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阳市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做好山洪灾害突发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工作,规范和指导全市各级 各部门有效防御山洪灾害,使山洪灾害处于可控状态,保证抢险、救灾 工作高效有序进行,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 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 大纲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我市实际。 (三)编制原则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最大
2、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 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结合; 3、落实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分部门责任制、预警人员责任 制和岗位责任制; 4、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5、实行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平战结合。驻海中国人民 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主要承担山洪灾害的急 难险重等攻坚任务。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辖区内突发性山洪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五)预案编制、审批及修订 1、市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由市防办负责编制,报市政府审批,并 报烟台市防指备案。 2、镇区街道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由镇区街道政府(管委、办事处)审 批,报市防汛抗
3、旱指挥部备案; 3、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由各镇区街道政府(管委、办事处)审批, 报镇区街道防汛指挥部备案; 4、预案的有效期一般为 23 年,每隔 23 年修订一次,情况有 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 5、各镇区街道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市防指成员单位、工程管理单 位和有关单位,可根据本预案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域、本单位、本 工程、本行业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并报市防办备案。 二、基本情况 (一)自然情况 海阳市地处胶东半岛南部,位于北纬 36163710 ,东经 120 5012129 。南北 长 64Km,东西宽 54.4 Km,总面积 1886.84 Km2;海 岸线长 130 Km。南濒黄海,北
4、靠栖霞,东临乳山、牟平,西与莱阳接壤。 海阳市水系河流均属于山东沿海诸河直流入海水系。多砂石河, 源短流急,涨落急剧,冲刷力强,属季风雨源型河流,径流量受季节影 响差异甚大,汛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 80%以上,枯水季节河床裸 露,往往干涸。流域面积大于 50Km2 的河流有 13 条,昌水河、富水河 汇流于莱阳境内的五龙河;古现河、戴家河汇流于牟平境内的大沽夹 河;留格河、东村河、纪疃河和白沙河均直接流入黄海。 海阳市地处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大气环流影响,四季分明, 春季多风少雨,夏季多雨炎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寒冷。多年平 均气温 12.6,极端最高气温 39.5(1958 年
5、6 月 27 日),极端最低气 温-21.6 (1957 年 1 月 17 日);多年平均降水量 695.3mm,年内降雨多 集中在 69 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 76。 暴雨主要受大气环流和季风影响,暴雨中心多发生在流域上游,且 每年降水量季节性变化明显,汛期(69 月)降雨高度集中,占全年降 水的 73.3%,尤以 78 月更为明显,占全年的 52.2%。期间暴雨频繁, 强度大、雨量多,易形成大暴雨洪水。暴雨洪水集中于汛期,枯季流量 小甚至干枯。丘陵区源短流急,洪水过程陡涨陡落,行洪过程时间较短, 一般在 24 小时左右,连续复峰时可达 23 天。 海阳市属低山丘陵区,境内山丘起伏,沟壑纵横
6、,地形总趋势为北 部高,南部低,中间高,四周低。中部是素称“海阳屋脊” 的以招虎山脉 为主的低山区,主峰海拔 549m,平均海拔 300m 左右;北部以丘陵区 为主,平均海拔 150m 左右;南部以河谷冲、洪积平原和滨海平原为主, 平均海拔 50m 左右。 (二)经济社会情况 海阳市面积为 1886.84 平方公里,共辖 10 镇 4 区 4 街道,732 个 行政村。2011 年末全市总人口 66.68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0.6 万人。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182.0 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37.6 亿元、工业和建 筑业 86.6 亿元、第三产业 57.8 亿元;全市城市居民人均收入
