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称重程序 育成期每周至少称重一次(若有必要可称两次),通过称重数据来证实所实施的饲喂程序能否达到预期结果。为减少误差,每次称重最好在同一天的同一时间段进行,如在早上喂料之前称重,或在下午吃料过后的 46 小时进行。用于称重的秤应是刻度小于 20 克的吊秤、或盘秤(弹簧秤),若使用可精确到1 克的电子秤效果更好。为提高称重效率并减少鸡只损伤,可采用称重漏斗或便于捆绑鸡只翅膀(或腿)的装置来固定鸡。若采用吊秤称重,吊秤表盘悬挂的高度应与称重者的眼睛处于同一水平,以便于称重者准确读取数据。无论采用何种称重器具,每次称重前都必须用标准砝码对秤进行校正。用于捕捉鸡只的围栏应轻便、牢固、便于携带,且不易伤
2、鸡。捕捉围栏的大小应以可圈 50100 只鸡为宜。每次圈鸡前,应在鸡舍内来回走动,使靠墙边的鸡只活动并离开墙角,以便使鸡群抽样更为准确。取样点应分布于鸡舍的前、中、后,而不要只称取鸡舍角落或料箱周围的鸡只。取样的大小应根据鸡群规模而定,一般母鸡抽取 13的样本数,而公鸡抽取5的样本数进行称重。鸡群规模较小时,需要增大抽样比例来确保精确的平均重量。抽样数目最小不得低于 50 只。所有捕捉围栏内的鸡只都要称重,切勿舍弃其中任何太大或太小的鸡只,除非杀灭必须淘汰且又不代表鸡群大多数的鸡只。称重数据的记录及计算 若采用电子秤称重,电子秤可自动记录个体体重,并能自动输出称重群体的统计结果。若采用普通吊秤
3、、或盘秤称重,则需将称重鸡群的个体体重记录在体重记录表上,并计算出统计结果。下表是北京 AA 公司推荐的体重记录表,仅供参考。参数计算 平均体重(克)= 总重量 / 总只数 = 61920 / 115 = 538 (克)10%均匀度(%)= 10%范围内的鸡只数(只) / 称重鸡只总数 (只) = 66 / 115= 57.4 (%)体重范围(克) = 700-400 = 300 (克)变异系数(%) = 标准差 / 平均体重 100=(体重范围100)(平均体重F)= (300100)/(5385.02)= 11.1%一般情况下,若鸡群均匀地生长,鸡群中大多数鸡只的体重应该是或接近鸡群的平均
4、体重。因此,可以利用平均体重10范围内的鸡只数占称重鸡只总数的百分比来衡量鸡群的体重均匀度。管理良好的鸡群均匀度应为 80或以上。上例中:鸡群平均体重为 538 克,10体重范围就是:(538-53810%)至(538+53810%),即从 484.2 克至 591.8 克。在这个体重范围内的鸡只数是66 只,于是,可以计算出该批鸡群10的体重均匀度为 57.4%。另一个常用的计算鸡群均匀度的方法就是:变异糸数。变异糸数(CV)的计算公式是:标准差平均体重100CV标准差可以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或由电子秤输出。在没有科学计算器或电子秤时,下面的简化公式可用来估算变异系数:(体重范围100)(平均体
5、重F)变异系数体重范围即为最重和最轻鸡的体重之差。F 是恒定值,取决于抽样数量(所称重的鸡只数量)。表 20 列出不同抽样数目所对应的 F 值:由于不同方法计算的结果稍有不同,在整个育成期的计算方法要统一。表 21 显示爱拔益加常规羽毛鉴别系母鸡10体重均匀度和变异系数的对应值:备注:上表所列体重为顺季或遮黑鸡舍体重。如果抽样称重结果与体重标准和预计的增重情况偏差太大,不要匆忙调整喂料量,而应马上进行二次称重,以检验称重结果的可靠性。这样就容易使我们发现一些专门的问题,例如喂料计算错误,饮水器问题,鸡群间串群和疫病等。均匀度的控制 良好的均匀度和达到体重标准同样重要。均匀生长的鸡群可确保骨骼的
6、良好发育,因为性成熟时间还取决于鸡只的体型。体重一致而骨骼大小有差异的鸡群间的体型是有差别的。这种鸡群对光照和饲料水平变化的反应并不同步,从而会影响到种鸡的生产性能。影响鸡群均匀度的因素 影响鸡群均匀度的因素很多,在实际生产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雏鸡质量:不是来自于同一种鸡群,雏鸡大小不一,严重脱水,弱雏过多等。鸡舍环境:温度忽高忽低,通风不良,垫料潮湿、板结等。饲养密度:密度过大,鸡群太拥挤,影响吃料和饮水。光照:光照不均,光照太强或太弱。饲料质量:饲料营养不均衡,发生霉变、酸败、结块等。饲料分配:采食空间不足,布料速度太慢,饲喂器高度不适宜,饲料厚度不均,限饲程序不理,限饲太狠。饮水
7、:水质不好,饮水空间不足,饮水器高度不适宜,限水程序不合理。疾病:各种病毒病和细菌病,特别是球虫和其它导致肠道系统损害的疾病。断喙:断喙不好,特别是去喙太多或断喙器刀片温度太高,日后出现软嘴或“肿瘤”嘴。应激:免疫、称重、采血、挑鸡、转群等操作不当,引起应激。使用疫苗“太毒”,导致疫苗反应太强烈。提高均匀度的措施 提高鸡群的均匀度,首先应加强日常的综合管理,例如:选购高质量的雏鸡,选择适宜的饲养密度、提供充足的采食和饮水空间、制定合理的饲喂和饮水程序、保持良好的鸡舍环境、精确的断喙、均匀的光照、正确的日常操作、健康的体质等等,都是提高均匀度的基本保障。其次,通过分栏饲养、定期挑鸡,也是提高均匀
