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学经典故事(180) 1、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 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 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 是哀丧之哭。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 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 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 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
2、什么隐讳啊。”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 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 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 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丘吾 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 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 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 为我们的借鉴啊!” 【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
3、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 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是却忘了时间的 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为你的父母尽一份 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 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 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
4、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 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 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意思是说: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 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3、母熊护子 昔日有母熊被猎人打中要害,端坐不动而没有倒地,猎人觉得很奇怪,上前去看个究竟,结果 发现母熊已经死了,却紧紧抱住一颗大石头。为什么呢?原来母熊的孩子在石下的溪流中玩水, 母熊怕落石会打中小熊,所以至死也忍痛抱紧大石不
5、放。 【智慧小语】动物界中的母与子,无论生死都相互眷恋,它们的慈爱与孝义都到了极处。人类 为了贪欲捕杀动物,天下没有比这更狠心的了! 4、舜的故事 史记中记载,舜的父亲是个瞎子,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 父亲喜欢后妻的儿子,总想杀死舜,遇到小过失就要严厉惩罚他。但舜却孝敬父母、友爱弟弟, 从来没有松懈怠慢。舜非常聪明,他们想杀死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时候, 他又总在旁边恭候着。 有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斗笠保护自己, 像长了翅膀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走了。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凿出一 条通往别
6、处的暗道。挖井挖到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从暗道 逃开了。他们本以为舜必死无疑,但后来看到舜还活着时,就假惺惺地说:“你跑到哪里去了? 我们特别想你啊”他们经常想方设法害舜,但舜不计前嫌,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亲、友爱 弟弟。后来他的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人都归服于 舜。 【智慧小语】: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要置舜于死 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 怠,他的德行崇高,非常令人赞赏。有这样的胸襟与对道德的坚守,才能让他有机会得到先王 的赏识,成为受人
7、爱戴的贤明的君主。 5、老汉粘蝉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到楚国去,路上经过一个树林,在树林中有 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非常轻松,就像在地上捡知了一样。孔子问:您的动 作真是巧啊!有什么门道吗?老人说:我确实有自己的办法,我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 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这样失 手的情况十次也不会超过一次;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就会像在地上拾取知了一样容易。我 立定身子,犹如立着的断木桩,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大地大,万物品类繁多, 但我一心专注于知了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
8、而改变对蝉翼的注 意,这样为什么不能成功呢!最后孔子转过身来对弟子说:“专心致志,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 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 【智慧小语】一个人如果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可以掌握一门过 硬的本领。 6、书读百遍,其意自见(xin)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 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天长地久,他 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xin)。” 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 并问
