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 第 12 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学案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了解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2、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时间、国家和结果。 3、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重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功绩。 难点:中国近代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 1840 年1900 年列强的侵华史实 知识梳理 :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 年 1895 年, “背景” 、 “经过” 、 “结果” ) (一) 、甲午战争的背景(原因): 1、 根本原因 : 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
2、速,并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 方略 。 2、 直接原因 :1894 年,朝鲜 ,日本乘机派大军入侵朝鲜。 ( 导火线 ) (知识链接:日本“大陆政策”的主要内容就是“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 亚洲,必先征服 中国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 朝鲜 ”。 1868 年,日本“明治维新”后, 日本在走上 资本主义 道路的过程中,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 占领朝 鲜 、夺取 中国全境 、 称霸亚洲 ,进而 征服世界 的对外扩张政策。 ) (二) 、甲午战争的过程: 1、1894 年 7 月底,日本舰队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 偷袭 ,挑 起战端。8 月初,清政府应战,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甲
3、午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中 日甲午战争。9 月初,中日军队先是在陆地上爆发 ,清军战败。随后, 中日海军在 展开决战。清军败退回威海卫军港。11 月,日军攻占大连、旅 顺,制造了 旅顺大屠杀 。1895 年初,日军发动 威海卫战役 ,一举消灭北洋舰队,获得甲 午战争最终的胜利。 2、甲午战争中的爱国将领(1)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 左宝贵 壮烈牺牲; (2)北洋舰队 官兵遭遇日军偷袭,英勇反击。海军提督 丁汝昌 身负重伤仍坐阵 “定远”舰(旗舰) , 用重炮轰击“吉野”号(日本旗舰,日军司令伊东 祐亨,名将坪井航三等在此舰上 ) 。 (3)黄海海战中“ ”管带 在战舰中炮,弹药用尽的情况下,
4、下令全速 撞击日舰“ ”号,壮烈殉国。 3、 北洋舰队 是清政府于 1874 年开始筹建的,到 1888 年建成,拥有军舰 25 艘,内含 2 艘 德国造铁甲舰,7 艘巡洋舰, 6 艘炮舰,10 多艘鱼雷艇。除 5 艘小舰系福州船政局制造外, 其余均购自英、德诸国,官兵 4000 余人。丁汝昌被命为提督。多数舰长( “管带” )都是 从英、法学习海军回来的留学生,中层将官也多为留学美国和欧洲的精壮青年。北洋舰队 是当时亚洲第一大舰队,位列世界第四,拥有英、德两国制造的“定远” 、 “镇远” 、 “致远” 、 “靖远” 、 “济远 ”、 “来远” 、 “经远” 、 “扬威” 、 “超勇” 等大军
5、舰,有相当强的战斗力。 舰队自 1888 年建成后, 6 年间由于海军经费长期被慈禧太后挪用修筑颐和园、过生日等, 再未添任何舰只,更是没有向国外购买部分中国不能生产的作战必须的炮弹,舰队建设处 于停滞状态。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参加对日作战,但由于清政府腐败 无能而遭全军覆灭。 (三) 、甲午战争的结果:(1895 年,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 ,李鸿章、伊藤博文) 1、1895 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了丧权辱国的 。条约规定: (1)中国割让 、 及其他附属岛屿、 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 白银; (3)开放 、 、 、 为商埠(新的通商口岸) ; (4)日本可以在中国通
6、商口岸 ,产品运销中国内地 。 (5)后来,在列强的干涉下,日本才同意中国追加 3000 万两白银作为“ ”, 交还中国的 。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他们有何居心?) 2、 马关条约可以简记为:“割三地” 、 “赔两亿” 、 “开四口” 、 “允设厂” 。 (四) 、甲午战争的影响: 1、 马关条约使中国的 和 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 。 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 。允许 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 ,严重阻碍了 。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 势力范围 ”,强占“ 租借地 ”,掀起瓜 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 。 2、从政治、经济、思
7、想等方面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1) 、 政治上 :甲午中日战争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 输出 输出)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2) 、 经济上 :19 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 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 (3) 、 思想上 :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 单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转向学习西方的 ,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提出了 维新变法思想 和 民主革命思想 。 (4) 、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北洋舰队的覆灭 就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 。 (5) 、促
8、进了中华民族 民族意识的觉醒 和 救亡运动 不断高涨,从而大大加快了 中国近代 化 的步伐。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 , 农民阶级掀起了 运动;其二,经济上出现了办厂自救,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爱国热 潮。 (五)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原因: 1、内因: 根本原因 是 ;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未能充分动员民众; 2、外因: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国力强盛,发动侵略战争 ;西方列强对日本 的支持。 (六)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参照教材 59 页的“历史纵横” 1、 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坚决反对日本的殖民统治。清军将领 组织 “黑旗军” ,台湾新竹秀才 和苗栗 秀
9、才组织义军,和日军浴血奋战。 (补充:记忆甲午中日战争中的 战役顺序 是海战-陆战-海战-陆战-海战,即,丰 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旅顺、大连失陷 ) ; 威海卫战役。 二义和团运动(1899 年1900 年) 1.原因: 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日益加深。 2.性质: 农民阶级的 。 3.斗争的主要对象: 。 4.口号: 。1900 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5.失败的主要原因:遭到 势力的联合镇压而失败 6.历史功绩(意义):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沉重打击了 清政府的反动统治,粉碎了列强 的狂妄企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 王朝的
10、改革运动。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年, 八国 ,英、美、日、俄、法、德、意、奥) 1、借口:1900 年 6 月,帝国主义列强以“ 为借口,组成联军,在英 国海军中将 西摩尔 率领下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统帅是欧洲名将德国人 瓦德西 ,参加 过普法战争等) 2、经过: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廊坊天津北京。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携 逃往 ,在西逃途中命令清军严厉 ,并指令庆亲王 奕劻 和 与八国联军议和。1901 年 9 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 。 3、八国联军的暴行:八国联军一路烧杀抢掠。在北京,军队被允许 。 中国“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11、” 。在东北,俄国 人制造了“ 海兰泡惨案 ”和 “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等一系列惨绝人寰的血案。 4、 辛丑条约的内容: 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 4.5 亿两 ,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两 ,以关税和盐税作 抵押。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 ”,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拆毁北京至 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 ,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 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 “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 改总理衙门为 ,位居六部之首。 5、 辛丑条约影响: (1) 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12、,使 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 “ ”实际上是“国中之国” ,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清朝腹地 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 加强了对清政府的 控制。 (2)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 中国敲诈勒索外,还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清廷堕落 为“ ” 。总之,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 的境地。 (3) 、对帝国主义侵华的影响:侵华方式由政治瓜分变为“ ”政策。 巩固练习 : 一、最佳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请选择) 1、(2009 江苏高考历史卷)1937 年 7
