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word教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58354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教版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人教版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人教版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人教版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word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人教版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word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8 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指导思想。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它是对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认识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 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3)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归纳、概括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并与三民主义、毛泽东 思想作比较。 (2)教师应通过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

2、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等 重大理论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性,启 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3)情景再现:运用多媒体技术放映邓小平南巡讲话有关片段,体会讲话 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社会百废待兴的形势,认识邓小 平理论提出的必要性,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认识邓小平在创 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大贡献。 (2)新的社会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学习老一 辈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甘愿奉献的高尚品格。 (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

3、用和发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 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从分三目介绍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第一 目“伟大的转折”实际上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现的重要前 提,当然它也是邓小平理论出现的直接背景之一。其中, “邓小平理论的形 成” 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围绕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讲述了伟大转折的宣言书、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并高度评价了

4、邓小平理论历史 地位: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在 我们这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 国度里,社会主义红旗不仅不倒,而且更高地举了起来,这个事实本身就雄辩 地证明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无比优越性。邓小平理论和中国人民所进行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邓小平理论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创造了使社会主义获得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机制,是世界社会主义复 兴的希望之路。由于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所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 大事业的文字与影视资料非常丰富,建议在教学时进行适当补充,以增强学生 对这一时期所诞生的伟大理论的感性了解,为深入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奠定 基础。 模块链接: 必

5、修第 21 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 22 课“祖国统一大业” 、 第 24 课“新时期外交建树” 。 必修第 12 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 13 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 形成” 、第 14 课“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第 15 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 进步” 、第 16 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 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 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田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 这是 20 世纪末唱响大江南北的春

6、天的故事歌词。歌词中的“老人”是 谁呢?他在中国留下了哪些壮丽的“诗篇”? 教师提示:这位老人就是邓小平,是他以过人的智慧与胆略揭开伟大的社 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 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从理论 上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似春 风般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指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继续前进的方向。 由此导入新课。 一、伟大的转折: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参考教材 P86“历史纵横” ) 对象:“两个凡是” 影响:打破枷锁,解放思想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既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一个重大的马克思 主义教育运动,又是党的建设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

7、自我 教育运动。这个讨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年月 粉碎“四人帮”到年底,主要内容是坚持“两个凡是”还是坚持实事 求是的争论。第二阶段是从年底到年月召开中共中央工 作会议,这是广泛开展讨论的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一大讨论还 持续了一段时间。 年月粉碎“四人帮”以后,华国锋提出“两个凡是” (即凡是 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 遵循)的方针。以“高举毛主席旗帜” 、坚持毛泽东思想为借口,继续维护毛泽 东晚年的错误,把“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口号及方针政策,包括对邓小平的错 误结论等都以毛主席有过批示为由而加以维护,阻碍拨乱反正工作的进行

8、。 年月, “两个凡是”一公开提出,就引起了广大干部特别是老干 部的忧虑。邓小平最早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他在 年月日给党中央的信中就指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 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的事业, 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 。同年月,邓小平在党的十届 三中全会上再次重申了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这个辨证唯物主义的科 学原则。他的观点受到了叶剑英、陈云等一批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和响应。之 后,开始出现了一些在理论上和政策上拨乱反正的好文章,促进了思想界、理 论界的思想解放。 年月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发表了由胡耀邦审

9、定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 刊登了此文,当天新华社转发,次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予以转 载,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报纸也陆续予以转载。这篇文章阐述了马 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 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并阐明了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 凡是”的否定。这篇文章在全党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遭到一些人的非议和 谴责。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 年月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阐述了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怎样坚持毛

10、泽东思想的问题,精辟地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 出发点、根本点。并严肃地批评“两个凡是”论者:虽然天天讲毛泽东思想, 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不仅如此,有的人还认为, 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邓小平指出:这个问题不是小问 题,而是涉及到怎么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的 只许照抄照转,不许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的奇谈怪论,不是偶然的、孤立的现 象,而是一种思潮。它反映了林彪、 “四人帮”把我们党的思想搞乱到什么程度, 把我们的革命学风败坏到什么程度。因此,我们一定要

