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100首及赏析(全).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148473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118 大小:80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古诗100首及赏析(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小学古诗100首及赏析(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小学古诗100首及赏析(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小学古诗100首及赏析(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小学古诗100首及赏析(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册 写在前面的话 中国文化,渊源流长,几千年来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文化瑰宝,唐诗、宋词、元 曲各领风骚,尤其它们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奠基将打下扎实的基础。 你看,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古诗。五月的朝阳会引发我们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 看近却无”的诗情;漫天飞舞的雪花会激起我们吟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 诗句;清明节,会使我们产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联想;端午节,会燃起 我们踏着“路漫漫修其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节拍对屈原足迹的追寻- 你听,在我们的学习中,也离不开古诗。当学生遇到挫折时,老师会用“天将降大任于斯 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语言来鼓

2、励他们;当学生随意浪费粮食时,爸爸会用: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来教导他们:当学生因贪玩而忘记写作业时,妈妈会用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诗句来劝导他们- 我们知道,一个崇尚经典的民族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一个崇尚经典的社会一定是一个 充满希望的社会;一个崇尚经典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一个崇尚经典的人, 一定是一个睿智坚强的人。就让我们带领学生跟随古诗的脚步,慢慢欣赏,慢慢感悟。十年、 二十年后,孩子们的胸怀将因经典诗文的浸润而更加博大,目光将更加充满睿智,人格将更加 完善,人生目标将更加高远- 江上渔者6 夜宿山寺7 悯农 8 华 山9 春夜喜雨 10 遗

3、爱 寺 11 相思 12 七步诗 13 人日思归 14 夜立阶下 15 秋 思16 竹枝词 17 秋 词 18 石 头 城 19 离 思20 夏日绝句 21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22 所 见23 剑 客24 行 宫25 山中杂诗26 竹里馆27 峨眉山月歌28 春夜洛城闻笛29 逢入京使30 滁州西涧31 江南逢李龟年32 送灵澈上人33 约 客34 论 诗3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6 登幽州台歌37 终南别业38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9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0 无 题41 相见欢42 登飞来峰43 苏幕遮碧云天44 月 夜45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46 过故人庄47 客 至48 己亥杂诗

4、其五49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50 望月有感51 雁门太守行52 羌村三首其三53 登楼54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55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一年级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989 年 8 月 29 日1052 年 5 月 20 日) ,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 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注释】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爱:喜欢。 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 体

5、大味美。 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波浪。 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 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鉴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 的原 因。后二句通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 鲈鱼虽然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 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 的 岸上人的规劝。 “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 “往来人”和“一叶舟” 两种情态、 “往来” 和 “出没”两种动态强

6、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1创作背景 范仲淹是主张革 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 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 江南水乡,川道纵横,极富鱼虾之利。其中以江苏松江四腮鲈鱼最为知名。 凡往来于松江水上的,没有不喜欢这一特产,不希望一尝这一美味佳肴的。范仲 淹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但他发之于诗,却没 有把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对鲈鱼这一美味的品尝和赞叹上,而是注意到了另外一些 更值得注意的东西。注意到了隐藏在这一特产背后的渔民的痛苦和艰险,并且深 表同情。 【作者感情】 表达作者对渔民工作痛

7、苦艰险的同情。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701 年762 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祖籍陇西成纪 (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 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 年病逝,享年 61 岁。其墓在今 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前言】 夜宿山寺这首诗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一般认为它是唐代伟大诗人 李白的作品。此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 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全诗语言朴素 自然,想象瑰

8、丽,夸张巧妙,活灵活现,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之感。 【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 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 恐:唯恐,害怕。惊:惊动。 【翻译】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 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赏析】 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发现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他登了 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首 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 危 ”字,倍显突兀醒

9、目,与 “高” 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 的非凡气势淋漓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 注释 1悯:怜悯。 2粟:(s)谷子;栗粟。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译文 :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 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 剥削。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 动。从“一粒粟 ”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

10、的景象。第三句 “四海无闲田”, 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 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 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 犹” 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 死地呢?“犹饿死 ”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 挚的同情。 华 山 宋 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注释】 齐:平齐,即一般高,一样高。 回首:回头,低头看。 【古诗今译】 站在高高的华山之上,只有蓝天在我

