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三百首(卷六七言律诗) - =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 的 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悠悠:久远的意思。 、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 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
2、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 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 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 行经华阴 作者:崔颢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
3、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注解】: 、 :高峻貌。 、三峰:指莲花、明星、玉女,华山最著名的三峰。 、武帝祠:指巨灵洞。 、 :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韵译】: 高峻的华山俯瞰古都咸阳城, 天外三峰不是人工所能削成。 巨灵河神祠前云雾将要消散, 仙人掌峰顶大雨过后天初晴。 函谷关北枕黄河华山更险要, 西连驿路祀神所在益加旷平。 敢问路旁追名逐利的过客们, 怎么比得上在此学道求长生? 【评析】: 这首诗是写行旅华阴时所见的景物,抒发吊古感今的情感。诗的前六句全为写 景。首联写远景,起句不凡,以华山之高峻和三峰的高矗天际,压倒京都之豪富,暗 寓出世高于追名逐利,
4、颔联写晴雨时的景色,这是写近景。颈联写想象中的幻景,描 述华阴地势的险要和汉 的形胜。即景生感,隐含倦于风尘退隐山林之意。尾联反 诘,借向旁人劝喻,说明凡争名夺利的人,就不得安心息影学长生之术。隐约曲折, 潇洒自如,风流蕴藉。 全诗打破了律诗的起承转合的格式,别具神韵。诗境雄浑壮阔,寓意深刻。 = 望蓟门 作者: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解】: 、一去:一作“一望” 。 、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危旌:高扬的旗帜。 、投笔吏:汉班超家贫,常为官
5、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 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 ”后终以功封定远侯。 、论功:指论功行封。 、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 “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后 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韵译】: 一到燕台眺望,我就暗暗吃惊; 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江山积雪万里,笼罩冷冽寒光; 边塞光映照,飘动高高旗旌。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 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象班超,投笔从戎; 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评析】: 诗是吊古感今的。开首两句说北望蓟门,触目惊心。起句突兀,暗用典故,说燕 自郭隗、乐毅等士去后,即被秦所灭,
6、故客心暗惊。又汉高祖曾身击臧荼,故曰“汉 将营” 。因而清人方东树说:“岂是时范阳已有萌芽耶?” (昭昧詹言卷十六) 怀疑这是对安禄山的叛乱有所预感。颔联、颈联写景雄丽。全诗扣紧一个“望”字, 以“烽火”承“危旌” ,以“雪山”承“积雪” 。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 感,格调高昂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为尾联抒发从 戎之志做好铺垫,使人读了慷慨非常。 = 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作者: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解】: 、三晋:战国时韩、魏、赵三家
7、分晋,号三晋。今属山西、河南、河北地。 、二陵: 山分南北两山(二陵) ,相距三十五里。山在今河南洛宁县北,西北接 陕县。 、关门句:老子至关,关令尹(名喜)留老子著书,乃成书五千言,关尹也随他而 去。诗中的关指函谷关。 、且欲两句:陶潜辞去彭泽令后,于九月九日无酒,至宅边菊丛中久坐,逢王弘送 酒至,乃醉而后归。宰:指地方官,这里比刘明府。 【韵译】: 汉文帝在西山构筑的望仙台, 今日重阳来此登临曙色大开。 三晋高耸入云山岭向北蜿蜒, 淆山南北二陵风雨从东而来。 当年函谷关的令尹有谁相识? 河上仙翁自此一去回归难再。 且在附近寻个象陶潜般的人, 在菊丛中举杯同醉欢乐开怀! 【评析】: 这是平常
8、的投赠诗,内容仍属于怀古。诗中并无所谓寄托和感慨的。但诗切时切 地切人,却十分到家。重阳为登高之时,望仙台为登高之地,登高之俗又与神仙传说 有关,刘明府为投赠对象。全诗围绕时、地、人三点展开、 “一气转合,就题有 法。 ”首句直接写望仙台,颔联是写台前形势,北望三晋,东扼二陵。颈联写望仙台 为河上翁而筑,因而以仙人关令尹做陪。末联以陶渊明比刘明府。全诗意在说明登高 畅饮,不必远求神仙,就近寻刘明府即可。诗的意境开阔,结构严谨。 = 送魏万之京 作者:李颀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
9、解】: 、之:往;到去。 、关城:函谷关。 、御苑:君王居住的宫室,这里指京城。 、蹉跎:说文新附:“蹉跎,失时也。 ” 【韵译】: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 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 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魏万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年 间,因慕李白,南下吴越寻访,行程三千余里,为李白所赏识。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 的诗人,然而两人却是十分密切的“忘年交” 。故诗的结句含有对后辈叮嘱勉励的意 思。
10、 诗开首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秋,写游子 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风度,嘱 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 全诗善于炼句,为后人所称道,且叙事、写景、抒情交织,由景生情,引人共 鸣。但诗中有“朝、夜、曙、晚”四字重用,却是一疵。胡应麟说:“惟其诗工,故 读之不觉,然一经点勘,即为白璧之瑕,初学首所当戒。 ” =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 、吴宫:三国时孙
11、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二水:一作“一水” 。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 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韵译】: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 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 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
