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教 案课 程 名 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系(部) 公共课部教研室 思政教研室主 讲 教 师 杨使用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与课程性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根据 2005 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4 门必修课之一。为培养高等学校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而开设的公共必修基础理论课。是大学生学习和
2、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主渠道。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要途径。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理论上搞清楚近代以来解决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出路,只能是而且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并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选择社会主义和坚持不懈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而这又要求从中国实际出发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培养学生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运用
3、其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三、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四、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共 52 个学时,考察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基础课 必修课六、教学方法和要求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同时注重联系中国实际。增加案例教学所占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马克思主义中
4、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如何联系实际,解答现实中的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八、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章 节 内 容 学时数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4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4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4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4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4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4第十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4第十一
5、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4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考试 4共 52 学 时九、考核方式 考察十、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1.选用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编写课题组主编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修订版) 2.参考书目(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第1 版。(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1-4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 2 版。(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 2 版。(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6、,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 1 版。(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 1-3 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第 1 版。(6)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 年第 1 版。(7)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 年第 1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案教学周数 第 1 周 授课时数 4授课形式(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 实训课 习题课 其他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教学目的与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2
7、、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准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 能力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有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教学重难点:1、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2、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
8、质3、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期目标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教 学 基 本 内 容 及 板 书 设 计 方法及 手段教学手段与方法:理论讲解、PPT、视频材料教学过程:课程导入:介绍毛概“概论”课的总体设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主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重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ppt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提出和使用先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其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具体特点相结合” 的具体过程(动态), 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静态)。其联系在于
9、:“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能产生和发展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结晶和升华;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确立和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1.为什么学? ppt8-11 1.务虚:辨是非、知对错、明事理(对世界和国家的大是大非)2.务实:完成修学分的需要(必修课)(52 学时,3 学分);考研和考公务员的需要。非文科生的需要:增加一些文科知识,了解国情,促进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涉及哲学、经济、历史、政治、心理 );大学生成长的需要。思想教育关于做人,专业知识是做事。2.学什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课程发展的主要历
10、史沿革 ppt21 第一阶段(19871998 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建设阶段 第二阶段(19982003 年):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建设阶段 第三阶段(20032005 年):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建设阶段 第四阶段:(2005-2008 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建设阶段 第五阶段:(2008 年至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建设阶段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 理论基础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寻找救国出路而作出的必然选择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1、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ppt27Ppt28 近代中国救国方案:1“器物层”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变器)2“制度层”学习西方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变法)3“思想文化层”或“文化意识层”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变教)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提出过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就能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
12、化。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经过了 从少数人到多数人 从不自觉到自觉 从不深刻到深刻 从不完整到完整 从不统一到统一Ppt31-32 中共一大介绍第一、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恽代英、蔡和森、毛泽东等在 1927 年以前都曾经提出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其中,李大钊 ppt33-35 讲得最早。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李大钊;我们研究马克思的学说,不能仅仅研究其学说,还须将其学说实际去活动,干社会的革命陈独秀。第二、遵义会议后:党的中央领导开始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重要性。第三、1938 年
13、 10 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Ppt36-37“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在 1945
14、 年 5 月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2)我们党为什么要提出并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提出原因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Ppt40从革命的角度看:“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每次均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又称“第一次大革命”。是 1924 年至1927 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亦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
15、”。是 1927 至1937 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左”倾路线:指一九二七年十一月至九二八年四月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用命令主义的方法企图靠少数人在全国组织毫无胜利希望的地方起义),一九三 O 年六月至九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组织城市暴动和红军进攻大城市的冒险计划)和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遵义会议 ppt41)前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统治达 4 年之久,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使党在白区的组织几乎丧失了 100%,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损失了 90%。1935 年 1 月,中共中
16、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1933 年 9 月末旬,共产国际给中央苏区派来了一名军事顾问,他是德国人,时年 34 岁,原名奥托布劳恩,来到中国后改名李德,意即“ 德国人李。”李德轻而易举地爬上了中共中央的权力顶峰,成了红军实际上的总司令,俨然以“ 钦差大臣”自居。他的一整套极其冒险的军事路线殃及党和红军:1934 年 11 月 25 日红军抢渡湘江。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由出发时的万千人锐减到万人。湘江战役成为长征中最惨烈的一仗。从建设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建设 58 年的经验教训值得反思。19571960 年:大跃进;1957 年:整
17、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1958 年的“反右补课” ); 19591961 年:三年自然灾害; 1963 年至 1966 年 :四清运动(“清工分,清帐目,清仓库和清财物”;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和清经济”。);19661976:文化大革命b.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不能照搬照抄或简单地套用这些原理,而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按照本国本民族的形式,来加以科学的运用。在中国这样一
18、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找到解决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具体答案,也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来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而只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否则,中国革命仍然是不可能胜利的c.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指
19、导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的,是在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又是发展的理论,其发展的深刻内涵,就在于各国共产党人把它的基本原理与时代变化的特征相结合,与处在变化了的时代中的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对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新的回答,得出新的科学的结论,从而不断出现用“新内容、新思维、新语言”写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新版本”。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的一个半世纪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科学
20、。总之,无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需要,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抑或是中国的具体实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质,都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80 多年的实践证明 , 只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和科学的进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才能取得胜利。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必然的。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ppt45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
21、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解一:关于“基本原理”和“普遍真理”这里用“基本原理”,是重在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那些最基本的东西,那些称得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东西”;防止人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所有的内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也都认为是“普遍真理”。理解二:关于“实际”和“实践”“实际这一个概念,按照中国文字,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
22、真实的情况,一种是指人们的行动(也即一般人所说的实践)。”(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关于“实际”概念的注释。)“除了我们的头脑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广泛、更一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命题的含义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内容。理解三: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期目标A.在论新阶段中:毛泽东强调“根据中国的特点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B.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
23、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C.在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1943年 5 月)中:毛泽东强调“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三结合)D.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1942 年 3 月 30 日)中:毛泽东强调“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出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两个目标:“解决中国问题”、“创造出新的东西”)1
24、)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中。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开始的,又是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步伐而发展的。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 80 多年历程中领导了
25、两次伟大的革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并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 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次飞跃: 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包括邓小平理论
2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还在继续。思考:毛泽东思想为什么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呢?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a.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毛泽东 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c.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
27、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条件二十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经过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选择了毛泽东思想
28、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中国社会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个人因素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主观条件。五四时期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毛泽东个人的性格与境界、修养等。毛泽东谈毛泽东的性格:不怕邪、自信人生二百年、性不好束缚、可惜太富感情、不愿与恶人共事、不食言、满怀信心、百折不挠。毛泽东的思想境界:献身于民族解放运动的精神;扭转乾坤的壮志;能纳五湖四海的胸怀;坚忍不拔的意志;高瞻远瞩的眼界等。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是伴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伴随着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不断结合和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提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在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特别是“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时间:中共创建时期和大革命时期(1921-1927)这个时期被毛泽东称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