7、15276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7328 元;全市耕地面积 68492 公顷,粮油作物播种面 积 84373 公顷,粮油总产量 32.98 万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53.29 万亩, 其中当年实灌面积为 31.79 万亩。 (三)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 1、历史山洪灾害及损失情况 (1)1966 年 8 月 12 日,盘石店镇周家村遭龙卷风袭击,风过处, 宽百米,横扫 1 公里,中心地带 30 幢房屋、30 座垣墙掠基摧毁,碎砖 乱石刮出 1 公里,尺深的河水旋涸,酥石硼被揭去 2 寸,共毁庄稼 10 公顷,房屋 535 间,造成 7 人死亡,27 人重伤。 (2)1973 年 8 月 20
8、 日朱吴镇九岭夼丁家夼普降暴雨,并引发 山洪泥石流(水石流),泥石流冲毁丁家夼上游塘坝,并顺势而下,造 成 30 人死亡、16 人重伤,损毁房屋 218 间、土地 180 亩、桥梁 2 座,冲 走粮食 3.5 万公斤。 (3)1975 年 7 月 18 日下午 2 时,徐家店镇遭特大暴雨、冰暴袭击, 农作物受灾面积 1920 公顷,其中绝产 1133 公顷,减产 5 成以上者 787 公顷,倒塌房屋 300 间,受损 1200 间,刮倒树木 5 万株,10 人受重伤, 经济损失 1238.8 万元。 (4)1994 年 6 月 29 日上午 10 时至晚 7 时,海阳县普降大到暴雨, 平均降雨
9、 105.3mm。其中降雨超过 100mm 以上的有 13 处乡镇,由于 这次降雨雨量大,来势猛,分布不均,给全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 产造成极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死亡 7 人,失踪 3 人,损害船 只 350 多条,毁坏虾池 133.3 公顷,桥涵 23 座,淹没、冲毁农田 0.73 万公顷,其中作物绝产 0.23 万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7000 多万元, 间接经济损失近 2 亿元。 (5)1994 年 8 月 15 日,海阳县受 15 号台风的影响,海上平均风力 达到 910 级,阵风 1112 级,这次强热带风暴袭击给我县渔业生产 造成了严重的损失。8 月 16 日上午调
10、查统计,全县沉没和撞毁渔船 132 条,造成经济损失 210 余万元;被风浪冲走文蛤 206 公顷,损失 2790 万元,冲毁虾池 276.7 公顷,损失 830 万元;冲走扇贝 546.7 公顷, 损失 1640 万元;冲毁码头 180 米。共计直接经济损失 5568 万元。 (6)1995 年 8 月 22 日 11 时至 23 日 5 时,海阳县普降大雨并伴有 大风,风力达到 8 级,阵风 9 级。全县平均降雨量 83.4mm,100mm 以 上的乡镇有 8 处,其中高家乡达到 159mm,县城驻地 148.8mm,由于 此次暴雨最大降雨量集中在深夜,风力大,造成了全县停电,县城驻地 有
11、 1000 余户家庭及企业进水,给全县工农业生产和群众财产造成极 大损失。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3724 万元,间接经济损失达 7600 万元。 (7)2001 年 8 月 1 日 16 时至 18 时,我市遭受了特大暴风雨的袭 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413 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 8426 万元。 全市受灾人口达 50 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 2.53 万公顷,成灾面积 2.06 万公顷,经济损失 2604 万元;水果受灾面积 1.07 万公顷,摔落水果 2400 万公斤,经济损失 3840 万元;刮倒毁坏蔬菜塑料大棚、鸡棚、蚕 棚 4546 个,经济损失 1818 万元;倒塌房屋 62
12、4 间,损坏房屋 1172 间, 经济损失 164 万元;另外,刮倒树木 29670 棵,各类线杆 879 棵,冲毁 道路 70 公里,大、小桥梁 43 座,塘坝 3 座,拦河闸 68 处,虾池、海虹 养殖场 5 处 80 公顷,沉船 6 只,损坏 16 只。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 1.9 亿。 (8)2007 年 8 月 9 日 6 时至 12 日凌晨,我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 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 257.2mm,最大降雨量辛安镇 324.5mm。全 市农作物受灾面积 5244 公顷,倒塌房屋 561 多间,损坏房屋 684 间, 倒塌大堋 952 个,损坏大堋 5000 余个,淹没虾池
13、600 公顷,冲毁桥梁 8 座,冲毁公路 5 公里,造成经济损失 9200 万元。 2、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1)山洪灾害成因 我市属低山丘陵区,境内山丘起伏,沟壑纵横,地形总趋势为北部 高,南部低,中间高,四周低。北部以丘陵区为主,平均海拔 150m 左右; 南部以河谷冲、洪积平原和滨海平原为主,平均海拔 50m 左右,受大 气环流和季风影响,暴雨中心多发生在流域上游,且每年降水量季节 性变化明显,汛期(69 月)降雨高度集中,占全年降水的 73.3%,尤 以 78 月更为明显,占全年的 52.2%。期间暴雨频繁、强度大、雨量多, 加上丘陵区内水库、塘坝、河道、闸坝等水利工程较多,容易形成