11、们的头顶,再没有别的山能与它比高低。 抬头仰望苍穹,太陽仿佛近在眼前;低头俯视脚下,只有蒸腾缭绕的云雾在半山 腰弥漫。 【赏析】 寇准(961 1023) ,字平仲,北宋政治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人。自 幼丧父,家境贫寒,发奋读书,十九岁登进士第,官至宰相。他的诗多清新之句, 有寇忠愍(mn,古同“悯” )公诗集 (亦即巴东集 )传世。 华山是寇准七岁时的咏诗。寇准,是北宋时期的一个稀世神童,他聪慧 过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 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 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了这首传为千古

12、佳话的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即 景即情之作,每一句都突出了华山的高峻陡峭,气势不凡,显得贴合山势,准确 传神,可谓是难能可贵的佳作。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这两句诗意思是说,比华山高的只有蓝天,也 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齐,极写华山巍峨高耸之非常。其中“只有”一词说 明了华山极高,再比华山高的就只有那蓝天了;“更无”说明华山是唯一最高的 山峰,再没有任何一座山峰能与之平起平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这两句意思是说,当你站在高高的山顶的时候, 抬起头来仰望苍穹,红日仿佛就在你的头顶上;低头俯瞰脚下,蒸腾的云雾正在 半山腰缭绕弥漫。 “红日”后之“近”字, “白云”后之“低”字,都

13、极有力地衬 托了华山的高耸与陡峭。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对仗工整、 严谨,没有一丝一毫的刀斧痕迹。二是炼字精准,不着任何痕迹地衬托了华山的 高耸、巍峨与陡峭,如前两句中的“只有” 、 “更无”和后两句中的“近” 、 “低” , 都用得十分精准,十分巧妙。无论是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还是遣词炼字的功力, 都说明了绝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教人不敢相信它竟然出自于一个七岁孩童之口。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 “杜

14、少陵”等,汉族, 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 “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 “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 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 高尚,他的约 1400 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 影响深远。759-766 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译文 译文 春雨知道适应季节,当万物萌发生长时,它伴随着春风,在夜晚偷偷地 及时降临,滋润万物又细微无声。郊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朵躲在黑暗之中,江上 渔船的灯火却格外明亮。待到天明,看那细雨滋润的红花,映着曙

15、光分外鲜艳, 饱含雨露的花朵开满了锦官城。 注释 (1)乃:就。 (2)发生:萌发生长。 (3)潜:暗暗地,悄。 鉴赏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全诗这样写 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 独明。晓看江湿处,花重锦官城。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 “知时节” 赋予春 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 候飘然而至。 遗 爱 寺 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 年) ,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

16、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 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 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 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含为事而作” ,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 言通俗。和元稹并称“元白” ,和刘禹锡并称 “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 注释 (1)遗爱寺:地名,位于庐山香炉峰下。 (2)弄:在手里玩。 翻译 我玩弄着石子,面对小溪而坐,为了赏花,我绕山寺的小路行走。不时听到 小鸟的啼鸣声,到处都能听到泉水的叮咚声。 赏析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这两句是说是

17、说诗人在小溪边玩赏那些奇形怪状的 溪石,微风吹来花香扑鼻沁人心脾。诗人四处张望却不知花在何处,于是诗人绕 寺而行,一路上漫步寻花,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这里山光水色无限美好。 小鸟的啾啾声十分动听,溪水汩汩流淌不绝于耳。这一切,让诗人感到心旷神怡。 这首写景抒情的短诗,诗人将石、溪、花、鸟、泉等多种自然景物有机地组 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图画,勾勒出遗爱寺令人神往的风 景,又通过“ 弄”“寻”“行”等细致的动作描写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之情。 诗歌两联虽然皆为对仗,但由于诗人善于运用动词,并在第二联中,及时变 换句式结构,因而使得诗歌既具有整饬之美,同

18、时又充溢着一种流动的、活泼的 诗意。生动地表现了遗爱寺周围生机盎然,清幽雅致的环境气氛。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释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 鲜红色。 、采撷:采摘。 译文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 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 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 。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 ,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 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 双关,

19、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 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尝:尝试。 持:用来。 羹(gng ):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l):过滤。 鼓(g):豆。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 ,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泣:小声哭泣。 何:何必。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

20、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 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 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 不满与厌恶。 ) 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 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 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 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通过燃萁 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人日思归 薛道衡