12、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 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评析】: 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 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 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 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 痛。 此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 。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 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
13、深远。但李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诗的宏伟。 =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作者:高适 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解】: 、谪居:贬官的地方,冒下四句。 、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古民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衡阳: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 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青枫江:在长沙。 【韵译】: 我叹息与二位作别,不知有何意想? 请下马,我们把盏谈谈贬谪的地方。 李少府去巫峡,听到猿啼落泪数行
14、, 王少府到衡阳,多寄雁书是我所望。 去长沙的可见到青枫江上远航秋帆; 往巴东的可想象白帝城边古木疏黄。 如今盛世,朝迁恩泽有如雨露普降; 别离总是暂时的,请别再犹豫彷徨! 【评析】: 这首诗是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寓有劝慰鼓励之意。一诗同赠两人,在内容上注 意到铢两悉称,实在不容易。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 枯。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典故,来 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衡山有回雁峰, 鸿雁都飞不过衡山,足见也是人迹罕至之僻地;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颈联上句写长 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
15、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 少府。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最后两句,是劝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 不久即可召还。不悲观,也不消极。 =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作者: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注解】: 、紫陌:京都的道路。 、皇州:帝都,指长安。 、仙仗:指皇帝的仪仗。 、凤凰池:也称凤池,指中书省。 【韵译】: 五更鸡鸣,京都路上曙光略带微寒; 黄莺鸣啭,长安城里已是春意阑珊。 望楼晓钟响过,宫殿千门都已打开; 玉阶前仪仗林立,簇拥上朝的官员。 启明星初落,
16、花径迎来佩剑的侍卫; 柳条轻拂着旌旗,一滴滴露珠未干。 唯有凤池中书舍人贾至,写诗称赞; 他的诗是曲阳春白雪,要和唱太难。 【评析】: 这是以咏“早朝”为题的唱和诗,内容只尽力铺设早朝的庄严隆重而已,无甚价 值。诗围绕“早朝”两字作文章;“曙光” 、 “晓钟” 、 “星初落” 、 “露未干”都 切“早”字;而“金阙” 、 “玉阶” 、 “仙仗” 、 “千官” 、 “旌旗” ,皆切“朝” 字。末联点出酬和之意,推崇对方。表示谦卑,都恰到好处。 =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作者: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
17、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注解】: 、绛帻:用红布包头似鸡冠状。 、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 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 、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 、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 、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衣冠:指文武百官。 、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 旒。这里指皇帝。 、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 、香烟:这里是和贾至原诗“衣冠身惹御炉香”意。 、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龙袍。 、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
18、【韵译】: 卫士头戴红巾象雄鸡高唱报告天明, 管御服的官员刚把翠云裘捧进宫廷。 重重深宫禁苑一殿殿都已敞开大门; 文武百官和客臣拜谒皇帝听候旨令。 蔽日的障扇被晨曦照临着向前移动; 香炉的轻烟依傍着皇上的龙袍升腾。 朝拜后贾舍人就用五色纸起草诏书; 可听到服饰铿锵声他已回到中书省。 【评析】: 这首诗与岑参所写同题,全是描写朝拜庄严华贵的唱和诗。内容也无甚足取。但 全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层次,描绘了大明宫早朝的氛围与皇帝的威 仪。这首和诗不和韵,只和其意。用语堂皇,造句伟丽,格调和谐。 附:贾至的早朝大明宫原诗:“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 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剑
19、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里, 朝朝染翰侍君王。 ” =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作者: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注解】: 、渭水:即渭河,黄河最大支流,在陕西中部。 、秦塞:犹秦野。塞:一作“甸” 。这一带古时本为秦地。 、黄山:黄麓山,在今陕西兴平县北。 、汉宫:也指唐宫。 、銮舆:皇帝的乘舆。 、迥出:远出。 、千门:指宫内的重重门户。意谓銮舆穿过垂柳夹道的重重宫门而出。 、上苑:泛指皇家的园林。 、双凤阙:汉代建章宫有凤阙,这里泛
20、指皇宫中的楼观。阙:宫门前的望楼。 、阳气:指春气。 、宸游:指皇帝出游。宸:北辰所居,借指皇帝居处,后又引伸为帝王的代称。 、物华:美好的景物。两句意谓,皇帝本为乘此顺应时令,随阳气而宣导万物, 并非只为赏玩美景。 【韵译】: 渭水萦绕着秦关曲折地东流, 黄麓山环抱着汉宫长年依旧。 皇辇远出千重宫门夹道杨柳, 阁道回看上林百花恰似锦绣。 帝城高耸入云的是凤阁凤楼, 春雨润泽千家树木美不胜收。 为了把住春光时令出巡民忧, 不是因为玩赏春光驾车逛游! 【评析】: 这是应对皇帝诗作的诗。这种诗一般以颂扬居多,内容上价值不高。诗的题意在 于为天子春游回护,因此,开头虽写道中景物,仪卫丰盛,春色醉人,