14、山洪 灾害。 溪河洪水灾害成因。导致溪河洪水灾害发生的因素有暴雨、地 形和人类活动等。而突发性的暴雨是造成溪河洪水灾害的主要因素, 加之人为因素和地形的影响,更促成了溪河洪水的形成。 泥(沙)石流灾害的成因。泥(沙)石流的形成同时具备以下 3 个 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 有大量的水源。 滑坡的成因。滑坡的形成和发生主要取决于地质条件和斜坡自 身的受力条件。斜坡自身的受力条件与气象水文和人为因素等密切相 关。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条件和斜坡自身的受力 条件,是滑坡形成的内在因素和基础条件;气象水文和人为因素等是 与斜坡受到的外部用力(即外
15、应力)有关的外部影响因素,在滑坡形成 过程中起着引导、诱发和加快、加剧滑坡发生的作用。 (2)山洪灾害的特点 山洪灾害是指由于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及由山洪诱发的泥石 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由于山丘区 洪水来势猛、涨水快、流速快、冲击破坏力大,洪水过后易造成房毁、 路毁、桥毁、田毁,是一种毁灭性灾害。多年以来,由于强降雨在山区 及丘陵区引发的洪水、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在我市时有发生,造成大量 人员伤亡,大面积村庄、土地、农田、林木被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 类开发活动的增加,各种人为影响加剧,山洪灾害及其诱发的各种其 它灾害不断增加,使得灾害的范围、频次、危害程度呈现逐
16、步扩大的趋 势,严重影响全市经济发展。我市山洪灾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突发性强,预报、预测和预防难度大。山洪突发是由暴雨造成 的,由于降雨强度大,加上特定的地质、地貌等条件,导致山洪来势凶 猛。全市山丘区以变质岩、际相沉积岩、岩浆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 岩等组成的山体为主,山丘区坡陡谷深、高程起伏大、产流快、易冲蚀, 极易形成滑坡、崩塌和泥(沙)石流。山洪形成十分突然、迅速猛烈,流 速快,历时短,不仅加重了灾情,而且难以进行准确的预报和有效的防 治。 山洪来势猛、成灾快、破坏性强,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由于山洪 流程短、流速快、冲击力强、破坏性大,对工矿、交通及居民地和当地 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7、危害严重。 季节性强、频率高,具有周期性特点。山洪灾害主要表现在降 水引起的洪水及诱发的滑坡泥石流影响。降水较多的年份地质灾害发 生频次也明显偏高;在同一年中,多雨期是地质灾害尤其是泥(沙)石 流的多发期,规模较大的泥(沙)石流均集中发生在多雨年份的 69 月降雨高峰期,具体发生时间大多和降雨同步或短期滞后。 灾害区域性特征明显,易发性强。在地质环境条件不同的地段, 所形成的地质灾害类型各不相同。山洪灾害多发区主要集中在降雨集 中,且具备相应地理下垫面条件的地区。从地域地形分布区看,山洪灾 害主要发生在中低山口丘陵区。同时,长期以来人们防洪意识淡薄,自 行在河道两岸和山洪沟口修建住宅或采砂取土
18、等,侵占河道和洪沟的 现象较为普遍,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居住区和生产基地。因此, 每当山沟洪水袭来,都给基础设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 大危害和损失。 范围小、危害大,灾后恢复困难。山洪成灾快,顷刻之间就会造 成房屋倒塌、耕地被毁、公路中断、溪河改道,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其破坏性强的突出表现是造成人员伤亡,往往对水利、交通、电 力、通信、农田等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四)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1、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防御现状及存在问题 (1)防御意识不强。部分干部群众缺乏防御山洪的安全意识,对山 洪灾害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存在着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群众自防自 救能力低。 (2
19、)责任和组织体系不够完善。虽然我市市、镇、村三级山洪灾害 防御预案已编制完成,但还存在着责任落实不够彻底,组织指挥体系 不够完善,还没有形成运转顺畅的防御工作机制。 (3)防御预案不健全。部分区域由于对地形地质条件、暴雨分布等 方面研究不够,山洪灾害区划不详实,所编制的防御预案不够详细,对 防御预案宣传不够 ,没有做到家喻户晓,没有进行必要的实地演习, 可操作性不强,增加了防灾避灾的难度。 (4)防灾自救宣传较少。由于近几年来,我市没有遇到较强降雨, 山洪灾害发生相对较少,因此,对山洪灾害防灾自救知识宣传力度不 够。 2、防灾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1)防灾工程措施现状 为了有效防治山洪灾害,几
