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开发计划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 2001 年 6 月 一、项目背景与意义 现代远程教育以计算机网络(以及卫星数字通讯)技术为支撑,具有时空自由、资源 共享、系统开放、便于协作等优点。世界各国在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时深刻认识到,学习资 源的可共享性和系统的互操作对于网络远程教育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具有决定性意义。目前, 虽然目前的网络技术已为教育资源在低水平上的自治与共享(例如通过 HTTP 和 HTML) 、 学习活动的合作(例如通过各种通信工具)提供了基本技术条件,但是允许教学资源在课 程知识和教学管理水平进行交换的标准却没有很好地认定,因此妨碍了教学资源的大范围 共享与交
2、流。 有鉴于此,国际上已有不少国家和组织致力于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在美国有航 空工业计算机辅助训练委员会(AICC)最早提出的计算机管理教学标准;美国国防部提出 的可共享课程对象参照模型(SCORM) ;还有 IMS 全球学习联合公司提出的学习系统技术 规范。在欧洲方面,有 ARIADNE(欧洲远程教育多媒体制作与销售网联盟) , PROMETEUS(促进欧洲社会教育和培训中使用多媒体工程) ,CEN/ISS (欧洲标准委员化/ 信息社会标准化系统)等组织进行多媒体和远程教学技术标准的研究、国际合作及本土化 工作。目前在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简称 IEEE LTCS)
3、的主持 下,若干个工作小组正开展网络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将形成 IEEE1484 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于 1999 年成立了一个 JTC1/SC36 委员会,专门从事学习、教 育、培训技术标准的征集、修订和批准工作,目前已有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乌克兰 等国提交了标准议案。世界上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教育技术国际标准的采用,组织力量参与 国际标准制定与本土化工作,其中法国、德国、西班牙已完成了部分 IEEE LTSC 标准的本 土化工作,荷兰、希腊、意大利等国家即将推出他们的教育技术标准草案。美国 IMS 公司 从 1999 年开始在美国、英国、欧洲、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家
4、推广 IEEE LTCS 的标准并 收集各地的反馈结果以丰富和完善标准。 我国的远程教育技术已经开始进入以网络为基础的新阶段。在基础教育方面,近年来 各地自发地涌现出一大批中小学教育网校;在高等教育方面,教育部已经批准 38 所重点高 校开办网络远程教育;在成人教育方面,我国各地原有的远程教育系统正在向网络转移, 形成多种媒体共存的新格局。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对于促进我国教育的普及和建立终 生学习体系,实现教育的跨跃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 制定关于网络远程教育的技术标准,各网络教育系统的资源自成体系,无法实现有效交流 和和共享,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工作,不
5、但带来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将无法与 国际网上教育体系相沟通,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另外,随着我国进入 WTO,外国网上教育进入我国将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创建教育服 务层面的中国标准,充分反映我国教育文化的特征。 根据以上对国内外现代远程教育形势的分析,我们建议立即启动现代远程教育标准研 究项目,简称 DLTS(Distance 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项目。该项目以国际国内现 代远程教育的大发展与大竞争为背景,以促进和保护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为出发点, 以实现资源共享、支持系统互操作、保障远程教育服务质量为目标,通过跟踪国际标准研 究工作和引进相关国际标准,
