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消防安全 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深刻汲取近年来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火灾事 故教训,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市安委办 统一部署,经区政府同意,区安委会决定在全区范围内组 织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特 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思想 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 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原则,组织开展大型商业 综合体和商场市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及时化解安全风险、 消除安全隐患,推动消防安全防范责任措施落实,不断提 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
2、故发生。 二、整治时间 2018 年 8 月至 10 月。 三、整治范围 1大型商业综合体。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建筑面积 5 万 平方米(含)以上的集购物、住宿、展览、餐饮、文娱、 交通枢纽等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 (不包括住宅和写字楼部分的建筑面积)。 2商场市场。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单体建筑面积大于 5 万平方米(含)以上的商场、商店、超市等商业经营场所, 以及总占地面积大于 2 万平方米(含)以上或总建筑面积 大于 5 万平方米(含)以上的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商业 经营场所集中区域。 四、整治重点 (一)消防行政许可。 建筑是否依法办理消防设计审核、竣工验收手续;建 筑内场所是
3、否依法办理消防设计审核、竣工验收或备案抽 查手续;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是否进行消防安 全检查。 (二)建筑平面布置。 1场所实际使用功能是否与原设计功能一致;平面布 置是否与消防行政许可档案图纸相符。 2经过建设工程特殊消防设计专家评审的项目,是否 按照特殊消防设计方案及专家评审意见逐条落实。 3防火分区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或经批准的特殊设 计文件要求。 4消防控制室是否位于首层,并能直通室外。 5设有儿童活动场所的,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以及 江苏省儿童活动场所消防监督检查指导意见相关要求。 6防火间距是否违规占用;消防车道是否违规占用、 堵塞;中庭、走道或室内步行街是否违规占用。 7
4、天井、下沉广场、室外通道等部位是否擅自增设封 闭顶盖且未设置排烟设施。 8建筑是否存在违规使用易燃可燃材料为芯材的彩钢 板等。 9餐饮场所食品加工区的明火部位是否靠外墙设置, 并与其他部位进行防火分隔。 10电影院与其他区域是否有完整的防火分隔并设有 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 11是否存在原商业功能调整为餐饮、娱乐、儿童活 动场所等功能,造成疏散宽度不足或防火分区超面积。 (三)内部装饰装修。 1场所是否采用易燃可燃装修材料装修。 2特殊功能库房(如冷库)保温材料是否符合燃烧性 能要求。 3内部装修改造是否擅自改变使用性质,导致建筑耐 火等级、安全疏散、消防设施设置等不符合要求。 (四)安全
5、疏散设施。 1疏散楼梯、安全出口设置数量或形式是否符合国家 消防技术规范要求。 2安全出口是否锁闭、占用;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是 否堵塞;消防控制室前室、合用前室等人员经常通行处的 防火门是否设置为常开式防火门。 3疏散指示标识、应急照明灯具、事故广播等消防设 施是否存在毁损或缺失现象。 4内部公共区域、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间是否存在电 动自行车违规停放或充电现象。 5建筑外墙是否违规设置影响逃生、自然排烟和灭火 救援的障碍物。 (五)防火分隔措施。 1水、电管井防火封堵是否完整;电缆桥架内部防火 封堵是否到位。 2防火分区竖向及横向分隔是否到位。 3防火墙、防火分隔处建筑伸缩缝、管线穿越防火分
6、区等位置防火封堵是否完整。 4防火卷帘、防火门等防火分隔设施是否保持完整好 用,配件是否齐全、顺序器安装方式是否正确;防火隔间、 下沉式广场、前室、避难层(间)是否被占用。 5商业仓储区、特殊功能库房(如冷库)是否与其他 功能区域进行防火分隔。 6建筑外墙设置外装饰面或幕墙时,其空腔部位是否 在每层楼板处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六)建筑消防设施。 1建筑是否按原消防设计审核要求或经批准的特殊消 防设计设置消防设施,并保持完好有效。 2是否对建筑消防设施定期检验维修,每年至少进行 一次全面检测。 3自动消防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报警、控制、模拟灭 火测试等功能是否符合要求;消防控制设备是否功能齐全
7、; 消火栓泵和喷淋泵电源控制柜是否处于自动状态;中庭排 烟设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并保持完好有效。 4商业配套仓储区及商铺内设短期周转仓库是否按规 范设置建筑消防设施;设计温度高于 0且每个防火分区建 筑面积大于 1500的冷库是否按规范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 统并保持完好有效。 5是否安装电气火灾监测系统;是否接入建筑消防设 施联网监测系统;使用燃气部位是否设置燃气泄漏报警和 自动切断装置;餐饮场所明火厨房内是否设置厨房灭火系 统。 (七)消防安全管理。 1产权单位、委托管理单位以及各经营主体、使用单 位是否分别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是否设立消防 安全工作归口管理部门,并逐级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职
