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第一节 安全生产检查 安全生产检查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工作重点是辨识安全 生产管理工作存在的漏洞和死角,检查生产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作业环境是否存在不 安全状态,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规范,以及设备、系统运行状况是否符 台现场规程的要求等。通过安全检查,不断堵塞管理漏洞,改善劳动作业环境,规范 作业人员的行为,保证设备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一 安全生产检查的类型 安全生产检查分类方法有很多,习惯上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定期安全生产检查一般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形式来实现,一般由生
2、产经营单位统一组织实施。检查周期的确定,应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性质以及 地区气候、地理环境等确定。定期安全检查一般具有组织规模大、检查范围广、有深 度,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等特点。定期安全检查一般和重大危险源评估、现状安全 评价等工作结合开展。 2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 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是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车间、班组或岗位 组织进行的日常检查。一般来讲,包括交接班检查、班中检查、特殊检查等几种形式。 交接班检查是指在交接班前,岗位人员对岗位作业环境、管辖的设备及系统安全 运行状况进行检查,交班人员要向接班人员说清楚,接班人员根据自己检查的情况和 交班人员的交代,做好工作中可能
3、发生问题及应急处置措施的预想。 班中检查包括岗位作业人虽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检查,以及生产经营单位领导、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车间班组的领导或安全监督人员对作业情况的巡视或抽查等。 特殊检查是针对设备、系统存在的异常情况,所采取的加强监视运行的措施。一 般来讲,措施由工程技术人员制定,岗位作业人员执行。 2 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岗位的自行检查,一般应制定检查路线、检查项目、检查标准, 并设置专用的检查记录本。 岗位经常性检查发现的问题记录在记录本上,并及时通过信息系统和电话逐级上 报。 一般来讲,对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情况,岗位作业人员应根据操作规程、应急 处置措施的规定,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不需请
4、示,处置后则立即汇报。有些生产 经营单位如化工单位等习惯做法是,岗位作业人员发现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情况, 只需紧急报告,而不要求就地处置。 3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 由生产经营单位统一组织,检查内容和范围则根据季节变化,按事故发生的规律 对易发的潜在危险,突出重点进行检查。如冬季防冻保温、防火、防煤气中毒,夏季 防暑降温、防汛、防雷电等检查。 由于节假日(特别是重大节日,如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前后容易发生事 故。因而应在节假日前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 4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 专业(项)安全生产检查是对某个专业(项)问题或在施工(生产)中存在的普遍性安 全问题进行的单项定
5、性或定量检查。 如对危险性较大的在用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环境条件的管理性或监督性定量检 测检验则属专业(项)安全检查。专业(项)检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专业要求,用于检 查难度较大的项目。 5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 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一般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 责的部门,组织对生产单位进行的安全检查。 6职工代表不定期对安全生产的巡查 根据工会法及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会应定期或不 定期组织职工代表进行安全检查。重点查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的保障情况, 生产现场的安全状况等。
6、二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 3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主要是查思想、查意 识、查制度、查管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硬件系统主要是查生产设备、 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 安全生产检查具体内容应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进行确定。对于危险性大、易发事 故、事故危害大的生产系统、部位、装置、设备等应加强检查。一般应重点检查:易 造成重大损失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剧毒品、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运输设备、 冶炼设备、电气设备、冲压机械、高处作业和本企业易发生工伤、火灾、爆炸等事故 的设备、工种、场所及其作业人员;易造成职业中毒或职业病的尘毒产生点及其岗位 作业人员
7、;直接管理的重要危险点和有害点的部门及其负责人。 对非矿山企业,目前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锅炉、压力容器、 压力管道、高压医用氧舱、起重机、电梯、自动扶梯、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防 爆电器、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游艺机及游乐设施等;作业场所的粉尘、噪声、 振动、辐射、高温低温和有毒物质的浓度等。 对矿山企业,目前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强制性检查的项目有:矿井风量、风质、风 速及井下温度、湿度、噪声;瓦斯、粉尘;矿山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露 天矿山边坡;尾矿坝;提升、运输、装载、通风、排水、瓦斯抽放、压缩空气和起重 设备;各种防爆电器、电器安全保护装置;矿灯;钢丝绳等;瓦斯、
8、粉尘及其他有毒 有害物质检测仪器、仪表;自救器;救护设备;安全帽;防尘口罩或面罩;防护服、 防护鞋;防噪声耳塞、耳罩。 三 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 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是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通常是由安全管理人员作为检查工作的主体, 到作业场所现场,通过感观或辅助一定的简单工具、仪表等,对作业人员的行为、作 业场所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设施等进行的定性检查。安全检查人员通过这一手段, 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纠正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常规检查主要依靠安全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检查的结果直接受安全检查人员 个人素质的影响。 2安全检查表法 为使安全检查工作更加规范,将个人的行为对
9、检查结果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常采 4 用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一般由工作小组讨论制定。安全检查表一般包括检查项 目、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检查结果及评价等内容。 编制安全检查表应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生产经营单位现行有效的的有关标准、 规程、管理制度,有关事故教训,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文化、理念,反事故技术措 施和安全措施计划,季节性、地理、气候特点等等。我国许多行业都编制并实施了适 合行业特点的安全检查标准,如建筑、电力、机械、煤炭等。 3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 有些生产经营单位的设备、系统运行数据具有在线监视和记录的系统设计,对设 备、系统的运行状况可通过对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没
10、有在线数据检 测系统的机器、设备、系统,只能通过仪器检查法来进行定量化的检验与测量。 四 安全生产检查的工作程序 1安全检查准备 (1)确定检查对象、目的、任务。 (2)查阅、掌握有关法规、标准、规程的要求。 (3)了解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可能出现危险和危害的情况。 (4)制定检查计划,安排检查内容、方法、步骤。 (5)编写安全检查表或检查提纲。 (6)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仪器、书写表格或记录本。 (7)挑选和训练检查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分工等。 2实施安全检查 实施安全检查就是通过访谈、查阅文件和记录、现场观察、仪器测量的方式获取 信息。 (1)访谈。通过与有关人员谈话来检查安全意识和
11、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等。 (2)查阅文件和记录。检查设计文件、作业规程、安全措施、责任制度、操作规 程等是否齐全,是否有效;查阅相应记录,判断上述文件是否被执行。 (3)现场观察。对作业现场的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设施、作业环境、人员操作等 进行观察。寻找不安全因素、事故隐患、事故征兆等。 (4)仪器测量。利用一定的检测检验仪器设备,对在用的设施、设备、器材状况 及作业环境条件等进行测量,以发现隐患。 5 3综合分析 经现场检查和数据分析后,检查人员应对检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检查的结 论和意见。一般来讲,生产经营单位自行组织的各类安全检查,应有安全管理部门会 同有关部门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上级