6、根据我国教育实际情况修订与创建各项标准,最终形成有中 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标准体系。通过此项目还能够形成一支我国的信息化教育标准研究 队伍,使我国今后有能力参与此领域的国际协作与竞争。 二、关于研究内容的建议 我们可以利用国际上在相关标准研究方面的成果,在对已有相关国际标准进行充分 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工作,使之既能切合中国的教育实际情况又能与国际标准接轨。 另一方面还要在分析和预测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需求标准开发的新生长点与突 破口,使我国的标准体系既能满足我国远程教育当前之急需,又有利于促进我国远程教育 长远之发展。 (一)标准体系 通过分析国际上关于教育信息技术标准的研究线索,
7、特别是参照 IEEE 1848 的框架, 我们认为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现代远程教育标准体系,应该包含以下具体标准规范的制定, 通常称之为标准需求。下图显示所需的标准分类及其相互关联,其中的标准信息中心(网 站)是本项目的信息支撑系统。 (二)任务分解及要求 根据这些需求开展研究工作,是本项目的基本任务。下表提出各类标准中的具体子标 准,在每一子标准项目的第三列中给出可供我们参照的国外/ 国际同类标准研究成果(若有 的话) ,最后一列建议标准研究任务的优先级,带*的急需任务,应及早完成,带*的任 务可置稍后, 带 *的任务可置最后。标准的形式化描述称之为规范,作为标准草案的规范经 教学资源 相关标
8、准 学习者相 关 标准 教育服务质量相关标准 教学环境相关标准 数 据 元 数 据 体系 架构 术语 标准 总标准 标准信息中心 跟踪研究项目 本地 化 论证后可作为参照标准,参照标准经过国家权威标准认证机构批准后方可成为正式标准。 标准分类 子标准(编号) 可参考的标准研究成果 任务优先级 总标准 系统架构与参照模型(DLTS-1) IEEE 14841 * 术语(DLTS-2) IEEE 14843 * 教学资源相关标准 学习对象元数据(DLTS-3) IEEE 148412 * 语义与互换绑定(DLTS-4) IEEE 148414 * 数据互换协议(DLTS-5) IEEE 14841
9、5 * HTTP 绑定(DLTS-6) IEEE 148416 * 课件互换(DLTS-7) IEEE 148410 * 课程编列(DLTS-8) IEEE 14846 * 内容包装(DLTS-9) IEEE 148417 * 问题/测试互操作(DLTS-10) IMS QT * 学习者相关标准 学习者模型(DLTS-11) IEEE 14842 * 任务模型(DLTS-12) IEEE 14844 * 学生身份标识(DLTS-13) IEEE 148413 * 学力定义(DLTS-14) IEEE 148420 * 终身学习质量描述(DLTS-15) IEEE 148419 * 协作学习(D
10、LTS-16) ISO ALIC * 教学环境相关标准 平台与媒体标准引用(DLTS-17) IEEE 148418 * 工具/代理通信(DLTS-18) IEEE 14847 * 企业接口(DLTS-19) IEEE 14848 * 教学管理(DLTS-20) IEEE 148411 * 用户界面(DLTS-21) IEEE 14845 * 教育服务质量相关 标准 教学资源评价(DLTS-22) ASTD-ELCS * 教学环境评价(DLTS-23) Q0S * 教育服务质量管理(DLTS-24) ISO9000 * 本地化标准 标准本地化规范(DLTS-25) IEEE 14849 * 跟
11、踪研究课题 虚拟实验(DLTS-26) * 自适应学习(DLTS-27) NIST-ATP/ALSFP * 标准上层本体(DLTS-28) IEEE SUO * 内容分级(DLTS-29) W3C-PICS, RSACi/ICRA *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DLTS-30) * 标准化开发支撑系 统 标委会工作网站 * 注 1 NIST-ATP/ALSFP: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高科技计划中的自适应学习系统重点项目(Adaptive Learning System Focused Program) 以下概述各子标准所涉及的内容范围。 DLTS-1 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本规范将为基于构件的学习技
12、术系统建立一个总体架构,特别是要满足智能学习环 境的软件应用需求。具体标准有: 1) 定义一个描述体系结构的框架,该框架包括三类要素:过程、存储器、信息流。 通过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与变化,即可派生出现有大多数网上学习系统的参考模 型。 2) 定义一个描述体系结构、功能与应用的词汇表和符号集; 3) 定义一个在系统构件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格式、协议和方法; 4) 为系统构件定义必需的和可选的外界程序接口; 5) 为系统构件的行为定义规则、规范与约定; 6) 指出系统构件应该使用的外部服务和设备以建立和支持信息交换。 DLTS-2 术语 本规范将定义所有的在其他标准中需使用的术语和词汇,并将其列成中