20、十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治山、治水、治 河、治路、造林等活动,使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有效遏制。特别是近几 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采取新 建或修建水库、塘坝、拦河闸坝等措施,不断加大治理力度,使水土保 持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在此基础上,加大了对人为破坏水土 保持行为的处罚力度,有效地防治了山洪灾害的爆发。 (2)存在问题 资金缺乏。山洪灾害防治涉及到山丘区的社会经济、城镇建设、 基础设施等诸方面,特别是许多防治山洪灾害的措施需要投入大量的 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由于目前没有防治山洪的专项经费,加上其它方 面的投入也很少,治理山洪的资金严重短缺。 防灾避灾难度大。
21、山洪灾害往往发生在偏远山区,群众居住分 散,这些地区交通、通讯设施落后,加上现在许多群众生产、生活都在 山脚或河边等山洪灾害危险地带,很难及时将群众转移到安全区域, 防灾避灾工作十分困难,特别是在恶劣的天气状况下实施人员安全紧 急转移,难以避免人员伤亡。 侵、占河道现象严重。河道、渠溪行洪能力低,侵占河道、渠溪 现象严重,乱占、乱建、乱挖、乱弃等“ 四乱” 现象普遍存在,许多镇街 道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道行洪断面淤积,行洪能力降低,加剧了山洪 灾害的破坏影响。 三、危险区、安全区划分 (一)危险区、安全区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 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
22、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危险区一般处在河谷口、 沟口、河滩两岸、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同时充分考虑防 治区域内的工矿企业、人口集中地区以及重要基础设施的布局情况。 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 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避灾场所。安 全区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较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 低洼地带。 (二)危险区、安全区基本情况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我市历史灾害情况、区域内地质地貌、社会经 济状况及人口分布,结合普查情况和评估结果,通过水利、国土等部门 协商,将山洪灾害威胁区域划分为一级危险区、二级危险及安全区。由 于泥石流、滑坡
23、和山洪灾害发生区域基本一致,因此对灾害种类的危 险区不再划分。危险区划定情况详见附表。 1、一级危险区 该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山丘区,区域内山高坡陡、河谷冲刷强烈;水 库、塘坝、矿区较多;河谷两岸及部分山坡脚、库塘下游村庄分布多, 遇有暴雨容易引发山洪或泥石流灾害,对沿河两岸镇、村,水库、塘坝 下游及陡坡下的部分村、镇及河堤、道路、农田、厂矿企业等基础设施 造成损害。主要包括盘石、方圆、朱吴、东村、郭城、发城、徐家店 7 个 镇街道的 85 个村庄,面积 299.1 平方公里。 2、二级危险区 该区分布在海阳市北部 12 条流域内,包括 12 个镇区街道的除一 级危险区外的其它地区,汲及村庄 16
24、5 个。 3、安全区 安全区位于海阳市南部沿海平坦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河道 较宽,受山洪威胁较少。主要包括开发区、度假区、方圆、凤城、东村、 龙山、辛安、行村、留格庄、里店、朱吴等镇区街道,面积 687 平方公里。 同时,危险区内的山坡空旷地带山脊及远离河谷的地区,也是安全区, 这些地区可作为山洪避灾场所。 海阳市山洪灾害易发区划分表 四、组织指挥体系 (一)组织指挥机构 市政府设立海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市防指), 负责组织领导全市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其办事机构海阳市人民政府 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防办)设在市水利局。 市防指由市政府市长任指挥,分管副市长、有关市
25、级领导和市武 装部、市水利局局长任副指挥,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民政局、教育 体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 公路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卫生局、供电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 分区 名称 亚区 名称 主要分布位置 面积 (km 2) 一级 危险区 分布在海阳市中部及北部山丘区。主 要包括盘石、方圆、朱吴、东村、郭城、 发城、徐家店的 85 个村庄 299 危险区 二级 危险区 分布在海阳中部及中西部丘陵区,主 要包括盘石、方圆、朱吴、东村、郭城、 发城、徐家店的 165 个村庄 901 安全区 分布在海阳市南部沿海平坦地区,主 要包括开发区、度假区、方圆、凤城、