8、责。 2是否逐楼层、逐区域、逐级、逐岗位明确重点岗位 人员和员工的消防安全职责。 3场所及各经营主体、使用单位是否有及时处置初期 火灾的响应力量;各响应力量之间是否有建立应急保障机 制。 4是否违规使用、存放或销售易燃易爆物品。 5是否违规住人、违规设置库房或超量存放易燃可燃 商品货物。 6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是否经过消防安全培训; 消防控制室人员是否持中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7是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是否落 实防火检查巡查,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8是否制定并严格执行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9建筑整体营业期间是否存在局部区域违章动火施工 现象。 10是否落实消防法律法规和
9、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标 准要求,是否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创建活动,是 否通过达标评定。 11餐饮场所是否存在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现象; 设置在地下的餐饮场所是否存在使用液化石油气、明火灶 具未靠外墙设置的现象;用餐场所是否存在使用明火的现 象;建筑内的敞开式食品加工区是否采用电加热设施。 12专项整治期间,是否开展一次电气和燃气线路设 施检测和维护保养;是否开展一次油烟管道全面清洗;是 否开展一次建筑电缆井、管道井集中清理;是否开展一次 全员消防安全培训。 (八)灭火救援准备。 1是否按规定设置灭火救援窗,是否被遮挡,有无明 显标识。 2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是否满足火灾扑救要求,场地 是否与消防
10、车道连通。 3是否按照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苏 政办发2013176 号)等相关规定要求,建立企业专职消 防队或微型消防站并符合标准;是否分楼层、分区域设置 消防器材存放点;是否落实管理、训练、值守、联动等工 作制度;是否具备及时处置初起火灾能力。 五、整治措施 (一)严密防火分隔。占用防火间距违章搭建建(构) 筑物的,应予拆除。防火分区不合理的应重新划定、设置。 防火分隔不到位的,应按规范要求采取分隔、封堵措施。 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损坏的,应及时修复, 保证完整有效。建筑外墙设置外装饰面或幕墙时,其空腔 部位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防火封堵材料进行封堵。 (二)加强设施维护。大
11、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应 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对建筑消 防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并定期维护保养,定期组织对电 气系统进行保养和检测,每月对自动排烟窗联动开启功能 进行全数测试,及时拆除影响逃生、自然排烟和灭火救援 的外墙障碍物,在灭火救援外窗设置明显标识。 (三)实施智能管控。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应 接入建筑消防设施联网监测系统,在主要进出口、人员密 集部位安装客流监控设备,使用燃气的部位应设置燃气泄 漏报警和自动切断装置,具有电气火灾危险的场所应设置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利用手机 APP 实时动态查看消防设施 运行状况、接受报警信号。 (四)压实主体责任。大型商业综合体
12、和商场市场应 成立由建筑主要产权单位或者委托管理单位法定代表人为 组长的消防安全管理组织,与各经营主体、使用单位逐一 签订责任书,明确各方消防安全责任。至少配备一名专业 管理人,鼓励聘用注册消防工程师,专职负责消防安全。 消防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大力宣贯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标准 ,组织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消防安全管理标准 创建活动,评定结果纳入相关部门评星、评级、年检等工 作内容。 (五)强化应急处置。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微 型消防站应经过当地消防部门拉动测试,有条件的应建专 职消防队,积极参加消防安全区域联防联控,建立与现役 消防队联勤联动机制。消防部门组织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 场市场调查
13、摸底,制定完善针对性灭火作战预案并开展演 练,积极开展自动消防设施测试和灭火救援技战术研究, 加强对微型消防站、专职消防队的指导、调度。各级政府 组织编制综合应急救援预案,细化各应急联动部门的职责 任务和具体分工,定期组织开展综合性实战演练,切实提 高综合体火灾协同处置能力。 (六)加强宣传培训。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大 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火灾危险性,大力普及防火、灭 火和逃生自救知识,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大型商业综 合体和商场市场利用内部各类广告视频定期滚动播放消防 安全宣传提示内容,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全员消防培训和 演练,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须经过消防安全培训,消 防控制室人员须
14、取得中级及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七)强化监督执法。对经过专家评审并投入使用的 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应逐条梳理其特殊消防设计 及相关针对性技术措施,作为重点检查内容。对检查发现 的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严格依法实施责令“三停”、行 政拘留和临时查封等处罚和强制措施。 (八)实施综合治理。集中约谈大型商业综合体、商 场市场及其连锁集团消防安全责任人,督促向社会公开承 诺消防安全。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重大火灾隐患 进行曝光。对逾期未改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以及未按照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维修、保养建筑消防设施的机 构,列入消防安全不良行为公布范畴,通报有关部门。 (九)强化源头管控。