13、文和英文词语 对照表以便于查询。并且,该规范将为网络教育应用系统的技术文档、用户手册、在线帮 助信息等的用词提供约束条件。 DLTS-3 学习对象元数据 随着学习需求的飞速增长,学习对象的数量也在迅速地增长。这样,对学习对象的描 述信息即元数据的缺乏就会直接影响到对这些对象的查找、管理和使用。本规范就是要解 决这一问题,它通过定义一个统一的结构,对学习对象进行描述,从而增强学习对象的互 操作性。 本规范用于规定一个概念上的数据模型,它定义了学习对象元数据实例的结构。在本 规范中,学习对象的元数据实例用于描述该对象的相关特征,这些特征被分成几个不同的 类别,包括通用信息、生存期信息、元-元数据信
14、息、技术信息、教育信息、权利信息、关 系信息、评注信息和分类信息。本规范规定的概念数据模型支持多种语言,一方面支持学 习对象使用多种语言,另一方面支持元数据实例使用多种语言。概念数据模型定义了组成 元数据实例的各个数据元素,包括它们的语义、数据类型等等。 通过本规范,使得学习对象的元数据实例就能被各种学习教育系统所使用,包括管理、 定位、评估和交换学习对象等等。对于如何表示和使用学习对象的元数据实例等问题,不 在本规范的范围内。 本规范还有一系列伴随规范,即学习对象元数据进行绑定的规范。所谓绑定,就是用 一种具体的形式来表示概念上的数据模型。伴随规范包括:“学习对象元数据模型的 ISO/IEC
15、 11404 绑定”和“学习对象元数据模型的 XML 绑定 ”。 DLTS-4 语义和互换绑定 本规范是一组技术指南。 本规范将定义一个语义的框架,以便于在某个标准定义的语义元素可直接整合到另一种标 准中,语义元素包括数据元素、抽象的数据类型等。通用的语义元素要通过参考远程教育 中的其它标准来确定。本规范也定义用于语法绑定和协议绑定时的一些通用规则,这是进 行信息交换所必需。 对于制定远程教育中的其它标准,本规范的作用在于: 1) 使远程教育标准之间的语义集成成为可能,并鼓励使用通用的语义元素。 2) 为其它的远程教育标准提供一种语法绑定和协议绑定的通用方法。 对于教育技术的供应商和使用者,本
16、规范的作用在于: 1) 通过定义信息交换的通用的语法绑定和协议绑定,来实现应用程序间的互操作性; 2) 由于定义了通用的编码绑定,使得能够采用 XML 作为数据交换格式; 3) 在通用语义的基础上,在原有的和新出现的数据交换格式之间选择一个转换方法。 本规范包括一组绑定技术指南,包括: 1) “基于规则的 XML 绑定技术的指导规范 ”描述了如何把数据模型进行基于规则的 XML 绑定。该规范中的绑定方法就可以被别的规范所集成,用于完成它们所需要的 编码绑定。 2) “数据扩展技术的指导规范”规定了数据模型标准化和绑定时所通常使用的扩展技术, 这些技术通常跨越多个应用领域。 3) “基于规则的带
17、点名称-值对绑定技术的指导规范 ” 描述了如何把数据模型进行基于 规则的带点名称-值对的绑定。该规范中的绑定方法就可以被别的规范所集成,用于 完成它们所需要的编码绑定。 DLTS-5 数据互换协议 本规范定义“数据和控制传输协议(DCTP) ”,描述互换数据的双方通过 DCTP 进行 通讯时的连接、匹配、同步、初始化、响应、消息传递和断开连接等问题。DCTP 是一个 简化而有效的消息传递协议,用于互换结构化的数据,包括属性信息。在数据传输的过程 中参与者可以接收和发送事件消息等。 用于数据交换的协议有很多,如 FTP,HTTP,CORBA 等。但是,这些协议的性能并 不理想(如:HTTP 不适
18、合于细粒度的数据) ,也没有足够的语义(如:FTP 不能获取/ 上传 地址属性或元数据) ,或者接口比较困难(如:CORBA 在 Perl 和 Tcl 中不能方便地访问) 。 一个容易实现并能解决学习技术需求的轻量级的传输协议将会被广泛地接受,并集成到很 多应用中,因为对于便携的,可互操作的分布式学习系统来说,通讯协议是一个很关键的 部分。 所要制定的应该是一个轻便的可互操作的,应用于远程系统的协议(即 DCTP) 。该协 议是在客户机、服务器及其对等实体之间交换数据的一个通讯协议。该协议在数据交换方 面比 HTTP 有更细的粒度。同时它能在服务质量、分布式系统、漫游系统和安全系统等比 较广泛
19、的网络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该规范定义的协议及其语义含义能在网络应用程序 中较易地实现和绑定到应用程序的接口上。 目前在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系统方面,有很多方案,它们有些是互相竞争而且不完全兼 容。如 CORBA、EJB-J2EE 、DCOM、OpenDoc,以及正在启动中的 NGWS。这些规范主 要是面向通用的企业应用的,所以往往量级很大,而且不是完全专注于教育领域,但是它 们在技术上发展得相对成熟。在建立一套面向教育的数据交换协议时可以借鉴这些技术和 规范的思想。 DLTS-6 HTTP 绑定 本规范为远程教育技术服务提供通用的 HTTP 绑定内容,这样开发者在服务器端和客 户端( 主要是服务