26、东村、龙山、辛安、行村、留格庄、里店、 朱吴等镇街道。 687 司、电信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有山洪灾害防御任 务的镇街道防汛指挥机构负责本镇街道的山洪灾害防御和组织工作。 各行政村要成立以村书记或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 和精干民兵为主体的 12 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 10 人)。每个村、 组要落实降雨、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预警人员,确定一 名或几名信号发送员,并登记造册报镇街道和市防办备案。 (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 指 挥:李 波 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 副指挥:马淑臣 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吴德柱 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倪建武 市政府副市长
27、 高京涛 市政府副市长 辛宗明 市政府副市长 王晓燕 市政府副市长 王庆先 市政府党组成员、千里岩海洋生态系统省级自 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 澎 波 市政府党组成员、公安局局长 于乔文 市政府党组成员、住房和规划建设管理局局长 李 冰 市人民武装部部长 姜作慈 市水利局局长 成 员:李建勇 市民政局局长 邹化安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招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 理处主任 修福程 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薛玉白 市教育体育局局长、第一中学党支部书记 李富强 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高正基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 隋德斌 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王永祥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司法局局长 刘勇涛 市财政局局长 闫晓波 市人力资源和
28、社会保障局局长 孙成琳 市农业局局长 刘存洲 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孙永飞 市商务局局长 辛仁泉 市卫生局局长 王 浩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赵铭家 市审计局局长 修京堂 市统计局局长 包益海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黄同峰 市粮食局局长 刘 杰 市物价局局长 孙东明 市旅游局局长 李晓辉 市广播电视台台长 来永强 市住房保障和交易中心主任 张寿光 市畜牧兽医局局长 于瑞林 市港航管理局局长 徐增虎 市公路局局长 丛国松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孙 涛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 于利明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张雪冬 市气象局局长 丛连日 市供电公司总经理 王军辉 市联通公司经理 孙瑞雪 市移动公司经
29、理 孙 杰 市电信公司经理 丛占波 市水利局副局长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姜作慈同志兼任办公室 主任,丛占波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值班电话:3222312、传真: 3222059) (三)职责分工 1、市防指职责。市防指负责领导、组织、监督、协调全市山洪灾害 防御工作,主要职责是贯彻实施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执行上级 命令,拟订全市山洪灾害政策性规章、制度、文件等,及时提出山洪灾 害防御工作具体部署,组织制定实施全市山洪灾害应急预案和跨镇区 街道的山洪灾害抢险救援方案,并指导各镇区街道山洪灾防御预案的 编制和实施。及时掌握全市山洪灾害防治等有关情况,组织实施山洪 灾害防治措
30、施,督促检查各镇区落实山洪灾害责任制,组织开展山洪 灾害检查,组织调配全市抢险物资和队伍,参与山洪灾害处置,组织实 施灾后重建并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2、市防办职责。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政策法规和国家、省、烟台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决定、调度命令以及市委、市政府的指示;承办市 防指的日常工作,组织全市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督促检查山洪灾害措 施的落实;负责编制市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审查和审批各镇区街道山 洪灾害防御预案。参与组织山洪灾害抢险工作并进行业务技术指导; 负责山洪灾害预警、通信、调度现代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会同有关 部门做好救灾物资计划储备和使用管理工作,提出山洪灾害经费的分 配使用建议计划