9、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 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 的水平。 【智慧小语】现在有些人总找借口说:“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压力那么大,生活节奏那么紧, 哪有时间学习?”其实,只要你自己肯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爱因斯坦和鲁迅说过同样一 句话: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有个著名的“三八理论”,就是一个普通成年人的一天应该分 为“三个八”: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自由安排时间。前面两个“八”,大多数人 是一样的
10、,并无多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剩下的八小时怎么度过。 7、鹿乳奉亲 春秋时期的郯(tn)子,生性至孝,历来为人所称道,被视为德、才、威、雅的化身。在我 国历史上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的故事被视为楷模。 郯子的父母年老体衰,都患有眼疾,他特别伤心,到处求医。听说鹿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 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中。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举箭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 告。猎人听后非常感动,想办法给他弄来鹿乳,并护送他出山。【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有命令,要赶快行动,不应该拖拉,这也是孝敬父母的举动。从小 若有这样的理念,那么一旦父母生病,自己因感恩也
11、会去孝养。 8、孟母断机 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 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 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 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 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 成才呢?”若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 但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
12、便旷课,后来 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对父母长辈的责备, 理应乐于听受。对父母的批评,也要视为一种教诲。 9、黄香温席 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 9 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 了所有的家务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 再扶父亲上床睡下。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到了夏 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年纪,就 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
13、 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 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用恭敬孝养父母的 心做天下的事情,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格外美好。 10、陆绩怀橘 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6 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 蜜橘招待他。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 三个蜜橘来。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 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 6 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 长辈,实在难能可贵。
14、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 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智慧小语】陆绩六岁就懂得体念亲心的行为并非偶然,实为得力于良好的家庭教育。除了父 母以身作则外,他还研读经史,无数古圣先贤的存心和德行,从小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11、元觉劝父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一天,他 父亲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孙元觉拉着父亲,跪着哭求不 要这样,但父亲不理。他猛然间灵机一动,说:“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 有个要求。”父亲问什么要求,他说:“我要把那个筐带回
15、来。”父亲不解道:“你要这个干 什么?”“因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父亲一听,大吃一惊:“你怎么说出这种 话!”孙元觉回答:“父亲怎样教育儿子,儿子就会怎样做。”父亲想想,就没敢按以前的想 法去做,赶紧把老人接回家赡养。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假如父母的言行 举止有过失,性格难以沟通,从尽孝的角度而言,子女还是应以婉转的语气劝说他终止不良行 为,但不能语言犀利、态度蛮横。 12、汉文帝侍母 汉文帝刘恒,他就以孝闻名。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一边还要陪 着母亲。吃药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
16、中没有离 开,一直在母亲身边照顾。 【智慧小语】:作为一个人,应该重视孝顺父母,平时对父母照顾很重要。当他们生病了,需 要安慰时,哪怕是一句体贴的话,也会让他们很开心。我们需要一种爱的教育,而这种爱,要 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 13、李绩焚须 唐朝有位副宰相叫李绩,一次他姐姐病了,他就亲自照料她,为姐姐烧火煮粥时,火苗烧了 他的胡须。姐姐非常不忍心,劝他说:“你的仆人、侍妾那么多,何必自己这样辛苦呢?”李 绩立即回答:“您病得这么重,让其他人照顾,我不放心。您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 就算想一直给您煮粥,也没有太多机会了。”李绩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姐姐,实在是难能可贵。 【智慧小语】:在古代,人