20、器端)进行系统开发时能够遵循一致的内容传送和查询的要求。 由于 Internet 的发展,目前 Web 浏览器已经集中在几个有限的标准软件如 (IE、NetScape Navigator、Opera 等),而 Web Server 产品则出现了非常众多的竞争者,而 且性能各有所长,市场占有率也比较接近(如 Apache、IIS、iPlanet、WebSphere、WebLogic 等),其中还出现了一批适应性和扩展性更强大的应用服务器。 所以在制定标准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些已有的 Internet 基础设施的利用问题。采用最通 用的 Body_Post 机制来进行 HTTP 协议绑定的机制是目前看
21、起来比较规范和成熟的一种做 法。 当然在制定标准 Post 内容时要充分考虑语义描述、语法和编码方法,另外还将定义一 套服务接口,同时应该留下允许开发者根据具体业务进行扩充的接口,所以该规范的制定 还应该是开放式的。 DLTS-7 课件互换 本规范制订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课件标准格式,通过该格式课件内容可进行重新部署, 重用和方便维护,并且能够实现课件的转换与内容无关,同一课件能够在不同的硬件平台 上使用。本规范的内容包括: 1)定义 CBT 课程的主要媒体数据元件,例如视频,音频,动画和图形 2)定义或者推荐一种基于文本的程序语言,以便能够描述 CBT 模块的组成部分 3)和 逻辑行为,这种语言
22、将参考媒体元件的工业标准。 4)定义或者推荐一种基于文本的互换格式来传输逻辑,流程和资源。这里逻辑是指用 简洁的 ASCII 文本表述的对课的行为的描述。 5)定义互换语义,互换语法和互换编码。 DLTS-8 课程编列 个性化学习系统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来合成适合其自身的课程,也是智能授导系 统中所谓“智能”的含义。本规范的目标就是在学习管理系统(LMS)和学习资源之间提 供一种通用机制来交换、开发这种个性化信息。 本规范的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课件编排模型和学习内容运行环境。课件组织模型是 如何将学习内容进行分成不同的层次和单元,以便于制作、重用和共享。课件编排模型还 定义了如何组织不同的学
23、习单元成为一门课程或课程一部分,使得它们可以在不同的平台 之间或不同的信息库之间被调用;学习内容运行环境为共享学习对象(SCO)和学习管理 系统(LMS)之间进行互操作提供方法和环境。为了使不同的 LMS 都能调用 SCO,而且 与内容制作工具无关,这就要求在 SCO 的调用以及与 SCO 之间的通信必须使用统一的接 口。运行环境包括三个组件: 1) 机制:调用机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当前章节标记、当前评估结果、学生历史 学习风格) 、课件编排结构以及环境信息来决定下一个被调用的 SCO。 2) MS API:LMS API 决定了 SCO 与 LMS 之间的通信机制,在 LMS 端实现 AP
24、I,SCO 调用 LMS API 进行通信。 3) 数据模型:定义了 LMS 和 SCO 之间进行交互的数据元素集。 DLTS-9 内容包装 本规范主要定义了基于 Internet 的用各种工具制作的学习内容之间互操作需要的数 据结构及对学习内容的包装。这些学习内容可能来自不同的创作者、出版商以及开发商。 通常,学习内容是由一系列可以单独拷贝、传输、购买和使用的单元的集合。这些单元以 包的形式存在,并且由这些单元可以组合成更大的学习单元。本规范不会致力于描述可以 移植的内容,但会为学习内容提供一个可移植的方法。 本规范的目的是定义一种能够用来交换学习内容的数据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允许对 媒体数据
25、(文本、图像、声频、视频)进行编辑,而且还支持对内容的元数据、属性以及 辅助文件进行统一包装,形成可以独立使用的单元。用户/系统无需关心如何组合这些学习 内容,因为通过采用统一的包装格式可以消除错误并增加互操作性,从而提高效率和质量。 DLTS-10 练习 /测试互操作 本规范(Q 8) 有助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管理系统开发者,直接或通过学校为学生提供产品,以满 足他们的技术和数据互操作性要求; 9) 有助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管理系统的评估者开发分析工具,来测定自我指导和终身 学习成绩。 DLTS-16 协作学习 该规范将描述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支持协作或合作学习的条件和规则。首先提出一个协 作学习环