31、;及时准确地掌握灾情,必要时发布雨水情信息、水情 预报和山洪灾害公报;利用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及时向有关镇区街道和 村(庄)发布预警信息;提出全市山洪灾害部署和决策意见,供市政府 和市防指决策;会同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山洪灾害重大事故和表彰先进。 3、总体职责。市防指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逐级落实山洪 灾害防御责任制,成立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防范措施,组 织山洪灾害检查,督促整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积极参与山洪灾害抢险救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山洪灾 害工作重大部署,执行市防指指令,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共同做好全 市山洪灾害防御和抢险救灾工作。 4、部门、单位职
32、责 市武装部根据山洪灾害和抢险救灾的需要,协调驻海部队担负抢 险救灾、营救群众、转移物资及执行其他重大任务。 市公安局:负责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秩序,依法打击造谣惑众,盗窃、 哄抢救灾物资,破坏山洪灾害监测、通信等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 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因山洪灾害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协助组织群众从危 险地区安全撤离或转移,做好抢险救灾通行工作,确保抢险、救灾物资 运输车辆畅通无阻。 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山洪灾害设施、重点山洪工程措施的规划 及建设的协调安排和监督管理。 市财政局:负责全市山洪灾害应急抢险救灾资金的筹集和落实, 及时下拨资金并监督使用。 市教育体育局:及时督导各级教育部门、大中小学校
33、做好防御山 洪灾害工作;加强山洪灾害安全教育,增强大中小学校师生的自我防 护意识;加强对大中小学校校舍的检查和维护,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表彰、奖励在山洪灾害抢险 救灾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做好对山洪诱发的重大山体滑坡、崩塌、泥石 流和矿区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指导全市矿 山企业制定山洪灾害防御措施和应急抢险预案,监督检查矿山企业防 洪治水工程设施配套情况,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所辖公路交通设施的安全。做好所辖公路(桥 梁)和在建工程的防御山洪灾害工作;优先运送抢险、防疫、救灾人员 和物资、设备;为紧
34、急抢险和人员撤离及时提供所需车辆等运输工具。 安排 20 台车辆保持待命状态,确保随时调用,其中物资运输车辆 6 台, 工程车 6 台,群众转移车辆 6 辆,挖掘机械 2 台。对各种车辆、驾驶员 及通信人员要登记造册。 市公路局负责所辖公路交通设施的安全。做好所辖公路(桥梁)的 维护保养,组织人员及时抢修损坏的路面、桥梁,确保抢险、运输车辆 畅通。 市民政局负责灾害地区灾民的生活安置和救济工作,及时向市防 指提供灾情信息,组织做好救灾物资储备、发放等工作。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市汛期安全生产 工作。 市卫生局负责灾区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灾害发生后, 及时向市防指
35、提供灾区疫情与防治措施建议,组织调度医疗卫生救援 人员及时赶赴灾区,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控制疫病的 发生和流行。 市水利局负责全市水利工程的行业管理,监督指导各镇区街道山 洪灾害防御工作;组织制定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提供水情、旱情、灾情 和洪水预报,负责雨情、汛情的发布,做好防汛调度;制定并监督实施 全市山洪灾害工程防御措施和应急处理;负责全市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的安全监督管理,并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市住房和规划建设管理局负责市区防洪排涝规划的制定和监督实 施,加强城市防汛排涝、城市供水工程设施的检查、维修和安全运行管 理,加强城市低洼地带和地下场所的监管。并做好东村河所属拦河闸、 坝
36、维修、保养,确保东村河闸、坝正常运行。 市供电公司负责所辖电力设施的安全,保障市防指、市防办和抢 险救灾的电力供应。 市农业局负责灾后农业生产救灾和恢复工作,及时收集、整理和 反映农业灾情信息,为灾后恢复农业生产提供各类技术保障。协调地 方政府和有关部门作好山洪灾害的其他工作。 市广播电视台负责组织指导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山洪灾害防御和 抢险救灾工作的宣传报道,按市防指要求及时向公众发布雨水情、灾 情等信息,跟踪报道抢险救灾活动,向社会宣传山洪灾害防御和自救 知识。 市气象局负责提供天气气候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从气象角度对 天气形势和降水等做出监测、分析和预测预报。及时对重要天气形势 和灾害性天
37、气做出预警和滚动预报,并及时向市防指、市防办及有关 成员单位提供气象和雨水情信息。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协调抢险救灾物资的生产。 市监察局负责监督贯彻执行上级命令及落实山洪灾害责任制,查 处违法违纪行为。 市科学技术局负责地震预测预报,向指挥部以及水库、河道等防 洪工程管理单位及时通报震情,指导防震工作。 市环境保护局负责做好水源地和饮用水的安全监测。 市审计局负责对抢险救灾资金的使用进行审计,确保救灾资金专 款专用。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抢险救灾食品和药品的质量进行 监督管理,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市统计局负责对灾区灾情的统计,及时、准确的上报统计数据。 市物价局负责做好灾区物资、物
