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 3 月 5 日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关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 的说明时说,宪法修正案(草案)提出,对我国现 行宪法作出 21 条修改,其中 11 条同设立监察委员会有关。 具体修改内容如下。 (一) 确立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 导地位。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修改为“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同 时,在“自力
2、更生,艰苦奋斗 ”前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 。 主要考虑是: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已经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 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理论指引,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已被实践所充分证明, 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已经将其确立为党
3、的指导思 想。在宪法中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写在一起,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 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明确了 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 远的历史意义。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把“新发展理念” 写入宪法,有利于从宪法上 确认这
4、一重要理论成果,更好发挥其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 (二) 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宪法修正案 (草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 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 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此相适应,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三节第八十九 条第六项“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 ”后面,增加“生态文明建设”
5、的内容。 主要考虑是: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 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丰富和完善。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奋斗目标。作这样的 修改,在表述上与党的十九大报告相一致,有利于引领全党全国人民把握规律、科学布局, 在新时代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齐心协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三) 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七
6、自然段中“健全 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主要考虑是: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是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和方 式的新飞跃。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稳 定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同时,在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 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主要考虑是: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已于 2015 年 7 月 1 日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不久前全 国人大常委会又作了修订,将宪法宣誓制度在宪法中
7、确认下来,有利于促使国家工作人员 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也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 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 (四) 充实完善我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历程的内容。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十自然 段中“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 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将宪法序言 第十二自然段中“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 修改为“中国革命、 建设、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 作这些修改,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就更加完整。 (五) 充实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的内容。宪法修正案(草
8、案)将宪法序言第十自然 段中“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 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修改为“ 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 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主要考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 约数。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奋斗。只有把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爱国者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实现中国梦才能获得强大持久广泛的力量支持。
9、 将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 继续加强。 ”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与此 相适应,将宪法第一章总纲第四条第一款中“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 系”修改为“ 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主要考虑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六) 充实和平外交政策方面的内容。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宪
10、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中 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后增加“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将 “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 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的时代潮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为我国发展拓展广阔的空 间、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七) 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宪法修正案(草
11、案)在宪法第一章总 纲第一条第二款“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后增写一句,内容为“中国 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主要考虑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国家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宪法从社会主义 制度的本质属性角度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行规定,有利于在全体人民中强化党的 领导意识,有效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 正确方向前进。 (八) 增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第一章总纲第 二十四条第二款中“国家提倡爱祖国、
12、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修改 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 公德”。 主要考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 的价值追求。作这样的修改,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九) 修改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七十九条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 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中“ 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删去。 主要考虑是:这
13、次征求意见和在基层调研过程中,许多地区、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 众一致呼吁修改宪法中国家主席任职期限的有关规定。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 召开期间,与会委员代表在这方面的呼声也很强烈。大家一致认为,目前,党章对党的中 央委员会总书记、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都没有作出“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的规定。宪法对国家主席的相关规定也采取上述做法, 有利于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国家领 导体制。 (十) 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一百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设区的
14、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 制定地方性法规,报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 增加这一规定,有利于设区的市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制定体现本行政区域实际的地 方性法规,更为有效地加强社会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规范设区的市制定地 方性法规的行为。 (十一) 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为了贯彻和体现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精神,为 成立监察委员会提供宪法依据,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六节后 增加一节,作为第七节“监察委员会 ”,就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
15、员会的性质、 地位、名称、人员组成、任期任届、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等作出规定。与此相适应,还作 了如下修改。 (1)将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三条第三款中“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 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修改为“ 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 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2 )将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六十五条第四款“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修改为“ 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 察机关的职务。 ”(3 )将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一百零三条第三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 级人
16、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 务”修改为“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 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4 )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六十二条 第六项后增加一项,内容为“选举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 ;在宪法第六十三条第三项后增加 一项,内容为“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 ”;在宪法第六十七条第六项中增加 “国家监察委员会”; 在第十项后增加一项,内容为“根据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的提请,任免国家监察委员会副主 任、委员”。 (5 )将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中“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17、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修改为“ 县级 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监察委员会主任、本级人民法院院长 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将宪法第一百零四条中 “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 检察院的工作”修改为“监督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 (6)删去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八十九条第八项“ 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 和监察等工作”中的“和监察” 。删去宪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一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 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 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中的 “监察”。 作上述修改,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成果,贯彻了党的十九 大关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部署,也反映了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 会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 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职权的新变化以及工作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