11、肃清林彪、 “四人帮”的 流毒,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邓小平的讲话进 一步驳斥了“两个凡是”的观点,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 论。 月日,邓小平在东北视察工作时,再次批评了“两个凡是”的主张, 指出:这不叫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这样搞下去,要损害毛泽东思想。毛泽 东思想的基本点是实事求是。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是邓小平等中央负责同志领导和支持下的一 场全国范围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长期以来“左” 的错误思想束 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2、新理论的宣言书(1978 年): 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12、看 影响: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 宣言书 1978 年 12 月 13 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高度评价这场讨论的伟大意义,他说:“目前 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 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来看, 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 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 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 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

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 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 问 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 途和命运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的重大贡献在于,他不仅仅重新确立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而且率先提出要解放思想,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深刻阐述 了解放思想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3、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 备时期) 时间:1978 年 12 月 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 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

14、 意义: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成 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 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 169 人,候补中央委员 112 人。全会的 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 思想路线。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 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 导方针。第二,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地

15、停止使用“以 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 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提出要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 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 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共中央副主席,邓 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选举产生了以陈云为首的中央纪律 检查委员会。 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 社会主义改革开

16、放,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 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 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过渡: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 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 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 一次会议:

17、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首次提出:1982 年中共“12 大”,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 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2 年 9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午在北京开幕。 邓小平主持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高度地评价了这次大会的历史地位,认为这 次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他还总结了我国 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 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 的道路

18、,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 本结论” 。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 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所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思 想路线。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 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 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 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3、初步形成:1987 年中共“13 大” ,系统地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 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

19、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设问 1: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内涵是什么? 教师提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范畴,它不是泛指任何 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 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内涵:第一,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 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让学 生明确无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 都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结合改革开放所 取得的辉煌成就,说明

20、贯彻执行这条基本路线,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道路奋勇前进,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设问 2:你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基本路线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即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 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而奋斗。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最重要的是要全面理解 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四项基本原则、改 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我们的经济建设,是 以四项基本原则为

21、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的;我们的改革开放,是 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我们的四项 基本原则,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同时又从新的实 践中不断吸取新的经验来丰富和发展的。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社会主 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这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辩证 统一关系。 归纳: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 系统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已经提

22、出,理论体系已经初步 形成。 4、成熟并形成体系:19 92 年,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回答了 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1992 年 1 月 18 日至 2 月 21 日,88 岁高龄的邓小平在家人和有关人员陪同 下,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回到北京后,他又视 察了首钢。邓 小平在南方各地巡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称为“南方谈话” 。 “南方谈话” 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其中,重要的理论包括: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 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新概括:“改革开放迈不

23、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 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 “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 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平。 “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 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 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 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 讲在社会主义

24、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等:“计划多一点还 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 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常计划和 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南方谈话”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坚持了正确导 向,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出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局面。 “南方谈话”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高度,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

25、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 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 平。“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5、体系的完整:1992 年中共“14 大”,提出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92 年 10 月 12 日至 18 日在北京召 开,来自全国各条战线的 1989 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江泽民同志作了关于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报告。 党的十四大充分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14 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 取得的巨大成就,对 14 年来

26、党的一 系列重大决策和重要成果做出了郑重结论, 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对 90 年代的主要 任务做出了部署,同时明确确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明确确定建 立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确定了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充分肯定了这 个理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并且把这个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 基本路线正式载入党章,作为武装我们全党指导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

27、指导伟大的实践。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毛泽东思 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6、最终形成:1997 年中共“15 大”,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年月日至日在北 京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大会通过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 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15 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 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

28、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和十五大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小结: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四次会议和一次南巡) 过程 主要理论 首次提出 1982 年 中共十二大 特色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初步形成 1987 年中共十三大 初级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和 基本路线) 成熟并成体 系 1992 年邓小平南方 谈话 本质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 体系完整 1992 年中共十四大 目标论(建立

2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最终形成 1997 年中共十五大 结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写进党章 【知识拓展】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强调走自己的 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做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 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3.关于社会 主义的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

30、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 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 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 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4.关 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 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坚持公

31、 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 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 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强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 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出 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和战略目标。8.关于社会 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9.关于祖国和平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 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

32、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 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 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这九个方面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 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 践结合,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 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 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

33、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 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 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 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 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 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提出的背景: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1)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 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2)国内:从社会各