38、品价格管理,确保物资、物品价格 稳定。 市司法局负责对国家防洪抢险、救灾和山洪灾害防御的法律、法 规进行宣传,及时调解有关纠纷。 市畜牧兽医局负责做好动物疾病的防疫、控制和管理工作。 市粮食局负责本系统仓储设施和粮食的山洪灾害防御安全,同时 分别准备麻袋 10000 条、编织袋 10000 条,确保抢险时随时调用。 市港航管理局负责做好海上航运、航道的安全管理,确保航运、航 道的安全。 市旅游局负责监督指导各旅游景点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特别 是山区的旅游景点要加大监管力度,指导各景点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 案和人员转移方案。督促做好山洪灾害防范工作,确保游客和工作人 员的人身安全。 电信公司、移
39、动公司、联通公司负责通信设施的安全,做好发生山 洪灾害时的应急通信准备,制定应急通信保障方案,确保通信畅通。 5、分包职责。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实行市政府领导分片负责制和市 防指成员包镇区街道、包重点工程责任制,市防指成员单位对分包镇 区街道、重点工程代表市防指行使组织、协调、监督、指挥的权利。包 镇区街道、重点工程责任人,每年由市防指以文件形式公布(每年下发 的关于调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市区防汛领导小组成员和包水 库、包镇区街道度汛责任人的通知也作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责任制)。 市防指成员对所包的镇区街道、重点工程,要定期和不定期开展 山洪灾害防御检查督导,随时调度有关情况。对检查发现的重点问
40、题 要及时形成整改意见并反馈市防指,对整改落实情况,要跟踪督查,并 按照有关程序完善整改档案,以备责任核查。险情发生后,包镇区街道、 包重点工程的市防指成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协助指导地方进 行抢险救灾。 五、监测 (一)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确定 1、山洪灾害雨情临界确定 本方案雨情临界确定采用海阳市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 方案中典型区平均雨量计算表和山洪发生时典型区平均雨量计算表 数据(见表)。 典型区平均雨量计算表 频率 时段 平均面雨量(mm) 1小时 22.8 3小时 50.4 6小时 76.9 12小时 103.4 p=20%(5 年一遇) 24小时 123.9 1小时 29
41、.1 3小时 60.9 6小时 92.5 12小时 126.0 p=10%(10 年一遇) 24小时 153.1 山洪发生时典型区平均雨量计算表 平均面雨量(mm)山洪发生时间 1小时 3小时 6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1973-8-22 33.4 70.5 74.1 74.1 123.0 1975-7-18 14.1 40.0 51.9 60.9 87.0 1994-6-29 22.3 52.8 87.7 129.6 132.5 1994-8-15 17.6 38.9 50.8 58.3 65.0 1995-8-22 20.6 41.1 53.9 76.7 89.9 2001-8-1 25
42、.3 49.1 59.2 74.2 85.7 2007-8-10 13.5 31.1 55.3 94.8 154.4 典型区 特征值平均 21.0 46.2 61.8 81.2 105.4 2、山洪灾害水情临界确定 (1)有溢洪闸的水库,应以水库的防洪高水位作为预警水位,设计 洪水位或历史灾害调查水位为转移水位;有开敞式溢流堰的水库,应 以水库溢流堰高程作为预警水位,水库设计洪水位或历史灾害调查水 位作为转移水位。 (2)有堤防的河道要以堤防的警戒水位作为预警水位,堤防的保 证水位作为转移水位;无堤防的河道以调查历史成灾水位的低值适当 下浮作为预警水位,以调查历史成灾水位的低值作为转移水位,同
43、时 应考虑人类活动影响、现状下垫面的变化情况进行合理确定。 (二)实时监测内容 1、监测内容:辖区内降雨、水位、工情、泥石流和滑坡等信息。 2、监测要求:对山洪灾害易发地区,特别是对山沟、水库大坝下游、 河道两岸、山坡、旅游景区等山洪灾害易发区和人员密集区进行重点 监测。降雨期间要进行不间断监测,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同 时,做好山洪灾害防御的宣传工作,提高全民整体防范意识,切实建立 群测群防体系,以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气象、国土部门要充 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气象和泥石流等山洪灾害的监测。 (三)通信保障 1、任何通信运营企业都有依法保障抢险救灾信息畅通的责任。 2、利
44、用电视、广播、电话、传真、网络、语音查询、短信、短波无线 电、专用警报系统、锣鼓号、放炮等方式。 3、充分利用公用通信网为主的原则,合理组建抢险救灾专用通信 网路,加快信息传输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对重要区域实时监测,确保 信息及时畅通传输。 4、各通信运营企业,按照山洪灾害的实际需要,将有关要求纳入 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出现突发事件后,通信运营企业应启动应急通信 保障预案,迅速调集力量抢修损坏的通信设施,努力保证防汛抗旱通 信畅通。必要时,调度应急通信设备,为抢险救灾通信和现场指挥提供 通信保障。 5、依托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建立市、镇、村、组 4 级监测体系,形 成山洪灾害数据汇集及信息共享平台
