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53624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春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春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春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春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春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球 一、单元提要 在三四年级了解祖国和家乡的基础上,本单元将带领学生了解世界。作为 有关地理知识的起始单元,在本单元中, 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一课将世界地 理环境作为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侧面,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知道 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作为人类生息繁衍和发展的家园,它为人类提供 了多样的生存环境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并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 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无尽的,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 求科学奥秘的志趣。本着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 大自然的力量一课从正 反两方面揭示了大自然的力量,设计了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了解,引导学生认 识大

2、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使学生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的道理; 同时,通过实例,懂得危难之中人们的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并从 大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和破坏性出发,学习自救和互救逃生的方法,形成珍爱生 命、关爱他人的态度。 二、单元目标 1、初步了解世界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 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了解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的危险性与破坏性,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 一面,体会危难之中人们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学习灾害中自救、互助的方法, 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三、课时安排 课 题 主题活动内容 课时安排 宇宙中的小行星 1 课时 蔚蓝色的星球 2 课时

3、 第一课 揭开地球神秘的面 纱 地球上的大洋与大 洲 3 课时 利用大自然的力量 1 课时第二课 大自然的力量 感受自然的另一面 3 课时 备注:以上课时安排仅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课 时 计 划 课 题 第 1 课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宇宙中的小 行星 第 1 课 时 主备人:范晓光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引导学生宏观地了解地球在广阔宇宙中的位置,知道地球只是宇宙中一 颗普通的小行星,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与愿望。 过程方法:知道地球是目前所知道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初步了解地球有生命存在的 主要原因。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情感,产生爱护 地球

4、、保护地球的愿望。 教 学 准 备 太阳系、银河系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教 学 过 程 一、谜语导入 1、出示地球的谜面 2、揭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究 1、出示银河系图片并讲解 2、出示太阳系图片 围绕太阳旋转的星体都有哪些? (引导学生了解八大行星) 3、小结:地球只是宇宙中的 一个普通的天体,是太阳系中一颗 普通的行星。 4、为什么只有地球上存在生 命呢? (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在太阳系 中特殊的位置) 5、探讨延伸:宇宙中除了地 球外,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存在? 6、小结 三、总结拓展 课后请同学们按照教材第 5 页 小实验中要求的那样,来验证一下

5、生命存在的所需要具备的条件,认 真做好记录。 猜谜语,引起兴趣 了解银河系 知道太阳系中有八大行 星,并掌握八大行星的 名称 了解地球只是太阳系中 一颗普通的行星 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共同 探索地球影响生命起源 和发展的环境因素 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自主探究 板 书 设 计 宇宙中的小行星 八大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课 时 计 划 课 题 第 1 课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蔚蓝色的星 球(1) 第 2 课 时 主备人:范晓光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 于探索的精神。 过程方法: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

6、主要地形,知道世界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 学 准 备 搜集有关地球的各种卫星图片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一、古诗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地球是宇宙 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但它的 表面是什么样呢?我想起来一首诗: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 ”谁来说说这首诗说明了什 么? (出示杨利伟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 片) 二、活动: 1、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 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 2、看图回答。 想一想: 1、 通过观察地球卫星照片,你还 知道什

7、么? 2、学生还可观察知道地球是一个 球体,你知道人类是怎样了解地球 的形状的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 7-8 页的内容思考:从古至今,人 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 探索过程? 三、说一说 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 你感悟到了什么? 自由发言 使学生从数据中体会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的含义。知道地球表面 履盖着面积广大的水体, 所以会呈现蓝色。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 卫星图片 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 球形状的过程大致可以 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天圆地方 麦哲伦航 海认识的地球形状态 精确测量的地球形状。 畅谈感受 板 书 设 计 蔚蓝色的星球(1) 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大部分陆

8、地被浩瀚的海洋包围着。 蓝色是海洋色,所以从太空看,地球就是一个蓝色的星球。 课 时 计 划 课 题 第 1 课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蔚蓝色的星 球(2) 第 3 课 时 主备人:范晓光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了解我国以及世界航天所取得的成就。 过程方法:了解我国航天史的发展过程,直到任何辉煌成就的背后都有无数科学工 作者的努力与付出。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探究科学技术的兴趣及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 学 准 备 课件;收集我国、世界现代航天技术取得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探究 蔚蓝色的星球。 二、自主探究 1、

9、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人们认 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 程,而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 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呢?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有关地球 是球体的证据) 2、同学们列举的现象能够证 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但能准确说 明地球形状的还应该是卫星图片 出示课件:卫星图片 3、小结:随着科学技术的越 来越发达,人类对地球的了解也在 逐步加深,在现代航天技术方面也 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谁来说一说这 方面的情况? 三、资料汇报 1、交流我国以及世界现代航 天技术的发展情况及成就 2、小结 四、活动延伸 收集科学工作者的事迹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 论有关地球是球体的证 据,然后全班汇报 学生全班

