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宇宙环境》word教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58862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宇宙环境》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宇宙环境》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宇宙环境》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宇宙环境》word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1《地球的宇宙环境》word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 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 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

2、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 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 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 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 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 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 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2)教学重点

3、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三、教学过程 (板书)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引导、讲解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 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

4、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 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 ,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 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 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 1 6 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 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18 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 “星系”一词。到了 20 世纪 60 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 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

5、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阅读探索宇宙,你能说出一个星空神话的故事吗? 教师举例:如患难与共的双胞胎兄弟、农神和她的女儿、埃及王后的秀发等,有 兴趣的同学还可上网查阅更多的星空神话。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讲解】天文学家把人类目前能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可见 宇宙的半径约为 140 亿光年。 【活动】根据课本 P6活动,思考、计算并回答: 何为光年?一光年约为多少千米? 计算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多少千米? 面对上题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慨? 【总结】光年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一光年约为 94608 亿千米。可见宇宙 的半

6、径=94608 亿千米140 亿1.3210 23 千米。由此可见,宇宙的范围是极其宽广的 ,可以说是无边无际的。宇宙中的奥秘无穷,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板书)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 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板书)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教师提问】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什么天体组成?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 为多少光年? 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哪两类?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约有多少个?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的关系如何? 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什么天体系统? 学生

7、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恒星组成,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 离约为 4.2 光年。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恒星和星云两类,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 河外星系已超过 1250 亿个,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是同级别的天体系统。银河系和河外 星系共同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总星系,它包括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的所有天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总星系就是天文学家所说的可见宇宙。 (板书)2、太阳系和地月系 【教师提问】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 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中心天体什么?为何说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系中的行星可分哪两类?与太阳比其质量和体积有何特点?能否自身

8、发光 ? 组成地月系的天体有哪两个?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 际物质等组成,太阳的质量占了整个太阳系质量的约 99.86%,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行星包括了九大行星和成千上万颗的小行星两大类,质量和体积比太阳要小得多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本身不发光。而地月系则是由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组成,是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 。 【小组活动】根据课本 P8图 13 及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并回答: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哪八颗?请从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排序。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有何

9、共同特征? 请正确描述小行星带的位置 目前已观测到的彗星有多少颗?说明彗星绕日公转的轨道。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八大行星是绕日运行的主要天体,按照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 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们绕日公转具有共面、 同向和近圆性的特点。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目前已观测到的彗 星约有 1600 多颗,彗星绕日公转的轨道为扁长轨道,有些是扁长的椭圆轨道。其中 最为著名的是哈雷彗星,绕日公转周期约为 76 年。 【活动】观察月相一个月。 (板书)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讲解】从地球的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相

10、比,并没有什么特 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 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在地 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 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学生阅读】课本 P10 的阅读材料,明确在地球之外,高级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极大。 【小组活动】课本 P11 活动 1,思考、讨论并回答: 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及其体积、质量的大小等方面,分析地球具有这些有利条 件的原因。 假如太阳光照条件变得不稳定,或者太阳突然消失了,地球上将会出现怎样的 情形?并对此答案作出解释。 请从九大行星的运行特征

11、分析,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是否稳定和安全? 除地球外,太阳系其他七大行星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是哪个?并简述理由。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点评总结。 【教师总结】日地距离适中,使温度介于 0100之间,水呈液态状态;地球大小 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大气。太阳的光照条件一旦发生变化,那么地球上所得 的热量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温度和水的相态,以至于影响到生命的存在,地 球上的生命也可能随之而消失。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 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因火星与地球在距日距离、公 转周期等方面与地球相似,故火星上可能会存在生命物质。 【学生课外活动】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百万资源免费下载,无须注册! 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选择一种你最为擅长的方式,向家人、朋友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并在班会 上与同学交流。 四、板书提纲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2、太阳系和地月系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太阳系的普通行星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