21、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作者简介: 薛道衡(540609) 隋代诗人。字玄卿。汉族,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历仕北 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 改任司隶大夫。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有集 30 卷已佚。 今存薛司隶集1 卷。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 20 余首, 全上古三代 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 8 篇。事迹见隋书 、 北史本传。 注释 1人日: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 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2人归落雁后:人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

22、群之后。 3思发在花前:自己在花开之前就萌发了回乡的想法。 鉴赏 据刘餗隋唐嘉话记载,此诗是诗人出使陈时在江南创作的。笔调平淡, 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 行间。 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然而一 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满腹心事,仿佛他在屈指计日,也许在他的主观感受中 新年已过了许久,但仔细一算,原来入春才七天呀,时间过得真慢!短短的七日 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样熬过去的呀:诗人以平淡质朴的诗句 道出度日如年的心情。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归乡了;可是现在眼看 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

23、雁从头顶掠过,诗人却无法回去。在后二句中, 诗人先说“人归落雁后” ,再说“思发在花前” ,以将来迟归的结局来对照念念在 心的思归愿望,更见出诗人身不由己,思归不得归的苦衷。 夜立阶下 袁 枚 半明半昧星,三点两点雨。 梧桐知秋来,叶叶自相语。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汉族,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 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 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先后于江苏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 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于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 小仓山随园,四十

24、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著述以终老, 世称随园先生。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袁枚与纪晓岚素有“北纪南袁“之称,袁枚倡导“性灵说“,为乾隆、嘉庆时期代表 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有小仓山房集 、 随园诗话 及补遗 , 子不语 、 续子不语等著作传世。 翻译 天上闪烁着半明半暗的星光,空中飘落三点两点小雨。 梧桐树儿已经感受到了秋 意,叶叶间有说不完的话语。 赏析 夜幕笼罩,群星闪烁,时明时暗,一片幽静。空中偶尔飘落几缕雨丝,若有 若无。这是一个清冷的夜,凉风飕飕,带来些许秋的气息,被敏感的梧桐嗅到了。 雨打梧桐叶,发出些许声音,像是叶子在低声互语。他们好

25、像知道,秋天到来了, 分别的日子不远了,一个个亲切地诉着衷肠,到了夜里,还不知道休息。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作者简介: 张籍(约 767约 830) ,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 、 “张司业”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乐府” 。著名诗篇有塞下曲 征妇怨 采莲曲 江南曲 。1 张籍籍贯考辨 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 、 唐诗纪事 、 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

26、张籍为乌江人。 注释: 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思念很多。 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说不尽。 译文: 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 那凉丝丝的秋风似乎在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 与亲人沟通、向亲人诉说。 心事永远说不尽, 无奈太匆匆,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合上的信封, 检查有没有说全自己的心事。 作品赏析: 这是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第一句交代“作家 书”的原因(“见秋风” ) ,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作书前 是“意万重” ,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 。 “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 的心态表现得栩

27、栩如生,意形相融。 竹枝词 唐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 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 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 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 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注释: 1 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

28、竹枝 。 2 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 声好像“无情” ,又好像“有情” ,难以捉摸。 译文: 正是一场太阳雨后,两岸杨柳摇曳,青翠欲滴,江面水位初涨,平静如镜.少女心情抑郁 地漫步在岸边,忽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江上随风飘来,仔细一听,原来是久无音讯的 情郎思恋自己的情歌.东边阳光灿烂西边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 作品赏析: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ku)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 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 枝词 ,描写当地

29、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秋 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 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 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 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 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注释: 1 悲寂寥:悲

30、叹萧条。 2 春朝:春天。 3 排:推开。碧霄:青天。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 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作品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 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 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 得迷迷离离。 石 头 城 唐朝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

31、 山,其先中山靖王刘胜。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 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 举族东迁定居彭城。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 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注释: 1 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2 故国:即旧都。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3 周遭:环绕。 4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5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6 女墙:

32、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译文: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作品赏析: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 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 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离 思 唐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作者简介: 元稹(779831) ,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 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魏昭成皇帝十世孙。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 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33、世称“元白” ,诗作号为“元和体” ,给 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 注释: 1 曾经沧海难为水:孟子尽心:“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 言。 ” 2 花丛:喻群女云集之处。 译文: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 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我在花丛中任意来回却懒于回顾,一半因为我潜心修道, 一半因为曾经有你。 这是诗人元稹为了纪念逝去的妻子而写的。 作品赏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与王、李写爱情的诗不同,它 是用一种绝对肯定与否定的生动比喻。来表达对爱情的至诚和专一。正由于它与 众不同,所以能引起因为

