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作业含答案.docx

上传人:bo****9 文档编号:4058945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作业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作业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作业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作业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作业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白色的油画棒,在硕大的墨绿色纸张上画出的一道道平展的白线,径直地伸向远方。2020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散文阅读 作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 题。塞罕坝的“横平竖直”王国平位于河北承德的塞罕坝,落叶松遍布,笔挺笔挺的。这些松树经历的四季, 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时序更迭。 冬天长期唱主角, 春天、 夏天被强行压缩了,高寒、沙化、干旱,带有负面色彩的词在这里集合,兴冲冲地向松树发起攻击。松树们不加理会,顶天立地,铆足了劲,往上长,直直地往上长。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些句子,都是历代文人写给松树的,都是高声礼赞。

2、松树的品行,好像自古以来就是免检的。塞罕坝是松树的天下。这些松树,跟风对话,跟雪周旋,跟寂寞逗趣。漫步塞罕坝,目力所及都是挺立着的灵魂。你会感觉被一股正气萦绕着,内心不由得生发出敬畏的情感。在这片 140 万亩的土地上, 人工绿化面积达 112 万亩。 都说塞罕坝在大地上书写着绿 色奇迹,那么松树负责的就是那一笔稳健的“竖” 。松树在地上投下的影子,就是路。塞罕坝的路,那么的细,那么的长,就像孩子用纯塞罕坝原本没有路,是塞罕坝人用铁脚板踩出了一条条路。森林深处的一条条小道,给塞罕坝添上了灵气, 让塞罕坝的花草树木跟人亲近了, 也让塞罕坝的壮美与幽深得以被人 识、被人叹、被人爱。你如果添加了塞罕

3、坝人为微信好友, 又关心微信运动的计步排名, 就会发现, 塞罕坝人多数时候是排在前列的,甚至不时占据封面。这是因为塞罕坝人总是在路上,喜欢在 “林 子”里转悠,他们在工作,在生活,在守护绿色,在制造“氧气” ,在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着、书写着大地上的那一笔舒展的“横” 。有了 “横” 与 “竖” , 坐标系的 X 轴、Y 轴就确立了, 而坐标系的原点, 站着的是 “人” 。一撇一捺,重重两笔, 挥就的是人的浩浩威严,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 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塞罕坝人,在茫茫荒漠上种树,历时五十五载,那么单调,那么漫长,他们顶住了风,挡住

4、了雨,吞下了苦,咽下了痛, 以强硬的姿态号令茫茫荒漠变身茫茫林海, 让绿色常驻人心, 并见证着生态保护2 跃居时代主潮。一撇一捺,轻轻两笔, 也状写着人的柔性智慧, “竭泽而渔, 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 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塞罕坝人伺候着自己或前辈种下的这些树,担心它们受森林病虫害的困扰, 有个 “头疼脑热” , 又忧心它们一着不慎 “惹火上身” , 后果难以想象。 在石质阳坡植树,泥土少,只能从别处运来,他们叫“客土回填” ,给一堆土以宾客般的礼 遇,整个植树的氛围也平添了几分庄严。他们还喜欢把“适地适树”的说法挂在嘴边,这跟3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是一个道理,到什么地方种

5、什么树,蛮横不得,强扭不来。塞罕坝人,演绎着人与自然关系的积极面与光明面。? 横平竖直,一撇一捺,塞罕坝书写着一个“本”字。? 1962 年,那么一个年代,国家决定要在塞罕坝组建林场,目的和期望凝结在 27 个汉字的字里行间: “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减少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 ”? 这就是“本” ,塞罕坝人“不忘本” 。这就是“初心” ,塞罕坝人“不忘初心” 。? 每年涵养水源、 净化水质 1.37 亿立方米, 每年释放氧气 54.5 万吨, 拥有国家重点保 护动物 47 种、植物 9 种 这是塞罕坝人提交的成绩单。? 横平竖直,一撇一捺,塞罕坝书写着一个“木”字。? 森林、树木

6、,是塞罕坝人的亲属、友朋,亦是恋人,生死相依,你侬我侬。? 海子有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 塞罕坝有多个苗圃,树苗在这里得到精心呵护、培育,待时机成熟,就装上车,被运往四面八方。? 塞罕坝人嘴边的这些“苗子” ,携带着塞罕坝的基因,盛满了塞罕坝人的情谊? 去吧!去吧!塞罕坝的“苗子” ,去美化别人的幸福生活,去装点我们共同的家。( 选自光明日报 ,有删改 )1. 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 分 )答:答案 内容上,将“横”和“竖”分别比作坐标系的 X 轴 、 Y 轴,点出人在坐标系中的位置。结构上,既总结了上文的“横”