21、结句却掩盖玩 春之实,而颂扬他披泽于世之虚。蘅塘退士编选这首诗,有否让当时应试书生揣摹借 鉴的目的,尚不可知。但这首诗的写作技巧,还是很好的。 = 积雨辋川庄作 作者: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解】: 、空林:疏林。 、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 、藜:这里指蔬菜。 、黍:这里指饭食。 、饷:致送。 、东 :指东边田地上的农人。 :本指初耕的田地,这里泛指田亩。 、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 、啭:鸟的宛转啼声。 、黄鹂:黄莺。 、山中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
22、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槿:也叫 ,落叶 灌木,其花早开晚谢。故以此悟人生荣枯无常之理。 、清斋:这里是素食的意思。 、露葵:经霜的葵菜。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此诗也是他晚 年生活的自我写照。 、野老:指作者自己。 【韵译】: 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升; 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 夏日浓荫,传来黄鹂宛啭啼声。 山中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 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村夫野老,已经与我没有隔阂; 海鸥疑心,为何不信飞舞不停。 【评析】: 诗意在描写积雨后辋川庄的景物,叙述隐退后闲适生活。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 人山上静观所见:连雨时节,天阴
23、地湿,炊烟缓升;农家早炊,饷田野食,怡然自乐 的农村生活。颔联写自然景色:广漠平畴,白鹭飞行,深山密林,黄鹂和唱,积雨后 的辋川,画意盎然。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食露葵,避 尘世的幽居生活。末联连用两典:一是庄子寓言载的阳子居学道归来后客人不 再让座,却与之争座。说明诗人与村夫野老打成一片了。二是列子皇帝篇载: 海上有人与鸥鸟亲近,互不猜疑每日有百来只与他相游。一天,他父亲要他把海鸥抓 回家去,他再到海边时,鸥鸟都在天上飞舞、不肯停下。说明心术不正,就破坏了他 与鸥鸟的关系。两典正反结合,抒写了诗人淡泊的心志。 这首诗唐人李肇国史补说王维:“维有诗名,然好取人文章佳句
24、漠漠水 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李嘉佑诗也。 ”据传李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 句,但李集中无此。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篇说:“摩诘盛唐,嘉佑中唐,安得前 人预偷来者?此正嘉佑用摩诘诗。 ”李与王同时而稍晚,谁袭谁诗,难以说清。宋人 叶梦得石林诗话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 、 阴阴四字,此乃摩诘 为嘉佑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之,精彩数倍。 “王维诗中 的意境,显然要比嘉佑的来得开阔,深邃,色彩更为明朗。 = 赠郭给事 作者:王维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注
25、解】: 、奉:“捧”的本字。 、无那:无奈。 【韵译】: 门庭楼阁沐浴着夕阳的余晖, 桃李繁荣茂盛柳絮乘风纷飞。 禁宫中官舍的晚钟稀稀落落, 门下省里鸟鸣吏少无事可为。 凌晨身佩玉饰进诣銮殿朝拜, 傍晚捧着诏书退朝拜别琐闱。 我想随您进退无奈年迈体衰, 将因常常卧病解脱朝衣引退。 【评析】: 这也是一首唱和诗,郭给事有诗给王维,所以王维就酬和。此类应酬性的诗,总 是称赞对方,感慨自身的,这首诗即意在称道郭给事。首联写郭给事的显达。第一句 写皇恩普照;第二句写他桃李满天下,门生显达。颔联写郭给事奉职贤劳,居官清廉 闲静,所以吏人稀少,讼事无多,时世清平。颈联直接写郭给事本人,早晨盛装朝 拜、傍晚
26、捧诏下达,不辞辛劳。尾联感慨自己老病,无法相从,表达了诗人的出世思 想。 = 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解】: 、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自:空。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韵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
27、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评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 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 “草自春色” 、 “鸟空好音” ,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 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 )忠心报国(“老臣心” ) 。末联叹惜他壮志未 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 客至 作者: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28、。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余杯。 【注解】: 、盘飧:泛指菜肴。 、旧醅:隔年的陈酒。 、取:助词。 【韵译】: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 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 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肴菜, 家底大薄只有陈酒招待。 若肯邀请邻翁一同对饮, 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评析】: 这首诗是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全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诗人诚朴恬 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诗好在自大然浑成,一线相接,如话家常。 = 野望 作者: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
29、人事日萧条。 【注解】: 、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 、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 、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 、保(故城在理县新 保关西北)三州。 、戍:防守。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 、南浦:南郊外水边地。 、清江:指锦江。 、万里桥:在成都城南。蜀汉费 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 始于此桥。 ”这两句写望。 、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 、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 【韵译】: 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 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阻隔; 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 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 至今