45、。 六、预报预警 (一)预报内容及等级划分 1、预报内容 天气预报、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泥石流和滑坡预报。气 象预报由气象部门发布;溪河洪水、水库水位由水利部门发布;泥石流 和滑坡预报由国土部门发布。 2、预警内容 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临 界值;水库、山塘、河道水位监测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或滑坡的监测和 预报信息等。 3、预警条件 (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当预报或发生 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应发布暴雨预警信息; (2)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应立即向下游 发布预警信息; (3)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
46、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 预警信息; (4)水库、山塘和河道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发布相关信 息。 (二)预警指标 本方案预警指标采用海阳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 方案计算结果。 海阳市山洪预警雨量值参考表 预警 类型 时段 雨量 (mm) 预警 类型 时段 雨量 (mm) 预警 1 小时 25 转移 1 小时 40 3 小时 45 3 小时 60 6 小时 65 6 小时 80 12 小时 85 12 小时 100 雨量 24 小时 110 雨量 24 小时 130 需要指出的是,表中只是给出了各级预警雨量的一个参考值,在 实际的操作中,应结合前期降雨情况和降雨所在位置的天
47、气形势、当 地下垫面情况进行确定。其中的 1 小时、3 小时转移雨量指标仅作为预 备转移雨量的参考;若 6 小时内降雨达到 6 小时转移雨量,应组织立 即转移,同理,12 小时内和 24 小时内的降雨量分别达到了 12 小时和 24 小时转移雨量,也应该组织立即转移。 (三)预警流程 根据调查、监测、分析,按临界雨量、水位、山洪灾害征兆和预警 条件等及时发布警报。 1、预警发布程序 (1)接收到雨水情、气象、国土等预警信息后,由市防指通过市级 山洪灾害预警平台,按照市、镇区街道、村逐级发布预警信息。 (2)如遇紧急情况(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市防指或镇区街道防 汛指挥机构和其他单位,可直接向
48、受威胁区域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 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 2、预警方式 预警信号以山洪灾害短信预警平台、传真、电话等形式发布。报警 信号为信号弹、手摇报警器、放炮、敲锣、喇叭广播等。 市级预警信息发布范围由市防办确定。各镇区街道预警信息发布 范围由各镇区街道自行确定。 (四)预警响应形式 各镇区街道接到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相应的预警响应, 组织相关人员采用电话、传真、广播、短信等形式向受威胁区域内的村 (庄)和企、事业单位发布预警信息。村(庄)接到预警信号后,立即安排 监测人员对重点场所、重点地段、重点工程进行 24 小时不间断巡查, 并采用广播、喇叭、互相传递的形式,将预警信息传达到组、
49、户、人,确 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各级各类行政、技术责任人、部门负责人全部 上岗到位,值班人员坚持 24 小时值班,密切关注天气、雨、水情、工情 变化,及时准确上传下达各类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召开协商会议,周 密部署抢险救援工作。水利、公安、国土、民政、交通、公路、旅游、医 疗、供电、联通、电信等部门立即进入待命状态,随时做好群众转移和 抢险救灾的各项准备。 七、转移安置 (一)需要转移人员 全市受山洪灾害威胁需要转移共 12 个镇街道中 250 个村庄,总 计 18.6279 万人。 (二)转移原则 群众转移应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后其他人员,先转移 危险区人员和警戒区人员的原则进行,应以集体、有组织转移为主。 (三)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 转移地点、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汛前拟定好转移路 线和安置地点,汛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 如有异常要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转移路线要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 坡等地带。不要顺着溪河沟谷上下游、泥石流沟上下游、滑坡的滑动方 向转移,应向溪河沟谷两侧山坡或滑动体的两侧方向转移。 (四)转移过程注意事项 1、转移时要严格落实责任制,由民政等部门协助镇街道和村干部 分片包干负责,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