7、与“竖” ;又引出下文,描述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积极面。2. 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答:(4 分 )解析 赏析句子时要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等角度展开。 “像孩子用纯白色的油画棒画出的一道道平展的白线” 运用了比喻手法, 描绘了塞罕坝的路细长的特点, 分析效果时要结合作者表达的情感。答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绿林映白路, 色彩鲜亮,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塞罕坝的路在无边绿林的映衬下细长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塞罕坝人勤劳、奉献精神的赞美。3. 文中为什么引用海子的诗? (4 分 )答:4 解析 文中引用海子的诗要表达的是塞罕坝人对植物的感情, 对塞罕坝的感情, 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8、答案 表达塞罕坝人对植物的热爱、 与植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他们享受着塞罕坝森林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使文章具有诗意,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4.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标题的含义。 (6 分 )答:解析 理解“塞罕坝的横平竖直 ”的含义,要抓住“横平”和“竖直”两个关键词。第段写“竖直” ,第段写“横平” ,表面上是在写树、写人,背后却是在写树的品质,讴歌人的精神。答案 “塞罕坝的横平竖直 ”, “竖直”是写塞罕坝在环境极为恶劣的条件下,绿化率却 极高,到处都是松树,赞美了松树坚毅、顽强、充满正气的精神。 “横平”是写塞罕坝人踩出又细又长的路,表达了对塞罕坝人不畏艰辛、执

9、着奉献精神的赞美。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 4 题。乌篷船周作人子荣 君:接到手书,知道你要到我的故乡去,叫我给你一点什么指导。老实说,我的故乡,真正觉得可怀恋的地方,并不是那里;但是因为在那里生长,住过十多年,究竟知道一点情形, 所以写这一封信告诉你。我 所 要 告 诉 你 的 , 并 不 是 那 里 的 风 土 人 情 , 那 是 写 不 尽 的 , 但 是 你 到 那 里 一 看 也 就 会 明 白的, 不必罗唆地多讲。 我要说的是一种很有趣的东西, 这便是船。你在家乡平常总坐人力车,电车,或是汽车,但在我的故乡那里这些都没有,除了在城内或山上是用轿子以外,普5 通代步都是用船。船有两种

10、,普通坐的都是“乌篷船” ,白篷的大抵作航船用,坐夜航船到 西陵去也有特别的风趣,但是你总不便坐,所以我就可以不说了。乌篷船大的为“四明瓦” (Symenngoa) ,小的为脚划船,亦称小船。但是最适用的还是在这中间的“三道” ,亦即三明瓦。 篷是半圆形的, 用竹片编成, 中夹竹箬, 上涂黑油, 在两扇 “定篷” 之间放着一扇遮阳, 也是半圆的,木作格子,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 这就称为明瓦。 三明瓦者, 谓其中舱有两道, 后舱有一道明瓦也。 船尾用橹, 大抵两支, 船首有竹篙,用以定船。船头着眉目,状如老虎,但似在微笑,颇滑稽而不可怕,唯白篷船则无之。

11、三道船篷之高大约可以使你直立,舱宽可以放下一顶方桌,四个人坐着打麻将,这个恐怕你也已学会了罢?小船则真是一叶扁舟,你坐在船底席上,篷顶离你的头有两三寸,6 你的两手可以搁在左右的舷上, 还把手都露出在外边。 在这种船里仿佛是在水面上坐, 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而且遇着风浪, 或是坐得少不小心, 就会船底朝天, 发生危险, 但是也颇有趣味, 是水乡的一种特色。 不过你总可以不必去坐, 最好还是坐那三道船罢。你如坐船出去, 可是不能像坐电车的那样性急,立刻盼望走到。倘若出城, 走三四十里路 ( 我们那里的里程是很短,一里才及英里三分之一 ) ,来回总要预备一天。你坐在船上, 应该是游山