17、们把所有人都当作兄弟姐妹,我们现在虽做不到这一点,但至少 也要与家人和睦相处。倘若这一分爱都不能付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确实不好说。 14、卜式牧羊 卜式,是孔子的门生,从小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个幼小的弟弟,等到弟弟成人后,卜式把田 地房屋财产都给了弟弟,自己只带走畜羊一百多只,进入山放牧,过了十多年,他的羊达到一 千多只,又自己买了田地房屋。而他弟弟由于只是玩乐,家产耗尽,于是卜式又屡次把家产分 给弟弟,受到邻里的称赞。可见,他是个重义轻财的君子。【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对钱财等身外之物,一定要看淡,如果不执著财物, 兄弟之间的怨恨争斗就不会产
18、生。 15、紫荆树 以前有个姓田的老人,他死之后,三个儿子决定分家。他们将家产分为三等份,别的财产都已 分妥,唯剩一株紫荆树不好处理。他们商量了半夜,议定次日将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但 这树好像有灵性,第二天去截时,它已经枯死了。三兄弟十分震惊,认为是天地鬼神的暗示, 逆天而行会招致不详,于是决定不再分树,紫荆树立刻复活了。他们大受感动,把已分开的财 产又合起来,从此不再提分家之事。 【智慧小语】:人与自然之间,有肉眼看不到的很多奥秘。假如人们彼此不和,引发纷争与战 乱,外境上也会出现风雨不顺、五谷不熟等恶兆。人类要想快乐地生活,并非希求钱财就能得 到,而要从自身修养、随顺天龙八部等方方面面
19、加以调整。 16、相煎何急 以前在三国时期,曹丕得了王位后,因妒忌弟弟曹植的才华,就故意刁难他:让他七步成诗, 题目是“兄弟”,但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作不出来就要砍头。所幸的是,曹植才华横溢、 出口成章,很快就作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 中用了一个比喻:豆子被放在锅里煮,而用来煮豆的是豆秆,所以豆子在锅里哭泣:“我们本 为同根所生,何必要急于相残?”以此来影射曹丕的狠心。曹丕听后,心感惭愧,就不杀曹植 了。 【智慧小语】: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中,为了名声地位而手足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 和睦相处、互忍互让的,少得可怜。生存在这个世间,若想活得快乐
20、,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懂做 人的原则,假如不懂,就不可能做好,做不好也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是规律。 17、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 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 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ho)、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 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 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 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 40 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
21、请教一个问题, 约了同学游酢(zu)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 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 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 过来,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这时候,门外的 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 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 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智慧
22、小语】:老师,是给予学生第二次生命的人。在学习的过程里,从目不识丁直至学富五 车,无不是老师用辛勤的汗水浇开了我们的知识之花。学会尊重给你知识、改变你命运的人吧, 如果不是老师这根明烛,我们也许永远不知道知识的美丽。 18、感动杀手的人 春秋时期有个昏君荒淫无道,他有一位大臣叫赵宣子,为人忠诚,时时处处都在劝谏君主。君 主很不耐烦,有一天突然起了歹念,雇杀手想把赵宣子杀掉。这个杀手叫锄麑(),天不 亮就到了赵宣子的家。这时赵宣子已经起床,端端正正穿好朝服,在那儿稍微闭目养神,等着 上早朝。杀手见了很感动,心想:“一个人平居时都毕恭毕敬,这绝对是国家的栋梁。假如我 杀了他,就是不忠,对不起国家,
23、对不起人民;假如不杀他,又失信于君主,这是不信。不忠 不信,哪能在世上做人呢?”最后他不得已,就撞树自杀了。 【智慧小语】:一个人的威仪如理如法,竟可以产生这么大的力量。弟子规中说:“冠必 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意思是说:一个人的穿着应该整齐,不要不伦不类。戴帽子 也应该戴正,不要歪着斜着。一个人如果有涵养,从外在的仪容装束上可以体现出来。 19、查道访亲 宋朝有个人叫查(zh)道,有一天他和仆人挑着礼物去拜访远方亲戚。由于忘了带干粮,又 找不到吃饭的地方,中午时他们特别饿。仆人建议从礼物中拿些食物吃。查道说:“这怎么行 呢?这些礼物既然要送人,就是人家的东西了,我们怎么可以偷吃呢!”
24、结果,两个人只好饿 着肚子赶路。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意思是说:借用别 人的东西,必须当面向主人索求。如果不问一声就随便拿走,那就是偷盗的行为。 20、多言何益 墨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禽向老师请教:“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癞蛤蟆和青 蛙,白天晚上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燥,也没有人去听它的。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 天下皆为振动,人们早早都起来了。所以,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 机。”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nng)巧。”意思是说: 人平时不要有太多话,否则言多必失,说多了容易成为惹祸的
25、根源,不如在适当时机,说一些 符合实际的有义之语。说话的时候,语言应真实、老实,不要用花言巧语欺骗别人。 21、朱冲送牛 晋代有个人叫朱冲,他从小就待人宽厚,特别有智慧,但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上学读书, 只好在家种地放牛。隔壁有个人心地很坏,平时好占便宜,三番五次地把牛放到他家的地里 吃庄稼。朱冲看到后,不但不发脾气,反而在收工时带一些草回来,连同那吃庄稼的牛,一 起送回主人家,并说:“你们家里牛多草少,我可以给你们提供方便。”那家人一听,又羞 愧又感激,从此再也不让牛去糟蹋庄稼了。朱冲的待人厚道,赢得了乡邻的一片赞扬。 【智慧小语】:朱冲礼让恶邻,厚德载物,使周围的风气发生很大变化,乡里路不拾
