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年的树评课稿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篇童话情深意浓, 带着少许的伤感色彩,赞美高尚、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 故事内容简单,语言朴实无华,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真 挚情谊,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 给读者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 美。 郝老师的这堂课就整体而言是比较成功的,在这节课的教学设 计、课件制作和细节处理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 方。下面我就将自己在本次听课中的一些感受作如下评议: 一、情感主线简明,教学版块清晰有层次 同样一堂课,一百个老师可能有一百种上法,同样一篇文章, 一百个老师可能有一
2、百种解读。谷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本文的情 感定位在赞颂鸟儿珍惜友情和信守诚诺的品质上,以此作为课堂教 学的情感主线。通过整体感知、感情朗读、引导想象、 ”三步来体会。 内容线索定为:相处分别追寻相会,层层深入,步步 递进,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感受鸟儿诚信。而且郝老师很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他们大胆 地说出自己的真实体会,只要不脱离文本的本意都加以肯定,这很 好。比如:理解“鸟儿与树天天在一起”的情景,让学生说出了不 同的相依场景。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语文课堂 成为学生思维的自由王国。 二、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小鸟的真情 整节课,郝老师很注
3、重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这是帮助学 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感受这篇童话特点的重要 手段。 (这篇童话里的主人公:鸟、树、门都会像人那样说话,语言 表达湿浅简洁是童话的特点,也是课文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 难点,郝老师采取的是“读”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 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加提示语读、分角色读等等。且对每一 次的“读”都有不同的要求,尽量让学生在每一次的读中都能有不 同的收获,不同的体验。如:初读课文时,要求自由读,选择你喜 欢的方式读,通过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读 后利用课件,完成填空练习,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大 意。 教学 14
4、自然段时,老师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年的树和鸟儿 在一起是怎样的情景?自由读课文,读后,问:你读懂了什么?引 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天天” ,谈感受以体会他们间的友情,为下文的 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础。 对于 714 自然段的学习,郝老师要求读后写体会,这是默读, 让他们在静思默想中,细细咀嚼,慢慢品味,让他们逐步深入到童 话故事中去,感受鸟儿在找树过程中的辛苦与他当时的心情,为有 效对话进行必要的铺垫。在充分体会小鸟真情之后,指导感情朗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与情景的创设,郝老师逐步把学生带入文本 中,引领着他们深入到童话中的角色,体会着小鸟的情感世界。 在学习“追寻树”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似乎不是
5、很高。这是不是 因为谷老师在教学小鸟三次询问的片段时,将小鸟的话单独出示在 投影中,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的缘故呢?这个地方是不是能用分角色 读对话比较合适?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对词语的理解,还是句子的 感悟,只有放在具体的语境当中才能体会得更深刻。小鸟的询问没 有了对方的回应,显得空洞无力。那又怎么能让学生感受到鸟儿的 那份焦急呢?没有感受的朗读,当然也就没有感情可言了。如果将 对话成组出现进行教学,其效果会不会更好呢? 三、抓住两个“看” ,引导想象,深化主题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作者略去了鸟儿面对灯火时 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郝老师抓住文中的两 个“看”加以想象与比较
6、: 第一次鸟儿“看着”灯火,他仿佛看到了什么?第二次他又对着 灯火看了一会儿,他又会想些什么呢?这两次有什么不同?学生交 流后,感慨较多,在多元理解中,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信守诺言。 此外,这节课还有一些精彩的地方:课件的制作,简单明了, 突出重点、创设情景恰到好处地把学生领入了童话角色中。导语 的设计,非常精妙,使上下环节的教学过渡自然。指导读儿化音。 重视本地学生的薄弱点。自然常态的公开课显得很美。 建议: 1、郝老师很善于挖掘文本,“伐”这个字眼抓得非常准确,但在 引导当中,把那份“无奈”引出,我觉得有待于思考。因为我们面 对的是小学生,现在学生虽然偏向与成熟,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 向上的情绪也应是阅读教学的任务。 2、课堂中老师站在树的角度来解读文本,虽然最终学生也感悟到 了树拥有着一位忠与自己誓言的朋友鸟。但从写作主旨来看, 文本中更多透露出的是鸟对树的一种执着的友情。因而我组认为从 鸟的角度去品读文本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