。这点实在有点不公平 , 可世事哪有那么多的公平 , 只能希望长顺儿下辈子投胎可以做个人 , 能为自己做主的人。那次李
15、奶奶要出趟远门。只好将家里的两个孩子分别送走。秦梦送到了我家 , 长顺儿送到了秦梦的姑姑秦沐夏的店里。一个星期终于过去了 , 李奶奶一次也没有去看望过长顺儿。后来我才知道 , 原来李奶奶住院了。长顺儿回了家 , 立刻钻到了李奶奶的床底下 , 怎么召唤都不肯出来。李奶奶心疼它 , 说肯定是在秦沐夏那儿受委屈了。过了几天 , 长顺儿终于跑出来了 , 直接窜到家中的最高处书柜顶上 , 真是一点长进也没有。李奶奶说 , 随它闹去吧 , 只要它健康快乐就行。随着日子一天天 地过去 , 李奶奶住院次数逐渐变多了。那是她最后一次离开家前 , 李奶奶怀中抱着长顺儿一下一下认真地抚摸。她最后看了长顺儿一眼便掉头
16、就走 , 那一瞬间长顺儿突然哭了。后来 , 李奶奶再也没回过这个家。 再后来 , 猴王长顺儿还是被秦梦的爸爸在天桥上 , 两百块钱给卖了 , 原因是长顺儿把他抓伤了。(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8 A.小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 由李奶奶的去世引出猴王长顺儿 , 最后一段又以长顺儿的消息照应开篇 ,前后呼应 , 首尾圆合。B.当秦梦编造长顺儿的罪过时 , “我”深为长顺儿鸣不平 , 充满了对长顺儿悲剧命运的同情 , 希望它下辈子能为自己做主。C. 作者在刻画长顺儿时抓住了猴子的主要特征 , 通过几处细节描写将长顺儿的猴性刻画得活灵活现 ,
17、跃然纸上 , 惹人喜爱。D.小说的语言朴实平淡 , 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却很深沉 , 真挚动人 , 如画线句子简单平实 , 却饱含了“我”对李奶奶的深情。答 案 B解析“充满了对长顺儿悲剧命运的同情”错误 , “悲剧命运”并不成立 , 从文中来看 , 长顺儿没有因此受到责罚 ; “充满 同情”也不对 , 当时“我”和秦梦只是孩子 , 这只是一个孩子的单纯 , 还不能上升到“同情长顺儿命运”的层次。5. 作者说长顺儿“实在是太淘了” , 长顺儿的“淘”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举止粗俗 , 看见谁家姑娘穿了花哨些的衣服 , 就冲人家龇牙咧嘴 , 还发出像吐痰般的声音。贪吃 , 偷吃葡萄
18、。顽劣 , 学李奶奶抽烟 , 还乱扔烟头。爱折腾 , 整天上蹿下跳。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 题干要求到文中找出“长顺儿”“淘”的表现 , “长顺儿”虽然是一只猴子 , 但依然可以到文中找到直接或间接描写长顺儿的内容 , 尤其要注意找出“淘”的内容。如一、二段“是不是还在这世界上冲着某家的花姑娘吐口水 , 或是早就被打死了也说不定 , 它实在是太淘了”“身为猴王的它见不得姑娘穿得漂亮 , 但凡谁家的姑娘穿了花哨些的衣服 , 它就疯了 , 冲人家龇牙咧嘴 , 还发出像吐痰般的声音”“这举止实在是过于粗俗” , “淘”的表现之一是“举止粗俗” ;
19、 如第三段“没吃多一会 , 就发现手里的葡萄已经所剩无几 , 再一看 , 长顺儿神不知鬼不觉地躺在那串葡萄下 , 两只手紧忙活着往嘴里倒腾 , 两个腮帮子已经快被撑爆了。长顺儿贪吃这个毛病看来是改不了了” , “淘”的表现之二是 “贪吃” ; 如第四段“长顺儿蹲在摇椅上 , 学着李奶奶的样子 , 用两根手指头正夹着烟。一股一股的烟雾正从它的嘴里吐出来 , 云山雾罩的” , “淘”的表现之三是“顽劣” ; 如倒数第二段 “长顺儿终于跑出来了 ,9 直接窜到家中的最高处书柜顶上 , 真是一点长进也没有” , “淘”的表现之四是 “上蹿下跳 , 爱折腾”。可以依据这些内容答题。6.( 探究 ) 小说
20、的主角是长顺儿还是李奶奶 ?请结合文本 , 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示例 (1) 主角是长顺儿。原因 : 长顺儿贯穿全文 , 是行文线索 , 它是所有事件的主角 , 李奶奶只是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作者在小说里表达了对长顺儿的喜爱以及对它命运的担忧。作者借长顺儿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李奶奶的深情。(2) 主角是李奶奶。原因 : 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李奶奶的深情 , 而李奶奶是“我”怀念童年生活的主要原因。长顺儿虽然给“我”带来了快乐 , 但这些快乐的根源还是李奶奶。李奶奶在文中虽然所占篇幅不多 , 但她决定了小说的情节发展 , 长顺儿的命运也跟她有一定关系。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 ,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 , 如本题“小说的主角是长顺儿还是李奶奶 ?请结合文本 , 谈谈你的看法” , 这是探讨小说的主角 , 一般从情节线索、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着墨的多少、主题的显示等方面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