26、遗, 村落没有行凶的恶人,这就是仁者风范。人格贤善,自然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 22、王献之学书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为了继承家学,向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学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差不 多了,就写了一篇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什么话也没说,在他所写字中的一个 “大”字下面点了一个点。王献之看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拿去让自己的母亲看。王献之 的母亲也是书法家,看了王献之所写的字后,指着王羲之在上面的那一点,对他说:“这一 点写得不错。”王献之听了,才知道自己和父亲的书法还相差很远,从此一心练字,后来也 成了书法名家。【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意思是说:遇到困难
27、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 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23、黄州菊 以前,苏东坡到王安石那里拜会,恰好他不在家,苏东坡就呆在他书房里等候,看到书 桌上有一首他未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意思是,昨晚西风吹过 园林,菊花的花瓣落了一地,犹如黄金铺满大地。苏东坡不由暗笑当朝宰相连常识都不懂, 菊花开在秋季,最能耐久,就是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他在诗句下面写到:“秋花不比春 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说是秋菊不像春天的花会落瓣,请诗人你仔细审查一下。 王安石回来看到后,并没有说什么,次日上朝时,暗地里请皇上把苏东坡贬到黄州。苏
28、 东坡被贬后心里很不服,知道是王安石因诗而报复他,但自己也没办法。他在黄州住了将近 一年,转眼到了九九重阳,便邀好友到后园赏菊。由于秋风刮了多日,到园里一看,只见菊 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他顿时目瞪口呆,询问友人之后,才知菊花通常不落瓣,但黄州的 比较特殊,是落瓣的。又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苏东坡醒悟到自己见识不广,只看一面 而不知总体,从此不敢轻易笑人。 过了几年,王安石又把苏东坡调回京城。苏东坡曾专门为续诗一事,找王安石虔诚地道 歉认错。 【智慧小语】: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 有天,每个人其实都是渺小的。判断一件事或一个人,务必要先详细观察。在不了解事情真
29、 相之前,千万不能轻信谣言,随便乱说。 24、以人为镜 唐太宗是一个文武双全,英明盖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他身边有两位监 督他言行的“明镜”:一为长孙皇后,另一位乃忠义贤良的魏征。皇上一有过错,他们立即 会巧妙地指出。据贞观政要一书所载: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一日正在玩鸟,魏征来 了,太宗怕魏征指责自己,赶快把小鸟藏到怀中。魏征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与他商谈国 家大事。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却也怕暴露,因为他信任、敬畏魏征。等魏征走后,太宗取 出怀里心爱的小鸟一看,早已命归黄泉了。于是伤心地回到后宫,大发雷霆说:“我非杀掉 这个田舍翁不可!”皇后闻之,问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礼服向太宗行
30、礼道贺:“恭喜陛下, 贺喜陛下!唐朝有魏征这样的好臣子,又有您这样的好皇帝,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 国家兴盛指日可待。”故使太宗渐渐平息了怒气。 唐太宗就“以人为镜”常观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于改过、从善如流。后来魏征死了, 唐太宗惋惜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 失。而今魏征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镜子。” 【智慧小语】:身体的仪表妆容,可以用镜子来观察;而自己的心态行为,就要靠别人 来监督,或靠自心来反观,一旦发现了错误,就要立即改正。能得旁人监督、提醒、指出自 己的过失是相当重要的,若是具有德行的智者指出你的过失时,就可以推知自己肯定有过失, 应
31、反观自己力图改正,并真诚地感谢指责自己的人,也应万分珍惜这种福报机缘! 25、石崇斗富 在晋朝,石崇曾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相比: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 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 赐了他一株珊瑚树,高二尺许,世所罕见。王恺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挥起铁如意,将珊瑚 树打得粉碎,然后一笑置之:“别心疼,我赔你就是。”便命左右取来六七株珊瑚树,个个 皆高三四尺,比王恺那株强多了。王恺只好认输,两只脚抹油走人,连击碎的珊瑚树也不要 了。 然而如此攀比完全是愚者之举,人活着的关键在于德行和学识,一个人只要品学兼优, 生活再贫寒也不可耻。就
32、像孔子的弟子颜回,他虽然家境贫穷,可却安贫乐道、敏而好学, 孔子教他一种道理,他马上就能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把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孔子对他寄 予厚望,但可惜他 32 岁就死了。对于颜回的德行,孔子曾赞叹道:“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吃饭时用一节竹筒当碗,喝 水时直接用瓢盛水,住在极为简陋的巷子里,别人看他那么贫穷,都替他忧愁,可他却不改 其乐,还是非常达观。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 食,不如人,勿生戚。”意思是说:如果品德、学问和才艺方面不如人,就应该自我勉励, 努力赶上,这方面一定要有竞争
33、心。但物质方面的享受,就要降低,不要攀比。即使自己生 活比较贫寒,衣服、饮食、房屋、财富等不如别人,心里也没必要忧愁。 26、朱元璋轶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时生活窘困,常和一些穷孩子放牛砍柴。后来朱元璋做了皇 帝,从前的一些穷朋友,都想跟他沾点光,弄个一官半职,于是有两个人结伴去京城找他。 见到朱元璋后,一个人先开口说:“还记得我们一起割草的情景吗?有一天,我们在芦 苇荡里偷了些蚕豆,放到瓦罐里煮。没等煮熟,你就抢豆子吃,把瓦罐都打破了,豆子撒了 一地,你抓一把就塞到嘴里,却不小心被一根草卡住喉咙,卡得你直翻白眼”他还在那 儿喋喋不休讲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当即下令把他杀了
34、。 然后,朱元璋又问另一个人:“你有什么要说的?”那人连忙答道:“想当年,微臣跟 随陛下东征西战,一把刀斩了多少草头王。陛下冲锋在前,抢先打破了 罐州城,虽然 逃走了汤元帅,但却逮住了 豆将军,遇着 草霸王挡住了咽喉要道”朱元璋听了, 顿时心花怒放,随即降旨封他做了将军。 二人所说的内容虽然相同,但后者把朱元璋小时候偷吃东西的轶事,用一种特殊的“隐 语”表达出来了。当事人听了,彼此心照不宣,而局外人听来,完全是在描述朱元璋当年金 戈铁马的戎马生涯,所以最后他的结果完全不同。 【智慧小语】:同样一件事情,以婉转的语言表达,不但不会得罪对方,还会得到别人 的认可;但如果说话方式不当,就算是让人生欢
