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细胞知识点总结 红细胞形态检查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测定贫血原因推断 红细胞质量控制: 1.低倍镜 :估计细胞分布和染色情况 2.油镜:观察血膜体尾交界处细胞形态 浏览是否存在其他异常细胞 红细胞参考值: 瑞氏染色后 : 双凹圆盘状 细胞大小一致 平均直径 7.2微米 淡粉红色 中央 1/3为生理性淡染区 胞质内无异常结构 红细胞大小改变 1.小红细胞 (microcyte)直径小于 6m者称为小红细胞,正常人遇见。如果血涂片中出现较多染色过浅的小红细胞,提示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可能由于缺铁引起 ;或者是珠蛋白代谢异常引起的血红蛋白病。而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的小红细胞,其血红蛋白充盈良好,生理
2、性中心浅染区消失。 2.大红细胞 (macrocyte)直径大于 10m。见于溶血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 3.巨红细胞 (megalocyte)直径大于 15m。最常见于缺乏叶酸及难生素 B12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其胞体所以增大是因为缺乏上述因子时,幼稚红细胞内 DNA合成不足,不能按时分裂所致当这种幼稚红细胞脱核之后,便成如果血涂片中同时存在分叶过多的中性粒细胞则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能性更大。 4.红细胞大小不均 (anisocytosis)是指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一倍以上而言。常见于严重的增生性贫血血涂片中。而巨连续剧细胞性贫血时尤为明显,可能与骨髓粗制滥造红细胞有关。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改
3、变 1.正常色素性 (normochmic)正常红细胞在瑞特染色的血片中为淡红色圆盘状,中央有生理性空白区,通常称正常色素性。除见于正常人外,还见于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 2.低色素性 (hypochromic)红细胞的生理性中心浅染色区扩大,甚至成为环圈形红细胞,提示其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铁幼粒细胞性贫血,某些血红蛋白病时也常见到。 3.高色素性 (hyperchromic)指红细胞内生下性中心浅染区消失,整个红细胞均染成红色,而且胞体也大。其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是增高的,但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多属于正常。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4.嗜
4、多色性: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故细胞较大,由于胞质中含人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策 RNA而被染成灰色蓝色。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造红细胞功能活跃。在增生性贫血时增多,溶血性贫血时最为多见。 红细胞形状改变 红细胞形状改变有球形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靶形细胞、口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棘红细胞、裂红细胞、缗钱状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 ( 1)球形红细胞:细胞中央着色深、体积小、直径与厚度比小于 2.4: 1(正常值 3.4: 1),球形红细胞气体交换功能较正常红细胞为弱,且容易导致破坏、溶解。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如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直接理化损伤如烧伤等)和小儿。 ( 2)椭圆形红
5、细胞:细胞呈椭圆形、杆形、两端钝圆、长轴增大,短轴缩短、长是宽的 3 4倍,长径为12.5m,横径为 2.5m,其红细胞生存时间一般正常也可缩短,血红蛋白正常,与遗传性细胞膜异常基因有关,细胞成熟后呈椭圆形,置于高渗、等渗、低渗、正常血清内,其椭圆形保持不变。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可达 25% 75%)、大细胞性贫血(可达 25%)、缺铁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巨幼细胞贫血、镰形细胞性贫血、正常人(约占 1%,不超过 15%)。 ( 3)靶形细胞:细胞中央染色较深,外围为苍白区域,而边缘又深染,形如射击之靶。有时,中央深染区呈细胞边缘延伸的半岛状或柄状。细胞直径比正常大,但厚度变薄,由于红细
6、胞内血红蛋白化学成分发生变异和铁代谢异常所致,形成过程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溶解成镰状或弓形空白区,随后弓形空白区两端继续弯曲延伸,形成环形透明带,细胞生存时间约为正常细胞的一半或更短。见于各种低色素性贫血(如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HbC病)、阻塞性黄疸、脾切除后。 ( 4)口形红细胞:细胞中央有裂缝,中央淡染区呈扁平状,似张开的口形或鱼口,细胞有膜异常, Na+通透性增加,细胞膜变硬,使脆性增加,细胞生存时间缩短。见于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小儿消化系统疾患引起的贫血、酒精中毒、某些溶血性贫血、肝病和正常人( 4%)。 ( 5)镰形红细胞:细胞呈镰刀状、线条状或 L、 S、 V形等,是含有异常血红蛋白 S( HbS)的红细胞,在缺氧情况下,溶解度减低,形成长形或尖形结晶体,使细胞膜发生变形。检查镰形红细胞时需加还原剂如偏亚硫酸钠后观察。见于镰状细胞贫血( HbS-S, HbS-C)、镰状细胞特性样本( Hb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