10、内交流课前收 集到的相关资料 板 书 设 计 蔚蓝色的星球(2) 现代航天技术在不断发展 辉煌成就的背后一定蕴含着无数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与付出 课 时 计 划 课 题 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认识地球上的大洋 和大洲 第 4 课 时 主备人:范晓光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知道世界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 过程方法:认识地球仪,了解地球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及大洲与大洋的分布 情况。 情感态度:初步体会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生态 环境的意识。 教 学 准 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大洲、大洋分布图;东西半球划分图,南北半球划分图 教 师 活 动

11、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地球仪)谁知道我拿的 是什么?对人类来说,地球很大,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不可能观察到 地球的全貌,为此,科学家们模仿 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 制作了一种仪器地球仪,来帮 助我们了解地球。 在地球仪上又发现了什么? 1、地球仪为什么是可以绕着一根 轴转动的? 2、地球仪上有不同的颜色和符号, 它们都分别表示什么? 3、地球仪上横向和纵向的线是什 么?它们有什么作用?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地 球上的大洋和大洲。 二、研讨新知 1、出示大洲、大洋分布图:七大 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名称。谁来说 说你看到了几大洲,几大

12、洋,还发 现了什么? 2、观察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和南北 半球的划分图,你可获得什么信息? 三、畅谈收获 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 根据老师的提示自主学 习,回答问题 学生边看边思考:某大 洲面临哪些大洋,某大 洋被哪些大洲包围着? 学生通过观察汇报,提 高识图能力和发散思维 能力。 板 书 设 计 认识地球上的大洋和大洲 大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亚洲、欧洲、南极洲、大洋洲 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课 时 计 划 课 题 第 1 课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美丽多样的 地形 第 5 课 时 主备人:范晓光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了解地球上多种多样的陆地地形,通过观察图利了解地球上的物种基

13、本 地形: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盆地。 过程方法:体会不同的地表形态所造成的不同地区的不同资源与气候条件。 情感态度:体会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 的意识。 教 学 准 备 查找有关美丽地形的资料;收集与地形地貌有关的世界地理知识信息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 星球是那么绚丽多姿,如果鸟瞰人 类的栖息地陆地,你会发现它 拥有美丽而多样的地表形态。这节 课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 2、揭题:美丽多样的地形 二、自主探究 1、看书自学 地球的陆地上有哪几种基本地 形呢? 五种地形的海拔高低和

14、地表起 伏有什么特点? 不同的地形地貌使人们的生活、 生产方式有哪些独特的地方? 2、美丽的地形 课前老师布置了大家查找收集 有关美丽地形的图片及资料,你们 收集到了吗? 3、小结:地球美丽多样的地 形地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多姿多 彩的画卷,这些地形地貌使人们的 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三、拓展延伸 召开“我所知道的世界之最” 地理知识交流会 根据老师的自学提示认 真读教材可以同桌互相 交流,然后回答问题 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整理收集到的资料,然 后全班汇报并进行简单 的评价 拿出课前收集到的相关 资料以多种方式进行交 流 板 书 设 计 美丽多样的地形 五种基本陆地地形: 山地、平原、丘陵、高

15、原、盆地 课 时 计 划 课 题 第 1 课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沧海桑田 第 6 课 时 主备人:范晓光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了解海陆的变迁,初步体会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过程方法:初步体会板块运动造成的海陆变化的原因,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与 愿望。 情感态度:体会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 的意识。 教 学 准 备 查找科学家们分析海陆变迁原因的资料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现在看到的海洋、 陆地,从古至今都是这个样子吗? 都是处于这个位置吗?会不会曾发 生过变迁

16、? 2、同学们的讨论得出两种截然 不同的结果。千百年来,海洋与陆 地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经历了 一系列的变迁。这是一个十分漫长 的过程。 (二)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第 18 页三幅照片) 1、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发现 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 有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 映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3、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 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4、资料补充 三、拓展引伸 1、我国位于哪个洲?亚洲位于地 球的什么位置? 2、鞍山属于哪种地形?这种地形 地貌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有哪 些独特的地方? 3、总结 学生讨论。一种说法是 不会发生变迁;一种说

17、法是会不断变迁。 观察三幅图片,阅读内 容 让学生体会地壳的变动, 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 动千万海陆变迁的实况。 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进行补充,包括“知识 点滴”中的内容 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问 题解答 板 书 设 计 沧海桑田 地壳的变化 海陆变迁的原因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课 时 计 划 课 题 第 2 课大自然的力量利用大自然的力量 第 1 课 时 主备人:范晓光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初步了解大自然的力量。 过程方法:了解人们利用大自然的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活 动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 情感态度:通过具体的数据直观而清晰地解释自然现象中所蕴含的无比巨大的能量,

18、 使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教 学 准 备 收集人们利用大自然造福的事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新课 1、你了解大自然的力量吗? 这些力量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呢? 2、揭题 二、学习新课 1、观察教材第 20 页的图片与 “知识点滴”中的资料:你知道了 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刮 风下雨、潮起潮落、风雪雷电所有 这些自然现象中无不蕴藏着大量的 能源,从中了解大自然的巨大力量。 3、带领学生围绕利用大自然 的力量造福人类的具体事例展开资 料收集。 4、结合资料收集与教材第 21- 22 页内容的展开交流活动。 古时候,人类是怎样利用大