8、度的有效办法。分栏饲养应该从第一周龄开始,初次分栏是按照鸡只数量来分,而不是按照体重差异来分。第一周分栏时,每栏鸡数以不超过 500 只为宜,主要目的是便于对雏鸡进行精细管理。第二周龄,可以将相邻的两至三栏合并为一个更大的栏,但每栏鸡数以不超过 1500 只为宜。第四周龄的分栏最为重要,此次分栏主要是按照体重差异来分,要求对所有的鸡只进行称重,并将体重相近的鸡只合并在同一个栏内。若采用平均体重10%范围内的鸡只数来计算均匀度,则当10%均匀度大于 60%时,鸡群可以分为两栏;当10%均匀度小于 60%时,应分为三栏(或更多栏)。如图所示:不同均匀度水平分栏示意图10%均匀度大于 60%时:10
9、%均匀度小于 60%时:若采用变异系数来计算均匀度,则当鸡群变异系数小于 12时,最好分为两栏。如果变异系数大于 12,则需要分成三栏(或更多栏),同时要对前 4 周造成变异系数增大的原因进行全面的检查与分析,以便使日后的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改进。无论如何分栏,分栏后各栏的饲养密度应保持一致。作为栏与栏之间的隔离网,应是便于移动和固定的,这样,就能及时调整各栏的大小,确保每栏鸡的饲养密度、喂料和饮水面积基本一致;同时,坚固的隔离网还能防止鸡只串栏,保持各栏鸡只的准确性。进出各栏的门应便于开启和关闭,为防止鸡只串栏,在每两栏之间最好使用“八字门”。分栏时,多使用几台秤进行称重(根据鸡群规模和人员
10、数量来定),将大大提高分栏的速度,缩短分栏时间。表 22 是根据变异系数将鸡群按体重大、中、小的不同分成 2 或 3 栏,每一鸡群的临界体重可以根据图 8 进行估算。(参见图8)表 22 分栏时的体重分界点图 8:分栏前,变异系数 12%鸡群的均匀度分栏以后,应对每一栏重新称重,计算各栏的平均体重和均匀度,以便确定各栏的体重标准和喂料量。由于采食面积、喂料速度以及饲料分配对鸡群均匀度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项目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分栏后的管理 在分栏时,鸡群通常被分为 23 栏(如小体重鸡群、中体重鸡群、大体重鸡群等)。我们的目标是使每一栏的种鸡都能在骨骼生长发育阶段(即 63 日龄前)达
11、到体重标准。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了,在混群时,各栏容易合并,建立起一个均匀的鸡群。在各栏鸡群合并时,要特别注意确保各栏的喂料量是相近的。对分栏后的体重控制,推荐参照下列措施(参见图 9)。小体重鸡群必须考虑两种情况:1 如果分栏后的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距在 100 克以内,要求在 63 日龄前达到体重标准。2 如果分栏后的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距超过 100 克,则 105 日龄前的标准体重曲线应相应地向下平移,最终使其在 140 日龄时达到体重标准。中等体重鸡群:分栏后的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差距在 50 克以内,要求在4249 日龄前达到体重标准。大体重鸡群:分栏后的平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10
12、0 克以上,应该重新绘制体重曲线,使之在 5663 日龄达到体重标准。如果到 9 周龄时仍然超重,切勿试图降低体重增长,把体重拉回到标准。应重新设定体重标准,使之平行于体重标准曲线。这时如果将鸡群的体重拉回到体重标准,将会降低高峰产蛋率及受精率。每一栏的鸡群都应有各自独立的喂料系统。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喂料系统必须能够保证均匀地分配饲料,并使每只鸡有足够的采食位置。如果鸡群分栏较好,以后又没有出现饲料质量、采食位置、饲料分配及疾病问题,通常就没有必要对鸡群再进行分栏。在 10 周龄前,可以对各栏的种鸡进行互换。因为这阶段种鸡骨骼的发育还未完成。否则有的栏就可能培育出骨架小、体重大而产蛋不好的母鸡。在 10 周龄后,要比较各栏的体重和标准体重的差异,体重相似和喂料量相似的栏可以合并。如果这时体重仍然超重,就不要试图将体重拉回到体重标准,而应画一条平行于体重标准的曲线作为新的标准。(参见图 10)。图 9:分栏后体重控制图 10:70 日龄时,若鸡群体重仍超过体重标准,应制定新的体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