26、境的系统架构及其功能描述的技术规范和接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描述协作学习 组的组态,协同工作空间的构成,协作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协议和信息交换格式,以及代理 之间通信与信息交换的模式: 1)关于协作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协议研究内容包括: 2)协作学习组的组态信息,参与者的角色,彼此的关系 3)学习者之间通讯和信息交换的结构 4)参数类型和属性,彼此关系 关于代理通讯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 1)代理之间低层通用信息交换协议和通讯模式 2)根据学习者互动协议中定义的代理的关系和角色确定代理之间的基本协议 协作工作空间方面的研究内容有: 1)协作工作空间的结构 2)协作工作空间的属性和彼此的关联 DLTS-17
27、 平台与媒体标准引用 本规范对教学系统定制和开发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描述,提供规范化的标 准引用集。其目的在于针对教学系统可能所处的操作环境(比浏览器平台、工作站平台等) 提供几套不同的标准引用集,作为网络教育系统运行环境的定制文档。本规范并不规定引 用技术标准的具体技术细节,而是在这些技术标准的引用描述上作限制和扩充。限制是指 所引用的平台、媒体标准采用国际上已有的成熟标准,以保证教学平台及媒体能被大多数 用户所接受。扩充是指本规范应该与所引用技术标准的发展保持同步更新。 标准化的网络教育系统,其基础技术应该符合国际公用技术标准,因此标准引用文档 规范主要涉及功能性规范(如 Java
28、1.1,JPEG,GIF-89a,C95,)的引用,而不涉及 具体实现规范(如 Netscape4.0,Windows 95,Adobe PDF plug-in) 。现有的标准引用集规 范的技术标准类别包括超媒体标记语言、音频、视频、图形、文档、Java、JavaScript 等。 DLTS-18 工具与代理通信 本规范提供教学管理及应用系统中用户工具与教学代理之间通信的规范。它适用于由 一个(或多个)用户工具和一个(或多个)教学代理组成的教学系统。用户工具是指学生 在特定教育环境中使用的标准应用软件(如电子制表软件、文本编辑器或绘图工具等) 。教 学代理是指为了实现特定教学目的,而向学生提供
29、使用用户工具指南的软件模块。 本通信规范的内容包括用户工具到教学代理的通信、教学代理到用户工具的通信、不 同教学代理之间的通信三种类型。首先定义了用户工具、教学代理作为对象所需要具有的 属性和方法,进而对通信数据应支持的数据类型以及通信消息的消息类型作出规定。本规 范涉及的用户工具和教学代理所应当具有可观察性、可编程性和可检查性的特性,并对每 个性质做详尽的解释和规范。本规范的重点在于语义表达层,并不涉及具体的通信传送机 制。 DLTS-19 企业接口 企业接口规范文档的目标旨在定义一套适用于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的标准化的信息 结构。这些结构提供了标准化数据绑定的基础,保证了不同软件开发商独立
30、开发系统间的 互操作性,软件的开发或实施者就可以建立并管理异构系统间互操作基础上的教学管理流 程。 企业、学校、政府机构以及软件开发商都有教育培训方面的子系统,这些系统是通向 网络教育资源的入口。本规范将提供接口信息模型定义,以促进子系统间的互操作,提高 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本规范描述了基于 Internet 的教学系统与其他企业系统之间实现互操 作所需要的数据结构,所支持的企业应用的主要类型包括培训管理、学生管理、图书馆管 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本规范主要解决属于同一个企业或者组织内的、系统之间互操作的 接口问题。规范中并没有涉及数据一致、通信传输、安全保密等企业间数据交换必须考虑 的问题。 D
31、LTS-20 教学管理 本规范是针对计算机管理教学(CMI)的,通常 CMI 系统有 5 个组成部分:课程结构 定义、测试管理、学生登记、学生授课管理、和数据收集和管理。CMI 是对学生和课件进 行管理,它不仅仅是对教学材料的计划安排,还能管理在线和离线教学活动和测试。 本规范主要描述 CMI 系统如何启动学生活动 所谓开始课或会晤期,CMI 如何将学 程结构、行为、及内容传递给其他 CMI 系统,如何与不同的课进行通信,以及教学系统 如何与不同的数据分析工具协同工作。 本规范定义了相当数量的计算机管理教学(CMI)的原则和术语,重点放在计算机管理教 学系统互用性的四个方面,描述了: 1)CM
32、I 系统如何管理学生活动,如上课、讨论,所纪录的信息在不同的 CMI 系统之 间可以互用; 2)CMI 系统如何将课程结构、学习行为及内容传递给其他 CMI 系统,即允许同样的 课在不同的 CMI 系统中工作,并保证这些被传递的信息在重新被使用的时候,不 会有质的丢失; 3)CMI 系统如何与不同的课程交流信息,这也就是说,CMI 系统要能运行用不同写 作工具开发的课程,允许分别开发的课组合为一个 CMI 系统的课程; 4)CBT 系统如何与不同的数据分析工具协同工作,如何使分析学生数据更为简单。 上述每一方面都会在多种环境下讨论,包括局域网环境和因特网环境。因为互用性涉 及到各种文件,所以标
