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 概念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概念 肝性脑病 (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过去称肝性昏迷 (hepatic coma), 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门体分流性脑病 (porto systemm encephalopathy, PSE) 强调门静脉高压,肝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支循环存在,从而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流入体循环,是脑病发生的主要机制。 概 念 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 (subclinical or latent H
2、E) 指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能用精细的心理智能试验和 (或 )电生理检测才可能作出诊断的肝性脑病。肝性脑病的分类 内、外源性肝性脑病 临床、亚临床肝性脑病病 因 大部分肝性脑病是由各型肝硬化 (病毒性肝硬化最多见 )引起,也可由改善门静脉高压的门体分流手术引起,如果连亚临床肝性脑病也计算在内,则肝硬化发生肝性脑病者可达 70。 小部分肝性脑病见于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病的急性或暴发性肝功能衰竭阶段。更少见的病因有原发性肝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严重胆道感染等。病 因 肝性脑病特别是门体分流性脑病常有明显的诱因,常见的有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高蛋白饮食、催眠镇静
3、药、麻醉药、便秘、尿毒症、外科手术、感染等。 发病机制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迄今未完全明了。 一般认为产生肝性脑病的发理生理基础是肝细胞功能衰竭和门腔静脉之间有手术造成的或自然形成的侧支之分流。 主要是来自肠道的许多毒性代谢产物,未被肝解毒和清除,经侧支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而至脑部,引起大脑功能紊乱。 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虽有侧支循环,但由于能肝功能较好,很少发生肝性脑病。 发病机制 一、氨中毒学说 二、 -氨基丁酸 /苯二氮卓 (GABA BZ)复合体学说 三、胺、硫醇和短链脂肪酸的协同毒性作用 四、假神经递质学说 五、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 六、色氨酸 七、锰的毒性一、氨中毒学说 (一 ) 氨的形成和代谢 (二)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原因 (三 ) 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 (一 )氨的形成和代谢 血氨主要来自肠道、肾和骨骼肌生成的氨,但胃肠道是氨进人身体的主要门户 。 正常人胃肠道每日可产氨 4g, 大部分是由尿素经肠菌的尿素酶分解产生,小部分是食物中的蛋白质被肠菌的氨基酸氧化酶分解产生。 氨在肠道的吸收主要是以非离子型氨 (NH )弥散进入肠粘膜,其吸收率比离子型氨(NH4) 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