12、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职责的部门组织的安全检查,统一研究得出检查意见或结论。 (五)提出整政要求 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根据问题性质的不同,提出立即整改、限期整改等措施 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自行组织的安全检查,由安全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整改措施计划并组织实施。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 门组织的安全检查,检查组应提出书面的整改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整改措施计划。 (六)整改落实 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从管理的高度,举一反三,制定 整改计划并积极落实整改。 (七)信息反馈及持续改进 生产经营单位自行组织的安全检查,在整改措施
13、计划完成后,安全管理部门应组 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对于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 门组织的安全检查,在整改措施完成后,应及时上报整或完成情况,申请复查或验收。 对安全检查中经常发现的问题或反复发现的问题,生产经营单位应从规章制度的 健全和完善、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设备系统的更新改造、加强现场检查和监督 等环节入手,做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节 隐患排查治理 一 定义及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总局令第 16 号)指出,安全生产事故 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
14、 6 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 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 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 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 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二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职责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 活动。严禁非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15、 (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 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 度。 (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 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 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 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报。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 当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7
16、)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 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双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 管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 管理的职责。 (8)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 责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并分别于下一季度 15 日前和下一年 1 月 31 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 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7 对于重大
17、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上述要求报送外,还应当及时向安全监 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10)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 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 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 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 急预案。 (11)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
18、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 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 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 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 养,防止事故发生。 (1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 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 应当及时向下属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 的情况时, 应当采取撤离
19、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 其有关部门报告。 (13)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 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 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 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 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 生产经营。申请报告应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和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等。
20、8 三 监督管理 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按照职责对所辖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 作依法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生产经营单位 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 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 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指导、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 准和规程的要求,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定期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21、开展监督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下达 整改指令书,并建立信息管理台账。必要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对重大事故隐患实 行挂牌督办。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开展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非法和违法行为及其责任者。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发现属于其他有关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重大事故隐患的,应该及 时将有关资料移送有管辖权的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案。 已经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其被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结束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提请原许可证颁发机关 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对挂牌督办并采取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管监察部 收到牛产经营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后,应当在 10 日内进行现场审查。审查合格 的,对事故隐患进行核销,同意恢复生产经营;审查不合格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下 达停产整改指令。对整改无望或者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实施行政 处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 以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