35、喜的事,可能也会弄巧成拙,达不到预期的 目标。所以,说话要讲究善巧方便。 27、对症下药 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我听到一个好主意,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孔子回答: “你父亲、兄长都还在,他们的阅历与经验比你丰富,应该先问问他们,不要急着动手。” 接着,冉有也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如果我听到一个好主意,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起来? ”孔子回答:“当然要马上去做。” 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听后,大惑不解,就问:“子路和冉有的问题是同样的,为什么您的 答案却不一样?” 孔子答道:“子路为人冒冒失失,做事不经观察,比较草率冲动,所以我要他三思而后 行;冉有遇事畏缩,没有魄力,他需要勇气与胆量,所以我鼓励他不要
36、犹豫,听到好主意就 要立即行动。” 【智慧小语】:智者对不同的人,所作的调教截然不同。就算他们犯的错误观点或做的 功德完全一样,但也因为性格不同,造成的利害迥然有异。因此,我们遇到具体问题时,要 具体分析、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28、两袖清风 于谦是明朝的名臣,他作风廉洁,为人耿直。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 贿赂公行。地方官进京办事,总要先送白银贿赂上司,只有于谦从来不送礼。有人劝他: “你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笑着说:“我只 有两袖清风。” 【智慧小语】:官员有官员的德相,贤士有贤士的德相,圣人也有圣人的德相。孔子的 学生子贡,曾赞叹自己
37、的老师具有五种美德 “温良恭俭让”。子夏也说:“君子有三变: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意思是说,君子的容貌,从外表看来有三种变化:真 实远远望见他,觉得很庄重;接近之后,觉得很温和;等到听他说话,又觉得他很严厉。 29、管宁割席 世说新语中有这么一则故事:管宁和华歆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同桌吃饭、 同榻读书、同床睡觉,成天形影不离。 有一次,他们在田里锄草。管宁挖到了一锭金子,但他对此没有理会,继续锄他的草。 华歆得知后,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子摸来摸去,爱不释手。管宁见状,一边干活,一 边责备他:“钱财应该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 物。”华
38、歆听了,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但不住地唉声叹气。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不 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又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这时一个大官在窗外经过,敲锣打鼓,前呼后 拥,威风凛凛。管宁对外面的喧闹充耳不闻,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华歆却被这种排场吸 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跑到街上去看热闹。 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失望。等到华歆回来后,就当着他的 面,把席子割成两半,痛心地宣布:“我们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 这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这即是历史上著名的“管宁割席”。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不亲仁,
39、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如果不肯亲 近有道德的仁者,无形中会给自己带来无限的危害。一旦让小人有机可乘,你所做的一切会 一败涂地,甚至有可能堕入罪恶的深渊。 30、孔子学琴 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 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学会 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 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 “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
40、,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这人长 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 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智慧小语】: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倘若停留在表面,或是深入得不彻底, 便难以领悟其中更深的道理。而且学习也不是为别人学,是为我们自己学,为更好掌握知识, 提升能力,服务社会而学。因此,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会轻易 带过或是半途而废。 31、编蒲抄书 西汉时期的路温舒,他少年时非常热爱学习,可家里十分贫穷,没钱去读书,只好以替 人放羊为生。有一天,
41、他赶着羊群来到一池塘边,看见一丛丛又宽又长的蒲草,灵机一动, 采了一大捆蒲草背回家,晒好压平之后,切成与竹简同样的长短,编连起来。然后他向人家 借书,抄写在这些蒲草上,做成一册一册的书。从此,他每次去放羊,身边都带着这种书, 一边放羊一边读书,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后来,路温舒靠自学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因为 他精通汉书、熟悉法律,以后做了狱吏,最后官至临淮太守,成为著名的法律专家。 【智慧小语】: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伟人志士都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学不辍,终于学有 所成。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一个人想要追求知识和美德,想要有所作为,就要有 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努力坚持、辛勤付出。 32、心正