33、准中也描述了这些要用到的文件的格式及内容。 DLTS-21 用户界面 本规范为 CBT 和其它类似技术的使用者提供了一种开发和维护的方针及资源,从而使 不同系统间以最小的障碍实现用户接口通信操作。所有主流的计算机系统为所有的学习策 略寻找共性。一旦“实现”后范围将扩展到个人系统和其他即将出现的用户可访问流媒体 数据的技术系统。该规范是参考性和描述性的,而不是决定性的,指导性的。该规范的目 的或者是功能是:为 CBT 和教育系统开发一个被广泛接受和承认的用户接口和管理规范; 提供一个用户接口特征的仓库机制,该仓库有广泛的可接受性并能提供合理实践的向导和 实例;鼓励开发那些能被多个主流操作系统所共
34、用的技术,尤其是可以减少基于文件的传 输协议和基于包的传输协议系统间阻碍的;识别同步的用户接口行为(响应流): 1) 在一次训练序列框架中动态交互或模拟操作; 2) 资源的同步使用率如术语表或计算器; 3) 外部计算机程序管理,与学习活动并行有效; 4) 提供一种无语言限制的向导。 DLTS-22 课程资源评价 该规范将提出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和各种资源库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标准,从内容设计、 教学设计、媒体设计、技术水平诸方面形成一套结构化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提供评估操 作的工具和使用指南。 DLTS-23 教学环境评价 基于数字技术的远程教育环境包括了学生端的硬件及软件环境、教师端的硬件及软件 环
35、境、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传递环境、教学组织管理环境、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获取环 境等。这样的环境是一个庞大而又环环相扣的复杂系统。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系统的研究,提出教学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系统的服务质 量(QoS)和教学支持能力。服务质量涉及频带管理、应用服务、政策控制等层面,教学 支持能力包括系统的教学工具配置、教学表现能力、学习过程支持等方面,最终将形成结 构化定量评价方案并提供相关评估工具。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对基于数字技术的远程教育 系统能力和效率的客观评价方法,进而提出有关的技术规范的建议。 DLTS-24 教育服务质量管理 该规范将描述网上远程教育服务的质量框架以及如何将此框架中
36、的要素例化到具体情 境的方法,并提供如何实施质量管理的原则及相关评估工具。 为了制订该规范,首先要将ISO族系的质量管理原理和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网络远程 教育情境,提取网络远程教育服务的质量要素,形成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质量框架。另一 方面,要将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应用于远程教育服务的质量管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质 量管理方案,并提供相应的评估工具。 DLTS-25 本地化 学习技术的本土化虽然在概念上属于技术系统的文化适调问题,但由于其教育应用 的特殊性,实际上涉及技术转移、文化扩散、政治影响等方面复杂因素。本规范将就技术 平台、课程资源、学习者档案、教育服务的跨文化区域应用时应做的修订提供相应
37、规定。 DLTS-26 虚拟实验 实验是目前远程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利用网上虚拟实验手段可望在相当程度上加强远 程教育的实验环节,正因如此,虚拟实验目前已成为网上教育应用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 因虚拟实验涉及范围广,技术难度高,系统一致性弱,目前尚未列入有关的国际标准/规范 范畴。 本规范的目的在于把远程实验作为一类典型的教学资源进行封装,使得在某一远程教 育系统中运行的实验能够被别的远程教育系统所识别和运行。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实验软件 的复用性,增强系统的互操作能力。 本规范在虚拟实验的功能描述、运行平台要求、接口、交互程度与方法等方面做出相 应的规定。本规范不涉及虚拟实验的结构和实现问题。鉴于
