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望特鲁多墓志铭 做有温度的医生在美国纽约东北的萨拉纳克湖畔,静躺着一位医学博士特鲁多(1848-1915)。“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墓志铭上的这段话,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医生的座右铭了,并常以此为行医之准则。今年是特鲁多医生逝世 100 周年。写在100 年前墓志铭上的这三句话,对于今天的医学界还有哪些现实的意义?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其中深蕴的医学人文思想?特鲁多医师的名言,概括了医学救死扶伤的职责,成为医生们所遵从的行医准则,表达了一个道德高尚的医生对待病人的心态,以及一种理性的谦卑、职业的操守和医学人文的朴素境界“有时,去治愈” 说明医学并非万能,在一些伤病面前
2、,即使医术高明的医生,也是束手无策。但这绝不意味着医生在病人面前无所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医生,除了“有时,去治愈” 之外,对待病人要“常常,去帮助”,强调了医者的职业态度。“总是,去安慰”,反映了人文关怀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充满关怀与安慰。这是一种人性光芒的传递,是医学真谛的表达,是医生职业生涯的闪光点,也是最能感动人们心灵的地方。医疗技术再先进、再发达,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疾患。对某些疾病,当我们无力回天时,病人视医生为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医生的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一声问候,都会对病人产生很大的作用。所以,“去安慰” 就尤为重要。医生要理解和包容病人,要像亲人那样去安慰病人。“大夫
3、,你只是在观察,而我在体验”100 年前特鲁多的墓志铭成为当下医界热议的话题。我们在追求高精尖医疗技术的同时,缺失了一个重要的东西:人文关怀。病患的意义一书的作者图姆斯曾有一句名言,“大夫,你只是在观察,而我在体验”。沙龙上,参与讨论的嘉宾认为,治疗并不总意味着治愈某种疾病,它更重要的在于体恤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医生不仅仅要关注客观指标,更要关注患者体验。现实中,这样的情形相信很多医生都会碰到:医生拿着 CT 报告对患者说,“手术做得很漂亮,原来病变很重,现在得到纠正了” 。但患者自己的感受却是,“我还是很痛,病根本就没有治好” 。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副教授叶哲伟将发生在医院里治疗结
4、果和医患关系走向按四个维度做了梳理:第一种,病治好了,医患也因此成为朋友;第二种,病没治好,医患不幸成为敌人;第三种,病没治好,医患双方却成为朋友;第四种,病治好了,但医患却走向敌对。他说,对于医生而言,第一种、第三种是值得欣慰的;第二种、第四种是值得警醒和反思的。“病人” 包括 “病”和“ 人”,一个是疾病这个人得了什么病,该怎么治疗;另外一个还要看到他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社会人。对医生来说,切除一个器官,从医疗角度来讲技术并不复杂,但对患者来说,要切除一个器官,其实最大的障碍不是身体能不能接受,而是心理能否接受。“如果能够让病人感受到医生的尊重与关怀,理性地理解这个疾病与治疗,医患关系可
5、能会更好”。“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对病人的关心以及换位思考”特鲁多医师 1873 年被诊断患了肺结核病,他不仅是医生还是病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说,“特鲁多的墓志铭讲出了他作为病人的痛苦,也讲出了他作为医生的无奈。今天,更是提醒我们医生,要能做到换位思考”。医患之间最重要的是理解和信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方方说,她曾在 5 年中做过 3 次手术,现在还有糖尿病,但一直维持在临界状态。医生对她说,“因为你信任我们,所以你能维持得很好” 。她认为文学与医学都是人学,共同关注的对象都是弱者,作家和医生要对自己的对象说的一句共同的话就是“没有关系,不是你一个人是这样子”。一位患者对一位医生最
6、大的信任,也是医患间最值得珍惜的东西。中国工程院院士、药理学家秦伯益说,中国历来有这么三句话“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国家的事、人的事、病的事,都离不开一个“医” 。关心人的身体健康就要医病,关心人的精神健康就要医人,关心人的生存环境就要治国。由于分工的不同,治国靠政治家、思想家,治人靠文学家、教育家,治病靠医学家、药学家,而贯穿其中的核心都是对人的关怀。“好医院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 36.8”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不仅仅针对医生个体,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医院的文化自觉。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认为,作为医院为患者提供一种更舒服、更便捷的就医环境、就医体验显得非常重要。对于一所医院而
7、言,技术再高明,面对不可重复的医疗获益、不可预期的医疗风险,都不可能承诺超级疗效,但能做到的是通过努力带给患者好的体验和感受“保护好患者的隐私,满足好患者对于安适与尊严的需求”。刘玉村院长表示,作为医院的院长,我们应该时常问问自己,我们真的是对病人好吗?我们真的是把我们全部的爱给了病人了吗?“当我们用手中这支笔的时候,是否想到了病人的负担?当我们聊天的时候,是否想到了病人的感受?这一切需要我们自律,需要医院管理者天天讲”。在刘玉村看来,好医院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 36.8,“ 医院看上去也许并不高大上,但平和、安宁、舒适在医院里行走的人,医生像医生,护士像护士”。在时下这种浮躁的社会状态下,全社
8、会都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医患关系。在对患者“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的同时,也不要忽略对于医护人员群体的理解和支持。作为一个助人的群体,医护人员也需要得到来自患者、家属的理解,来自社会的支持和信任。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特鲁多医生曾说过,“医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最需要精神关怀和治疗的人,医疗技术自身的功能是有限的,需要沟通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去弥补”。在特鲁多看来,医学的目不是单纯地与疾病对抗,也不是对生老病死的阻断,而是对于人类疾苦的深切安抚。已故外科巨擘裘法祖就有一例被广为传播的案例:曾经一位腹部不适的病人前来就诊,裘老耐心地倾听病人诉说,并轻柔地给他做了腹部触诊,病人感动得当场落泪,因为之
9、前他到过六七家医院,没有一位医生摸过他的肚子,只是问诊、开药或做检查。中国古代有很多名医的故事,那时候没有仪器 OMRON 计数器,只凭着望、闻、问、切看病,医生的眼睛和双手就是仪器,经验就是诊断依据。现如今,医生却样样离不开诊查却忽视了基本的人文问诊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一位乳腺癌患者对自己的医生说,患者盼医生查房就像盼阳光一样,也许走进病房的医生并没有带来新的治疗办法,有的或许只是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分钟的聆听,或一次轻柔的触诊、一两句简单的嘱咐,但这足以让患者安心踏实好几天。我们走得太快,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100 年后,当我们回望特鲁多医生和他的墓志铭时,我们最该找回的是当初选择医生职业的那份初心,沉淀自己,沉淀不安的、浮躁的医疗环境,回归医患间原本应有的那份深情。(环球医学编辑:张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