34、种种原因而失去爱人的人们的强烈共鸣。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1155 年 5 月 12 日) ,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 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 一才女”之称,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 3 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4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35、。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作品赏析: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 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 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 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 行径,正气凛然。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36、)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 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 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 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 春望” 。 注释: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 译文: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 要直飞上高空的银

37、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 吧。 作品赏析: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 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 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 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所 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 年) ,清代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 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

38、期代 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 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指道旁成阴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 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作品赏析: 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 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究竟表 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呢? 诗人曾经说过 “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 是诗人毕生追 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

39、情” 。然而,现实却并非总是如此完美的。 也许这正是诗人无法 解决的主观和客观户间的矛盾吧! 剑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贾岛,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贫寒,落发为僧,法名无本。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 遗有贾岛题跋版刻像庵。 19 岁云游,识孟郊等,因和推敲韩愈。还俗后屡举进士 不第。唐文宗时任长江(四川蓬溪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 。其诗精于雕琢, 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但后又普 州司仓参军,卒于任所。有长江集10 卷,录诗 370 余首。另有小集 3 卷、 诗格1 卷传世。 译文: 十年间啊,剑客忍受了多少严寒酷

40、暑。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呕心沥血,才精 心磨制出这把宝剑,练就一身武艺。剑刃如霜,寒光闪烁,这是一柄锋利无比却 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剑。请您看看我的宝剑,天下哪里有冤屈和不平,我将奋勇上 前。用这宝剑去消灭和铲除! 赏析 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剑呢?“十年磨一剑” ,是剑客化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 侧写一笔,已显出此剑非同一般。接着,正面一点:“霜刃未曾试。 ”写出此剑刃白 如霜,闪烁着寒光,是一把锋利无比却还没有试过锋芒的宝剑。说“未曾试” ,便 有跃跃欲试之意。现在得遇知贤善任的“君” ,便充满自信地说:“今日把示君,谁 有不平事?”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 一

41、种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业的壮志豪情,跃然纸上。 显然, “剑客” 是诗人自喻,而 “剑”则比喻自己的才能。诗人没有描写自己十年 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没有表白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 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 和“剑客”的形象里。这种寓 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确是很高明的。 全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绾合得自然而巧妙。语言平易,诗思明快,显示了贾岛 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 行 宫 唐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作者简介: 元稹(779-831) ,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幼孤,母郑 贤而文,亲授书传。举

42、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 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 ,号为“元白体” 。有元氏长庆集 。 注释: (1)寥(lio)落:寂寞冷落。 (2)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3)宫花:行宫里的花。 (4)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 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5)说:谈论。 (6)玄宗:指唐玄宗。 译文: 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 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 作品赏析: 这首绝句语言平实,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动人,也很含蓄,给人以想象的天

43、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来评价很高。元稹这首小诗总共 不过二十个字,能入选唐诗三百首 ,与这些长篇巨作比美,可谓短小精悍,字 字珠玑。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作者简介:吴均(469 年520 年) ,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时官吴兴 主簿。明人辑有吴朝清集 。 注释 1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2烟:此指云雾。 3窥(ku) :从缝隙中看。 4檐(yn ):房檐。 译文 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 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 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 诗歌描写的是

44、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 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 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 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 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 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 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作者简介:王维(701 年761 年,一说 699 年761

45、 年) ,字摩诘,汉族,河东蒲 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 之称。苏轼评价其: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 年)中进士, 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 400 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 山居 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 ,是王维名 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 称“王孟”。. 注释 此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馆:辋川 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hung ):幽深的竹林。 啸(xio ):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

46、音。 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吹口哨。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 活。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 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 明月) ,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作者简介: 李白(701 年762 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诗仙”。祖籍陇西成纪 (待考),出

47、生于西域碎叶城,4 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 年病逝,享年 61 岁。其墓在今 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注释 选自李太白全集卷八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县级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和人的影子。 平羌(qi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 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 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译文 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 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才发现到了渝州 赏析 这首 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 于 725 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唐 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 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 ” 诗从“ 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 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 ”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 “秋月扬 明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