38、国际标准研究的现状,本规范 将以虚拟实验的研究为基础,逐步提出研究报告、建议草案。 DLTS-27 自适应学习 该规范将描述自适应学习系统的架构、功能及其支持技术规范,从教学内容、课程发 布,资源搜索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给出自适应学习系统应该达到的技术指标: 1)内容:研究如何产生可重用、互操作、易组织的教学单元,这些可能用不同写作工 具开发的教学资源应该可以协同工作,满足个别化要求 2)发布模式:研究同步异步系统的技术实现方案,以及对于分布式学习环境中各类数 据的获取手段。另外,还要研究若干层元数据,如数据标记新技术、授权和过滤 等问题 3)搜索技术:研究如何支持教师和学生交互地进行复杂信息获取
39、,利用人工智能技术 将检索到的信息裁剪重组为满足用户需要的特定信息 4)服务质量:研究网络中间件,考虑如何应用构件、中间件等技术来支持系统的可伸 缩性和互操作性,提出不同互动模式下的服务质量指标。 DLTS-28标准上层本体 本标准将说明一个能够允许计算机使用的上层本体,例如数据互用性、信息搜索、 自动推理和自然语言处理。本体乃是术语与形式定义的集合,通过规范的知识交换格式 (KIF)支持不同教育系统的知识交换。一个本体有点类似于一个字典或者术语表,但具 备更多的细节和结构,这样可以让计算机处理它的内容。本体包含一系列概念、术语和某 类关注领域的关系。上层本体局限于元的、一般性的、抽象的和哲学
40、的概念,所以通常足 以应用于更加宽广的领域(更高层次的) 。本标准不包含某个特定领域的具体概念,但是提 供了一些能够被结构化的本体(如医学的、经济学的、工程的等)的结构和一系列普通的 概念。本标准将详细说明普通上层本体的语义,上层本体是一系列术语和标准定义。本标 准将只限于上层本体,它们能够定义一些上层术语,并且能够提供下层领域本体的结构。 估计包含 1000-2500 个术语加上每个术语的约十条定义描述,并试图提供更大规模和更细 节的本体库。 本规范将详细说明一个能够允许计算机使用的上层本体,规范将不包含某个特定领 域的具体概念,但是提供一些能够被结构化的本体(如医学的、经济学的、工程的等)
41、的 结构和一系列普通的概念。制定本标准的目的包括促进自动推理、应用程序的互用性和其 他一些应用领域的发展。 DLTS-29内容分级 网上教育可能伴随的信息污染问题已经引起教育者和学生家长的严重关注,国际上已 有许多组织开展与网页内容分级和信息过滤相关的行动,如美国的 RSAC(The Recreational Software Advisory Council)开发了一个 RSACi 系统,它以 W3C 的 PICS 所规 范的分级格式为基础,能够针对网页内容进行分级评分,使大众,特别是教师和家长,能 够根据根据一个公开的、客观的评分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来选择他们想要的电子媒体,如电 子游戏和网站
42、。随着分级观念的普及与服务需求的扩大,RSAC 后来改名为 ICRA (Intenet Content Rating Association),以网页内容分级研究及推广为其主要目标。ICRA 的分级标准 主要针对暴力、色情、语言及其他四类项目,网页作者或网站管理者可以经由浏览器连接 到 ICRA 在线评分系统对他们的网页进行评分。微软浏览器 Explorer3.1 以后的版本已经整 合了 ICRA 标准。 本规范将以 ICRA 的内容分级标准为参考,提出适合于我国的内容分级标准,作为网 上教育内容的自律分级、第三方分级以及信息选择过滤的参考标准。 DLTS-30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本课题致力于针
43、对我国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 该规范采用 XML 技术,由体系结构,报文规范,数据规范三个标准草案所组成。在国外, 尤其是美国,此类研究已有了一段时间,SIF(Schools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学 校互操作体系框架)即是其中的先行者。SIF 目前还未成为标准。我们的研究以 SIF 为参 考,结合我们国家的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建立起上述的三个 EMIS 技术规范,为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提供参考,使得各个系统之间能够相互 交换数据,互相操作,解决我国目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过于混乱,用户不知所从的局面,
44、促进我国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健康发展。 EMIS 体系结构是一个开放的工业化标准(框架规范) ,不管开发商是谁,凡是符合标 准的应用程序都可以成为体系框架的一部分。框架规范包括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以及与它 们相关的接口代理,并且它们是被一个区域综合服务器所管理。在一个一定规模的区域的 体系框架中,所有的应用程序需要有自己的代理去与区域综合服务器联系,应用程序通过 此区域综合服务器来进行间接通信。同时,为了实现与平台无关与应用程序无关,规范 将采用 XML 格式的数据模型作为数据对象的标准。 EMIS 数据规范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的数据模型。数据对象定义可以是由多个应用 程序管理的信息语义的模式。