42、则笔正 唐朝有位著名书法家叫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 名。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 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 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 “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 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 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
43、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 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 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 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 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 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他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正
44、直不阿()。据说,有一次柳 公权在写字,穆宗皇帝边看边连连赞叹,惊诧地问:“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能告诉我书 法的秘诀吗?”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写字的窍诀在于心, 心不清净、不端正,字也不可能漂亮。 【智慧小语】: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心一意,勤学苦练,才能成功。 弟子规中 说:“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意思是说: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 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 下来。一个人的字,能反映出内在的智慧。假如字写得歪七扭八,看半天也看不清楚,这个 人可能心很乱;假如字写得大方工整,由此也可推知他思
45、路清晰、辨别能力强。 33、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是古代有名的书法家,被人们公认为“书圣”。 王羲之 13 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 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 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 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 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馍馍蘸着墨吃起来, 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王羲之常临池书
46、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 池水尽墨,人称“墨池”。 有一段时间,人人都夸他的字写得好,他也自鸣得意、洋洋自得起来。有一天,他到一 家饺子馆吃水饺,发现水饺都是从墙那边一个个扔过来的,而且十分准确地扔在锅里。他十 分好奇,绕到墙后一看,见是一位老太太在包饺子,包好后,头也不抬就扔过墙去,没有一 个掉在锅外。王羲之问她有何窍诀,她说:“没什么,只是熟练罢了!”王羲之听后,觉得 自己的字远没达到这种熟练程度,于是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智慧小语】:一个人懂得谦虚才有进步的空间,试想如果王羲之没有碰到那位包饺子 的老人,他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也就没有后来的努力,而我们现在也就看不到
47、兰亭集 序这样的书法墨宝了。 34、失人之察 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绝粮于陈国与蔡国之间时,七日七夜没吃到饭, 只能无精打采地躺在那里。一天,弟子颜回找来一点米,准备煮给老师吃。煮到快熟时,颜 回就先抓起一把吃了。孔子悄悄地看在眼里,觉得颜回有点失“礼”,所以不大高兴。 过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先吃。孔子善巧地说:“我刚刚梦见先君了,故应把干 净的食物先供养再吃。”颜回马上回答:“万万不可!刚才有土灰掉进锅里,我虽把它抓出 来吃了,但饭已经弄脏了,所以不能供养先君。”此时,孔子才知道错怪颜回了。 事后,孔子深有感触地叹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 恃。弟
48、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意思是说: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有时并不可 靠;我依赖自己的心,但心分析的有时也靠不住。弟子们要切记:了解一个人,本来就不是 很容易的! 【智慧小语】:有人认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但有时候也不一定。不要认为自己 所见所闻都千真万确,不容怀疑,凭一己之见判断别人的好坏,不一定特别可靠,很可能杂 有不实的成分。 35、不食周粟 相传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和三子。孤竹国国君在世时,想立叔齐为 王位的继承人。他死后叔齐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 么可以随便改动呢?”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仍不肯当国君,也逃走了。百姓就推孤竹
49、国君 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 说起伯夷兄弟之所以让国,是因为他们对商纣王当时的暴政不满,不愿与之合作。他们 隐居渤海之滨,等待清平之世的到来。后来听说周族在西方强盛起来,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 人,兄弟二人便长途跋涉来到周的都邑岐山。此时,周文王已死,武王即位。武王听说有二 位贤人到来,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周公与他们立书盟誓,答应给他们兄弟第二等级的俸禄 位和与此相应的职位。他们二人相视而笑说:“奇怪。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那种仁道呀。” 周武王见到商朝政局败乱而急于坐大,崇尚计谋而行贿赂,依仗兵力而壮大威势,用宰 杀牲畜、血涂盟书的办法向鬼神表示忠信,到处宣扬自己的德行来取悦于民众,用征伐杀戮 来求利。他们二人对投奔西周感到非常失望。当周武王带着装有其父周文王的棺材挥军伐纣 时,伯夷拦住武王的马头进谏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发动起战争,这叫做孝吗?身为商 的臣子却要弑杀君主,这叫做仁吗?”周围的人要杀伯夷、叔齐,被统军大臣姜尚制止了。 周武王灭商后,成了天下的宗主。伯夷、叔齐却以自己归顺西周而感到羞耻。为了表示 气节,他们不再吃西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以山上的野菜为食。周武王派人请他们,并 答应天下相让,他们仍拒绝出山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