12、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苹、渔舍,各式各样的桥, 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 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 偏门外的鉴湖一带,贺家池,壶觞左近,我都是喜欢的,或者往娄公埠骑驴去游兰亭 ( 但我劝你还是步行, 骑驴或者于你不很相宜 ) ,到得暮色苍然的时候进城上都挂着薛荔的东门来,倒是颇有趣味的事。 倘若路上不平静, 你往杭州去时可于下午开船,黄昏时候的景色正最好看, 只可惜这一带地方的名字我都忘记了。夜间睡在舱中, 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 犬吠鸡鸣, 也都很有意思。雇一只船到乡下去看庙戏,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而且在船上行动自如,要看就

13、看,要睡就睡,要喝酒就喝酒,我觉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乐法。只可惜讲维新以来这些演剧与迎会都已禁止, 中产阶级的低能人别在 “布业会馆” 等处建起 “海式”的戏场来,请大家买票看上海的猫儿戏。这些地方你千万不要去。你到我那故乡,恐怕没有一个人认得,我又因为在教书不能陪你去玩,坐夜船,谈闲天,实在抱歉而且惆怅。初寒,善自珍重,不尽。岂明十五年十一月十八日夜,于北京【注】 本文原载语丝第 107 期, 1926 年 11 月 27 日出版,署名岂明,后收入泽泻集 。子荣,周作人笔名,始用于 1923 年 8 月 26 日晨报副刊 。1. 试简要概括“子荣”的形象。 (3 分 )答:解析 此题注意根据

14、文意概括“子荣”是知识分子,其特征是“久居现代都市” “为名利 ( 生计 ) 奔走” “已经渐渐适应了都市快节奏生活方式 ” 。答案 久居现代都市,为名利 ( 生计 ) 奔走且已经渐渐适应了都市快节奏生活方式的知识分子。7 2. “我”差不多每介绍到一处,都要重复使用“有趣” “风趣” “趣味”等字眼,试概括乘船 游览中各种活动蕴含的情趣。 (5 分 )答:8 解析 注意根据文中的 “靠近田岸去时泥土便和你的眼鼻接近, 而且遇着风浪, 或是坐得少不小心,就会船底朝天,发生危险,但是也颇有趣味,是水乡的一种特色”概括第一点;根据“来回总要预备一天。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山的态度,看看四周物色,随处

15、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桕, 河边的红蓼和白苹、 渔舍, 各式各样的桥, 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 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概括第二点;根据“偏门外的鉴湖一带,贺家池,壶觞左近,我都是喜欢的, 或者往娄公埠骑驴去游兰亭 ( 但我劝你还是步行, 骑驴或者于你不很相宜 ) ,到得暮 色苍然的时候进城上都挂着薛荔的东门来,倒是颇有趣味的事”概括第三点;根据 “可以了解中国旧戏的真趣味”概括第四点。答案 亲近自然的情感; 慢节奏的生活方式; 悠闲的人生态度 ( 心态 ) ; 传 统 文 化 的 底蕴;民间艺术的谐趣。3. 第三段中对“布业会馆”等处建起“海式”的戏场的叙写有何作用? (6 分 )答:解析

16、 根据文意“这些地方你千万不要去” ,可见作者的反对心情,再结合前文的内容写的是“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宁静、安闲、和谐” ,其作用是“形成对比” ,表现了 ( 西方 ) 现代文明 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作者对这种美的丧失所感到的忧虑、困惑和惆怅。答案 表现了 ( 西方 ) 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与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宁静、 安闲、 和谐的美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美的丧失所感到的忧虑、困惑和惆怅。4. 试探究文中“子荣”和“岂明”的关系。 (6 分 )答:解析 根据文中的内容要明确二者是一个人,一个是“现代”的我,一个是“曾经”的我,收信人子荣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我, 写信人 “岂明” 是曾经的我,

17、 沉醉于古朴宁静的乡野生活 。 作者写信的目的是对已经远去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家园的召唤, 是对被现代文明异化的自我重新回归的呼唤。答案 收信人子荣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我, 已经被现代文明改造 ( 已经适应了都市生活 ) ; “岂明”:写信人“岂明”是曾经的我,沉醉于古朴9 宁静的乡野生活;本文收信人与写信 人是同一人, “岂明”对“子荣”的倾诉可以看作是作者寂寞的灵魂的内心对白。“岂明”向 “子荣” 就曾经的乡野生活进行描绘, 表明了作者深处都市, 却充满着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对清淡闲适的生活态度的向往和对艺术情趣的追怀。 “岂明”对“子荣”就“乌篷船”进行 详细介绍, 实则是对已经远去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家园的召唤, 是对被现代文明异化的自我重新回归的呼唤。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