45、如教师学生都可以是数据对象,每个对象都用 XML 元素和 属性来表示。规范采用文档类型定义(DTD)来描述这些数据对象,在整个体系框架中,要 求所有的对象均以符合这些 DTD 的 XML 流形式进行传送。 EMIS 报文规范要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交换方法与结构,它既包括数据对象,也包括报 文。数据对象是定义可由多个应用程序管理的信息语义的模式。每个数据对象都用 XML 元 素和属性来表示。报文可视为“包装器” ,即在对象能够在应用程序之间交换之前,必须把 它们包含在 EMIS 报文中(报文也用 XML 定义) 。采用基础结构数据模型来定义所有参与 EMIS 的应用程序使用的 EMIS 报文,而且
46、是用 XML 定义它们。这套规范包含的消息元素有: (1)Ack (应答) ;(2)Event (事件) ;(3)Provide/ Unprovide;(4)Register/ Unregister (登记/撤销登记) ;(5)Request (请求) ;(6)Response (回答) (7) Subscribe/ Unsubscribe(预约/撤销预定) ;(8)SystemControl(系统控制) 。 (三)项目成果形式 各子标准研究任务(子项目)产生的结果为三个文档(少数项目例外): 1该标准的规范; 2该标准的使用说明,包括范例; 3该标准的测试程序或验证方案。 三、项目实施方案
47、1成立现代远程教育化标准委员会 聘请有合适学术背景的国内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专家及有关领导组成标准化委员会, 设主任一人和副主任若干名和秘书长一名,负责机构的日常运作,包括项目进程监督、会 议组织和信息分布。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1) 负责相关标准的引进、征招、筛选、评审与推广。为了使得这些任务能够合理有序 地展开,该委员会应首先制定各项任务地工作程序。 (2) 当前立即规划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体系,确定各项子标准,负责招标立项,对 项目研究进程进行监督和协调。 (3) 建设一个远程教育标准化信息中心(网站) ,作为本项目的信息支持系统,专门收 集国际国内有关标准化的文件,密切跟踪世界发展
48、动态,并为本项目研究工作提供 信息园地和协同工作空间,以便交流本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公布标准草案和征询 意见。 (4) 与国家标准认证机构沟通,促成所开发的标准早日成为国家标准。 对于那些愿意参与标准开发、验证、推广、采用的单位(主要为高校和国内企业) ,可 以申请成为成员单位。还可以有选择地邀请一些国际公司派观察员参与部分活动。 2基本工作思路 (1)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相结合:标准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因此在制定规划时要全盘思 考,从长计较,使得拟订的标准体系能够充分容纳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但由于标准的 总体框架规模宏大,不可能在短时内全部完成,故拟采取急用先行,逐步推进的策略。 为此我们以在任
49、务分解表中建议各任务的优先级。 (2)国际引进与国际参与相结合:国际上的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开发方面已有许多成果,有 些已成为事实标准,并将成为国际标准的主体。我们建议在技术层面上,应该以引进、 学习消化和适当改编为主。通过本项目培养一支我国自己的标准开发力量,能够积极 参与国际合作,在国际标准论坛上发表代表我国利益的声音。 (3)自由申请与政府指导相结合:按照国际惯例,凡是有标准开发能力的机构学术和企业 机构都可以向认证机构提交标准化方案。鉴于教育产业的特殊性,我国在开发现代远 程教育标准时应该采取自由申请与政府指导相结合的方针。 (4)技术条件与教育文化相结合:国际上有关远程教育的标准是属于技术层面的,属于教 育信息技术或学习技术系统的标准。我国的标准是面向这个远程教育体系的,应该包 括教育文化层面的内容。因此在标准需求中我们增加了有关远程教育服务的评价及应 用相关的评价,这些评价将充分考虑我国的教育文化因素。 (5)高校力量与企业力量相结合: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既有利于标准充分体现教育系统 的特点。又有利于标准的验证和推广工作。 (6)标准沿用与开发创新相结合:标准的开发应坚持实用性和精简性,避免烦琐复杂,可 以有选择地沿用一些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