13、 月 7 日,驻华北 l3 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 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 )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 九一八事 变之后 2、 (2009 重庆高考文综卷)道光三十年(1850 年) ,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 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 ”.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 侵吞中国 150 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统帅八国联军镇 压义和团运动 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A. B. C. D. 3、 (2008 天津高考历史卷)1900 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
14、界与天津 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 。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 城市的( )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4、近代下列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先后顺序是:( ) 南京 广州 天津 重庆 A B C D 5、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 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 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接下来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 和领事裁判权 ; 后来 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最后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 厂。 ”显
15、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 A B C D 6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由朝鲜农民起义而引发 B朝鲜国王请求中日双方帮助镇压朝鲜农民起义而引起 C中日两国军队冲突而爆发 D日本实行对外扩张,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7日本右翼教科书篡改甲午中日战争起因:“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 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 ”这段历史的 真实情况( ) 朝鲜农民起义威胁到日本的安全 清军协助镇压朝鲜农民起义威胁日本的安全 日本军事实力的上升,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清国征讨方略 日本蓄意挑起战争,袭击清军运兵船
16、,挑起战端 A B C D 8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A.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 设工厂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D给予日本巨额赔 款 9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 A农民反帝反封建运动 B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C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D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10 (2007 上海高考历史卷)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 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 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太平军 D义
17、和团 111895 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反映 的史实是 慈禧万寿庆典 列强瓜分中国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马关条约签订 ( ) A B C D 12 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的签订,反映出列强侵华的主要趋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A从经济侵略到政治侵略 B.从开埠通商到割占领土 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 输出 13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是在( )A 马关条约 B 北京条约 C 辛丑条 约 14 “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 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罪行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
18、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 争 151896 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据有( ) 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 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 A B C D 162001 年,中国申奥成功并加入 WTO,这是世界送给新世纪中国的两份“贺礼”;一百 年前,西方世界也给中国送来了一份中国人民无法接受的“贺礼”,这份“贺礼”是 ( ) A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B日本强迫清朝签订马关条约 C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列强强迫清朝签订辛丑条约 17李大钊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两度劫”发生在( ) 鸦片战争 第二
19、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 国联军侵华 A B C D 18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鞘轩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 谣谍遍网罗。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 甲午海战 马关条约的签订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百日维新 A B C D 19. 1892 年 11 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 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 )A北洋海军的组建及其训练情况 B中日海军在黄 海战事进展 C京师大学堂已经开设哪些科目 D同盟国会员在日本的活动 20这部史书描述的战争反映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的大大加深,有人认为,这场战争 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
20、主要因为这场战争后( ) A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商业和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21 “20 世纪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中外民族矛盾汇流”基于 ( ) A帝国主义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 B.帝国主义扶持袁世凯 C反动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 20 题 图 D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22促使近代西方列强认识到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 “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义和团运 C辛亥