15、现有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 场所有改扩建和二次装修项目,应依法申报消防设计审核、 消防验收。对于综合体和商场市场内部经营场所达不到消 防安全条件的,各有关部门不予办理相关许可审批手续。 地方政府合理规划布置大型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初期组 织全面消防安全评估,充分论证建筑消防安全可行性,充 分考虑市政消火栓、消防车道、消防站等公共消防设施配 套因素。 六、任务分工 (一)区级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公安局 李健副局长、安监局仲伟任副局长任副组长,区住建、交 通、商务、文广新、卫计委、市场监管、质监、体育、旅 游、消防大队、电力公司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型商业综 合体和商场市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
16、协调小组,指导开展专 项整治工作,定期通报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协调有关 工作,联合开展督导检查。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消防大队, 由龚政军教导员兼任办公室主任,协调小组各组成部门分 管负责人为协调小组成员。 (二)区政府是专项整治第一责任主体,各镇(街道) 人民政府(办事处),各园区管委会是直接责任主体,具 体负责专项整治的组织实施。 (三)公安消防、住建、商务、文广新、旅游、安全 监管、市场监管、质监、电力等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 定,认真履职,加强配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四)交通运输、卫生计生、体育等相关行业主管部 门负责做好本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 七、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17、8 月 5 日前)。召开会议进行部 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整治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细化相关部门、单位整治工作职责,迅速开展工作。 (二)排查整治阶段(8 月 6 日至 10 月 15 日)。一是 开展全面排查。采取督查互查、部门联查、单位自查等方 式,组织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逐家进行排查,并 填写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自查 检查表(见附件 2)。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建立台账、 列出清单、逐项整改。8 月 15 日前完成排查工作。二是集 中约谈曝光。分区域、分行业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商场市 场及其连锁集团消防安全责任人进行约谈,督促落实防范 责任措施。对排查发现的突
18、出隐患,在当地主流媒体曝光, 集中曝光一批严重影响公共安全、久拖不改的大型商业综 合体隐患单位和未依法执业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 三是实施重点整治。对排查发现的火灾隐患整改难易程度 及危害后果进行分析研判,逐个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逐 个落实整改方案、责任和资金。排查整治期间,集中查处 一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单位,集中挂牌督办一批存在重 大火灾隐患的单位。 (三)总结验收阶段(10 月 16 日至 10 月 31 日)。成 立检查组,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消防安全专项整 治工作进行检查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一律重新进行整治, 检查验收情况纳入政府 2018 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内容。 八、
19、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大型商 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消防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将开展专 项整治作为防止火灾发生、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举措,切 实抓好落实、抓出成效。要逐级成立组织机构,明确有关 监管部门和行业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调度指挥,压实工 作责任。 (二)强化监管协作。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 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的要求,各尽其职,各负其责,联合组织检查督查,建立 健全信息共享、情况通报、联合查处、案件移送等机制, 形成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监管合力。 (三)严格督导问责。要组成督导组,采取“四不两 直”的方式,明查暗访工作任务落实
20、情况。对未按要求开 展专项整治、工作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地区和单位,要 组织进行约谈,督促其加大工作力度,落实整治措施。专 项整治期间,大型商业综合体和商场市场发生较大及以上 火灾事故的,要依法从严从重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四)完善长效机制。要边整治边总结,固化好的经 验做法,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进行专题研究,加强城 市公共建筑和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管理,强化建筑消防设施 检测维护保养监督抽查机制,不断提升城市建筑消防安全 管理水平。 各镇街、各园区管委会和有关部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和动员部署情况,请于 8 月 15 日前报送区安委会大型商业 综合体和商场市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区各有关部门请同时上报一名部门分管负责人(姓名、职 务、联系方式)分别为协调小组成员;8 月至 9 月,每月 23 日前报送当月工作小结;10 月 23 日前报送工作总结。 联系人:XXX,联系电话: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