30、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我独自地骑马郊游,常常极目 望, 世事一天天萧条,真叫人不堪想象。 【评析】: 这首诗虽是写郊游野望的感触,忧家忧国,伤己伤民的感情,迸溢于字里行间。 诗的首联写从高低两处望见的景色。颔联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飘散和自我 孤身浪迹天涯。颈联继续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末联以出效极目,点明主 题“野望” ,以人事萧条总结中间两联。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淳朴。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解】: 、却看:回看。 、愁何在
31、:不再愁。 、漫卷:随手卷起。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 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 ”(指洛阳) 。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 中之峡。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襄阳:今属湖北。 【韵译】: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32、。 【评析】: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春作于梓州。延续七年多的安史 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 人所共有的。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 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 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 = 登高 作者: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解】: 、渚:水中的小洲。 、回:回旋。 、百年:犹言一生。 、潦倒:
33、犹言困顿,衰颓。 、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韵译】: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 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 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 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评析】: 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在夔州写的。 “全诗通过登高所 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前 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 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
34、;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 之作。 ” = 登楼 作者: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解】: 、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 、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 、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北极句: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 陕州(今河南陕县) ,后郭子仪收复京
35、城,转危为安。此句喻吐蕃虽陷京立帝, 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北极:北辰。 、西山寇盗: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在四川境)及云 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故吐蕃也 莫相侵。 、 梁父吟:乐府篇名。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 。但现存梁父吟 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 所吟为梁父吟古曲。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按:李白也曾作 梁甫吟 , 此处之“聊为” ,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韵译】: 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 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 玉垒山
36、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象北极星不可动摇; 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 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 【评析】: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 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 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 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 “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 “花近高楼”写近 景,而“锦江” 、 “玉垒” 、 “后主祠”却是远景。
37、 “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 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阔了诗的豁达雄浑的 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 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 = 宿府 作者: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解】: 、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长夜。 、风尘荏苒:喻战乱不绝。荏苒:犹辗转。 、已忍句:指自天宝十四载(七五五)安禄山反至写此诗,已忍受了十年的伶俜生 活。伶俜:飘零之意。 、强移句:用庄子逍遥游 “