19、自然的力量的?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人类又是怎样利用大自然的力量的? 你还了解到哪些方面最前沿 的科技知识? 三、拓展延伸 你对人类今后对大自然力量的利用 有哪些设想呢? 学生自由回答 观察图片,畅所欲言 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蕴 含着巨大的能量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以 小组为单位先交流、整 理,然后进行全班汇报 畅谈想法 板 书 设 计 利用大自然的力量 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 课 时 计 划 课 题 第 2 课大自然的力量感受自然的另一面 (地震) 第 2 课 时 主备人:范晓光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了解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的危险性与破坏性,感受自然灾害的不可抗拒 性。 过程方法

20、:了解地震的危害性,了解地震前兆,提升学生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的预 测与防护能力。 情感态度:掌握地震时的自救方法,提升自救自护能力,形成珍爱生命的积极情感。 教 学 准 备 收集有关地震的资料(地震的危害性、地震预测的方法、自救方法等)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自然灾害都有哪些?它们给人 类带来了哪些危害?面对自然灾害, 我们又应当怎样做呢? 2、揭题:这节课我们首先来探究 有关地震的话题。 (板书:地震) 二、探究活动 1、说到地震,你都了解些什么?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有关地震的 相关资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谈一 谈。 2、资料汇报 (1

21、)地震的危害 (2)地震的预测 (3)地震的自救 三、自救演练 1、引导学生根据交流的地震自救 的方法进行排练,表演,并进行适 当的评价。 2、小结 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 自由发言 现在组内交流、整理资 料,然后按照老师提供 的组分别进行汇报,在 汇报的过程中,能够简 单掌握 地震自救演练 板 书 设 计 地震 猪不进圈,鸡鸭飞 地震的预测 河水冒泡,鱼跃水面 “地光”现象 课 时 计 划 课 题 大自然的力量感受自然的另一面(泥石 流) 第 3 课 时 主备人:范晓光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知道各种各样自然灾害的危险性与破坏性,感受自然灾害的不可抗拒性, 懂得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护大自然的

22、道理。 过程方法:了解什么是雷暴及雷暴的危害,学会雷电天气的防护方法。 情感态度:探究泥石流、滑坡的原因,体会人为因素也是造成泥石流、滑坡的原因 之一。 教 学 准 备 查找泥石流、滑坡、雷暴的相关资料(产生的原因、事例、危害、自救方法等)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教 学 过 程 一、直接揭题,初步感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一 同探究有关“泥石流” 、 “滑坡” 、 “雷暴”的话题。 2、首先我们老初步了解一下 这三种自然灾害 (播放课件:图片,资料介绍) 二、自主探究,深入感知 课前老师请大家收集这三种自 然灾害的相关资料,下面就让我们 一起来交流一下。 1、泥石

23、流 (引导学生交流泥石流带给人 类的危害及产生的原因) 2、滑坡 (引导学生交流滑坡的危害及 产生的原因) 3、雷暴 (引导学生探究人类活动对雷 暴的发生造成的影响和防护) 三、拓展延伸 下雨天应该注意什么? 初步了解泥石流、滑坡、 雷暴三种自然灾害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 汇报(三种自然灾害的 危害、产生的原因、自 救方法)在探究的 过程中体会人为因素也 是造成泥石流、滑坡的 原因之一。 畅所欲言 板 书 设 计 泥石流、滑坡、雷暴 影响飞机、导弹等的飞行安全 雷暴的危害 干扰无线电通信 击毁建筑物、输电和通信线路 引起火灾 课 时 计 划 课 题 大自然的力量感受自然的另一面(台风、 洪水)

24、 第 4 课 时 主备人:范晓光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通过具体事例了解台风、洪涝灾害的危害;掌握台风、洪涝灾害的自救 与自护方法。 过程方法:通过分析台风对人们的贡献,知道事物都有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 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情感态度:通过实例,懂得危难之中人们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培养珍爱生命,关爱 他人的情感。 教 学 准 备 查找有关台风、洪涝灾害的资料;收集自然灾害发生时人们之间感人的故事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一起了 解一下台风、洪水两种自然灾害。 首先来了解一下台风。 二、自主探究 (一)台风 1、台风

25、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常 见、危害最大的灾害之一,对于台 风你了解多少? 2、台风的危害 3、台风的贡献 (引导学生从危害、贡献两方 面来了解台风,引导学生学会一分 为二地看待问题) (二)洪水 1、洪水的危害 2、洪灾发生时人们互助的事 例 (使学生懂得危难中人们团结 互助的重要性) 3、洪灾的自救方法 三、拓展延伸 课后请大家广泛收集资料看我国经 常发生的自然灾害还有哪些?举办 一期“自然灾害与人类”的手抄报 展 根据课前已有的知识经 验及收集到的资料分别 从危害、贡献两方面进 行交流、汇报 进行资料汇报 补充自己所知道的感人 事件 掌握简单的自救方法 收集、查找资料 板 书 设 计 台风、洪水 危害:平均每年给我国造成约 250 亿元的经济损失和 600 人左右的人 员死亡 台风 贡献:对调节全球气候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