21、革命 D抗日 战争的胜利 23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曾说过一句话,你认为他讲的会是 ( ) A.“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B.“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C.“中国征收关税应与我们协商” D.“我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合法了,更 便利了” 24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 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 ”其中“革命化”是指( ) A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B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C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列强将加紧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
22、本主义世 界市场 25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 19001936 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 1901 年的是( )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 “新政” B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骞、 仲甫 C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D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 阿 Q 26有人看电视节目清宫档案后有感而发:“人言洋务无实务,怎知朽木有蛀虫。艨 艟战舰何其华,黄海一战丧斯文。 ”对这一感慨所言战争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 ) A福建省的福州和厦门被辟为通商口岸 B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C俄国纠合法国和德国“干涉还辽”
23、 D北京设立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27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 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 ”从中可以看出 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 )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 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 权 28某檄文写道:“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何尝弃吾台 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全输之倭奴。 ”该 檄文与下列哪次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结局有关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24、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9鲁迅说过,抽在中国人身上的三鞭子,除了甲午战争,就是这两次鸦片战争,这种痛 不仅是身体上的痛,更是心灵上的痛,而现在,鞭子打在身上多了,也许会麻木的。 “三 鞭子”之痛不包括 (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加强控制清政府 B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经济的作用 C.最富庶的长江流域和江浙两省向帝国主义开 放 D从渤海湾到北京城的通道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直接军事控制之下 30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在罪己诏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念友 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此时帝国主义列强“不 侵我土地”的根本原因是 ( ) A甲午战争后列强已将中国领土瓜分
25、完毕 B列强侵华主要方式已发生重大变化 C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D清政府已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 具 二、非选择题 3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 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 是 18391842 年同英国的战争, 第二次 是 18561858 年同英、法的战争; 第三次 是 1895 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 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 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 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1
26、) 、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在这一进程中的遭遇? (3) 、从“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shui 大概,大都, )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 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 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 (鸿胪寺:hng l s 清代的一个中央办事机 构) 材料二 国家试取武生、武举人、武进士,专以弓马技勇,是陆营有科而水师无科。 今宜于闽、浙两省,武试增水师一科。问曰:战舰百艘,果足敷沿海七省之用乎?(除 官修战
27、舰外)议曰:沿海商民,有自愿仿设厂局以造船械,或自用或出售者听之。 内地平时剿匪,尚动雇闽、广商艘,况日后商艘尽同洋舶,有事立雇,何难佐战舰之 用?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 “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 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 清史稿 材料四 1995 年春,美国海军 8 位上将、40 位舰长,以及一大批海军战略分析家聚集在美 国海军学院,以 2010 年与中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发生军事冲突为假设,进行了数次大规模 的电脑战争模拟演习,最后都是中国海军击败了美国第七舰队。模拟演习的结果在五角 大楼引起了一阵骚动,以至最后美国军方都拒绝证实是否有过模
28、拟演习这回事。随 着中国国防态势向海洋战略的转移、海军地位的大幅提升、大陆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 实力的不断增长,以及国外先进武器和技术专家的引进,中国发展大型水面舰只的能力 必将进一步加强。-中国海军军力分析 材料五 2012 年 9 月 25 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付东海舰队列编服役, 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到舰上慰问官兵。中国从此结束了“无航母时代” 。 - 新华社电 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清朝海防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6 分) (2)据材料二,归纳魏源海防建设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的实际效果怎样?(6 分) (3)据材料三,说出 19 世纪
29、90 年代末,中国新式海军惨败于日本,对我国国防造成的 影响及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4 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海军力量飞速发展的原因。(4 分) (5)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正式列编服役在当前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4 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旅顺,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军港。1894 年,日军攻陷旅顺, 近 2 万同胞惨遭杀害。1904 年, “日俄战争”爆发,旅顺口又成为日俄拼死争夺的主战 场之一。自 1905 年 1 月沙俄军队投降开始,旅顺口被日本殖民统治长达 40 年之久。 1945 年 8 月,苏联红军进驻旅顺口,解除日本军队的武装。
30、1955 年,最后一批苏军撤 离回国。 摘自中新网 材料二 一份出版于明治 27 年 12 月 6 日(公元 1894 年 12 月 6 日)的日本报纸时事新报 , 日前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郑家杭村现身。该报以 10 个版面的容量,详尽报道了 当时日军入侵中国的重大时事新闻,其中有日军血洗旅顺的大幅版面。该报记者以近三 分之一的版面描绘了日军侵占辽东、血洗旅顺、屠杀中国军民的场景,其暴行赫然纸上, 让人触目惊心。 摘自中新网 2007 年 9 月 5 日 电 请回答:(1)基于旅顺口特殊的历史,人们评说旅顺为“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 。试以 材料一中的史实加以说明。(4 分) (2)材料一中“近 2 万同胞惨遭杀害”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中?日本一些史学家说:“1894 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8 分) (3)材料二中日本报纸时事新报的战地新闻报道的发现有何意义?(4 分) (4)从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史实中,我们应当吸取怎样的历史教训?(4 分) 34、概括列举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主要进程 ,你能归纳出列强在侵华过程中 呈现的 哪些趋势 ?