38、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 幕,原是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 【韵译】: 深秋时节,幕府井边梧桐疏寒; 独宿江城,更深人静残烛暗淡。 长夜里,号角声有如人的悲语; 中天月色虽好,谁有心情仰看? 乱中四处漂泊,亲朋音书皆断, 关塞零落萧条,行路十分艰难。 忍受困苦,我颠沛流离了十年; 勉强栖息一枝,暂借幕府偷安。 【评析】: 这首诗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名抒 情。首联写独宿江城,环境清寒;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颈联写战乱未息,处 世艰难;末联写漂泊十年,如今暂且栖安。全诗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 怀才不遇的心绪。 = 阁夜 作者:杜甫 岁
39、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解】: 、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 、星河:星辰与银河。 、野哭句:意谓从几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几家:一作“千家” 。 、夷歌句:意谓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 卧龙也。 ” 、跃马:指公孙述。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 “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
40、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 贤愚同尽之意。 【韵译】: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评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 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 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 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
41、今之概。 = 咏怀古迹其一 作者: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解】: 、支离:犹流离。 、东北风尘际:指安禄山叛乱时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风尘:比喻战乱。 、五溪衣服:指溪人衣服不同。五溪:雄溪、 溪、西溪、 溪、辰溪,在今湖 南、贵州两省接界处,古五溪族所居。 、共云山:是说自己与溪人共处。 、羯胡:指安禄山。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种。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词客:指下庾信,也指自己。 、且未还:飘泊异地,欲归不得。 、庾信两句:庾信,梁朝诗人,字子山,新野(今属河南
42、)人。为梁元帝出使北 周,被留,乃仕于周,常怀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赋 以寄其意。这里把安 禄山之叛唐比作侯景之叛梁,把自己的乡国之思比作庾信之哀江南。 【韵译】: 战乱之际,我在东北一带颠沛流离; 辗转入蜀,更是居无定处漂泊东西。 我在三峡的楼台,留滞了不少日月; 在湘贵交界,与五溪夷人共处一起。 羯胡之人事主多变,终究不可信赖; 词客常忧乱伤时,我仍然流落外地。 抚今追惜,庾信的一生最萧条索寞; 他晚年的诗斌,惊动江关传之千里。 【评析】: 这五首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诗。作者于代宗大历元年() ,先 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 才士、国
43、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开首咏怀的是庾信,这是因为诗人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 至,极为倾倒。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 , “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当时 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写安史之乱起,漂泊入蜀居无定处。颔联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 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 信。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全诗写景写 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 咏怀古迹其二 作者: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
44、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解】: 、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和学问。 、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云雨句:宋玉曾作高唐赋 ,述楚王游高唐(楚台观名) ,梦见一妇人,自称 巫山之女,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 ,旦为行云,暮 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阳台:山名,在四川巫山县。岂梦思:意谓 宋玉作高唐赋 ,难道只是说梦,并无讽谏之意? 、最是两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 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 【韵译】: 默诵草木摇落深
45、知宋玉为何悲秋; 他学问渊博文辞精采算是我老师。 相隔千秋追怀怅望叫人不免流涕; 索寞萧条我和他相似却生非同时。 江山犹在故宅仍存只有文采空留; 他的云雨楼台岂是说梦而无讽意? 最可感慨的是当年楚宫早已泯灭; 至今船夫还带疑地指点这些古迹。 【评析】: 这是推崇宋玉的诗。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后半则为其身后索寞鸣不 平。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诗中的 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 所抒发出来的感慨。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全诗 铸词溶典,精警切实。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
46、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 悼也。 ”这种说法自有见地。 = 咏怀古迹其三 作者: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解】: 、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 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 关山无极。 ”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环佩句:意谓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