34、方面和中国共产党内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各方面正在发生广泛 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 益多样化。 在中国共产党内,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 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 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党的建设遇到了 许多新的课题。比如,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在非公有制经 济组织中建设好党的组织;如何适应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做好在新的社 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改进党的领导

35、方 式和执政方式等等。 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既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同时 也提出了许多严峻的挑战 和崭新的课题。 2、创立的条件: 引导学生从上下文的相关段落中提取出如下几个方面条件: (1)可能性:新的形势、新的实践和中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 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成为可 能。 (2)战略机遇: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 略机遇; (3)新活力: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 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 的活力; (4)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

36、,特别是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 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的实践 基础; (5)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创立的理论基础; (6)宝贵经验: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 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 验; 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科学的总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创立及内涵: 创立:2000 年 2 月明确提出;2001 年庆祝中共成立 80 周年大会的讲话全 面而深刻地阐述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2002 年中共“16 大”确立为

37、党的指导 思想并写进党章。 内容: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 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 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 强大思想武器。 根本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执政为民 4、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源于伟大的建设实践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理论。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 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在新世纪

38、加强和改进党的 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 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 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教学小结: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又在它们的基础上提出 了科学发 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 毛泽东思想作为把马克思

39、主 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第一个理论 成果,不仅表现在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并 胜利地领导了这两大革命,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表现在 毛泽东第一个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要实行“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并 且对中国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同 时,毛泽东思想中的许多理论,特别是构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不仅被后来的理论成果所继承和发展,而且一直到现在 都还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邓 小 平 理 论 是 马 克 思 列 宁 主 义 、 毛 泽 东 思 想 的 继 承 和 发 展 。 邓

40、小 平 理 论 坚 持 解 放 思 想 、 实 事 求 是 , 与 中 国 实 际 相 结 合 , 走 自 己 的 道 路 , 在 新 的 实 践 基 础 上 继 承 前 人 又 突 破 陈 规 , 开 拓 了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新 阶 段 、 新 境 界 。 邓 小 平 理 论 坚 持 科 学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和 实 践 的 基 本 成 果 , 抓 住 “什 么 是 社 会 主 义 、 怎 样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这 个 根 本 问 题 , 深 刻 地 揭 示 社 会 主 义 的 本 质 , 把 对 社 会 主 义 的 认 识 提 高 到 新 的 科 学 水 平 。 “三

41、 个 代 表 ”重 要 思 想 , 是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唯 物 论 的 新 贡 献 , 是 对 马 克 思 主 义 建 党 学 说 的 新 发 展 。 是 对 科 学 社 会 主 义 的 新 概 括 , 标 志 着 关 于 社 会 主 义 本 质 和 社 会 主 义 发 展 道 路 理 论 的 统 一 与 创 新 ; 江 泽 民 同 志 “三 个 代 表 ”的 重 要 思 想 , 集 中 概 括 了 我 们 党 和 国 家 全 部 理 论 活 动 、 实 践 活 动 , 包 括 一 切 工 作 的 根 本 方 向 、 根 本 准 则 、 根 本 依 据 , 是 指 引 我 们 党 和

42、国 家 新 世 纪 伟 大 进 军 的 行 动 指 南 。 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 1、你认为哪种说法更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答案提示:当时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 ,利用人民热爱领袖、拥护 毛泽东思想的淳朴感情,打出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号,对毛泽东生前的决策和 指示不作任何分析,神化领袖,坚持“文革”的错误, “左”倾错误指导思想并 未从根本上改变。针对“两个凡是” 邓小平同志以鲜明的态度,积极支持真理 标准的大讨论,提出应当准确的、完整的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 本课测评 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并分析其意义。 答案提示:1982 年十二大上

43、,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7 年 十三大规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主要内容作了系 统概括。1992 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完善了 邓小平理论。1997 年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邓小平 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 想,是指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学习延伸 请回答:“三个有利于”标准对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提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 征之一,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忽视甚至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的 作用。因而把整个经济搞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 产力,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如邓小平所说: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掌握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于消除一些人在姓“资” 姓“社”问题上的困惑,进一步解放思想,排除“左”的干扰,推进改革开放, 具有重要意义。 学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